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化新价值 引领生活新方式
[会员登录]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递信息
展示文化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药膳食疗
首页
>
土家康养
>
药膳食疗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
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杨小平 张云凤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双语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传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传统双语教育)开始呈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调适。当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需要突破传统制约,进行新的战略定位。
传统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双语教育忽视了双语教育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意识不到位。在传统双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双语教育是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手段,很多地方的双语教育基本上没有渗入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同胞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在语言使用上处于汉语的影响之中,假以时日,他们的后代就可能转用汉语,不再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失去语言,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就消失殆尽。长此以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生态系统也就不复存在。
没有看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对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各子系统之间之所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花争艳的文化格局,正是因为各民族之间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系统,各自的语言文化系统储存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双语教育中加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对这些信息的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双语在这些方面的教育明显缺失,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忽略文化对人及人的心理的塑造作用。双语教育若是没有民族文化本身认同、民族感情集体认同和国家文化整体认同的人才,那他们对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就值得商榷。只有在文化包容、文化互补、文化互动的前提下开展双语教育,才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族文化交流的自觉、多元一体的国家整体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广阔视野和包容理性、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很好服务、为加快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少数民族人才。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教学中汉语和民族语之间的文化互通
容易造成两极分化。通过双语教育,少部分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很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系统,成为双语教育培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精英,这部分精英融入主流社会后,由于没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就有可能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者忽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完全被主流文化吞噬,从而淡化民族感情,丧失民族感情的他们就会无视或漠视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本来就相对落后,这些人要是没能起带头影响和反哺的作用,就会进一步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两极分化,处在社会顶层的精英们继续过着顶层的生活,而处在底层冲出重围的少数人也会效仿他们,形成了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少数人的片面发声和多数人的集体失语。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更多人享受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然后最终转化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公平,少数人的精英化违背了双语教育的初衷,不是双语教育需要的结果。
传统双语教育具有淘汰性。在传统双语教育中,汉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可能接受的更高层次教育中形成优胜劣汰,而民族语言在这方面的影响却微不足道,不足以改变传统双语教育的约定俗成。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双语教育磕磕绊绊地完成体制内的国民教育,但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对较差,注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挣扎迷失,无法享受文化教育带来的好处。即便他们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未必如意,只能在矛盾中做无根的漂泊,寻找方向,这样的徘徊和彷徨使他们既要为自己生计奔波劳碌,又要面对失去民族文化支撑的无可适从。这样的环境中,这一部分人是不能很好地服务民族文化教育,更不可能为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形成强大智力支持。
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双语教育偏重于学生汉语能力的提升,忽略民族文化的嵌入教育,无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误区:双语教学是只是一种工具,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主流文化的能力。教学中,往往采取漫灌式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汉语教学和民族语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学意志为中心,忽略了不同语言之间文化衔接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忽视民族语和汉语碰撞之后的创新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偏重于汉语教育和汉语文化教育,忽略了多元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面对生存和发展时会产生不同应对方式,在创新上,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双语教育基本上忽略了民族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绝大多数时候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主流文化,主要侧重于汉语的教学,对民族语言的文化传导作用重视不够,没有看到文化多元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民族语言文化本身的创新自觉。语言是人类文明不断沿袭、不断创新传承的强大武器,语言反映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体现了人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每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结构奇特的文化生态子系统,反映了不同族群之间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一种语言都有着无限可能的表达和搭配,其音位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具有独一无二的组合功能,代表了一种语言精妙独特的存在方式。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就是语言文化不断迁移和创新的过程,其变化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语言文化本身的创新自觉。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双语教育在国家文化安全上的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注重提升学生汉语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教育是浮光掠影,没有看到民族文化教育是促进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文化对凝聚人心,黏合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语言就是保护文化。文化过于单一,国家的文化安全就会受到威胁。文化多元的国家这就好比一个具有十八般武艺的人,在受到外来攻击时,能够采取不同的防御和反击手段,要是只会一种武艺,在各种外来势力的攻击下,就会丧失防御和攻击能力,从而丧失自己文化的主导权和发言权。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多元文化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如果说汉文化是中华文明这一辆车得以不断行进的发动机的话,那其他民族的文化则就是这辆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汉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才使得中华文明这一辆车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向前发展。一旦这辆车的部件不断受损,那它的行进肯定会受到影响。文化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丢失一种文化,就会为自己的文化安全增加一份威胁。
当代双语教育的定位
双语教育应该注重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
当代双语教育要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作为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双语教育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上的天然优势。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母语的教育上一开始就占据了制高点,因此,在教育中,双语教育者要认识到母语对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将那些积极的、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与双语教育连接起来,将发掘出来的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交流。在双语教育中,要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对那些有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印象,提升他们学习民族文化的能力,树立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自觉,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形成良好氛围。
要在双语教育中使学生形成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省、自信、自觉。在双语教育中,我们要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民族文化存在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的引导,寓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于双语教育之中,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担当起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自觉。通过教育,培养出一部分懂得保护传承自己民族语言文化、能够顺应主流文化需要、能够真心投入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能够清醒认识到民族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去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人才。
在双语教育中,要让学生形成团结包容的文化理念,形成民族文化保护的有利环境。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不但要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而且还要面对汉族学生。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中介和引领作用,引导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形成源流共识、兄弟共识、国家共识,不断培养他们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意识。在双语教育中,要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文明自始至终都是各民族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到各民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共生关系,祖国是共同栖居的母亲,从而形成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习惯和认识,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创造良好环境。
将双语教育提升到国家创新层面上并有所作为
要认识到双语教育是国家创新的重要源泉。语言是人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集中表达。不同语言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则是创新必要条件。双语教育必须认识到语言对思维多元化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民族语言的能力。若没有语言,各民族之间思维和实践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不同的思维,才会产生不一样的可能性和创新的无限性。囚禁在一种单一的思维、智力和精神状态下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民族。要是我们过分强调语言文化的一元,我们的思想就会僵化,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只会复制的国家和民族。因此,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各级部门、团体和个人,要认识双语教育在国家创新中的作用,把双语教育提高到国家创新的战略高度,而不是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
国家在双语教育的创新作用上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确定双语教育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是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创新能够更加持久的动力源泉,没有了土壤和源泉的支持,创新将难以为继。双语教育的创新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因此,在全球化车轮不可逆转的现实背景下,发挥双语教育在创新上的作用就显得迫在眉睫。国家应该从长远出发,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制度设定和制度执行作用。一是实现双语教育的国家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实现双语教育规范化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双语教育影响的有力举措,更是确保国家创新土壤和源泉得以存在的抓手。
双语教育应从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进行战略考量
要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存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西方对我们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有增无减、无处不在。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一贯的选择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当下的很多年轻人中,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者不计其数,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对自己文化的主导权,就会让别人的文化占领我们的阵地,我们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中华文明是各个民族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汇集而成的伟大文明,失去了任何一种文化的支撑,中华文明这一座大厦的稳定型就会受到破坏,国家的文化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笔者认为,崇洋媚外的文化崇拜和提倡以汉语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思想,都是鼠目寸光,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熟视无睹。因此,双语教育应该在角色上进行战略换位,不能停留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而要在民族文化的教育上有所倚重,有所作为。必须在双语教育中将民族文化的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语言文字文化的系统教育和交叉教育,培养学生中华文明自信,使他们形成分辨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能力,建立起自觉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入侵的防线。
强化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双语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中不断向学生传播国家观念、中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文化安全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双语教育中通过语言文化教育、历史教育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流关系。中华文明较其它世界三大文明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相互组合而成,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包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辉映形成中华文明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个系统的平衡是中华民族稳定发展的基石,一旦平衡被打破,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当我们面对文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这对于文化安全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在教育中凝聚共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系统,才能够保证共同文明的存在和演绎。如同我们看到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要是这个系统只有人类,没有了鹰击长空,没有了游鱼戏水,没有了野马奔腾……,那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毫无生气、多么可怕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文明生态系统是多元统一的系统。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对当代双语教育在国家文化安全上的作用进行战略考量,通过强化双语教育的功能,使民族与民族之间突破思维鸿沟,超越文化界限,树立国家观念,凝聚更多人心,汇聚更多力量,形成文化共识、民族共识、国家共识。
责任编辑
标签
药膳食疗
0
推荐阅读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quo..
叶红专:谈搞摄影的三点体会..
“十年磨一书”《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部门发文 全面加强历史..
笔歌墨舞大湘西 ——向水英工笔人物画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相关文章
木姜子
绞股蓝
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
羊肚菌
黄精枸杞泡水喝的功效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绞股蓝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土家康养
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
道地药材
专题专栏
更多>
湘西画卷
恩施建州四十周年
云享多彩中华
旅游促进民族交流交往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药膳食疗
更多>
木姜子
木姜子
绞股蓝
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
羊肚菌
中医养生
更多>
访李烛尘故里,品永顺莓茶
藤茶的功效与作用
访李烛尘故里,品永顺莓茶
藤茶的功效与作用
绞股蓝泡水喝的功效
天然矿泉水的营养与养生
陈启亮:土家族医学理论发展史初探
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
道地药材
更多>
淫羊藿
黄精
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
淫羊藿
黄精
沿河土家饮食文化溯源及保护与开发
神奇的土家族医药
土家族医药历史悠久 完善的医学理论临床疗效显著
参与互动
http://www.sina.com.cn/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杨小平 张云凤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语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双语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传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传统双语教育)开始呈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调适。当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需要突破传统制约,进行新的战略定位。
传统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双语教育忽视了双语教育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意识不到位。在传统双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双语教育是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手段,很多地方的双语教育基本上没有渗入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同胞从乡村走向城市,他们在语言使用上处于汉语的影响之中,假以时日,他们的后代就可能转用汉语,不再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失去语言,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就消失殆尽。长此以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生态系统也就不复存在。
没有看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对保护民族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各子系统之间之所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花争艳的文化格局,正是因为各民族之间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系统,各自的语言文化系统储存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双语教育中加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对这些信息的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双语在这些方面的教育明显缺失,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忽略文化对人及人的心理的塑造作用。双语教育若是没有民族文化本身认同、民族感情集体认同和国家文化整体认同的人才,那他们对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就值得商榷。只有在文化包容、文化互补、文化互动的前提下开展双语教育,才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族文化交流的自觉、多元一体的国家整体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广阔视野和包容理性、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很好服务、为加快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少数民族人才。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教学中汉语和民族语之间的文化互通
容易造成两极分化。通过双语教育,少部分汉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很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系统,成为双语教育培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精英,这部分精英融入主流社会后,由于没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就有可能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或者忽略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完全被主流文化吞噬,从而淡化民族感情,丧失民族感情的他们就会无视或漠视对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本来就相对落后,这些人要是没能起带头影响和反哺的作用,就会进一步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两极分化,处在社会顶层的精英们继续过着顶层的生活,而处在底层冲出重围的少数人也会效仿他们,形成了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少数人的片面发声和多数人的集体失语。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使更多人享受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然后最终转化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公平,少数人的精英化违背了双语教育的初衷,不是双语教育需要的结果。
传统双语教育具有淘汰性。在传统双语教育中,汉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可能接受的更高层次教育中形成优胜劣汰,而民族语言在这方面的影响却微不足道,不足以改变传统双语教育的约定俗成。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双语教育磕磕绊绊地完成体制内的国民教育,但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对较差,注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挣扎迷失,无法享受文化教育带来的好处。即便他们有机会进入主流社会,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未必如意,只能在矛盾中做无根的漂泊,寻找方向,这样的徘徊和彷徨使他们既要为自己生计奔波劳碌,又要面对失去民族文化支撑的无可适从。这样的环境中,这一部分人是不能很好地服务民族文化教育,更不可能为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形成强大智力支持。
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双语教育偏重于学生汉语能力的提升,忽略民族文化的嵌入教育,无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误区:双语教学是只是一种工具,目的是提升学生学习主流文化的能力。教学中,往往采取漫灌式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汉语教学和民族语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学意志为中心,忽略了不同语言之间文化衔接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忽视民族语和汉语碰撞之后的创新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偏重于汉语教育和汉语文化教育,忽略了多元文化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面对生存和发展时会产生不同应对方式,在创新上,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双语教育基本上忽略了民族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绝大多数时候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主流文化,主要侧重于汉语的教学,对民族语言的文化传导作用重视不够,没有看到文化多元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民族语言文化本身的创新自觉。语言是人类文明不断沿袭、不断创新传承的强大武器,语言反映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体现了人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每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结构奇特的文化生态子系统,反映了不同族群之间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一种语言都有着无限可能的表达和搭配,其音位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具有独一无二的组合功能,代表了一种语言精妙独特的存在方式。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就是语言文化不断迁移和创新的过程,其变化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语言文化本身的创新自觉。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双语教育在国家文化安全上的作用
传统双语教育注重提升学生汉语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教育是浮光掠影,没有看到民族文化教育是促进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文化对凝聚人心,黏合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语言就是保护文化。文化过于单一,国家的文化安全就会受到威胁。文化多元的国家这就好比一个具有十八般武艺的人,在受到外来攻击时,能够采取不同的防御和反击手段,要是只会一种武艺,在各种外来势力的攻击下,就会丧失防御和攻击能力,从而丧失自己文化的主导权和发言权。
传统双语教育没有看到多元文化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如果说汉文化是中华文明这一辆车得以不断行进的发动机的话,那其他民族的文化则就是这辆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汉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才使得中华文明这一辆车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向前发展。一旦这辆车的部件不断受损,那它的行进肯定会受到影响。文化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丢失一种文化,就会为自己的文化安全增加一份威胁。
当代双语教育的定位
双语教育应该注重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
当代双语教育要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作为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双语教育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上的天然优势。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母语的教育上一开始就占据了制高点,因此,在教育中,双语教育者要认识到母语对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将那些积极的、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与双语教育连接起来,将发掘出来的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交流。在双语教育中,要发挥语言文字的作用。对那些有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印象,提升他们学习民族文化的能力,树立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自觉,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形成良好氛围。
要在双语教育中使学生形成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省、自信、自觉。在双语教育中,我们要通过生动的例子,说明民族文化存在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的引导,寓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于双语教育之中,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担当起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责任,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自觉。通过教育,培养出一部分懂得保护传承自己民族语言文化、能够顺应主流文化需要、能够真心投入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能够清醒认识到民族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去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人才。
在双语教育中,要让学生形成团结包容的文化理念,形成民族文化保护的有利环境。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不但要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而且还要面对汉族学生。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中介和引领作用,引导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形成源流共识、兄弟共识、国家共识,不断培养他们平等、团结和互助的意识。在双语教育中,要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文明自始至终都是各民族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到各民族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共生关系,祖国是共同栖居的母亲,从而形成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习惯和认识,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创造良好环境。
将双语教育提升到国家创新层面上并有所作为
要认识到双语教育是国家创新的重要源泉。语言是人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集中表达。不同语言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则是创新必要条件。双语教育必须认识到语言对思维多元化的重要作用,在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民族语言的能力。若没有语言,各民族之间思维和实践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不同的思维,才会产生不一样的可能性和创新的无限性。囚禁在一种单一的思维、智力和精神状态下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民族。要是我们过分强调语言文化的一元,我们的思想就会僵化,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只会复制的国家和民族。因此,从事双语教育工作的各级部门、团体和个人,要认识双语教育在国家创新中的作用,把双语教育提高到国家创新的战略高度,而不是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
国家在双语教育的创新作用上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确定双语教育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是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创新能够更加持久的动力源泉,没有了土壤和源泉的支持,创新将难以为继。双语教育的创新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因此,在全球化车轮不可逆转的现实背景下,发挥双语教育在创新上的作用就显得迫在眉睫。国家应该从长远出发,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制度设定和制度执行作用。一是实现双语教育的国家立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实现双语教育规范化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双语教育影响的有力举措,更是确保国家创新土壤和源泉得以存在的抓手。
双语教育应从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进行战略考量
要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存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西方对我们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有增无减、无处不在。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一贯的选择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当下的很多年轻人中,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者不计其数,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对自己文化的主导权,就会让别人的文化占领我们的阵地,我们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中华文明是各个民族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汇集而成的伟大文明,失去了任何一种文化的支撑,中华文明这一座大厦的稳定型就会受到破坏,国家的文化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笔者认为,崇洋媚外的文化崇拜和提倡以汉语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思想,都是鼠目寸光,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熟视无睹。因此,双语教育应该在角色上进行战略换位,不能停留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而要在民族文化的教育上有所倚重,有所作为。必须在双语教育中将民族文化的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语言文字文化的系统教育和交叉教育,培养学生中华文明自信,使他们形成分辨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能力,建立起自觉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入侵的防线。
强化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双语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中不断向学生传播国家观念、中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文化安全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双语教育中通过语言文化教育、历史教育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流关系。中华文明较其它世界三大文明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相互组合而成,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包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辉映形成中华文明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个系统的平衡是中华民族稳定发展的基石,一旦平衡被打破,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当我们面对文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这对于文化安全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在教育中凝聚共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系统,才能够保证共同文明的存在和演绎。如同我们看到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要是这个系统只有人类,没有了鹰击长空,没有了游鱼戏水,没有了野马奔腾……,那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毫无生气、多么可怕的世界,一个成熟的文明生态系统是多元统一的系统。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对当代双语教育在国家文化安全上的作用进行战略考量,通过强化双语教育的功能,使民族与民族之间突破思维鸿沟,超越文化界限,树立国家观念,凝聚更多人心,汇聚更多力量,形成文化共识、民族共识、国家共识。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叶红专:谈搞摄影的三点体会
“十年磨一书”《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部门发文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笔歌墨舞大湘西 ——向水英工笔人物画系列品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关文章
木姜子
绞股蓝
木姜子的功效与作用
羊肚菌
黄精枸杞泡水喝的功效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绞股蓝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专题专栏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