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时间:2024-09-18 09:13:00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刘 明

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天津市工商联成立不过两个多月,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悍然开进了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武装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随后调集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以随时应对来犯之敌。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03.png

8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

毛主席说: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对朝鲜不能不帮,以志愿军的形式,不能不有所准备。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不断轰炸朝鲜,很快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国家安全。

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30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全线抵达“三八”线。

9月30日,当天经毛泽东决定,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警告,认为中国是虚张声势,不具备单独进行干涉能力,不会冒险。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13.png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长驱直入。

尽管毛主席对出兵朝鲜有思想准备,但要让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他不能不反复掂量。

论综合国力,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新中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说军事装备,美国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而中国基本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水平。

连当时实力雄厚的苏联都不愿意同美国直接冲突,中国打还是打?如果出兵入朝参战,能否一定打得赢?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25.png

10月2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要不是出兵,多数人不赞成出兵。

后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有人主张不出兵或晚出兵,甚至建议先摆出个架势,说不定会吓退美军。

毛主席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会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还搞得凶。”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主席高瞻远瞩,权衡利弊,在民主集中基础上形成共识,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了入朝作战的正式命令。

10月19日晚,彭德怀(1898—1974)率军秘密入朝,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李烛尘当选为委员。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36.png

但实事求是说,由于历史上军阀混战,加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年战争不断,生产发展受到限制,国库空虚,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场战争。

新中国刚刚成立,内部还未完全稳定,就要对外抗美援朝。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李烛尘知道,毛主席这个决心不容易下,压力也不言而喻。

那一年,李烛尘68岁了。回望这短短68年来,就发生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其实,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忘我之心就从未死过。每一次外国列强的入侵,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安全,哪里还有家庭幸福?

李烛尘对毛主席的英明决策真心拥护,他想自己年老纵然不能上战场了,但也该努力做些什么。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45.png

在当时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崇美、恐美,尤其是中产阶级和商人认为,两国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李烛尘认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受尽了帝国主义的苦,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坚决支持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用实际行动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李烛尘多次组织工商界进行了形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民族工商业的涵义,实质上与爱国主义无二致,那就是一切应以结合国家利益为前提,以适应事实的需要。

1950年11月14日,李烛尘作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委员,主持了天津工商界举行的抗美援朝大会。

在会上,大家形成了四项共识:全力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行为;坚守岗位,积极经营;搞好生产,稳定物价,反对投机倒把;加强时事学习。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54.png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04.png

为此,他还提议组织抗美援朝示威游行,为全国工商界带个好头,证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是拥护的,美帝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反对新中国的企图不会得逞。

1950年11月30日,天津市工商界举行了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大会,满头银发的李烛尘走在队伍前面,上万工商业者浩浩荡荡,高喊口号,挥舞旗帜,紧随其后。

游行声势轰动了天津城,游行队伍经过的街道两侧都悬挂了国旗,建筑物上窗口和阳台站满了人群,大家时不时地齐声大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口号。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14.png

这次游行,原计划只有1万人,结果达到42900多人。通过这次大游行,大大地激发了工商界的爱国热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

同时这次大游行也提高了工商界的政治地位,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抱的幻想。

可以说,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组织的第一次示威游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史无前例的爱国运动。

多年后,李烛尘与人谈及这次大会仍激动不已,对宣读给毛主席的电报记忆犹新:“……告诉美帝,我们已经认清了它的侵略本质,全国各阶层都已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到底……”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24.png

12月2日,毛泽东主席复电,对天津工商业界抗美援朝游行给予高度评价:

天津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李烛尘先生、副主任委员毕鸣歧先生、朱继圣先生、天津市工商业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示威游行大会的四万二千九百八十九位爱国同胞们:

你们十一月三十日给我的电报看到了。你们认清了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反动性质,你们不受他们的欺骗,不怕他们的恐吓,坚决地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并在十一月三十日举行了正义的示威游行,这是值得欢迎的。美国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人民做了很多的欺骗宣传,一切爱国者都不应相信这些欺骗言论。美国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侵略中国的台湾,轰炸中国的东北,并使用各种流氓手段恐吓中国人民,一切爱国者都应有决心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不受他们的恐吓。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的英勇行为,是值得赞扬的。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工商业家,凡属于爱国者,一致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完全正确的。我希望全中国一切爱国的工商业家,和人民大众一道,结成一条比过去更加巩固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统一战线,这就预示着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斗争中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36.png

游行活动后,李烛尘带领天津工商业界掀起了一场募捐热潮,他们先后捐款有1500多亿元(旧币),捐购飞机400余架,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战争。

大家还为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每人赠送了一个茶缸、一条毛巾,上面都印着八个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次率先在全国举行大游行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提高了全民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激发了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了抗美援朝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当然,李烛尘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关注和倾情关心。

1951年12月27日,毛主席到天津视察工作时,专程到李烛尘家登门探望。大意是他身兼职务多,每周都要往北京跑两三次,往返奔波太辛苦,希望搬到北京来住。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45.png

如今,天津马场道102号还挂有“李烛尘旧居”的牌子。有人曾写文说毛主席曾在这里住了一晚,据李烛尘孙子李明智回忆,实际上他只待了20多分钟。

李明智今年81岁,毛主席登门那天,他8岁多了,读小学,刚好放假在家,亲眼看见了毛主席,终生难忘,所以仍记得当时很多细节。

新中国成立后,亲自登门到民主人士家里,这在研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史志上,都不多见。

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主席利用休假时间,先后到济南、徐州、郑州等地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随行人员中,也有李烛尘。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56.png

毛泽东比李烛尘小11岁,常称他为“烛老”。一方面是敬重他,另一方面是发自内心认可他才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53年,抗美援朝已经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通过近三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物质已大为改善。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全国工农业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加77.5%,其中工业349亿元,增加145.1%。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计划、成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迈开了步伐。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208.png

3月1日,毛主席要求工商界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指示李烛尘以天津为代表对中国工商业现状做一次深入调查。

李烛尘迅速行动起来,带领天津市工商联一行走工厂,进车间,一个多月时间到了大大小小约40个单位。

4月19日,他给毛主席写了5000多字汇报信,包括天津工业发展状况、私人工厂家思想情况、如何使他们为国家服务、如何解决工商业存在的问题、对手工业的想法以及对工商业资金枯竭如何办等6个方面。

李烛尘说,工商业存在的问题不外是劳资关系、公私关系、税负问题、资金问题四大项。目前为工商业反映这些问题的,为各地民建分会与各地工商业联合会。

在调查中,李烛尘发现,民建分会可以反映问题,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而工商业联合会可以反映问题,也可以解决问题。

至于怎么去解决问题?李烛尘建议要在工商业联合会组织一个机构,如辅导处,这个处内应请市统战部、市财委、市工商局、市劳动局、税务局等部门高级人员参加。

他说:遇与工商业有关问题发生时,分别请有关方面会商解决,一定是能解决的。“以往我们没有这样办,事事都好像难得办通。这实在是一种错误。”

当时,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还没有成立。李烛尘对工商业联合会如何具体解决企业发展中难题,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建议,至今看来,仍非常有意义。

李烛尘大胆提出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应由国家成立企托公司,或由人民银行成立企托部。这实际上建议国家对市场要进行宏观调控。

李烛尘特别强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不调查不深入,就不能解决具体问题。自己都心中无数,如何还能为别人做指南针?

第二天,他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这5000多字的汇报信是“边想边写,写了五个钟头,尚有零星事要写,因为头有点发涨就住笔了,字有些潦草,词句也有生硬,请谅查,并请指示。”

4月21日,毛主席复信李烛尘,直称“烛尘先生”:四月十九日及二十日来信收到,阅悉,甚谢。你做了许多调查工作,你的建议对于解决现存问题是会有帮助的。我已将你的信发给许多有关同志去看去了。

从回信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李烛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也就是1953年4月20日这天,李烛尘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通知。

为此,李烛尘深感不安,21日凌晨他给毛主席信中这样写到:“来华北行政委员会只能说学习从政,对国家是没有多少贡献的。加上本公司的烂摊子尚未安排好,更是一心挂几头。”

时年,李烛尘已经71岁了。他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提出,“是不是应该少肩负像华北行政委员会这样重要职务为好。”

李烛尘为人低调,淡薄名利,毛主席了解并理解他,但伟人有伟人更深远的考虑。

总之,国家宏伟的建设需要像李烛尘这样有能力水平且品德高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4月26日,毛主席回信委婉地劝导他:“四月二十一日来信收到。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

还能说什么呢?从1945年在重庆结识毛主席,通过8年来交往和见闻,李烛尘何尝不了解伟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拿着信件,反复看了几遍,李烛尘就没有再推辞了。

人生难得一知己。

1954年4月22日,早上到北戴河看了日出的毛泽东,晚上抵达了天津新港。

4月23日,毛泽东在杨尚昆(1907—1998)、黄火青(1901—1999)、滕代远等陪同下,专程来到天津永利碱厂视察。

永利碱厂是“永久黄”团体的“永”字招牌,成立于1918年11月,那时李烛尘刚刚加入久大盐业公司三个月。

李烛尘曾告诉范旭东,自己家乡就是湘西永顺县,相信永利的事业肯定大吉大利,也一定会永远顺利。

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大公报》合称“天津三宝”,分别代表了那一时期现代工业、大学教育和新闻文学的成就与水准。

1950年,李烛尘和侯德榜率领“永久黄”主动向政府申请公司合营,1952年正式完成合营。

这家全国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怎么样了?在李烛尘陪同下,毛主席下到了制碱车间,看了生产工序,询问了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走出车间,看到高大的厂房,大家笑着拍了张合影:李烛尘站在中间位置,双手半垂向前,毛主席背着手在他旁边。

随后,大家去看了天津大沽口炮台。这是毛主席自1919年3月第一次到后,时隔35年再来。

自1918年8月进入天津久大盐业公司后,李烛尘记不清到大沽口炮台多少次了。

每次来,看着伤痕累累的炮台,李烛尘都感慨万千:没有强大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明代,由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8)监督建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曾4次被被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最后一次是1900年6月。

李烛尘知道,最后镇守大沽口炮台的是天津总兵罗荣光(1833—1900),也是湘西人。

1833年,罗荣光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市),自1876年镇守天津多达24年。

“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就是这位67岁民族英雄最后的爱国誓言。

如今,在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有罗荣光塑像,他击杀侵略者的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罗荣光壮烈殉国后,遗体被部下运回湘西吉首建茔安葬。

湘西吉首乾州古城还存有罗荣光故居,穿斗抬梁,风火墙式庭院,砖木结构,三进两天井,典型的前店后住院落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罗荣光手下有位叫沈宗嗣(1872-1930)的裨将,在这次血战中死里逃生回到了湘西。

1902年12月28日,沈宗嗣在凤凰古城添了个儿子,取名沈岳焕,16岁改为沈从文(1902—1988)。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人物特写    
0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时间:2024-09-18 09:1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 明

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天津市工商联成立不过两个多月,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悍然开进了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武装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随后调集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以随时应对来犯之敌。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03.png

8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出国作战的准备。

毛主席说: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对朝鲜不能不帮,以志愿军的形式,不能不有所准备。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不断轰炸朝鲜,很快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国家安全。

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30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全线抵达“三八”线。

9月30日,当天经毛泽东决定,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警告,认为中国是虚张声势,不具备单独进行干涉能力,不会冒险。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13.png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长驱直入。

尽管毛主席对出兵朝鲜有思想准备,但要让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他不能不反复掂量。

论综合国力,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新中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说军事装备,美国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而中国基本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水平。

连当时实力雄厚的苏联都不愿意同美国直接冲突,中国打还是打?如果出兵入朝参战,能否一定打得赢?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25.png

10月2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要不是出兵,多数人不赞成出兵。

后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仍有人主张不出兵或晚出兵,甚至建议先摆出个架势,说不定会吓退美军。

毛主席说,“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会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还搞得凶。”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主席高瞻远瞩,权衡利弊,在民主集中基础上形成共识,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18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了入朝作战的正式命令。

10月19日晚,彭德怀(1898—1974)率军秘密入朝,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李烛尘当选为委员。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36.png

但实事求是说,由于历史上军阀混战,加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年战争不断,生产发展受到限制,国库空虚,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场战争。

新中国刚刚成立,内部还未完全稳定,就要对外抗美援朝。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李烛尘知道,毛主席这个决心不容易下,压力也不言而喻。

那一年,李烛尘68岁了。回望这短短68年来,就发生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等。

其实,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忘我之心就从未死过。每一次外国列强的入侵,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安全,哪里还有家庭幸福?

李烛尘对毛主席的英明决策真心拥护,他想自己年老纵然不能上战场了,但也该努力做些什么。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45.png

在当时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崇美、恐美,尤其是中产阶级和商人认为,两国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李烛尘认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受尽了帝国主义的苦,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坚决支持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用实际行动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李烛尘多次组织工商界进行了形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民族工商业的涵义,实质上与爱国主义无二致,那就是一切应以结合国家利益为前提,以适应事实的需要。

1950年11月14日,李烛尘作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委员,主持了天津工商界举行的抗美援朝大会。

在会上,大家形成了四项共识:全力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行为;坚守岗位,积极经营;搞好生产,稳定物价,反对投机倒把;加强时事学习。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054.png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04.png

为此,他还提议组织抗美援朝示威游行,为全国工商界带个好头,证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是拥护的,美帝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反对新中国的企图不会得逞。

1950年11月30日,天津市工商界举行了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大会,满头银发的李烛尘走在队伍前面,上万工商业者浩浩荡荡,高喊口号,挥舞旗帜,紧随其后。

游行声势轰动了天津城,游行队伍经过的街道两侧都悬挂了国旗,建筑物上窗口和阳台站满了人群,大家时不时地齐声大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口号。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14.png

这次游行,原计划只有1万人,结果达到42900多人。通过这次大游行,大大地激发了工商界的爱国热情,人们纷纷捐款捐物。

同时这次大游行也提高了工商界的政治地位,打破了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抱的幻想。

可以说,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组织的第一次示威游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史无前例的爱国运动。

多年后,李烛尘与人谈及这次大会仍激动不已,对宣读给毛主席的电报记忆犹新:“……告诉美帝,我们已经认清了它的侵略本质,全国各阶层都已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到底……”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24.png

12月2日,毛泽东主席复电,对天津工商业界抗美援朝游行给予高度评价:

天津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李烛尘先生、副主任委员毕鸣歧先生、朱继圣先生、天津市工商业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示威游行大会的四万二千九百八十九位爱国同胞们:

你们十一月三十日给我的电报看到了。你们认清了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反动性质,你们不受他们的欺骗,不怕他们的恐吓,坚决地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并在十一月三十日举行了正义的示威游行,这是值得欢迎的。美国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人民做了很多的欺骗宣传,一切爱国者都不应相信这些欺骗言论。美国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侵略中国的台湾,轰炸中国的东北,并使用各种流氓手段恐吓中国人民,一切爱国者都应有决心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不受他们的恐吓。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的英勇行为,是值得赞扬的。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工商业家,凡属于爱国者,一致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完全正确的。我希望全中国一切爱国的工商业家,和人民大众一道,结成一条比过去更加巩固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统一战线,这就预示着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斗争中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36.png

游行活动后,李烛尘带领天津工商业界掀起了一场募捐热潮,他们先后捐款有1500多亿元(旧币),捐购飞机400余架,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战争。

大家还为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每人赠送了一个茶缸、一条毛巾,上面都印着八个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次率先在全国举行大游行更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提高了全民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激发了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了抗美援朝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当然,李烛尘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关注和倾情关心。

1951年12月27日,毛主席到天津视察工作时,专程到李烛尘家登门探望。大意是他身兼职务多,每周都要往北京跑两三次,往返奔波太辛苦,希望搬到北京来住。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45.png

如今,天津马场道102号还挂有“李烛尘旧居”的牌子。有人曾写文说毛主席曾在这里住了一晚,据李烛尘孙子李明智回忆,实际上他只待了20多分钟。

李明智今年81岁,毛主席登门那天,他8岁多了,读小学,刚好放假在家,亲眼看见了毛主席,终生难忘,所以仍记得当时很多细节。

新中国成立后,亲自登门到民主人士家里,这在研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史志上,都不多见。

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主席利用休假时间,先后到济南、徐州、郑州等地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随行人员中,也有李烛尘。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156.png

毛泽东比李烛尘小11岁,常称他为“烛老”。一方面是敬重他,另一方面是发自内心认可他才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53年,抗美援朝已经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通过近三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物质已大为改善。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全国工农业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加77.5%,其中工业349亿元,增加145.1%。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计划、成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迈开了步伐。

微信截图_20241113103208.png

3月1日,毛主席要求工商界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指示李烛尘以天津为代表对中国工商业现状做一次深入调查。

李烛尘迅速行动起来,带领天津市工商联一行走工厂,进车间,一个多月时间到了大大小小约40个单位。

4月19日,他给毛主席写了5000多字汇报信,包括天津工业发展状况、私人工厂家思想情况、如何使他们为国家服务、如何解决工商业存在的问题、对手工业的想法以及对工商业资金枯竭如何办等6个方面。

李烛尘说,工商业存在的问题不外是劳资关系、公私关系、税负问题、资金问题四大项。目前为工商业反映这些问题的,为各地民建分会与各地工商业联合会。

在调查中,李烛尘发现,民建分会可以反映问题,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而工商业联合会可以反映问题,也可以解决问题。

至于怎么去解决问题?李烛尘建议要在工商业联合会组织一个机构,如辅导处,这个处内应请市统战部、市财委、市工商局、市劳动局、税务局等部门高级人员参加。

他说:遇与工商业有关问题发生时,分别请有关方面会商解决,一定是能解决的。“以往我们没有这样办,事事都好像难得办通。这实在是一种错误。”

当时,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还没有成立。李烛尘对工商业联合会如何具体解决企业发展中难题,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建议,至今看来,仍非常有意义。

李烛尘大胆提出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应由国家成立企托公司,或由人民银行成立企托部。这实际上建议国家对市场要进行宏观调控。

李烛尘特别强调,相关单位和部门不调查不深入,就不能解决具体问题。自己都心中无数,如何还能为别人做指南针?

第二天,他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这5000多字的汇报信是“边想边写,写了五个钟头,尚有零星事要写,因为头有点发涨就住笔了,字有些潦草,词句也有生硬,请谅查,并请指示。”

4月21日,毛主席复信李烛尘,直称“烛尘先生”:四月十九日及二十日来信收到,阅悉,甚谢。你做了许多调查工作,你的建议对于解决现存问题是会有帮助的。我已将你的信发给许多有关同志去看去了。

从回信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李烛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也就是1953年4月20日这天,李烛尘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通知。

为此,李烛尘深感不安,21日凌晨他给毛主席信中这样写到:“来华北行政委员会只能说学习从政,对国家是没有多少贡献的。加上本公司的烂摊子尚未安排好,更是一心挂几头。”

时年,李烛尘已经71岁了。他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提出,“是不是应该少肩负像华北行政委员会这样重要职务为好。”

李烛尘为人低调,淡薄名利,毛主席了解并理解他,但伟人有伟人更深远的考虑。

总之,国家宏伟的建设需要像李烛尘这样有能力水平且品德高尚、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4月26日,毛主席回信委婉地劝导他:“四月二十一日来信收到。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

还能说什么呢?从1945年在重庆结识毛主席,通过8年来交往和见闻,李烛尘何尝不了解伟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拿着信件,反复看了几遍,李烛尘就没有再推辞了。

人生难得一知己。

1954年4月22日,早上到北戴河看了日出的毛泽东,晚上抵达了天津新港。

4月23日,毛泽东在杨尚昆(1907—1998)、黄火青(1901—1999)、滕代远等陪同下,专程来到天津永利碱厂视察。

永利碱厂是“永久黄”团体的“永”字招牌,成立于1918年11月,那时李烛尘刚刚加入久大盐业公司三个月。

李烛尘曾告诉范旭东,自己家乡就是湘西永顺县,相信永利的事业肯定大吉大利,也一定会永远顺利。

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大公报》合称“天津三宝”,分别代表了那一时期现代工业、大学教育和新闻文学的成就与水准。

1950年,李烛尘和侯德榜率领“永久黄”主动向政府申请公司合营,1952年正式完成合营。

这家全国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怎么样了?在李烛尘陪同下,毛主席下到了制碱车间,看了生产工序,询问了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走出车间,看到高大的厂房,大家笑着拍了张合影:李烛尘站在中间位置,双手半垂向前,毛主席背着手在他旁边。

随后,大家去看了天津大沽口炮台。这是毛主席自1919年3月第一次到后,时隔35年再来。

自1918年8月进入天津久大盐业公司后,李烛尘记不清到大沽口炮台多少次了。

每次来,看着伤痕累累的炮台,李烛尘都感慨万千:没有强大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明代,由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8)监督建造。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曾4次被被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最后一次是1900年6月。

李烛尘知道,最后镇守大沽口炮台的是天津总兵罗荣光(1833—1900),也是湘西人。

1833年,罗荣光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市),自1876年镇守天津多达24年。

“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就是这位67岁民族英雄最后的爱国誓言。

如今,在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有罗荣光塑像,他击杀侵略者的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罗荣光壮烈殉国后,遗体被部下运回湘西吉首建茔安葬。

湘西吉首乾州古城还存有罗荣光故居,穿斗抬梁,风火墙式庭院,砖木结构,三进两天井,典型的前店后住院落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罗荣光手下有位叫沈宗嗣(1872-1930)的裨将,在这次血战中死里逃生回到了湘西。

1902年12月28日,沈宗嗣在凤凰古城添了个儿子,取名沈岳焕,16岁改为沈从文(1902—1988)。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