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的艺术特点
一、梯玛文化及生存环境
“梯玛”,用汉语解释“梯”为敬,“玛”为人们,“梯玛”为敬神的人,也指土家族原始宗教之巫觋。梯玛仪式记述了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疆拓土、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诸多内容,被誉为土家族的“民族史诗”。 “梯玛”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宗教与艺术中介体,属于一种源于古代原始宗教,以驱鬼酬神、除灾祈福的傩文化现象。”
梯玛信仰所处的地理人文背景“湘西”是一个以湖南西北偏远山区为代表的地理文化简称。它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居住区。湘西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位于湖南西北边陲。
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在湘西北的土家农村都存在着梯玛,梯玛信仰成为这些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90年代以来,随着对土家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土家族梯玛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似乎对梯玛的研究能够解决土家族历史研究中的许多疑点。
湘西历史上的土家族地区虽然地处中华大地的腹地,但是高山绵亘、沟壑纵横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土家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土家族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在土家人看来,梯玛不仅能与鬼神通话,而且在做法事时,还有一种超人的力量“上天”去祈求福祉再赐给人间。土家族在生产、生活中还要进行很多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进行这些仪式的时候,傩文化音乐内容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若无音乐的介入,仪式很难维持下去,在梯玛仪式活动中,梯玛以唱代言,歌舞音乐与仪式互相渗透,使祭祀变得更加生动而有感染力。土家族在每年正月表演“摆手舞”和演出“茅谷斯”(一种土家族原始戏剧)时,就要梯玛主持,通过梯玛的敬神和颂神,土家人祈望能得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并获得好收成。《梯玛神歌》是梯玛在仪式中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集诗、歌、乐、舞于一体。它源远流长,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涵盖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
二、梯玛神歌的起源
梯玛神歌是一部以土家语为载体时代口碑相传的土家长篇史诗,又是一种土家族的原始宗教歌曲,主要分为祭祖先、敬神、庆丰收三种,主要用于祭祖、祀神、求子、驱瘟、逐邪等活动中。在祭祀活动中所唱的歌曲,叫梯玛神歌。
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艺术,其源流与形成受其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文化环境的制约。首先,它的起源与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的低下生产力,思想意识落后分不开。早期的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现象,都认为是神灵的意志,于是,他们往往将各种美好的心愿和想法寄托于神灵的保佑,这就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这是梯玛神歌来源的主要原因。同时,梯玛神歌的形成也有其特定的地理文化背景。由于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及交通不便等特定的地理环境,再加上生产力低下以及知识的贫乏,是人们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诸如生老病死现象如法解释,于是就寄托一种超自然的神灵来达到一种解脱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特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土家族特有的梯玛仪式,并在这种仪式中形成了以土家语演唱的古歌--《梯玛神歌》。
三、梯玛神歌的风格特点
(一)旋律、调式和唱腔
梯玛神歌的旋律常常以三声腔为基本的音调材料,为三音列、四音列结构,多为纯四度、纯五度的跳音和同度重复的晃音、摇音,具有一种原始的神秘、肃穆的宗教色彩;调式多以羽调式为主;唱腔特点主要是用本嗓演唱,主要有冲音、摇音和晃音。梯玛神歌的唱腔是很难用记谱把他的韵味记出来的,只能靠梯玛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所做法事的内容去唱。
(二)节奏与节拍
梯玛神歌节拍类型丰富多变,以混合型为主,其中,2/4使用较多,3/4、4/4使用较少,散板是其一大特点,通常在仪式某一环节的开始处出现。
梯玛神歌节奏型的种类常见的多以连续的八分音符为主;另外,还有一种切分节奏也运用的较多,由于土家语言的缘故,这类节奏形成了梯玛神歌的一大特点。
(三)歌词内容
梯玛神歌是梯玛在祭祀活动中唱的全部歌乐,唱词篇幅宏大,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生产劳动、民族民间故事和祭神拜祖等。从歌词内容上看,不仅有请神送神歌,还有在不同宗教活动中所唱的不同的神歌,如请求龙王降雨的“求神降雨”歌;也有在一家一户的祭祖活动中,祭祀时所唱的“送亡人歌”,为人消灾、招魂、求子时唱的“还愿歌”赶鬼驱邪时唱的“解邪歌”。梯玛神歌的歌词比较固定,很少即兴演唱。
(四)曲词关系
梯玛神歌常用土家语演唱,曲调与歌词对应较自由,常常是几句唱词为一个乐句,在唱词中还出现一些停顿。
(五)伴奏乐器
梯玛神歌在法师活动中的一些法器是神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常用的有八宝铜铃、司刀、牛角等。
八宝铜铃,黄铜铸造而成,圆球状,鹅蛋大小,大约有6厘米,里面还有一个小的金属球,以振铃发音。
司刀,用铁和铜打制而成,直径约20—30厘米。有环,换上套有9枚、13枚或24枚小铁环。环的一边铸有扁形铁环,双面分别刻有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环下面的铁饼成圆梗形。司刀与铜铃配合形成一种沙沙响的节奏,给整个法事营造一种神秘、肃穆的氛围。
牛角,用水牛角做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像半个月牙儿。这种乐器发出的音调高亢激越,常常回荡整个山谷,造成一种原始、古老的法师氛围。
(六)舞蹈特点
梯玛神歌中舞蹈的道具主要是铜铃,所以这种舞蹈又称为“铜铃舞”或“八宝铜铃舞”。按其功能可分为“解饯舞”、“祭神舞”、“娱神舞”等。舞蹈均以写意性的动作为主,形成了一种“歌舞祈神”的土家民间祭祀风俗。其中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语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在舞蹈中,铜铃既是舞蹈道具,有事伴奏乐器,他与牛角、司刀配合和谐悦耳,形成极富艺术个性和宗教色彩的舞蹈旋律。
四、梯玛神歌的意义
梯玛神歌是一部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他是一种载歌载舞、娱人娱神的长篇舞蹈史诗。梯玛仪式中说、唱、舞相结合,既具有原始宗教性还具有表演性,同时,唱腔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特别是演唱语言,既保持了原始的土家语,同时从这些古老的土家语词汇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土家族起源的文化传承、发展、变异的历史轨迹,从中可以了解到土家先民原始的文化、农业、历史、民风民情,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吴海华
一、梯玛文化及生存环境
“梯玛”,用汉语解释“梯”为敬,“玛”为人们,“梯玛”为敬神的人,也指土家族原始宗教之巫觋。梯玛仪式记述了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疆拓土、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诸多内容,被誉为土家族的“民族史诗”。 “梯玛”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宗教与艺术中介体,属于一种源于古代原始宗教,以驱鬼酬神、除灾祈福的傩文化现象。”
梯玛信仰所处的地理人文背景“湘西”是一个以湖南西北偏远山区为代表的地理文化简称。它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居住区。湘西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位于湖南西北边陲。
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在湘西北的土家农村都存在着梯玛,梯玛信仰成为这些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90年代以来,随着对土家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土家族梯玛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似乎对梯玛的研究能够解决土家族历史研究中的许多疑点。
湘西历史上的土家族地区虽然地处中华大地的腹地,但是高山绵亘、沟壑纵横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土家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土家族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在土家人看来,梯玛不仅能与鬼神通话,而且在做法事时,还有一种超人的力量“上天”去祈求福祉再赐给人间。土家族在生产、生活中还要进行很多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进行这些仪式的时候,傩文化音乐内容始终贯穿其中,可以说,若无音乐的介入,仪式很难维持下去,在梯玛仪式活动中,梯玛以唱代言,歌舞音乐与仪式互相渗透,使祭祀变得更加生动而有感染力。土家族在每年正月表演“摆手舞”和演出“茅谷斯”(一种土家族原始戏剧)时,就要梯玛主持,通过梯玛的敬神和颂神,土家人祈望能得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并获得好收成。《梯玛神歌》是梯玛在仪式中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集诗、歌、乐、舞于一体。它源远流长,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涵盖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的宝库。
二、梯玛神歌的起源
梯玛神歌是一部以土家语为载体时代口碑相传的土家长篇史诗,又是一种土家族的原始宗教歌曲,主要分为祭祖先、敬神、庆丰收三种,主要用于祭祖、祀神、求子、驱瘟、逐邪等活动中。在祭祀活动中所唱的歌曲,叫梯玛神歌。
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艺术,其源流与形成受其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文化环境的制约。首先,它的起源与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的低下生产力,思想意识落后分不开。早期的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现象,都认为是神灵的意志,于是,他们往往将各种美好的心愿和想法寄托于神灵的保佑,这就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这是梯玛神歌来源的主要原因。同时,梯玛神歌的形成也有其特定的地理文化背景。由于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及交通不便等特定的地理环境,再加上生产力低下以及知识的贫乏,是人们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诸如生老病死现象如法解释,于是就寄托一种超自然的神灵来达到一种解脱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特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土家族特有的梯玛仪式,并在这种仪式中形成了以土家语演唱的古歌--《梯玛神歌》。
三、梯玛神歌的风格特点
(一)旋律、调式和唱腔
梯玛神歌的旋律常常以三声腔为基本的音调材料,为三音列、四音列结构,多为纯四度、纯五度的跳音和同度重复的晃音、摇音,具有一种原始的神秘、肃穆的宗教色彩;调式多以羽调式为主;唱腔特点主要是用本嗓演唱,主要有冲音、摇音和晃音。梯玛神歌的唱腔是很难用记谱把他的韵味记出来的,只能靠梯玛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所做法事的内容去唱。
(二)节奏与节拍
梯玛神歌节拍类型丰富多变,以混合型为主,其中,2/4使用较多,3/4、4/4使用较少,散板是其一大特点,通常在仪式某一环节的开始处出现。
梯玛神歌节奏型的种类常见的多以连续的八分音符为主;另外,还有一种切分节奏也运用的较多,由于土家语言的缘故,这类节奏形成了梯玛神歌的一大特点。
(三)歌词内容
梯玛神歌是梯玛在祭祀活动中唱的全部歌乐,唱词篇幅宏大,内容广泛,涵盖了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生产劳动、民族民间故事和祭神拜祖等。从歌词内容上看,不仅有请神送神歌,还有在不同宗教活动中所唱的不同的神歌,如请求龙王降雨的“求神降雨”歌;也有在一家一户的祭祖活动中,祭祀时所唱的“送亡人歌”,为人消灾、招魂、求子时唱的“还愿歌”赶鬼驱邪时唱的“解邪歌”。梯玛神歌的歌词比较固定,很少即兴演唱。
(四)曲词关系
梯玛神歌常用土家语演唱,曲调与歌词对应较自由,常常是几句唱词为一个乐句,在唱词中还出现一些停顿。
(五)伴奏乐器
梯玛神歌在法师活动中的一些法器是神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常用的有八宝铜铃、司刀、牛角等。
八宝铜铃,黄铜铸造而成,圆球状,鹅蛋大小,大约有6厘米,里面还有一个小的金属球,以振铃发音。
司刀,用铁和铜打制而成,直径约20—30厘米。有环,换上套有9枚、13枚或24枚小铁环。环的一边铸有扁形铁环,双面分别刻有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环下面的铁饼成圆梗形。司刀与铜铃配合形成一种沙沙响的节奏,给整个法事营造一种神秘、肃穆的氛围。
牛角,用水牛角做成,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像半个月牙儿。这种乐器发出的音调高亢激越,常常回荡整个山谷,造成一种原始、古老的法师氛围。
(六)舞蹈特点
梯玛神歌中舞蹈的道具主要是铜铃,所以这种舞蹈又称为“铜铃舞”或“八宝铜铃舞”。按其功能可分为“解饯舞”、“祭神舞”、“娱神舞”等。舞蹈均以写意性的动作为主,形成了一种“歌舞祈神”的土家民间祭祀风俗。其中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语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在舞蹈中,铜铃既是舞蹈道具,有事伴奏乐器,他与牛角、司刀配合和谐悦耳,形成极富艺术个性和宗教色彩的舞蹈旋律。
四、梯玛神歌的意义
梯玛神歌是一部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他是一种载歌载舞、娱人娱神的长篇舞蹈史诗。梯玛仪式中说、唱、舞相结合,既具有原始宗教性还具有表演性,同时,唱腔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特别是演唱语言,既保持了原始的土家语,同时从这些古老的土家语词汇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土家族起源的文化传承、发展、变异的历史轨迹,从中可以了解到土家先民原始的文化、农业、历史、民风民情,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