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土家族神龛文化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李克相

                     ——以黔东北土家设龛敬神礼仪为例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无论在房屋中堂,主道旁边,乌江两岸,古树下,山洞里……都会见到人们供奉祭拜神灵的处所。这些处所,要么竖雕像、立木刻牌或立石刻碑,要么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书或用大幅红纸书写神位于堂屋墙壁上,也有以装裱成卷轴悬挂起来的。在屋内的,人们叫“香火”或“香盒”,在室外的叫“神堑”或“庙地”。无论香火还是神堑,按照古代汉文化的意思,都称为“神龛”或“神椟”。 
 
       严格意义上,神龛是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指的是房室或室所。而神椟则是设置在神龛里的祖宗灵牌,即祖神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土家族地区自然条件制约,人们就将“神龛”或“神椟”统称为香火或神堑,即供奉神的处所。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无论有没有塑像或神椟,只要有人们能够知道是神驻的地方就行,如有的用毛笔写几个字“土地神”在路边的石头上,人们就会烧香奉食,予以朝拜。那么,这个地方,在土家人心目中也就是等同于“神龛”了。

       神椟是自古有之的神灵标志,而神椟来历的典故鲜为人知。传说古时有母子二人生活在一起,但儿子不孝母亲,经常打骂母亲。有一天进山砍柴的儿子看见大鸟衔虫喂养小鸟吞食的图景,心中有了对母爱的全新认识,他寻思自己不孝之过而痛悔至极。这时恰见母亲为自己送饭来,于是儿子急奔下山迎接。而母亲误认为儿子是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殴打她,于是慌忙丢下饭碗飞跑,却不料撞死在一棵树下。儿子痛心之余,便砍下这棵树,制作一木椟,写上母亲姓名,生辰死日,逢时祭拜。后来,儿子思母励志,勤耕劳作,生活富裕,子孙繁衍;人们广为称赞,纷纷效仿他制作木椟,祭祀祖先,以求祖先荫泽子孙,家发富贵。这也许就是人们设置神龛的初衷和最原始的心理表达。据文献文载:“查土司尽属陋屋穷檐, 四周以竹, 中若悬馨, 并不供奉祖先。半室高搭木床, 翁姑子媳联为一榻。不分内外, 甚至外来贸易客民寓居于此, 男女不分, 挨肩擦背, 以致伦理俱废, 风化难堪。现在出示化导, 令写天地君亲师牌位, 分别嫌疑, 祈赐通饬, 以换颓风。” 由此可知, 神龛其实不是土家族古老文化形式,是由汉民族传入并被为土家人接受、内化和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有人认为,神龛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兴起时间年限约从雍正八年即1830年左右开始,还不到300年历史。但是,从唐宋时期土家族与中原文化密切交融,并形成许多相同习俗的情况看,土家族神龛文化起源应该很早,只不过没有“出示化导, 令写天地君亲师位”后的完整和规范而已。     

       在土家族地区的农村,有房就有神龛、香火,有寨就有神坊、神堂,就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也不忘留一处供奉祖先、财神、观音的地方,体现了人们正本清源、追念故祖、崇尚儒家、从善重德、求财旺家的思想,成为土家族地区一道独特的家居文化风景。在土家族,列祖列宗、天神地主、文官武将、龙蛇虎马、古树奇石、洞崖滩路无一不是神,无处没有神。亦因土家族这种普神观念和多神信仰,出现了神祭事象繁杂丰富情况。如土地神就分城隍、天门、山林、桥梁、田垅、作坊等土地菩萨,另外,傩神、碓神、磨神、水井神、梅山神、厕姑神、自然景观神、图腾祖宗、首领先师、圣人神仙、三抚川主、教主道士等不一而足,只要与人们自己生产、生活、居住、安全、祸福、财富、凶吉、祥瑞、夙愿、族源等有关的,都会被人们认定为一处神所,设立神位,择时而祭。 

       由于土家族地区山高坡陡,江河遍布,居住条件简陋,因而,供奉神灵处所就像建造吊脚楼一样,因势利导,因地而设,只要人迹所至,就有神位所置,是常见事象。然而,土家族对敬神奉神时表现出来的相对随意性,丝毫不影响他们注重奠祭神的目的。正如人类要依靠自然一样,土家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极力以一种信仰和虔诚的方式贿赂神灵,达到人神和谐共存。“神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的创造……人们从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成就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时看到了推动历史之车前进的不是神,而是他们自己和熟悉的首领之后,他们就把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转移到自己身边的人物身上,转而对民族首领、土司王、祖先、土地神的崇拜”。因而,土家族普遍笃信,当物、人之灵魂变成神后,就能为自己服务,以实现为自己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祛病消灾、祐人安康,驱鬼逐疫、保家护族的目的。可见,神龛就是土家人表达和实现自己心理目标的一种重要处所和形式,是民族精神信仰的集中表达和反映。

       黔东北土家族神龛文化丰富,表现形式独特而有趣。

        一、 安位大吉——请神莅龛的虔诚仪式

       可以说,在土家族地区,神龛为一个家庭、氏族单位或团体的象征。神龛是土家人以家代“社” ,以家代族的事象之一,它是土家人们修房造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土家吊脚楼的修建而诞生,是土家人“成家立业”的标志。当一个新房架子竖起来后,那怕这时的房子还四壁皆空,还没来得及装修,但当人们举行新居落成仪式时,就得先安一个“紫微星”神位。在新房的堂屋,主人会请先生在一张红纸上写上“紫阳高照”贴在中堂设置神龛上方的“穿排”上。“紫阳高照”下方是一张大八仙桌,桌上摆满祭祀食物、香烛草纸,酒杯酒壶。在 “抛梁粑”仪式结束后,人们就会围在八仙桌旁说着祝福的“颂歌”,庆祝新居落成。

       而真正设置神龛,却要等到新房装修时候。土家新的吊脚楼屋架落成,就会立即请木匠装修新屋,无论贫穷富贵,人们一般先装修“歇屋”即内屋、“小屋”,然后就是装修堂屋,尤其要装修好安置神龛的墙壁,最后把房屋装修成“花花屋”,开“财门”,这才算完成整个建房工程。而装修过程中,安神龛却是最先要考虑的,因为,神龛是“先入为主”的东西,无论主人装修内屋,钉“小屋门”,还是建灶安床,都必须首先在神龛下祭祀诸神,以求装修大吉。同时,神龛“先入始定”,建房选址时,神龛的位置直接影响一座房屋的坐向和具体位置。土家人每建一栋吊脚楼,都须阴阳先生认真勘察“地穴”,确定“屋场”的吉凶。如黔东北的沿河土家族修房造屋时,一般选择背山面水而居,房屋坐北向南或坐南向北的于“虎坐形”山地,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或“后背山,前对岔,两边扶手似腾马”的 “椅子穴”为最佳选择。其目的让房屋能够向阳聚气,处于山水相交“穴”位,称之为“旺向”。土家族修房建屋时的风水观讲求天人合一,山水和谐,动静平衡,因此,不仅一处村落注重选 “椅子穴”地址,一栋吊脚楼更要选“旺穴” 处,而“穴点”就是堂屋中线上,即神龛“天地君亲师位”的中线上,这样,一栋房屋的位置根据“穴点”来确定。
房屋装修好后,土家人在堂屋的后壁正中空出两平方米左右的墙面,下端用木板钉一个“供台”,上放一个香炉和钟磬和财神像、观音像、祖师像等。富裕家庭,会雕花镂木,建成一个雕琢精巧美观的神龛。材料多用香樟木质,木板上雕刻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和吉祥如意的图案。有设垂帘,无龛门的,也有无垂帘,有龛门的神佛、祖神两龛合一的竖长方体。有的人家还在神龛的顶端装上“火焰板”,写上“祖德流芳”或“永绍箕裘”等横额,用以笼管烟火。另外,旧时土家宗族祠堂里设置的神龛分正龛和配龛,大殿正中为正龛,左右各设一个配龛。神龛是附在墙上的一个小殿阁,人们把自己先祖的牌位摆其中,始祖、高祖、曾祖、祖、考父摆在正龛里,龛前面用帷幕掩饰,其余的只能放置在配龛中,后来也有人改用供桌摆放先祖的牌位的。

       早期神龛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多层叠建,飞檐翘角、浮雕空镂,雕刻飞凤、苍鹰、梅鹿等图案。顶端高翘的檐角上,刻有“福”、“ 禄”、“寿”和“祖德流芳”等字;中部为支撑上部的供台,圆形四柱,柱间设排窗和木台,木台上摆放香钵和香筒;下部为神柜,侧面单向打开,用于存放祭祀物品。而今,神龛结构非常简单,供台往往就是一块木板,神柜要么缩小成两个小盒子,要么不设。神龛上现代元素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增加,有用电脑打印纸质、木刻于墙上的,也有装裱后替代神龛的,形式多样,精致美观。

       安置神龛是土家人心中最看重、最虔诚的事情。主人请安神先生(一般是道士或阴阳先生)选一个黄道吉日,先生先净手焚香,在堂屋的大八仙桌上平铺红纸,研墨调笔,虔诚而端正地写“天地国亲师位”。

       书写“天地國親師位”用繁体而不用简体,用楷书不用草书,非常讲求“身心”到位。当先生执笔开始写“天”字时,身体站立,表情庄重;心里还得默记一个口诀“天,天为至上人不顶;地,土为根本不离土;国,疆域永固不开口(或:君,君为至尊一言九鼎,不乱开口);亲,亲人康寿不闭目;师,师为君子不带刀;位,太平稳定不离人。”这个口诀既是祈祷、祝福、咒语,又是书写文字的要诀,其意思就是要强化天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天”大,书写天字,其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显“大”字;强调以地为本、团结协作的农耕思想,表示地为万事万物之基、根基牢稳为地利的象征;书写时要求“地”的左右土、也不分家;繁体國字囗里笔划多,国家不怕财富多,寄托“國”家富强无缺口祝愿;“親”字右边的“見”字,上半部的“目”四周不能封闭无缝,要留缝缺,祈祷親人长寿安康;師者授业传人,是正人君子,不能象小人那样出门带刀,所以“師”不带刀,左边一“丿”不书写;“位”不离人,表示五神之位正当,身边有人辅佐,天下太平稳定。而在写“位”字时,先生还得坐下来,写末笔一横前,先写“元亨利贞”四个小字,其上用一横覆盖,将“君子四德”安在这一横里。这样,神龛中主五神就有了安位。

       接着写祖宗和观音、灶神、关羽、文昌、孔子等牌位,内容主要为“X X堂上昭穆神主位”或“X X堂上历代高曾远祖位”、“南海岸上观音位”、“东厨司命灶王位”、“七曲文昌梓潼位” “求财有感四官位”、“大成至圣孔子位”等等,神位涉及宗亲远祖、佛神观音、文武官神、土司灶王等。神位写好,就是安神了。安神时,如果是纸写神位,须叫家中或寨上的儿童穿上新衣、洗脸净手,然后按照先生的指导,把神位贴在墙上,其顺序是先贴“天地国亲师位”,再从房屋大到小方位贴对联和中间的神位。因土家族家分大小,房分主次。神龛也有大小主次之分,一般来说,人们面对神龛的右边为大,中间为主,所以通常祖先的神位被安在诸神的中间位置,把观音菩萨的神位安置在右上角,而司命府君的神位安置在左上角,把土地神等安置在左下角。一般是上联、祖宗、孔子、观音等神位在神龛左边,文昌、灶王、四官等神位在神龛右边。也有按照大边从左到右:分别是某堂先祖、赵公元帅等,小边从左到右:灶王府君、观音大士等。

       土家人非常注意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神是不被尊崇的,因而在神位安置时,也就有了潜规则。如财神位和观音位就不能置于神龛一边,这是因为,土家人认为财神属贪、观音属善,所谓两相庭径,不宜同置一起。

       神龛对联常见的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或“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的,还有“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或“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的(见图三)。神龛下方的地面上放有方桌一个, 也是为祭祀所用。方桌与神台之间倒着贴一“福”字或“禄”或“寿”或“喜”等字。下有三小条幅, 中书为“安神大吉”, 两边分别是“堆金高北斗”和“积玉比南山”,大红纸上字的颜色或黑色或金黄色,鲜艳整齐,庄重美观。 

       神位安置,就是请神到龛的过程。主人备上香烛纸钱和三牲烧酒等摆放在即将安置的神龛前的桌子上,先生手敲法器,口中念念有词,约半小时,将各路神仙和列祖列宗请到堂中来后,焚烧纸钱,敲响钟磬,表示各路神可以飨享供品了。神龛安好,主人心中就有了依托。今后无论办红白喜事,还是冲傩罡神;无论会客就餐,还是说理议事,主人都因有神龛上的各路神仙的在位而显得心里踏实,亦因为自己家中“安位大吉”而想到有诸多神的庇护具有强烈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道儒五常——神龛里的伦理道德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信仰图腾,挑选普遍认同的神进行祭拜,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郡望、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和价值皈依。同样,在土家族的精神世界里,尽管神鬼众多,包罗万象,涉及天地山川、福禄寿喜、道儒佛教各领域,但他们对待神的态度谨慎而苛刻,绝对不是为所欲为、随意而定,也不是没有信仰规则进行遵循的,这导致土家族神龛里神位历来就是基本固定的。神龛上除“五神”外,一般还有祖先昭穆、孔子先师、观音菩萨、文昌梓潼、四官财神、东厨灶君,他们都有各自的来历依据和历史典故。 
 
       关于“天地君親師”的产生,人们普遍认为最早出现“天地君父師”在《国语》、《太平经》中,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正式出现,明朝后在民间广为流行。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因“皇帝”消失而衍变为“天地國親師”和“天地圣親師”。而今,普遍采用“天地國親師位”的写法。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天地君亲师” 作为神龛大五神受到祭拜,人们在每年除夕前都要把“天地君亲师神位”重写换新一次,反映出土家人对五神圣者的尊崇和恒常。土家人按照《荀子·论理篇》礼有三本说,认为天地是万物生命之本源,先祖是民族之根源,君师是治家之根基,所以笃行“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的伦理道德观念;他们将“天地君亲师”对应儒家“仁义礼智信”,坚持敬天地君亲师,也就是学仁义礼智信。也由于土家人在接受儒家这样的思想过程中,认同“五常”也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因而“五常”思想贯穿与土家发展历史中,成为民族价值观中一个核心因素,这是土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的典型标志,也是土家多元文化的反映。

       堂号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同一姓氏往往在神龛上供奉同一个堂名堂号,蕴含着同姓族人有共同的祖先,反映了土家人寻根崇祖的人文内涵。如黔东北历史上张杨冉田为四大望族,张氏神龛为“清河堂”或“百忍堂”,冉氏神龛为“武陵堂”,田氏为“紫荆堂”或“雁门堂”,杨氏为“四知”或“弘农”等堂号。地域性堂号与姓氏的地望有关,或以其姓氏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还以姓氏支系所居地或祖先所居地的地名作为堂号的。如田氏、杨氏因支系所居地名不同而有不同的堂号。还有堂号就是“郡号”的,居住同一郡的多姓氏同一堂号。如“陇西堂”在百家姓中就包括李、彭、董、牛、闵、辛、阳、边、时、禹等。堂号反映了姓氏文化和祖先发源和郡望情况,是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文昌星神是土家族神龛上的常祭神,但人们往往把文曲星和文昌星混淆视为同一神,因而有“七曲文昌”的写法。其实,文曲星是北斗七星中的“魁斗”中第四星“天权”的古名,敬奉它,目的是祈愿家庭应试之人能“独占鳌头”。而文昌星是三垣二十八宿中紫微垣中的一个星官,它由六颗组成半月形,列在北斗之前。文昌帝君本来是被人们一直敬奉的文财神,后来,当蜀都的百姓纪念为反抗前秦入侵而死的英雄张育,在梓潼七曲山建祠堂,尊他为“雷泽龙王”后,这个被土家人们奉为“文昌君”的神就与文昌星文曲星被混淆为同一星神了,于是在土家族神龛上就写出现了“七曲文昌梓潼位”。到宋代以后,人们又将“魁星”与七曲星、文昌君、文昌星混为一谈。据儒家书籍《春秋运斗枢》记:“北斗第一至第四为魁”, 魁是头上出角的小鬼模样,“独占鳌头”指的就是这个魁,成为读书应试取得头名次的象征。

       灶神是土家族的家神,是受到土家人普遍信仰尊崇的、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灵。尤其在每年的过年时,成为土家人祭拜活动中主要的一项重头戏。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把灶神当作火神,是从灶的自然属性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而产生的,它是掌管饮食的神,是一家之主,也掌握人们的寿天祸福,所以,“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在土家族,火神崇拜就跟梅山神崇拜一样,是对生命、生活掌握者的感恩和敬畏。

       供财神是为了招财进宝,发家致富。财神有文武之分。文昌帝君是文财神,赵公明,关羽帝是武财神,土家族把四官酉溪严、罗、冉、唐尊为财神,是因为四官是土家自己的土司官、父母官,是衣禄、生活掌握者。赵公明的形象有神霄玉府大都督,五万巡察使,九州社令大提点,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侯等。关圣帝君是一位武财神。摆放神位时把神位背对着大门,向着室内,向着后面的玄武位。以大门为前方,后玄武位就是宅的尽头处。《史记》上记载:“魁,斗第一星也”。因为太白星君是财神,是道教的主要神灵,财气是从外面带来的,如果面朝着大门,就有把财运带走的含义,所以不吉利。

       祭观音是为了迎子旺家,以求家人仁慈亲善,和谐美满。当然,从土家族神龛诸神位置看出,人们存在把人品、道德比财富、烟火还看重的价值观。所以,当你看到祖先神、孔子位、观音牌在神龛大方位时,就不难理解土家人的安神敬神的心理和用意。

       土家民居正屋一般为一排三间, 两端是生活起居的场所, 中间为中堂, 土家族称之为“堂屋”。土家族修建吊脚楼,居室少一间可以,但堂屋必建。由于堂屋居于一座房屋的“穴位”,“堂”因为是在土家族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符号而神圣不可侵犯,是最受土家人尊崇的地方。土家族的傩戏多在堂屋举行,所以土家人把傩戏称为“傩堂戏”,把跳摆手舞的场地称“摆手堂”,结婚时拜亲人祖宗的仪式在堂屋进行,所以称这一仪式为 “拜堂”成亲。

       一个家庭,以神龛为标志,在神龛下的堂屋里举行的“事务” ,也就显得格外神圣而重要。在土家族,一个家庭中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待人接客、设椟敬神、冲傩罡神等都在神龛下进行,反映出丰富多彩土家风尚伦理和礼仪规矩(见图四)。还有更为有趣的现象,土家族农村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对夫妻结婚的标志不是看是否领取结婚证,而是看有没有在堂屋中拜堂烧“佛纸”。以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家族地区的农村家庭的事实婚姻非常普遍。常言道,婚姻不是儿戏,看得出,土家人认为婚姻得到神的允许比法律许可还重要。

       新娘上轿前, 要举行“辞香火”仪式, 先跪拜神龛上的祖先, 而后跪拜父母、至亲长辈及媒人, 其中在敬奉神龛时, 新娘 “哭辞祖宗” 的哭嫁歌为:“我脚踩堂屋地, 磕头作揖敬天地。我脚踩堂屋中, 洗手装香拜祖宗……”辞别神龛就是告别祖先、感恩祖先的重要仪式。

       以神龛为中心的居住习惯和行为规矩也有大小之分。土家人按照神龛“左大右小”的排位,把房屋分成“大的头,小的边”。“大的头”房间里通常设火铺、灶头、碗柜、水缸和小屋。小屋是一个家庭中新婚夫妻的居室,维系着一个家庭传宗接代、饮食起居和待人接物的重要事情,是新家庭的诞生地。如果家庭中的儿子结婚,父母就要退出小屋,把这一房间布置成新婚儿子的洞房。如果第二个儿子结婚,那大儿子夫妻又会像当初父母一样搬出去,让给弟弟结婚用,如此,一直轮流到最后的儿子结婚。

       以神龛为方位坐标,在座次上有上下主次之分。在八仙桌上,人们以神龛方位,根据同桌人的尊贵和主客身份,按照上座——下座——左座——右座的顺序分别入座。一桌右边下位为最次座,一般是主人或代表家庭倒酒、敬酒人坐的地方。敬重、照顾长辈不仅体现在吃饭的桌子上,还在祖宗忌日、老人生辰,通过对神龛的祭祀,对家中老人的跪拜,进行系列的家庭伦理道德和感恩教育,使家人无论长幼都懂得祖先创业的艰辛, 养育的含辛茹苦。

       神龛还是人神相通、天地相连的地方。土家族的冲傩罡神在神龛下进行,敬祖祭神也在神龛下进行;还有红白喜事,观花说春、跳灯耍戏和其他娱乐活动都在神龛下进行,只要是家庭中的重要事务、重要活动、重要礼仪,都以神龛为见证者,或通过神龛的特殊作用,实现人们心中的良好夙愿。如《送亡歌》“……辞了灶房往前闯, 新亡(死者)漫步来中堂。神龛上面油灯亮, 炉内又装一柱香。祖老祖妣供堂上, 新亡双膝跪中堂。历代祖先亡告讲,要保子孙大吉昌。保佑大人无病恙, 小孩莫长疱和疮。今夜只点这次亮, 今夜烧的是断头香。辞罢祖先忙站起……”表现了对亡者的思念和祝愿的浓烈情感,表达祈求赐福禳灾,祈求逝去的祖先庇护的良好愿望。一个人死后,会立即被亲人“安放”在神龛下堂屋“大的边”,头向着神龛,表示人魂可以通过神龛升天。为去世老人举办招魂并将灵魂安放在神龛上的“接亡”仪式,也很特别。一般在老人去世并下葬三天后,请土老司作法事, 将老人灵魂召回家中,将老人的姓名写入祖先的名单中, 放在神台的香炉下, 于是, 老人就可以与祖先一起享受子孙后代的祭奠了。如果是师傅,那他的徒弟会把他安坐在椅子上,将神龛上的瓦揭开几片,开一个天窗,在一系列祝诵跪拜仪式中让师傅“坐化升天”。安葬时,死人的头还是朝里,表示死人能接地脉穴位,所享受的福禄都会荫被子孙。

       由于神龛是保佑家庭安康幸福的神所,是人们寄托祈愿的地方,所以平常日子里,土家人每逢在重要日子或出门远行,都要先在神龛上点香蜡叩拜,在朝门口敬土地神,在厨房敬奉灶神。土家人永志敬重哪些神,最看重那些神的心态,还表现在生活细节中,以致产生许多族规和礼节。如一个人做出了有辱家门的影响严重的事,按照族规就会被人们以牛屎涂抹神龛,人们以此为最大耻辱。供奉神龛时,主人先备好香烛纸钱、刀头酒饭等祭品,洗手和洗脸, 整理好衣冠, 然后将供品置于方桌上, 将点燃的红烛置于神台的两端, 手执燃香, 面对神龛跪拜三次, 起身将燃香插入香炉, 退身又面对神龛跪拜三下, 走出门外燃放鞭炮,祭祀仪式才算完毕。

       土家族视神“如在其上”,并与神“有喜同享”,有难祈求“神来帮忙”。在平时有好吃的都会盛在神龛前让神最先“飨享”。土家妇女婚后怀孕, 俗称“有喜”, 如果妊娠反应厌油,有不思茶饭的“喜病”, 家人就在神龛前举行“安胎”仪式, 请土老司行法事, 将一碗清水化为“神水”, 放置在神龛上,告知祖先有了“香火”、用此隔掉邪煞,祈求祖先保佑母子平安。

       神龛是神圣、圣洁的地方, 因此人们非常注重在神龛前的行为规范,以致产生了许多忌讳。如忌讳在神龛下说脏话,忌讳带着农具如空粪桶、蓑衣、斗笠进堂屋,忌讳将箢篼伏置在堂屋中,忌打死七月间进入堂屋的蛇、蛙和昆虫等,忌用五爪动物肉和非正常宰杀动物肉祭祀神,忌将祭祀猪头嘴、猪脚蹄直对神龛,忌在堂屋铺床,忌讳将在外死的人安进堂屋,自缢、凶杀、落水、战殇、难产、麻风病死等非正常死亡或在家外死亡的人,灵牌绝对不能进神龛, 而只能在山洞或家族祠堂中享祭。所谓“野鬼难见家神”,所有这些忌讳,都是为了维护神龛的圣洁和神圣这个中心的,看到出,在土家族地区,神龛是一个家庭的尊严荣誉、核心价值所在,绝对不能对它有半点玷污。

       三、神台横额——红白喜事的主题显示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活动里,我们除看到神龛前面的香火以及贡品外,还发现神台的横额内容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出堂屋中的活动主题,成为家庭红白喜事的“显示屏”,成为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场所。如一座房子立起来,人们就会在中堂敬酒祝贺,说“福事”,一场关于孔孟之道,道儒思想,美好祝愿的口头颂诗歌唱就在“穿排”横额“紫微星”下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木匠师傅:“伏羲:太阳出来暖洋洋,主人请我建华堂;满堂飘来玉琼味,紫薇高照生吉祥;主人你喝了这旬酒啊,儿孙世代出文昌!”

       主人回敬:“伏羲:一张桌子四角方,鲁班为我建雕梁;人人夸你手艺好,千家有请万家忙。师傅你喝了这旬酒呀,你儿登科孙登榜!”

       客人祝贺:“伏羲:紫阳高照在上方,主人堂中财源广;星君神仙齐祝贺,族邻欢喜主家忙。主人你喝了这旬酒呀,你儿孙世代著华章!”

       主人回敬:“伏羲:青天无垠紫气升,有劳星君下凡尘。旱路骑马匆匆走,水路乘船顺风行。客人你喝了这旬酒呀,你身体富贵福禄全!”

       如此这般,似乎在“紫微星”神的注视下,一个新居就在“伏羲、伏羲”的祝福中落成了。

       人们走进一个家庭的堂屋,只要看见神龛供台的横额内容,就知道这家主人家在办什么“事务”了。如主人家有婚事,娶媳时,在神台上贴红纸横额,内容多为“天作之合”或“狮子在堂”据《北京形势大略》记:“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结婚时写“狮子在堂”,不仅因为狮子是驱除邪恶的吉祥动物,又可借助狮子壮屋中阳气,实现人们旺家生子的美好夙愿。两边贴“鸾凤和鸣”、“喜结良缘”、“良缘夙缔”、“百年好合”等四字边帖(小对联);嫁女时就贴“之子于归”或“桃夭宜赋”横额,边帖为“及筓成家”、“勿违母训”等。

       如办生横额为“龟鹤遐龄”,边帖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丧事横额为“当大事”白纸(或黄纸)黑字,边帖为“思亲至上”、“跪报劬劳”等。无论喜事丧事,围绕横额所标明的主题,人们在堂屋里进行的丰富多采礼仪和祭祀活动,这些根植于土家民族土壤的文化特色异彩纷呈,使土家民族文化不断得到重现、展示、传播和弘扬,同时,孝、敬、爱、仁等传统道德观念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着人们,这时的堂屋,俨然是一个教化、教育的场所。

       总之,对于土家族,神龛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神灵文化和人神共存的和谐境界。神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象征、信仰归宿、寄托所在。在土家族,各家各户神归其位,人常有祭,神龛常新,香火千年不断,玉盏万岁长明;在神龛纷繁的祭祀活动和礼仪表现中,传扬了土家族的伦理道德及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龙的传人《民间神龛文化简略》
        2、田长英《彭家寨的神龛》
        3、恩施新闻网《神龛的意义》2011-01-02
        4、田清旺《土家族神龛文化研究》12-12-20
        5、郭建《包公出世》·《文史天地》2013-04-14页
        6、杨凤熙《溪水汇河》2009-04
        7、黄柏权《土家族白虎文化》

责任编辑
标签事象研究    
0

土家族神龛文化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克相

                     ——以黔东北土家设龛敬神礼仪为例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无论在房屋中堂,主道旁边,乌江两岸,古树下,山洞里……都会见到人们供奉祭拜神灵的处所。这些处所,要么竖雕像、立木刻牌或立石刻碑,要么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书或用大幅红纸书写神位于堂屋墙壁上,也有以装裱成卷轴悬挂起来的。在屋内的,人们叫“香火”或“香盒”,在室外的叫“神堑”或“庙地”。无论香火还是神堑,按照古代汉文化的意思,都称为“神龛”或“神椟”。 
 
       严格意义上,神龛是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指的是房室或室所。而神椟则是设置在神龛里的祖宗灵牌,即祖神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土家族地区自然条件制约,人们就将“神龛”或“神椟”统称为香火或神堑,即供奉神的处所。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无论有没有塑像或神椟,只要有人们能够知道是神驻的地方就行,如有的用毛笔写几个字“土地神”在路边的石头上,人们就会烧香奉食,予以朝拜。那么,这个地方,在土家人心目中也就是等同于“神龛”了。

       神椟是自古有之的神灵标志,而神椟来历的典故鲜为人知。传说古时有母子二人生活在一起,但儿子不孝母亲,经常打骂母亲。有一天进山砍柴的儿子看见大鸟衔虫喂养小鸟吞食的图景,心中有了对母爱的全新认识,他寻思自己不孝之过而痛悔至极。这时恰见母亲为自己送饭来,于是儿子急奔下山迎接。而母亲误认为儿子是嫌她送饭来迟,又要殴打她,于是慌忙丢下饭碗飞跑,却不料撞死在一棵树下。儿子痛心之余,便砍下这棵树,制作一木椟,写上母亲姓名,生辰死日,逢时祭拜。后来,儿子思母励志,勤耕劳作,生活富裕,子孙繁衍;人们广为称赞,纷纷效仿他制作木椟,祭祀祖先,以求祖先荫泽子孙,家发富贵。这也许就是人们设置神龛的初衷和最原始的心理表达。据文献文载:“查土司尽属陋屋穷檐, 四周以竹, 中若悬馨, 并不供奉祖先。半室高搭木床, 翁姑子媳联为一榻。不分内外, 甚至外来贸易客民寓居于此, 男女不分, 挨肩擦背, 以致伦理俱废, 风化难堪。现在出示化导, 令写天地君亲师牌位, 分别嫌疑, 祈赐通饬, 以换颓风。” 由此可知, 神龛其实不是土家族古老文化形式,是由汉民族传入并被为土家人接受、内化和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有人认为,神龛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兴起时间年限约从雍正八年即1830年左右开始,还不到300年历史。但是,从唐宋时期土家族与中原文化密切交融,并形成许多相同习俗的情况看,土家族神龛文化起源应该很早,只不过没有“出示化导, 令写天地君亲师位”后的完整和规范而已。     

       在土家族地区的农村,有房就有神龛、香火,有寨就有神坊、神堂,就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也不忘留一处供奉祖先、财神、观音的地方,体现了人们正本清源、追念故祖、崇尚儒家、从善重德、求财旺家的思想,成为土家族地区一道独特的家居文化风景。在土家族,列祖列宗、天神地主、文官武将、龙蛇虎马、古树奇石、洞崖滩路无一不是神,无处没有神。亦因土家族这种普神观念和多神信仰,出现了神祭事象繁杂丰富情况。如土地神就分城隍、天门、山林、桥梁、田垅、作坊等土地菩萨,另外,傩神、碓神、磨神、水井神、梅山神、厕姑神、自然景观神、图腾祖宗、首领先师、圣人神仙、三抚川主、教主道士等不一而足,只要与人们自己生产、生活、居住、安全、祸福、财富、凶吉、祥瑞、夙愿、族源等有关的,都会被人们认定为一处神所,设立神位,择时而祭。 

       由于土家族地区山高坡陡,江河遍布,居住条件简陋,因而,供奉神灵处所就像建造吊脚楼一样,因势利导,因地而设,只要人迹所至,就有神位所置,是常见事象。然而,土家族对敬神奉神时表现出来的相对随意性,丝毫不影响他们注重奠祭神的目的。正如人类要依靠自然一样,土家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极力以一种信仰和虔诚的方式贿赂神灵,达到人神和谐共存。“神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的创造……人们从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成就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时看到了推动历史之车前进的不是神,而是他们自己和熟悉的首领之后,他们就把对至高无上的神的信仰转移到自己身边的人物身上,转而对民族首领、土司王、祖先、土地神的崇拜”。因而,土家族普遍笃信,当物、人之灵魂变成神后,就能为自己服务,以实现为自己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祛病消灾、祐人安康,驱鬼逐疫、保家护族的目的。可见,神龛就是土家人表达和实现自己心理目标的一种重要处所和形式,是民族精神信仰的集中表达和反映。

       黔东北土家族神龛文化丰富,表现形式独特而有趣。

        一、 安位大吉——请神莅龛的虔诚仪式

       可以说,在土家族地区,神龛为一个家庭、氏族单位或团体的象征。神龛是土家人以家代“社” ,以家代族的事象之一,它是土家人们修房造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土家吊脚楼的修建而诞生,是土家人“成家立业”的标志。当一个新房架子竖起来后,那怕这时的房子还四壁皆空,还没来得及装修,但当人们举行新居落成仪式时,就得先安一个“紫微星”神位。在新房的堂屋,主人会请先生在一张红纸上写上“紫阳高照”贴在中堂设置神龛上方的“穿排”上。“紫阳高照”下方是一张大八仙桌,桌上摆满祭祀食物、香烛草纸,酒杯酒壶。在 “抛梁粑”仪式结束后,人们就会围在八仙桌旁说着祝福的“颂歌”,庆祝新居落成。

       而真正设置神龛,却要等到新房装修时候。土家新的吊脚楼屋架落成,就会立即请木匠装修新屋,无论贫穷富贵,人们一般先装修“歇屋”即内屋、“小屋”,然后就是装修堂屋,尤其要装修好安置神龛的墙壁,最后把房屋装修成“花花屋”,开“财门”,这才算完成整个建房工程。而装修过程中,安神龛却是最先要考虑的,因为,神龛是“先入为主”的东西,无论主人装修内屋,钉“小屋门”,还是建灶安床,都必须首先在神龛下祭祀诸神,以求装修大吉。同时,神龛“先入始定”,建房选址时,神龛的位置直接影响一座房屋的坐向和具体位置。土家人每建一栋吊脚楼,都须阴阳先生认真勘察“地穴”,确定“屋场”的吉凶。如黔东北的沿河土家族修房造屋时,一般选择背山面水而居,房屋坐北向南或坐南向北的于“虎坐形”山地,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或“后背山,前对岔,两边扶手似腾马”的 “椅子穴”为最佳选择。其目的让房屋能够向阳聚气,处于山水相交“穴”位,称之为“旺向”。土家族修房建屋时的风水观讲求天人合一,山水和谐,动静平衡,因此,不仅一处村落注重选 “椅子穴”地址,一栋吊脚楼更要选“旺穴” 处,而“穴点”就是堂屋中线上,即神龛“天地君亲师位”的中线上,这样,一栋房屋的位置根据“穴点”来确定。
房屋装修好后,土家人在堂屋的后壁正中空出两平方米左右的墙面,下端用木板钉一个“供台”,上放一个香炉和钟磬和财神像、观音像、祖师像等。富裕家庭,会雕花镂木,建成一个雕琢精巧美观的神龛。材料多用香樟木质,木板上雕刻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和吉祥如意的图案。有设垂帘,无龛门的,也有无垂帘,有龛门的神佛、祖神两龛合一的竖长方体。有的人家还在神龛的顶端装上“火焰板”,写上“祖德流芳”或“永绍箕裘”等横额,用以笼管烟火。另外,旧时土家宗族祠堂里设置的神龛分正龛和配龛,大殿正中为正龛,左右各设一个配龛。神龛是附在墙上的一个小殿阁,人们把自己先祖的牌位摆其中,始祖、高祖、曾祖、祖、考父摆在正龛里,龛前面用帷幕掩饰,其余的只能放置在配龛中,后来也有人改用供桌摆放先祖的牌位的。

       早期神龛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多层叠建,飞檐翘角、浮雕空镂,雕刻飞凤、苍鹰、梅鹿等图案。顶端高翘的檐角上,刻有“福”、“ 禄”、“寿”和“祖德流芳”等字;中部为支撑上部的供台,圆形四柱,柱间设排窗和木台,木台上摆放香钵和香筒;下部为神柜,侧面单向打开,用于存放祭祀物品。而今,神龛结构非常简单,供台往往就是一块木板,神柜要么缩小成两个小盒子,要么不设。神龛上现代元素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增加,有用电脑打印纸质、木刻于墙上的,也有装裱后替代神龛的,形式多样,精致美观。

       安置神龛是土家人心中最看重、最虔诚的事情。主人请安神先生(一般是道士或阴阳先生)选一个黄道吉日,先生先净手焚香,在堂屋的大八仙桌上平铺红纸,研墨调笔,虔诚而端正地写“天地国亲师位”。

       书写“天地國親師位”用繁体而不用简体,用楷书不用草书,非常讲求“身心”到位。当先生执笔开始写“天”字时,身体站立,表情庄重;心里还得默记一个口诀“天,天为至上人不顶;地,土为根本不离土;国,疆域永固不开口(或:君,君为至尊一言九鼎,不乱开口);亲,亲人康寿不闭目;师,师为君子不带刀;位,太平稳定不离人。”这个口诀既是祈祷、祝福、咒语,又是书写文字的要诀,其意思就是要强化天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天”大,书写天字,其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显“大”字;强调以地为本、团结协作的农耕思想,表示地为万事万物之基、根基牢稳为地利的象征;书写时要求“地”的左右土、也不分家;繁体國字囗里笔划多,国家不怕财富多,寄托“國”家富强无缺口祝愿;“親”字右边的“見”字,上半部的“目”四周不能封闭无缝,要留缝缺,祈祷親人长寿安康;師者授业传人,是正人君子,不能象小人那样出门带刀,所以“師”不带刀,左边一“丿”不书写;“位”不离人,表示五神之位正当,身边有人辅佐,天下太平稳定。而在写“位”字时,先生还得坐下来,写末笔一横前,先写“元亨利贞”四个小字,其上用一横覆盖,将“君子四德”安在这一横里。这样,神龛中主五神就有了安位。

       接着写祖宗和观音、灶神、关羽、文昌、孔子等牌位,内容主要为“X X堂上昭穆神主位”或“X X堂上历代高曾远祖位”、“南海岸上观音位”、“东厨司命灶王位”、“七曲文昌梓潼位” “求财有感四官位”、“大成至圣孔子位”等等,神位涉及宗亲远祖、佛神观音、文武官神、土司灶王等。神位写好,就是安神了。安神时,如果是纸写神位,须叫家中或寨上的儿童穿上新衣、洗脸净手,然后按照先生的指导,把神位贴在墙上,其顺序是先贴“天地国亲师位”,再从房屋大到小方位贴对联和中间的神位。因土家族家分大小,房分主次。神龛也有大小主次之分,一般来说,人们面对神龛的右边为大,中间为主,所以通常祖先的神位被安在诸神的中间位置,把观音菩萨的神位安置在右上角,而司命府君的神位安置在左上角,把土地神等安置在左下角。一般是上联、祖宗、孔子、观音等神位在神龛左边,文昌、灶王、四官等神位在神龛右边。也有按照大边从左到右:分别是某堂先祖、赵公元帅等,小边从左到右:灶王府君、观音大士等。

       土家人非常注意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神是不被尊崇的,因而在神位安置时,也就有了潜规则。如财神位和观音位就不能置于神龛一边,这是因为,土家人认为财神属贪、观音属善,所谓两相庭径,不宜同置一起。

       神龛对联常见的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或“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的,还有“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或“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的(见图三)。神龛下方的地面上放有方桌一个, 也是为祭祀所用。方桌与神台之间倒着贴一“福”字或“禄”或“寿”或“喜”等字。下有三小条幅, 中书为“安神大吉”, 两边分别是“堆金高北斗”和“积玉比南山”,大红纸上字的颜色或黑色或金黄色,鲜艳整齐,庄重美观。 

       神位安置,就是请神到龛的过程。主人备上香烛纸钱和三牲烧酒等摆放在即将安置的神龛前的桌子上,先生手敲法器,口中念念有词,约半小时,将各路神仙和列祖列宗请到堂中来后,焚烧纸钱,敲响钟磬,表示各路神可以飨享供品了。神龛安好,主人心中就有了依托。今后无论办红白喜事,还是冲傩罡神;无论会客就餐,还是说理议事,主人都因有神龛上的各路神仙的在位而显得心里踏实,亦因为自己家中“安位大吉”而想到有诸多神的庇护具有强烈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道儒五常——神龛里的伦理道德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信仰图腾,挑选普遍认同的神进行祭拜,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郡望、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和价值皈依。同样,在土家族的精神世界里,尽管神鬼众多,包罗万象,涉及天地山川、福禄寿喜、道儒佛教各领域,但他们对待神的态度谨慎而苛刻,绝对不是为所欲为、随意而定,也不是没有信仰规则进行遵循的,这导致土家族神龛里神位历来就是基本固定的。神龛上除“五神”外,一般还有祖先昭穆、孔子先师、观音菩萨、文昌梓潼、四官财神、东厨灶君,他们都有各自的来历依据和历史典故。 
 
       关于“天地君親師”的产生,人们普遍认为最早出现“天地君父師”在《国语》、《太平经》中,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正式出现,明朝后在民间广为流行。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因“皇帝”消失而衍变为“天地國親師”和“天地圣親師”。而今,普遍采用“天地國親師位”的写法。

       在黔东北土家族地区,“天地君亲师” 作为神龛大五神受到祭拜,人们在每年除夕前都要把“天地君亲师神位”重写换新一次,反映出土家人对五神圣者的尊崇和恒常。土家人按照《荀子·论理篇》礼有三本说,认为天地是万物生命之本源,先祖是民族之根源,君师是治家之根基,所以笃行“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的伦理道德观念;他们将“天地君亲师”对应儒家“仁义礼智信”,坚持敬天地君亲师,也就是学仁义礼智信。也由于土家人在接受儒家这样的思想过程中,认同“五常”也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因而“五常”思想贯穿与土家发展历史中,成为民族价值观中一个核心因素,这是土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的典型标志,也是土家多元文化的反映。

       堂号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同一姓氏往往在神龛上供奉同一个堂名堂号,蕴含着同姓族人有共同的祖先,反映了土家人寻根崇祖的人文内涵。如黔东北历史上张杨冉田为四大望族,张氏神龛为“清河堂”或“百忍堂”,冉氏神龛为“武陵堂”,田氏为“紫荆堂”或“雁门堂”,杨氏为“四知”或“弘农”等堂号。地域性堂号与姓氏的地望有关,或以其姓氏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还以姓氏支系所居地或祖先所居地的地名作为堂号的。如田氏、杨氏因支系所居地名不同而有不同的堂号。还有堂号就是“郡号”的,居住同一郡的多姓氏同一堂号。如“陇西堂”在百家姓中就包括李、彭、董、牛、闵、辛、阳、边、时、禹等。堂号反映了姓氏文化和祖先发源和郡望情况,是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文昌星神是土家族神龛上的常祭神,但人们往往把文曲星和文昌星混淆视为同一神,因而有“七曲文昌”的写法。其实,文曲星是北斗七星中的“魁斗”中第四星“天权”的古名,敬奉它,目的是祈愿家庭应试之人能“独占鳌头”。而文昌星是三垣二十八宿中紫微垣中的一个星官,它由六颗组成半月形,列在北斗之前。文昌帝君本来是被人们一直敬奉的文财神,后来,当蜀都的百姓纪念为反抗前秦入侵而死的英雄张育,在梓潼七曲山建祠堂,尊他为“雷泽龙王”后,这个被土家人们奉为“文昌君”的神就与文昌星文曲星被混淆为同一星神了,于是在土家族神龛上就写出现了“七曲文昌梓潼位”。到宋代以后,人们又将“魁星”与七曲星、文昌君、文昌星混为一谈。据儒家书籍《春秋运斗枢》记:“北斗第一至第四为魁”, 魁是头上出角的小鬼模样,“独占鳌头”指的就是这个魁,成为读书应试取得头名次的象征。

       灶神是土家族的家神,是受到土家人普遍信仰尊崇的、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灵。尤其在每年的过年时,成为土家人祭拜活动中主要的一项重头戏。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把灶神当作火神,是从灶的自然属性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而产生的,它是掌管饮食的神,是一家之主,也掌握人们的寿天祸福,所以,“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在土家族,火神崇拜就跟梅山神崇拜一样,是对生命、生活掌握者的感恩和敬畏。

       供财神是为了招财进宝,发家致富。财神有文武之分。文昌帝君是文财神,赵公明,关羽帝是武财神,土家族把四官酉溪严、罗、冉、唐尊为财神,是因为四官是土家自己的土司官、父母官,是衣禄、生活掌握者。赵公明的形象有神霄玉府大都督,五万巡察使,九州社令大提点,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侯等。关圣帝君是一位武财神。摆放神位时把神位背对着大门,向着室内,向着后面的玄武位。以大门为前方,后玄武位就是宅的尽头处。《史记》上记载:“魁,斗第一星也”。因为太白星君是财神,是道教的主要神灵,财气是从外面带来的,如果面朝着大门,就有把财运带走的含义,所以不吉利。

       祭观音是为了迎子旺家,以求家人仁慈亲善,和谐美满。当然,从土家族神龛诸神位置看出,人们存在把人品、道德比财富、烟火还看重的价值观。所以,当你看到祖先神、孔子位、观音牌在神龛大方位时,就不难理解土家人的安神敬神的心理和用意。

       土家民居正屋一般为一排三间, 两端是生活起居的场所, 中间为中堂, 土家族称之为“堂屋”。土家族修建吊脚楼,居室少一间可以,但堂屋必建。由于堂屋居于一座房屋的“穴位”,“堂”因为是在土家族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符号而神圣不可侵犯,是最受土家人尊崇的地方。土家族的傩戏多在堂屋举行,所以土家人把傩戏称为“傩堂戏”,把跳摆手舞的场地称“摆手堂”,结婚时拜亲人祖宗的仪式在堂屋进行,所以称这一仪式为 “拜堂”成亲。

       一个家庭,以神龛为标志,在神龛下的堂屋里举行的“事务” ,也就显得格外神圣而重要。在土家族,一个家庭中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待人接客、设椟敬神、冲傩罡神等都在神龛下进行,反映出丰富多彩土家风尚伦理和礼仪规矩(见图四)。还有更为有趣的现象,土家族农村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对夫妻结婚的标志不是看是否领取结婚证,而是看有没有在堂屋中拜堂烧“佛纸”。以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家族地区的农村家庭的事实婚姻非常普遍。常言道,婚姻不是儿戏,看得出,土家人认为婚姻得到神的允许比法律许可还重要。

       新娘上轿前, 要举行“辞香火”仪式, 先跪拜神龛上的祖先, 而后跪拜父母、至亲长辈及媒人, 其中在敬奉神龛时, 新娘 “哭辞祖宗” 的哭嫁歌为:“我脚踩堂屋地, 磕头作揖敬天地。我脚踩堂屋中, 洗手装香拜祖宗……”辞别神龛就是告别祖先、感恩祖先的重要仪式。

       以神龛为中心的居住习惯和行为规矩也有大小之分。土家人按照神龛“左大右小”的排位,把房屋分成“大的头,小的边”。“大的头”房间里通常设火铺、灶头、碗柜、水缸和小屋。小屋是一个家庭中新婚夫妻的居室,维系着一个家庭传宗接代、饮食起居和待人接物的重要事情,是新家庭的诞生地。如果家庭中的儿子结婚,父母就要退出小屋,把这一房间布置成新婚儿子的洞房。如果第二个儿子结婚,那大儿子夫妻又会像当初父母一样搬出去,让给弟弟结婚用,如此,一直轮流到最后的儿子结婚。

       以神龛为方位坐标,在座次上有上下主次之分。在八仙桌上,人们以神龛方位,根据同桌人的尊贵和主客身份,按照上座——下座——左座——右座的顺序分别入座。一桌右边下位为最次座,一般是主人或代表家庭倒酒、敬酒人坐的地方。敬重、照顾长辈不仅体现在吃饭的桌子上,还在祖宗忌日、老人生辰,通过对神龛的祭祀,对家中老人的跪拜,进行系列的家庭伦理道德和感恩教育,使家人无论长幼都懂得祖先创业的艰辛, 养育的含辛茹苦。

       神龛还是人神相通、天地相连的地方。土家族的冲傩罡神在神龛下进行,敬祖祭神也在神龛下进行;还有红白喜事,观花说春、跳灯耍戏和其他娱乐活动都在神龛下进行,只要是家庭中的重要事务、重要活动、重要礼仪,都以神龛为见证者,或通过神龛的特殊作用,实现人们心中的良好夙愿。如《送亡歌》“……辞了灶房往前闯, 新亡(死者)漫步来中堂。神龛上面油灯亮, 炉内又装一柱香。祖老祖妣供堂上, 新亡双膝跪中堂。历代祖先亡告讲,要保子孙大吉昌。保佑大人无病恙, 小孩莫长疱和疮。今夜只点这次亮, 今夜烧的是断头香。辞罢祖先忙站起……”表现了对亡者的思念和祝愿的浓烈情感,表达祈求赐福禳灾,祈求逝去的祖先庇护的良好愿望。一个人死后,会立即被亲人“安放”在神龛下堂屋“大的边”,头向着神龛,表示人魂可以通过神龛升天。为去世老人举办招魂并将灵魂安放在神龛上的“接亡”仪式,也很特别。一般在老人去世并下葬三天后,请土老司作法事, 将老人灵魂召回家中,将老人的姓名写入祖先的名单中, 放在神台的香炉下, 于是, 老人就可以与祖先一起享受子孙后代的祭奠了。如果是师傅,那他的徒弟会把他安坐在椅子上,将神龛上的瓦揭开几片,开一个天窗,在一系列祝诵跪拜仪式中让师傅“坐化升天”。安葬时,死人的头还是朝里,表示死人能接地脉穴位,所享受的福禄都会荫被子孙。

       由于神龛是保佑家庭安康幸福的神所,是人们寄托祈愿的地方,所以平常日子里,土家人每逢在重要日子或出门远行,都要先在神龛上点香蜡叩拜,在朝门口敬土地神,在厨房敬奉灶神。土家人永志敬重哪些神,最看重那些神的心态,还表现在生活细节中,以致产生许多族规和礼节。如一个人做出了有辱家门的影响严重的事,按照族规就会被人们以牛屎涂抹神龛,人们以此为最大耻辱。供奉神龛时,主人先备好香烛纸钱、刀头酒饭等祭品,洗手和洗脸, 整理好衣冠, 然后将供品置于方桌上, 将点燃的红烛置于神台的两端, 手执燃香, 面对神龛跪拜三次, 起身将燃香插入香炉, 退身又面对神龛跪拜三下, 走出门外燃放鞭炮,祭祀仪式才算完毕。

       土家族视神“如在其上”,并与神“有喜同享”,有难祈求“神来帮忙”。在平时有好吃的都会盛在神龛前让神最先“飨享”。土家妇女婚后怀孕, 俗称“有喜”, 如果妊娠反应厌油,有不思茶饭的“喜病”, 家人就在神龛前举行“安胎”仪式, 请土老司行法事, 将一碗清水化为“神水”, 放置在神龛上,告知祖先有了“香火”、用此隔掉邪煞,祈求祖先保佑母子平安。

       神龛是神圣、圣洁的地方, 因此人们非常注重在神龛前的行为规范,以致产生了许多忌讳。如忌讳在神龛下说脏话,忌讳带着农具如空粪桶、蓑衣、斗笠进堂屋,忌讳将箢篼伏置在堂屋中,忌打死七月间进入堂屋的蛇、蛙和昆虫等,忌用五爪动物肉和非正常宰杀动物肉祭祀神,忌将祭祀猪头嘴、猪脚蹄直对神龛,忌在堂屋铺床,忌讳将在外死的人安进堂屋,自缢、凶杀、落水、战殇、难产、麻风病死等非正常死亡或在家外死亡的人,灵牌绝对不能进神龛, 而只能在山洞或家族祠堂中享祭。所谓“野鬼难见家神”,所有这些忌讳,都是为了维护神龛的圣洁和神圣这个中心的,看到出,在土家族地区,神龛是一个家庭的尊严荣誉、核心价值所在,绝对不能对它有半点玷污。

       三、神台横额——红白喜事的主题显示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活动里,我们除看到神龛前面的香火以及贡品外,还发现神台的横额内容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出堂屋中的活动主题,成为家庭红白喜事的“显示屏”,成为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场所。如一座房子立起来,人们就会在中堂敬酒祝贺,说“福事”,一场关于孔孟之道,道儒思想,美好祝愿的口头颂诗歌唱就在“穿排”横额“紫微星”下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木匠师傅:“伏羲:太阳出来暖洋洋,主人请我建华堂;满堂飘来玉琼味,紫薇高照生吉祥;主人你喝了这旬酒啊,儿孙世代出文昌!”

       主人回敬:“伏羲:一张桌子四角方,鲁班为我建雕梁;人人夸你手艺好,千家有请万家忙。师傅你喝了这旬酒呀,你儿登科孙登榜!”

       客人祝贺:“伏羲:紫阳高照在上方,主人堂中财源广;星君神仙齐祝贺,族邻欢喜主家忙。主人你喝了这旬酒呀,你儿孙世代著华章!”

       主人回敬:“伏羲:青天无垠紫气升,有劳星君下凡尘。旱路骑马匆匆走,水路乘船顺风行。客人你喝了这旬酒呀,你身体富贵福禄全!”

       如此这般,似乎在“紫微星”神的注视下,一个新居就在“伏羲、伏羲”的祝福中落成了。

       人们走进一个家庭的堂屋,只要看见神龛供台的横额内容,就知道这家主人家在办什么“事务”了。如主人家有婚事,娶媳时,在神台上贴红纸横额,内容多为“天作之合”或“狮子在堂”据《北京形势大略》记:“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结婚时写“狮子在堂”,不仅因为狮子是驱除邪恶的吉祥动物,又可借助狮子壮屋中阳气,实现人们旺家生子的美好夙愿。两边贴“鸾凤和鸣”、“喜结良缘”、“良缘夙缔”、“百年好合”等四字边帖(小对联);嫁女时就贴“之子于归”或“桃夭宜赋”横额,边帖为“及筓成家”、“勿违母训”等。

       如办生横额为“龟鹤遐龄”,边帖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丧事横额为“当大事”白纸(或黄纸)黑字,边帖为“思亲至上”、“跪报劬劳”等。无论喜事丧事,围绕横额所标明的主题,人们在堂屋里进行的丰富多采礼仪和祭祀活动,这些根植于土家民族土壤的文化特色异彩纷呈,使土家民族文化不断得到重现、展示、传播和弘扬,同时,孝、敬、爱、仁等传统道德观念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着人们,这时的堂屋,俨然是一个教化、教育的场所。

       总之,对于土家族,神龛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神灵文化和人神共存的和谐境界。神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象征、信仰归宿、寄托所在。在土家族,各家各户神归其位,人常有祭,神龛常新,香火千年不断,玉盏万岁长明;在神龛纷繁的祭祀活动和礼仪表现中,传扬了土家族的伦理道德及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龙的传人《民间神龛文化简略》
        2、田长英《彭家寨的神龛》
        3、恩施新闻网《神龛的意义》2011-01-02
        4、田清旺《土家族神龛文化研究》12-12-20
        5、郭建《包公出世》·《文史天地》2013-04-14页
        6、杨凤熙《溪水汇河》2009-04
        7、黄柏权《土家族白虎文化》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