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满山风情白溢寨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甘茂华

     白溢寨,又称白鱼砦,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西30公里的玉屏山上。山长百余里,高2300余米,峰陡峡深,泉曲瀑飞,既险峻又奇丽。上之古砦,多为山石所垒,内除居民房舍外,有土司唐镇邦帅府遗址,还有古树、怪石、奇洞、异穴等,苍古而多彩,素为“邑中登览胜区”。据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长乐、长阳一带白莲教首林之华、罩加辉等率众踞此。清廷派威武侯额勒登保统大军围剿,造大炮轰击,白莲教众粮尽难支,相携跳崖殉难。现砦内“藏军洞”、崖下“砦洞”、板栗树旁“隐洞”等,皆系其当年或保存食物,或储放军械,或打制兵器的所在;寨下白溢坪,尚有其石垒营地、哨卡等残迹,有关部门还保存有大刀、铁叉和清军所制大铜炮和炮弹等。 

   
    
白溢寨是一本天书,一首美丽而神奇的诗。
  
它位于五峰老县城北大约20公里处,曾是白莲教、哥弟会两农民起义营垒。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主峰黑峰尖为群山之巅,天池河由南向北贯穿其境。我们去白溢寨那天下着小雨,一大早,便驱车沿着长蛇般弯路盘旋上山。轻风细雨中,云雾缭绕;绿树掩映处,美若仙境;在山里,在土家人聚居的白溢寨,朴素的诗意无处不在,让人觉得古老的桃花源,莫过于此了。 


  走进白溢寨,锣鼓喧天,鞭炮炸响,唢呐朝天吹出热闹的迎宾曲。站在路边,一抬头看寨顶,迎面三座奇峰,让我心里哐咚一响。仰望那巨大岩壁,不知是哪路神仙的大手笔,竟然在天地间制作出如此奇异而又精美的屏风。左边一座金字塔,右边一幅山水画,中间一个大豁口,两条鲤鱼变神话。这其中有什么传说?乡亲们告诉我,远古山洪爆发,从豁口蹦出两条鲤鱼,一条白鱼是母的,一条红鱼是公的;白鱼落在山脚下的湖坪里,此处就叫白鱼坪;红鱼飞到对面的山上,那里就叫红鱼坪。久而久之,口音相传,人们就叫作白溢坪、红渔坪了。白溢坪上的寨子,自然就叫白溢寨了。 


  说起白溢寨,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白溢坪的米,红渔坪的烟,土家的姑娘赛神仙。白溢坪的米叫“三颗寸”,三颗米就有寸多长,煮熟的米粒婷婷玉立,不但有看相而且很好吃,糯香软甜,曾经是进献土司的贡品。红渔坪的烟叶有一股淡雅的香气,不呛人,劲道绵绵长长。土家的姑娘更是清纯可人,五月栀子八月桂,标致得叫人说不出话。如此地灵人杰,谁来这里能不为之所动?尤其骚人墨客,看山看水看人,谁来这里能不神采飞扬? 


  白溢坪与天堰坪之间的绝壁脚下,形成一道夹湾,那便是“暑天冰穴”所在处。穴洞奇观至今是个谜,无人可解。每到夏天,不管是汗水钻眼角,还是大雨似瓢泼,穴内冷气袭人,冻水结冰,人在近旁浑身起鸡皮疙瘩。而立秋以后,特别是三九寒天,穴内却不断冒热气,就像冬天里躺在山坡上晒太阳一样,暖暖融融的,舒服得很。有人写诗赞道:“白溢山寨好地方,洞生冰块三伏尝;泉水出自山顶上,四十八处往下淌。”我问乡亲们原因何在?乡亲们笑容灿烂,只是不回答。也难怪,这个谜中外专家琢磨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标准答案,白溢寨的土家人就懒得去淘那个神了。 


  记忆最深的是在白溢坪看薅草锣鼓表演。《长乐县志》记载:“每夏耘时,择善讴者一人击鼓而歌,锣钹应之,谓为薅草鼓,盖欲耘者乐而忘疲也。”寓劳作于娱乐之中,既解乏,又鼓劲。我们看见的薅草锣鼓班子共有9人,一鼓二钹大小锣四唢呐,站在田塍上,吹吹打打,说说唱唱,为正在劳动的乡亲们助兴。打鼓的是一个矮敦敦的壮实小伙子,身材像块碑,俗称鼓师。鼓师领唱,众人应合,锣鼓唢呐穿插其间,场景红红火火,唱得人浑身来劲。那鼓师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不在意地把鼓棰一挥,潇洒自如地唱起来:薅草薅了大半天,放下薅锄吃杆烟,秧薅三道出好谷,女薅三道肚儿圆,累得男人要发癫。众人听罢哈哈大笑。我知道鼓师唱的是五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是土家人的百宝箱。百宝箱里不光藏着智慧,藏着幽默,还藏着山一样厚重水一样清纯的情和爱。 


  薅草锣鼓是在湖坪表演的。湖坪是两山之间的一片宽谷地带,四五十户人家点缀其间,绿树竹林,棋格般稻田,七字形土路,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升起,一派和睦安祥的田园风光。表演薅草锣鼓的稻田对面,隔着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湖坪人叫作“地动山摇”,又叫“飘地”。有诗为证:飘地生在湖中央,人上飘地两边晃;鱼泉紧靠稻田旁,湖种稻米敬皇上。这块地过去也是稻田,现在则长满一人多高的芦苇,芦苇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泽。只要你脚在上面踩动,这块地就产生同振效应,合着你的节奏同时颤动。越是使劲跺脚,地越是震动明显。村民说,汶川地震时,这块地仿佛报警器,自然震动起来,田水漫出田塍,把村民们都吓跑了。我和陈传新不信,走到田塍上,喊声一二三,蹦起来连续跺脚。果然,脚底下像是儿童乐园的蹦蹦床,弹性十足。不远处,那片芦苇与我们跺脚的节拍保持一致,青翠的叶子随之来回摆动,一波一波地发出无声的笑。此时无风,只有一点点山野的凉气,还有鲜腥的水草气味。难道这地下有妖魔鬼怪?奇迹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百思不得一解。韩永强说,这是一块漂浮的国土。陈传新说,这是一个颤动的乳房。我什么也没说,说什么都白说,因为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那么,就让我们思想吧。你想想,人类文明史不到一万年,地球却活了四十五亿岁,面对宇宙万物,我们渺小如尘,该有多少无知的盲点,又该有多少愚蠢的蛮干,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多么肤浅多么幼稚!我们只能像屈原那样发出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湖坪到白溢坪村委会,在会议室里,大家还在议论“飘地”,七嘴八舌,争论不休。小说家吴燕山是五峰本地人,他说白溢坪今古传奇漫山遍野,每块石头每棵树,每间瓦屋每盏灯,都有动人的故事。就说瓦屋吧,五峰书法家王强,刚刚在寨子上写过一首诗,写的就是白溢寨的吊脚楼。他是这样写的:五柱四骑榫卯八,走马转角吊金瓜,窗含白峰千秋月,原来寨上是土家。土家人的住房,多为吊脚楼,以木柱立脚,上楼下厩,通风敞亮。姑娘在楼上绣花,楼下推磨养猪娃,过着神仙一样的自在日子。再说灯吧,“白溢风灯”名不虚传,远近闻名。风灯就是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用于军事联络的信号灯,白溢坪久传不绝。做起来也很简单,纸糊篾扎的圆桶形罩子,底座铁丝交叉成十字,中间绑一块漆油布团,点燃后罩子里充满热气,于是风灯缓缓升空,飘过树顶、屋顶、山顶。县志有记载,1926年元宵夜,白溢坪81架风灯齐飞,极其壮观。至今,白溢坪仍有放风灯习惯。每到民间节日,白溢风灯是一道亮丽风景,孩子们站在山坡上,扬着脖子看风灯高达千丈,笑得把巴掌都拍红了。夜越深,天越黑,那一盏盏风灯,那一团团橘黄的光晕,飘在天际,犹如夏夜满天繁星。 


  说话间就到了晚上,山寨夜色格外美。白溢寨搭起临时舞台。五峰歌舞团送戏下乡,和乡亲们一起,表演了歌舞小品。薅草锣鼓班子又一次闪亮登场,还有几位大嫂表演民歌串唱。其中有一位唱道:太阳落土西山黄,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归大海,姐望情郎归绣房,梦里也望人成双。她大约五十来岁,嗓音清亮,一开口就是一条清泉。据说白溢寨有村民组建的“山吆子嗬”艺术团,像这位大嫂一样的好嗓子,至少不下十个。小品表演婆媳关系,雪亮的灯光下,我看见村里有个女人看得泪流满面。心想,白溢寨风俗古朴,村民淳厚,由此可见一斑。 


  舞台附近的场坝上,架起一大堆柴蔸子,浇上柴油,举办篝火晚会。朋友们推举我做点火手,蓬地一声,烈火熊熊,呼呼燃烧,山寨火光照亮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鼓声擂响,男女老幼围着篝火转圈跳起摆手舞。我是土家人,摆手不陌生,双手摆幅不过肩,稍微下蹲颤两颤。我把这两招教给诗人徐述红,她人聪明,有慧心,一学就会,我们就激流勇进,随着人群摆开了。咣咚咚,咣咚,咣咚一咚,咣咚。摆呀摆,摆呀摆,摆出一个太阳,摆出一个月亮,摆出一树喜鹊,摆出一对凤凰,摆出金桥银路奔梦想。这时,天空飘起零星小雨,人们激情不减,围绕愈来愈大的火光翩跹起舞,转了一圈又一圈。火光把白溢寨映成金色的池塘,鼓声里摆手舞多姿多彩。周遭群山黝黑,如同巨形雕塑。人们脸上分不出是汗还是雨,也许那是浸润着梦和爱的心汁吧。白溢寨里,梦里爱里,风情万种。风情是一条河,摆手是一条船,它把白溢寨摆渡到幸福的彼岸。哦哦,难忘今宵,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你听,鞭炮又炸响了,我们该挥身道别了。 


  朋友问我,白溢寨之行作何感想。我答不虚此行,要说,还是来时那句话:白溢寨是一本天书,一首美丽而神奇的诗。
本文载自2015年《西陵文艺》秋季号)

责任编辑
标签语言族称    
0

满山风情白溢寨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甘茂华

     白溢寨,又称白鱼砦,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西30公里的玉屏山上。山长百余里,高2300余米,峰陡峡深,泉曲瀑飞,既险峻又奇丽。上之古砦,多为山石所垒,内除居民房舍外,有土司唐镇邦帅府遗址,还有古树、怪石、奇洞、异穴等,苍古而多彩,素为“邑中登览胜区”。据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长乐、长阳一带白莲教首林之华、罩加辉等率众踞此。清廷派威武侯额勒登保统大军围剿,造大炮轰击,白莲教众粮尽难支,相携跳崖殉难。现砦内“藏军洞”、崖下“砦洞”、板栗树旁“隐洞”等,皆系其当年或保存食物,或储放军械,或打制兵器的所在;寨下白溢坪,尚有其石垒营地、哨卡等残迹,有关部门还保存有大刀、铁叉和清军所制大铜炮和炮弹等。 

   
    
白溢寨是一本天书,一首美丽而神奇的诗。
  
它位于五峰老县城北大约20公里处,曾是白莲教、哥弟会两农民起义营垒。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主峰黑峰尖为群山之巅,天池河由南向北贯穿其境。我们去白溢寨那天下着小雨,一大早,便驱车沿着长蛇般弯路盘旋上山。轻风细雨中,云雾缭绕;绿树掩映处,美若仙境;在山里,在土家人聚居的白溢寨,朴素的诗意无处不在,让人觉得古老的桃花源,莫过于此了。 


  走进白溢寨,锣鼓喧天,鞭炮炸响,唢呐朝天吹出热闹的迎宾曲。站在路边,一抬头看寨顶,迎面三座奇峰,让我心里哐咚一响。仰望那巨大岩壁,不知是哪路神仙的大手笔,竟然在天地间制作出如此奇异而又精美的屏风。左边一座金字塔,右边一幅山水画,中间一个大豁口,两条鲤鱼变神话。这其中有什么传说?乡亲们告诉我,远古山洪爆发,从豁口蹦出两条鲤鱼,一条白鱼是母的,一条红鱼是公的;白鱼落在山脚下的湖坪里,此处就叫白鱼坪;红鱼飞到对面的山上,那里就叫红鱼坪。久而久之,口音相传,人们就叫作白溢坪、红渔坪了。白溢坪上的寨子,自然就叫白溢寨了。 


  说起白溢寨,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白溢坪的米,红渔坪的烟,土家的姑娘赛神仙。白溢坪的米叫“三颗寸”,三颗米就有寸多长,煮熟的米粒婷婷玉立,不但有看相而且很好吃,糯香软甜,曾经是进献土司的贡品。红渔坪的烟叶有一股淡雅的香气,不呛人,劲道绵绵长长。土家的姑娘更是清纯可人,五月栀子八月桂,标致得叫人说不出话。如此地灵人杰,谁来这里能不为之所动?尤其骚人墨客,看山看水看人,谁来这里能不神采飞扬? 


  白溢坪与天堰坪之间的绝壁脚下,形成一道夹湾,那便是“暑天冰穴”所在处。穴洞奇观至今是个谜,无人可解。每到夏天,不管是汗水钻眼角,还是大雨似瓢泼,穴内冷气袭人,冻水结冰,人在近旁浑身起鸡皮疙瘩。而立秋以后,特别是三九寒天,穴内却不断冒热气,就像冬天里躺在山坡上晒太阳一样,暖暖融融的,舒服得很。有人写诗赞道:“白溢山寨好地方,洞生冰块三伏尝;泉水出自山顶上,四十八处往下淌。”我问乡亲们原因何在?乡亲们笑容灿烂,只是不回答。也难怪,这个谜中外专家琢磨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标准答案,白溢寨的土家人就懒得去淘那个神了。 


  记忆最深的是在白溢坪看薅草锣鼓表演。《长乐县志》记载:“每夏耘时,择善讴者一人击鼓而歌,锣钹应之,谓为薅草鼓,盖欲耘者乐而忘疲也。”寓劳作于娱乐之中,既解乏,又鼓劲。我们看见的薅草锣鼓班子共有9人,一鼓二钹大小锣四唢呐,站在田塍上,吹吹打打,说说唱唱,为正在劳动的乡亲们助兴。打鼓的是一个矮敦敦的壮实小伙子,身材像块碑,俗称鼓师。鼓师领唱,众人应合,锣鼓唢呐穿插其间,场景红红火火,唱得人浑身来劲。那鼓师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不在意地把鼓棰一挥,潇洒自如地唱起来:薅草薅了大半天,放下薅锄吃杆烟,秧薅三道出好谷,女薅三道肚儿圆,累得男人要发癫。众人听罢哈哈大笑。我知道鼓师唱的是五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是土家人的百宝箱。百宝箱里不光藏着智慧,藏着幽默,还藏着山一样厚重水一样清纯的情和爱。 


  薅草锣鼓是在湖坪表演的。湖坪是两山之间的一片宽谷地带,四五十户人家点缀其间,绿树竹林,棋格般稻田,七字形土路,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升起,一派和睦安祥的田园风光。表演薅草锣鼓的稻田对面,隔着一条潺潺而流的小溪,有一块神奇的土地,湖坪人叫作“地动山摇”,又叫“飘地”。有诗为证:飘地生在湖中央,人上飘地两边晃;鱼泉紧靠稻田旁,湖种稻米敬皇上。这块地过去也是稻田,现在则长满一人多高的芦苇,芦苇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泽。只要你脚在上面踩动,这块地就产生同振效应,合着你的节奏同时颤动。越是使劲跺脚,地越是震动明显。村民说,汶川地震时,这块地仿佛报警器,自然震动起来,田水漫出田塍,把村民们都吓跑了。我和陈传新不信,走到田塍上,喊声一二三,蹦起来连续跺脚。果然,脚底下像是儿童乐园的蹦蹦床,弹性十足。不远处,那片芦苇与我们跺脚的节拍保持一致,青翠的叶子随之来回摆动,一波一波地发出无声的笑。此时无风,只有一点点山野的凉气,还有鲜腥的水草气味。难道这地下有妖魔鬼怪?奇迹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百思不得一解。韩永强说,这是一块漂浮的国土。陈传新说,这是一个颤动的乳房。我什么也没说,说什么都白说,因为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那么,就让我们思想吧。你想想,人类文明史不到一万年,地球却活了四十五亿岁,面对宇宙万物,我们渺小如尘,该有多少无知的盲点,又该有多少愚蠢的蛮干,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多么肤浅多么幼稚!我们只能像屈原那样发出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湖坪到白溢坪村委会,在会议室里,大家还在议论“飘地”,七嘴八舌,争论不休。小说家吴燕山是五峰本地人,他说白溢坪今古传奇漫山遍野,每块石头每棵树,每间瓦屋每盏灯,都有动人的故事。就说瓦屋吧,五峰书法家王强,刚刚在寨子上写过一首诗,写的就是白溢寨的吊脚楼。他是这样写的:五柱四骑榫卯八,走马转角吊金瓜,窗含白峰千秋月,原来寨上是土家。土家人的住房,多为吊脚楼,以木柱立脚,上楼下厩,通风敞亮。姑娘在楼上绣花,楼下推磨养猪娃,过着神仙一样的自在日子。再说灯吧,“白溢风灯”名不虚传,远近闻名。风灯就是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用于军事联络的信号灯,白溢坪久传不绝。做起来也很简单,纸糊篾扎的圆桶形罩子,底座铁丝交叉成十字,中间绑一块漆油布团,点燃后罩子里充满热气,于是风灯缓缓升空,飘过树顶、屋顶、山顶。县志有记载,1926年元宵夜,白溢坪81架风灯齐飞,极其壮观。至今,白溢坪仍有放风灯习惯。每到民间节日,白溢风灯是一道亮丽风景,孩子们站在山坡上,扬着脖子看风灯高达千丈,笑得把巴掌都拍红了。夜越深,天越黑,那一盏盏风灯,那一团团橘黄的光晕,飘在天际,犹如夏夜满天繁星。 


  说话间就到了晚上,山寨夜色格外美。白溢寨搭起临时舞台。五峰歌舞团送戏下乡,和乡亲们一起,表演了歌舞小品。薅草锣鼓班子又一次闪亮登场,还有几位大嫂表演民歌串唱。其中有一位唱道:太阳落土西山黄,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归大海,姐望情郎归绣房,梦里也望人成双。她大约五十来岁,嗓音清亮,一开口就是一条清泉。据说白溢寨有村民组建的“山吆子嗬”艺术团,像这位大嫂一样的好嗓子,至少不下十个。小品表演婆媳关系,雪亮的灯光下,我看见村里有个女人看得泪流满面。心想,白溢寨风俗古朴,村民淳厚,由此可见一斑。 


  舞台附近的场坝上,架起一大堆柴蔸子,浇上柴油,举办篝火晚会。朋友们推举我做点火手,蓬地一声,烈火熊熊,呼呼燃烧,山寨火光照亮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鼓声擂响,男女老幼围着篝火转圈跳起摆手舞。我是土家人,摆手不陌生,双手摆幅不过肩,稍微下蹲颤两颤。我把这两招教给诗人徐述红,她人聪明,有慧心,一学就会,我们就激流勇进,随着人群摆开了。咣咚咚,咣咚,咣咚一咚,咣咚。摆呀摆,摆呀摆,摆出一个太阳,摆出一个月亮,摆出一树喜鹊,摆出一对凤凰,摆出金桥银路奔梦想。这时,天空飘起零星小雨,人们激情不减,围绕愈来愈大的火光翩跹起舞,转了一圈又一圈。火光把白溢寨映成金色的池塘,鼓声里摆手舞多姿多彩。周遭群山黝黑,如同巨形雕塑。人们脸上分不出是汗还是雨,也许那是浸润着梦和爱的心汁吧。白溢寨里,梦里爱里,风情万种。风情是一条河,摆手是一条船,它把白溢寨摆渡到幸福的彼岸。哦哦,难忘今宵,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你听,鞭炮又炸响了,我们该挥身道别了。 


  朋友问我,白溢寨之行作何感想。我答不虚此行,要说,还是来时那句话:白溢寨是一本天书,一首美丽而神奇的诗。
本文载自2015年《西陵文艺》秋季号)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