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
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民族,创造了神奇的土家族人文医学。土家先民在长期生息繁衍中,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积累了防病治病经验,从一草一药,一方一技到医药萌芽时期,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从"口传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的"文传医药知识",即"土家族医药学"。土家族医药伴随土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仍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治疗疾病,在医疗保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土家族人文医学其基本特点在于,有基本医学基础理论,有独特的医疗方法,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及特殊的应用方法,还有护理、保健知识……
一是有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土家医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神器、育器、殖器、尿器)和三元(心、肺居于为上元,肚、肠居中为地称中元,腰子居下为水称下元)等脏器组成。气、血、精是人类赖以生命活动的物质,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中的内脏所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所支配。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经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病因病机上,有土家族自己的特色。在病因上注重外因,多由外邪中的风、寒、湿、火等"毒气"致病。在内因上注重饮食、情志、顺应气候等因素。在病理上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在诊断与治疗方法,既有相似中医的诊疗方法,更有独到的诊法和传统外治法。诊法主要是看、问、听、纳、摸、闻、算等方法。在脉诊上,脉种脉象繁多,据统计,遍布全身有30多种脉象,是遍诊脉的遗迹所在。常用脉主要是骨脉、命脉、天脉、地支脉等。在治疗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有汗法、泻法、赶法(赶火、赶风、赶毒等),止法,补法,温法、消法等治法。外治法是土家族传统疗法的重要治法,更具民族特色,如火功疗法,封刀接骨术,刮痧法,扑灰碗法,提风法、药浴法、推抹疗法,蛋滚法等二十多种。
二是土家族药物分类独特,用药方法繁多,炮制方法特殊。在分类上按药物性分类:土家族将常用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即冷性药(寒药)、热性药(温药)和平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五虎进、滚山珠、见血飞、八里麻等一类药物为热性药(温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莲、九牛造等一类药物为寒性药;介于寒性与热性之间的药物,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平性药的功能为补养一类药物,如土人参、土沙参等。
按药物的作用分类:分为败毒药、表药、赶气药、赶风药、赶火药、赶食药、消水药、下药、止咯药、喜药、隔喜药、打伤药、打虫药、火疤药、蛇药等二十多类。在土家族民间药匠们还将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按序数分成若干大类,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除风湿等功能药物称之为"七十二七";把具有通筋舒脉、消肿祛瘀、活血止血、赶火败毒、祛风祛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还阳";把具有补气、润肺、健肝和中、强心补肾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参";把具有赶风祛寒、活血散瘀、赶火败毒、赶气止痛、利湿通淋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莲";把具有赶风除湿、活血止痛、赶火败毒、止咯化痰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风";把具有消肿散瘀、舒筋通脉、活血止痛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三十六蜈蚣";把具有止血止痛、活血散瘀、消肿等功能的一类药物称为"三十六血"。此外,还有称为"七十二藤"等类的药物。
药匠们讲究配伍、禁忌、用量和方法。在民间流传有《草药十四反》、《草药十三反》、《草药三十六反》,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反畏现象。在治疗期间还讲究忌口,如各种痨病,伤病患者,对具有发性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雄鸡、磨芋豆腐、鱼虾、羊肉、牛肉等。不吃生冷、腥臭或有刺激的食物。在用量上,药匠们一般不大严格,有经验的老药匠对单味药常以一把、一根、一节、一蔸、一块为计算单位。目前中青年药匠必用克制来计算药量。在用药方法上是多样的,有煎服、冲服、包吞、炖蒸、酒泡、磨汁、碾粉、糖儿、口嚼、挤汁、外擦、外洗、外敷、蒸者、点眼、塞鼻、佩挂、调擦、浴法等十几种。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磨捣法、切制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漂制法、炙制法、发芽法、露制法、埋制法、阴干法、炖制法、油炸法等二十多种。
三是症疾的命名和分类上,突出土家医特色,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性状分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病症的命名上,多以发病部位命名,如疮长在阴门旁的叫衙门疮;以致病原因命名,如由火邪致病菌称火流、火疔;以临床表现命名,如妇女血来如潮的叫血崩山;以动物形象命名的较多,在临床上有几百种之多,如兔子痧、飞鹅扑惊、羊癫风等;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有桃花症、秋燥症等;另外还按疾病性质来命名。在疾病的分类上,有按门类、疾病的性质、致病原因、发病部位、临床体征进行分类,但最为通行的还是按性质计数分类。如36惊(经)、72疾(症)、108症、360大症、但一般以36及72为基数增减计算分类。在72这个分类序数中,民间有72流、72疽、72霉、72箭、72疡、72风、72惊、72痧、72痒、72劳等等。其他类型疾症有:惊症、疾症、尿积症、火症、寒症、虚症、闭症、腌 病、窍病、瘤症、尿积、癫痫病类、水病、气病、风症、劳病、流痰、疡子、疱疮和霉病类、跌打损伤、刀枪伤、虫兽伤。关于36惊(经)、72症病名,在土家族民间流传较广,各地对病名述说不一。上述三十六症或惊,是急性惊疾之病,七十二症(疾)是以杂病、慢性症疾为主。药匠在辨病立症创立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临床病证,它既有民间传统特色,又是古朴的、科学的经验总结,先人们把民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形象生动的予以描述,给后人诊治疾、经、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是在医护一家的基础上,强调"服侍"思想及"服侍"技术。讲究情志、饮食,地候(气候)、疾病用药等方面的服侍。在气候服侍上,注意季节与时象、气候与服侍的特点等,形成了自己的服侍特点。
五是土家族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联带关系,既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外来文化主要是楚巫文化、傩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渗透、影响等关系。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地区,主要是武陵山区内,还居住着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以承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一个区域内不同民族,其文化、医药、经济都在不断的交流,有的还在不同程度上的融合。如土家族医与苗医的36惊疾症状就有其异同点,其同点为都用三十六经症,七十二疾症来描述症候,但病名几乎无相同点,临床表现也各异。所以说,有人担心湘西苗医、土家医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多余的。因为苗医的三十六经属"英症",即五脏六腑的内科急症,而七十二疾则是"养症",以外科、皮科等为主要疾病,这是用苗医"英养"观点来解释的。土家医则是按急慢性病来分类的,三十六惊为急病,七十二疾多为慢性病等。
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
时间:2020-12-07 11:49:20
来源:民族医药
作者:
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民族,创造了神奇的土家族人文医学。土家先民在长期生息繁衍中,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积累了防病治病经验,从一草一药,一方一技到医药萌芽时期,经过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从"口传医药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的"文传医药知识",即"土家族医药学"。土家族医药伴随土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仍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治疗疾病,在医疗保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土家族人文医学其基本特点在于,有基本医学基础理论,有独特的医疗方法,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及特殊的应用方法,还有护理、保健知识……
一是有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土家医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神器、育器、殖器、尿器)和三元(心、肺居于为上元,肚、肠居中为地称中元,腰子居下为水称下元)等脏器组成。气、血、精是人类赖以生命活动的物质,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中的内脏所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所支配。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经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病因病机上,有土家族自己的特色。在病因上注重外因,多由外邪中的风、寒、湿、火等"毒气"致病。在内因上注重饮食、情志、顺应气候等因素。在病理上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在诊断与治疗方法,既有相似中医的诊疗方法,更有独到的诊法和传统外治法。诊法主要是看、问、听、纳、摸、闻、算等方法。在脉诊上,脉种脉象繁多,据统计,遍布全身有30多种脉象,是遍诊脉的遗迹所在。常用脉主要是骨脉、命脉、天脉、地支脉等。在治疗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有汗法、泻法、赶法(赶火、赶风、赶毒等),止法,补法,温法、消法等治法。外治法是土家族传统疗法的重要治法,更具民族特色,如火功疗法,封刀接骨术,刮痧法,扑灰碗法,提风法、药浴法、推抹疗法,蛋滚法等二十多种。
二是土家族药物分类独特,用药方法繁多,炮制方法特殊。在分类上按药物性分类:土家族将常用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即冷性药(寒药)、热性药(温药)和平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五虎进、滚山珠、见血飞、八里麻等一类药物为热性药(温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莲、九牛造等一类药物为寒性药;介于寒性与热性之间的药物,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平性药的功能为补养一类药物,如土人参、土沙参等。
按药物的作用分类:分为败毒药、表药、赶气药、赶风药、赶火药、赶食药、消水药、下药、止咯药、喜药、隔喜药、打伤药、打虫药、火疤药、蛇药等二十多类。在土家族民间药匠们还将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按序数分成若干大类,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除风湿等功能药物称之为"七十二七";把具有通筋舒脉、消肿祛瘀、活血止血、赶火败毒、祛风祛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还阳";把具有补气、润肺、健肝和中、强心补肾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参";把具有赶风祛寒、活血散瘀、赶火败毒、赶气止痛、利湿通淋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莲";把具有赶风除湿、活血止痛、赶火败毒、止咯化痰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风";把具有消肿散瘀、舒筋通脉、活血止痛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三十六蜈蚣";把具有止血止痛、活血散瘀、消肿等功能的一类药物称为"三十六血"。此外,还有称为"七十二藤"等类的药物。
药匠们讲究配伍、禁忌、用量和方法。在民间流传有《草药十四反》、《草药十三反》、《草药三十六反》,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反畏现象。在治疗期间还讲究忌口,如各种痨病,伤病患者,对具有发性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雄鸡、磨芋豆腐、鱼虾、羊肉、牛肉等。不吃生冷、腥臭或有刺激的食物。在用量上,药匠们一般不大严格,有经验的老药匠对单味药常以一把、一根、一节、一蔸、一块为计算单位。目前中青年药匠必用克制来计算药量。在用药方法上是多样的,有煎服、冲服、包吞、炖蒸、酒泡、磨汁、碾粉、糖儿、口嚼、挤汁、外擦、外洗、外敷、蒸者、点眼、塞鼻、佩挂、调擦、浴法等十几种。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磨捣法、切制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漂制法、炙制法、发芽法、露制法、埋制法、阴干法、炖制法、油炸法等二十多种。
三是症疾的命名和分类上,突出土家医特色,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性状分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病症的命名上,多以发病部位命名,如疮长在阴门旁的叫衙门疮;以致病原因命名,如由火邪致病菌称火流、火疔;以临床表现命名,如妇女血来如潮的叫血崩山;以动物形象命名的较多,在临床上有几百种之多,如兔子痧、飞鹅扑惊、羊癫风等;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有桃花症、秋燥症等;另外还按疾病性质来命名。在疾病的分类上,有按门类、疾病的性质、致病原因、发病部位、临床体征进行分类,但最为通行的还是按性质计数分类。如36惊(经)、72疾(症)、108症、360大症、但一般以36及72为基数增减计算分类。在72这个分类序数中,民间有72流、72疽、72霉、72箭、72疡、72风、72惊、72痧、72痒、72劳等等。其他类型疾症有:惊症、疾症、尿积症、火症、寒症、虚症、闭症、腌 病、窍病、瘤症、尿积、癫痫病类、水病、气病、风症、劳病、流痰、疡子、疱疮和霉病类、跌打损伤、刀枪伤、虫兽伤。关于36惊(经)、72症病名,在土家族民间流传较广,各地对病名述说不一。上述三十六症或惊,是急性惊疾之病,七十二症(疾)是以杂病、慢性症疾为主。药匠在辨病立症创立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临床病证,它既有民间传统特色,又是古朴的、科学的经验总结,先人们把民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形象生动的予以描述,给后人诊治疾、经、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是在医护一家的基础上,强调"服侍"思想及"服侍"技术。讲究情志、饮食,地候(气候)、疾病用药等方面的服侍。在气候服侍上,注意季节与时象、气候与服侍的特点等,形成了自己的服侍特点。
五是土家族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联带关系,既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外来文化主要是楚巫文化、傩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渗透、影响等关系。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地区,主要是武陵山区内,还居住着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以承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一个区域内不同民族,其文化、医药、经济都在不断的交流,有的还在不同程度上的融合。如土家族医与苗医的36惊疾症状就有其异同点,其同点为都用三十六经症,七十二疾症来描述症候,但病名几乎无相同点,临床表现也各异。所以说,有人担心湘西苗医、土家医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多余的。因为苗医的三十六经属"英症",即五脏六腑的内科急症,而七十二疾则是"养症",以外科、皮科等为主要疾病,这是用苗医"英养"观点来解释的。土家医则是按急慢性病来分类的,三十六惊为急病,七十二疾多为慢性病等。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