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思州
回忆是一面倒车镜,在行进的过程中,惟有不断回望,才能走得更远更平稳。一个失忆的人群,就像没有倒车镜的汽车,灾难不再遥远。——摘自务川王明析《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一书导言。
有人说,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莫过于一个故事、一个物象里所蕴涵的或喜或悲、或明或暗、或高或低、或亢或回的场面。历史是一位老人,我笃信可以在寂寞的清静或多情的睿智的时光里与之侃谈和交流。但是,对于作为“贵州之源”[①]的思州,我却无法从历史文献记载和人们的口头传说中获得真切的丰富的感性的故事,它犹如神龙头尾,在历史时光的迷雾中叫人难以感触到那曾经的经典场面。记不清故事,也就记不住历史。于是,我试图采用一种最能表现历史直观、生动、形象一面的方式来点画隋唐宋元曾经辉煌于黔东高原、乌江潮畔的那段历史,哪怕是一小段故事,一残幅图片,一个关键词……如能将这些历史的“点”的连接成经纬,也就能交织历史成为一幅图象,交织成为神圣的民族殿堂。
当点击电脑键盘时,我发现,我力图点画成像的思州却已是1300多年的一个意象了;相反,有一个务川县,尽管在历史时光穿越中弯弯曲曲,而与之有关的人文地理如同紧握在历史老人的手心的掌纹清晰可触。我问自己,思州,难道是隋炀帝手下的一幅艺术杰作或是唐太宗剑锋所指的一处山川?
据《隋书·地理志》载:巴东郡统县十五,务川县第十四。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据此而知,思州是与务川、务州同脉同根同源的。从《史记》、《寰宇记》、《元和志》等记录的关于秦楚、隋唐历史风云变幻缝隙中,隐约看出思州是与西南一条河流、一处山川紧密相关的秦皇汉武、隋杨唐李的战场或领地。这条河流名黔江也称乌江,这处山川曰思邛山或曰务川[②];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獠奉诏折黔阳县地置务川县后,思务治所就与这江水这山川风雨同舟共度近660年风雨沧桑与日月时光。
尽管思州在当今人们的诗歌里更多地成为古思南或今岑巩县代名的物象,即是闪烁于黔东历史上一块石砚、矗立于乌江悬崖脚一古邑而已[③],然而,只要务实地读相关史册,不难知道思州实际是诞生于隋末、蹒跚于唐初、行走于乌江流域的沿河、务川、思南各地,最后终老于民国(1913年)岑巩县的历经10多个世纪历史时空的老叟[④]。因此,点画思州,不能不回望思州、阅读思州。
黔中——秦始皇帝的吉卦之象[⑤]
历史载明,思州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即属黔中。《寰宇记》:“思州,自战国以后,土地与黔中同……”[⑥]。《史记》载:“……楚、魏与秦接界;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其中第34郡为黔中郡)……更名民曰黔首”,如果说,思州是从春秋战国时期西南蛮夷之域就延续而来的域名,不如更具体地理解,思州因“黔”衍化得其名,无论黔中还是黔州,都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杰作之一。
虽然,我们一直不得而知,当初秦始皇在李斯的“怂恿”下,为何把以后叫做思州的地方命名为“黔中”? 为何把他统治下的黎民更名“黔首”?即如《史记》所记,难道秦始皇也和高祖刘邦一样把自己标榜为北方神、南方神? “黑帝[⑦]行德,天关为之动。” “高祖自疑,亡匿……(刘邦也怀疑自己有天子(赤帝)征象,赶紧逃亡隐藏于芒砀两山之间)。”也许,正因秦始皇一直以为自己是北方黑神,所以,容不得“……‘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镇住)之……”。
是的,中国封建王朝更替史都向我们明白昭示,历来的政治野心家总是要把自己打扮成“天人”化身和“圣神”代表的。尽管这些天子皇帝的“老把戏”可以编成电脑程序了,但一个个覆辙重履依然,欺骗天下“愚名”的动作丝毫不走样。刘季是,朱重八是(朱重八起义前算卦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造反)而不妨),嬴政更是;就连陈涉起义前也要来个“大楚兴,陈胜王”。因秦嬴政是“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後(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余)载”[⑧],实现“卒并天下”、“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人,自自然然他是天子下授的“始皇帝”了。
当然,亦如《史记》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水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始皇认为秦朝取代周朝,完全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应属水德的秦朝取代属于水德的周朝是“天命”所定。还因五行中水德主阴的命数,象征冷静、严酷等,于是,秦朝以黑为尊,崇拜黑色,使秦朝统治呈现出严厉苛刻、冷酷无情的色彩。无论是北方神也好,水德尚黑也好,都证明了那个自诩超过三皇五帝的始皇帝的内心世界,那就是成为千古一帝、一统天下的蓝图中,不能缺少楚国的“黔中”一地,黔中成为嬴政实现其五代祖宗百年理想的吉卦象标。这也完全可从秦楚拉锯战夺黔中地的精彩历史纪录中得到佐证。从公元前316年开始,每隔十年或十五年左右,秦就先后数夺黔中地。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公元前308年,司马错率巴蜀众10万,大舶船万艘,米600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公元前277年,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秦在取蜀夺黔中灭楚后而得以一统天下[⑨]。
对于秦数夺数设黔中郡而更黎民为黔首的行为,似乎可以理解:始皇用“黔中”卦象诠释了他的雄才大略,这既是始皇在最终得到“黔中”、完成一统天下后的功德彰显,也是他英明神武、唯我独尊的内心展露。
也因此,后来以思州为雏形发展而来的贵州,成为“黔”之所代表的行省。为何贵州简称“黔”? 有学者认为,“黔”字乃“黑”之意,理所当然就是因为与思州敬奉黑神的土著民族或黔中之名而得。[⑩]于是把住在“黔中”、“思州”之地民族与一个敬奉黑神的土著民族联系起来,得出结论认为“黑”及“夜郎”,思州与贵州、与北方黑神和敬奉黑神并以蝙蝠为象征物的岑巩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且不谈这种以岑巩为中心、说思州即岑巩、是贵州立省根基的言论正确与否,单就西南各民族对“黑”的信仰方面,也能了解黔中、贵州与“黔”、“黑” 相承一脉的渊源。如《山海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即黑色,代表天、神。《后汉书》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或许就是许多南方少数民族为何偏爱黑色根由吧。在西南蛮夷的信仰里,黑色就是巴氏外四姓祖宗,也代表五溪各氏族。这些民族为了表达对于天地、祖宗、图腾的尊崇与敬拜,于是以黑色直观反映他们依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崇“黔”尊“黑”是他们历史认同和民族意识的表达。而通过《说文解字》“黔”的释义,着实可以从窥见始皇帝除以“黔”为吉卦象征外,似乎还有始皇帝“……更名民曰黔首(“首”有诚服的意思,黔首可理解为北方黑神的黎民)”惟我独尊、藐视天下、自鸣不平、轻蔑一切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发现一个文化现象,凡与“黔”组成的词语大都含贬义,如:黔口(黑嘴巴),黔丑(污黑丑陋),黔愚(无知的百姓),黔劓(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难道不是承续“黔首”之本意而来?
思州——田氏土司的统治史诗
说起思州历史,真所谓源远流长。如果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抚)生獠奉诏折黔阳县地置务川县[11]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乌江东岸算起,已是1400多年历史了[12]。800年田氏天下的思州,与沿河或乌江这片土地和受之滋养的黎民黔首着实缘分不浅。田氏为黔中王,屡见于各种历史文献典籍中。《史记》载:……成王举我(楚熊通)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田氏宗谱》记:隋末(617年)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叛乱,调黔中刺史田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战,贼溃奔成都,追及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后坪金竹山下),建牙(通“衙”),访贼至石马(今德江县泉口附近的原沿河属地),问住民何所,答以石马故庸州也。宗显以山水秀丽,土地肥饶,兼之城郭依然,迨贼受首,遂家焉。田宗显是为田氏入踞沿河之始。至此,田氏家族管辖时间之长,超过历代封建王朝,其子孙遍及湘鄂渝黔、数黔东北最多。正因为务川县与田氏王祖在沿河结缘之故,田宗显和盘瓠[13]一样都被务川县田氏后代祭祀[14],思州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启了千年传奇的。唐朝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治务川[15]。为何要将“务”改“思”,史记大多语焉不详。《说文解字》释:“思,容也。凡思之属皆从思”。因为田氏祖先领主务川的原因,在四十八家烟尘并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李氏一统天下隋亡唐盛时期,一个“容”字更能诠释秦巴汉楚、唐宗宋祖华夷磨合历程中“对立统一”思想。思,或许还是田氏土司对祖宗“世守其土,世辖其民”统治的追怀与留念。尤其是思州变为羁縻州后[16],虽然田氏在思州“皆得世袭”,但须在遵照唐王朝的历法和服从中央政令的前提下,在“就其部监领之”(《唐会要》卷96)的政治制度下,毕竟没有土著首领时期的“自由”与“方便”,从而出现如太平天国元年(796年)田氏不“宾附”中央的情况。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铣。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17]。因此,思州是否承载着田氏家族一直没有明表的“回归自统,不受羁縻”的情愫走过了八个世纪的春秋[18]? “思”字是否还表达一个氏族心系一方土地,专心致力耕耘、祈望子孙发达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愿?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田氏“以(沿河)山水秀丽,土地肥饶……遂家(设治所)”一直到1107年蕃部长田佑恭请求内附,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将思州治所迁徙至今务川县多罗山为止,思州治在沿河近500年。其中,从宗显治黔到田承文十世400年时间里,田氏土司都能隋朝统一和大唐气象中,安土占籍,贡宝马方物,以恩威并施,民夷咸服,兹土大治,民乐太平。田氏于是成为贵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望族大姓,史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称誉。如果没有后来田祐恭的“见异思迁”以及在中央“羁縻与怀柔”的糖衣炮弹的攻击下,田氏同宗同族相煎、同根同源背裂、叔侄结怨相斗,恐怕“思播田杨”的美誉会更久远。
然而,对于田氏统治中心置今沿河和务川来说,宗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出现了一个历史拐点。思州如同骑在马背上的唐宗宋祖的一块旗布,在日月的时光中悄然褪色。这时的田氏家族,面临的不仅思州领地治所不时改变,而且险遭改名换姓。是年,宗显十四世孙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朝廷遂以其地仍置思州,命田祐恭为守令,领务川、邛水(今石阡西南)、安夷(今凤岗东南)三县(大约当今务川、沿河、德江、思南、凤岗、印江、江口等地)。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田祐恭移思州治于今务川县的都濡镇,筑思州城。思州治移置后,沿用旧治之名,改都濡县为务川县。自克昌筑思州治于荷叶坪至田祐恭移思州治于都濡,思州治设沿河有四百年之久。
田佑恭(1075~1154年)是贵州历史上主动接受汉文化较早的少数民族首领之一[19]。宋徽宗不仅厚赐田佑恭,还委以蕃部长要职统领思州。不知是田佑恭“不类远人”,还是因为务川地区的盛产丹砂水银之故,他扼腕咬牙,毅然将思州、务川县从沿河县境移至原都濡县治所,导致他险失“蕃部”[20]。幸好田佑恭颇得朝廷信任,在绍兴元年(1131年) 复置思州(领务川、安夷、邛水、思邛四县)后,能再任思州守令。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田谨贤[21]降元不久,思州旋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其治由务川迁龙泉坪(今凤岗)。因司治毁于火,再迁治于清江城今岑巩县,后思州时代由此开始。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取今广西之地,思州宣抚使田仁厚归顺,虽然田仁厚仍为宣抚使,但镇远、古州二府和务川、邛水等十县以及沿河祐溪等三十四长官司全献给了“杀尽江南百万兵”的朱重八。对于田仁厚不太“仁厚”的行径,作为镇远知州堂侄田茂安当然不屑,更不服从田仁厚统辖。于是,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田茂安以牙还牙据其地以献夏明玉珍[22],并设府改司治于龙泉坪。于是,两家结怨,战祸连年,原思州一分二为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后不久,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又因强争砂坑地,田琛率兵攻陷田宗鼎老巢思南。永乐十一年(1413年),田氏苦心经营的800年江山实权被废于鹬蚌相争之下[23]。1414年﹐两宣慰司地被分为思州、思南、镇远、铜仁、乌罗、石阡、黎平、新化等八府﹐以“黔”为简称的贵州从此诞生。似乎冥冥之中,田氏统治的历史脚步又回到了始皇帝的卦象中。
黑端——凝聚思州的文化江山
触摸思州历史,首先认知思州文化。当回望思州时,人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历史是惊人地相似”的正确性。因“黑端”与“黔首”的内涵相似性,思州如同一个游牧民族的生活,转来转去,最后在一个生长黑石的同始皇帝一样尊崇黑色精灵的小县城定居下来。当黑端与思州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时光空间在清江城相遇,亦如同当年田宗显和黔中在黔江结缘一样,从元世祖至元年间迁思州于今岑巩县短短的130年时间里,思州文化咋一个“砚”字了得!黑端名符其实地缘聚成为思州物象,凝聚成田氏统治下的文化江山。但是我却发现历史真是一条充满谬误的河流[24]。因为远离乌江的一些人,永远固守着一个狭隘的观点:思州就是岑巩、就是岑巩专利,甚至不愿意承认思州的前源老根[25]。就是经常行走于思州故土的人,对思州的无知或不以为然的亦不在少数。只要说起思州,什么思州砚、思州傩戏、思州佛教等皆属岑巩,似乎要让曾经活跃于川黔乌江水域的歪屁股船,让历代王朝都觑视几分的黔东北的丹砂古县,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品味极佳的姚溪贡茶,在乌江下游出土的巴印汉砖以及贵州最早的书院,独特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等等通通湮藏于岑巩黑端黝黑的光芒背后。此类把思州前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脆生生掐断,只认一块砚石,不认一条古江的现象,究竟是文化沿河的悲哀,还是土司田氏的遗憾?
思州石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岑巩县)而得名。清代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杂产充端·第26》记:“欧阳永叔(欧阳修)砚谱云:(思州)出一种黑石,色深黑,质粗糙,或有小眼,端人贩归,刻作端样称‘黑端’。” 清代谢慎修《谢氏砚考·卷三·砚说》载:“蛮溪砚质如玉,纹如谷,则黯……”一块砚台成为思州意象,绝非全是骚人墨客炒作的结果。也许正如有人解释所说,固执的岑巩人执意地把“岑巩”念成“情恐”,无意间一“情”一“思”,渗透着淡淡的怀想思州的情愫。情思也好,端砚也罢,文化思州绝不是田氏统治的另一面,也不是思州政治文化的展示。因此,值得庆幸的是,思州绝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 而是诗人笔下的“……欲割溪中玉,旧篆疑藏水底铭,漫向斗牛瞻剑气,须从奎壁识文星”的最具神性、流光灼烁的神石砚台。它的存在,固然无需以田氏或什么样的王朝制度、行政区划为前提,它既承载了思州历史,又承担着贵州未来;是思州砚让思州历久弥新,有着历代王朝和封建统治无法遮蔽的历史连绵,从而让人们永远记住思州;这又不能不说是思州相遇黑端的最好的注脚。回望思州,思州成尘,思州作古在黔山峡谷的一江碧绿流淌里;点画思州,明月依然,思州鲜活在岑巩县的一端香砚中。
本文参考资料:
1、王明析《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一书导言
2、瞿政平《“两思”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成因及其背景》
3、黄透松 张维军《岑巩县思州石砚考探》
4、景戈石《思州石砚发展简史》、《胡锦涛在岑巩》
5、李东君《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
6、刘山龄等《话说中国·大唐气象·隋唐卷》
7、张体珍《沿河土司演变史》
[①] 《寰宇记》云:思州,自战国以后,土地与黔中同。明成化十年(1474)贵州按擦使卢秩撰《重修思州府城碑记》载:思州府治,春秋时本楚黔中地(今贵州大部分疆土,湖南一半、广西三分之一、四川三分之一的区域、重庆几近全部、湖北部分地域,均属思州辖地)。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贵州布政使司,其主体为由古思州发展演变而来成思州、思南等八府。古思州是贵州省的渊源,是贵州立省的根基。
[②] 《元和志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今乌江),在县西四十步(约200尺),因川为名,曰务川。民国《沿河县志》:“思州在沿河思渠荷叶坪……因思邛水而名”。思邛山即梵净山故称。
[③]《武陵记》云:楚威王(前339~前329年)使将军庄蹻定黔中,因山造此城。《战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地方五千里。)。
[④]思州为州660年(治今沿河497年、治今务川160年),思州为宣慰司135年(治龙泉坪2年、治清江城123年),思州为府500年(治今岑巩
[⑤] 出于对原始天神的崇拜,上古人们很迷信占卜。人们靠推算确定卦象(卜卦的符号),然后对卦象进行分析,诠释占卜蕴含的凶吉。
[⑥]明成化十年(1474)贵州按擦使卢秩撰《重修思州府城碑记》载:“思州府治,春秋时本楚黔中地。”《寰宇记》云:“思州,自战国后,土地与黔中同,晋陷蛮夷,无复郡县。至周方得其地。”
[⑦]黑帝又称黑神,传说的五天帝中主北方之神。
[⑧] 引《史记·六国表第三》太史公语。
[⑨]宋代郭允蹈《蜀鉴》记:“秦既取蜀;……又取黔中,一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劫质怀王,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国而一天下,岂偶然哉,由得蜀故也”。
[⑩]引自景戈石《 胡锦涛在岑巩》2007-2-20 。
[⑩]《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黔,黎也,履黏也。故借为黑义。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黔亦黎黑也,祭义,明命鬼神。
[11] 辖地包括今沿河、秀山全境和酉阳、印江、思南、德江、务川部分地区。
[12] 《元和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约200尺),因川为名,曰务川。”
[13]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帝答应谁能斩下吴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周书》记载:“蛮者,槃瓠之后,族类蕃衍,散处江、淮之间,汝、豫之郡。凭险作梗,世为寇乱。逮魏人失驭,其暴滋甚。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余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僭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14]唐樊绰《蛮书·卷七》:“盘瓠皮骨,今存黔中田、雷等家,四时祀之。”
[15]据1999年版《辞海》注:“思州,州、土司、府名。唐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置。治务川。唐末废,北宋末复置,不久废,南宋初再置。”
[16]《岑巩县志》:“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羁縻思州”。羁縻虽含轻篾,但意在牵连束缚,使之不生“异心”。
[17] 《资治通鉴·第三455页》记:“武德四年(621年)春……五州四镇皆克之”。
[18]如果从隋代田宗显以来,田氏在思州的统治长达831多年。
[19]明嘉靖《思南府志》:政和间,蕃部长田佑恭被召入觐,举止不类远人,徽宗异之,问其故。曰:“臣门客夏大均实教臣。”上悦,厚赐之。拜大均保州文学。
[20]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废思州,原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改为务川县与邛水堡、安夷堡同拨隶黔州。
[21] 系田宗显21世孙。
[22]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元帅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国号夏。
[23]永乐十一年明成祖谕户部曰:“田琛、宗鼎分治思州、思南,皆为民害。琛不道,已正法。宗鼎灭伦,罪不可赦。其思州、思南之三十九长官司地,更为郡县,贵州布政使司辖之”。
[24] 英国史学家马修·阿诺德:“历史一条充满谬误的浩淼的密西西比河”。
[25] 思州辖地的思州、思南、务州(务川)、凤冈等地名为何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是因为田茂安将思州地图名册上献给明玉珍时,田茂安将思州地图名册上的地方名称随意改动所致。而实际上州治地或其它地方位置未有变动,但在文字上,特别是史料记载均以地图名册为准,于是弄出什么思南乃思州,务州乃沿河,思州在务州等文字表述上的错误记载,弄昏了史学家的头脑,特别是为后来的史学家制造了无数的扑朔迷离。而明玉珍却将依田茂安上献的地图名册,遥授(只听一面之词,未有实地勘查地图名册上的实际地方的真实性,便给予封赏,这是造成思州、思南历史混乱的最大原因,再加上后来思南文人田秋站在思南方的立场上编写历史,于是整个思州的历史乱了)——务川一作者文章观点。
点画思州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克相
回忆是一面倒车镜,在行进的过程中,惟有不断回望,才能走得更远更平稳。一个失忆的人群,就像没有倒车镜的汽车,灾难不再遥远。——摘自务川王明析《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一书导言。
有人说,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莫过于一个故事、一个物象里所蕴涵的或喜或悲、或明或暗、或高或低、或亢或回的场面。历史是一位老人,我笃信可以在寂寞的清静或多情的睿智的时光里与之侃谈和交流。但是,对于作为“贵州之源”[①]的思州,我却无法从历史文献记载和人们的口头传说中获得真切的丰富的感性的故事,它犹如神龙头尾,在历史时光的迷雾中叫人难以感触到那曾经的经典场面。记不清故事,也就记不住历史。于是,我试图采用一种最能表现历史直观、生动、形象一面的方式来点画隋唐宋元曾经辉煌于黔东高原、乌江潮畔的那段历史,哪怕是一小段故事,一残幅图片,一个关键词……如能将这些历史的“点”的连接成经纬,也就能交织历史成为一幅图象,交织成为神圣的民族殿堂。
当点击电脑键盘时,我发现,我力图点画成像的思州却已是1300多年的一个意象了;相反,有一个务川县,尽管在历史时光穿越中弯弯曲曲,而与之有关的人文地理如同紧握在历史老人的手心的掌纹清晰可触。我问自己,思州,难道是隋炀帝手下的一幅艺术杰作或是唐太宗剑锋所指的一处山川?
据《隋书·地理志》载:巴东郡统县十五,务川县第十四。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据此而知,思州是与务川、务州同脉同根同源的。从《史记》、《寰宇记》、《元和志》等记录的关于秦楚、隋唐历史风云变幻缝隙中,隐约看出思州是与西南一条河流、一处山川紧密相关的秦皇汉武、隋杨唐李的战场或领地。这条河流名黔江也称乌江,这处山川曰思邛山或曰务川[②];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獠奉诏折黔阳县地置务川县后,思务治所就与这江水这山川风雨同舟共度近660年风雨沧桑与日月时光。
尽管思州在当今人们的诗歌里更多地成为古思南或今岑巩县代名的物象,即是闪烁于黔东历史上一块石砚、矗立于乌江悬崖脚一古邑而已[③],然而,只要务实地读相关史册,不难知道思州实际是诞生于隋末、蹒跚于唐初、行走于乌江流域的沿河、务川、思南各地,最后终老于民国(1913年)岑巩县的历经10多个世纪历史时空的老叟[④]。因此,点画思州,不能不回望思州、阅读思州。
黔中——秦始皇帝的吉卦之象[⑤]
历史载明,思州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即属黔中。《寰宇记》:“思州,自战国以后,土地与黔中同……”[⑥]。《史记》载:“……楚、魏与秦接界;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其中第34郡为黔中郡)……更名民曰黔首”,如果说,思州是从春秋战国时期西南蛮夷之域就延续而来的域名,不如更具体地理解,思州因“黔”衍化得其名,无论黔中还是黔州,都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杰作之一。
虽然,我们一直不得而知,当初秦始皇在李斯的“怂恿”下,为何把以后叫做思州的地方命名为“黔中”? 为何把他统治下的黎民更名“黔首”?即如《史记》所记,难道秦始皇也和高祖刘邦一样把自己标榜为北方神、南方神? “黑帝[⑦]行德,天关为之动。” “高祖自疑,亡匿……(刘邦也怀疑自己有天子(赤帝)征象,赶紧逃亡隐藏于芒砀两山之间)。”也许,正因秦始皇一直以为自己是北方黑神,所以,容不得“……‘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镇住)之……”。
是的,中国封建王朝更替史都向我们明白昭示,历来的政治野心家总是要把自己打扮成“天人”化身和“圣神”代表的。尽管这些天子皇帝的“老把戏”可以编成电脑程序了,但一个个覆辙重履依然,欺骗天下“愚名”的动作丝毫不走样。刘季是,朱重八是(朱重八起义前算卦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造反)而不妨),嬴政更是;就连陈涉起义前也要来个“大楚兴,陈胜王”。因秦嬴政是“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後(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余)载”[⑧],实现“卒并天下”、“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人,自自然然他是天子下授的“始皇帝”了。
当然,亦如《史记》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水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始皇认为秦朝取代周朝,完全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应属水德的秦朝取代属于水德的周朝是“天命”所定。还因五行中水德主阴的命数,象征冷静、严酷等,于是,秦朝以黑为尊,崇拜黑色,使秦朝统治呈现出严厉苛刻、冷酷无情的色彩。无论是北方神也好,水德尚黑也好,都证明了那个自诩超过三皇五帝的始皇帝的内心世界,那就是成为千古一帝、一统天下的蓝图中,不能缺少楚国的“黔中”一地,黔中成为嬴政实现其五代祖宗百年理想的吉卦象标。这也完全可从秦楚拉锯战夺黔中地的精彩历史纪录中得到佐证。从公元前316年开始,每隔十年或十五年左右,秦就先后数夺黔中地。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公元前308年,司马错率巴蜀众10万,大舶船万艘,米600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公元前277年,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秦在取蜀夺黔中灭楚后而得以一统天下[⑨]。
对于秦数夺数设黔中郡而更黎民为黔首的行为,似乎可以理解:始皇用“黔中”卦象诠释了他的雄才大略,这既是始皇在最终得到“黔中”、完成一统天下后的功德彰显,也是他英明神武、唯我独尊的内心展露。
也因此,后来以思州为雏形发展而来的贵州,成为“黔”之所代表的行省。为何贵州简称“黔”? 有学者认为,“黔”字乃“黑”之意,理所当然就是因为与思州敬奉黑神的土著民族或黔中之名而得。[⑩]于是把住在“黔中”、“思州”之地民族与一个敬奉黑神的土著民族联系起来,得出结论认为“黑”及“夜郎”,思州与贵州、与北方黑神和敬奉黑神并以蝙蝠为象征物的岑巩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且不谈这种以岑巩为中心、说思州即岑巩、是贵州立省根基的言论正确与否,单就西南各民族对“黑”的信仰方面,也能了解黔中、贵州与“黔”、“黑” 相承一脉的渊源。如《山海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即黑色,代表天、神。《后汉书》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这或许就是许多南方少数民族为何偏爱黑色根由吧。在西南蛮夷的信仰里,黑色就是巴氏外四姓祖宗,也代表五溪各氏族。这些民族为了表达对于天地、祖宗、图腾的尊崇与敬拜,于是以黑色直观反映他们依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崇“黔”尊“黑”是他们历史认同和民族意识的表达。而通过《说文解字》“黔”的释义,着实可以从窥见始皇帝除以“黔”为吉卦象征外,似乎还有始皇帝“……更名民曰黔首(“首”有诚服的意思,黔首可理解为北方黑神的黎民)”惟我独尊、藐视天下、自鸣不平、轻蔑一切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发现一个文化现象,凡与“黔”组成的词语大都含贬义,如:黔口(黑嘴巴),黔丑(污黑丑陋),黔愚(无知的百姓),黔劓(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难道不是承续“黔首”之本意而来?
思州——田氏土司的统治史诗
说起思州历史,真所谓源远流长。如果从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抚)生獠奉诏折黔阳县地置务川县[11]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乌江东岸算起,已是1400多年历史了[12]。800年田氏天下的思州,与沿河或乌江这片土地和受之滋养的黎民黔首着实缘分不浅。田氏为黔中王,屡见于各种历史文献典籍中。《史记》载:……成王举我(楚熊通)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田氏宗谱》记:隋末(617年)陕西天鹅山白莲教金头和尚叛乱,调黔中刺史田宗显往征,兵至天鹅山与战,贼溃奔成都,追及复败走渝城,潜往小河,踵至漆地(后坪金竹山下),建牙(通“衙”),访贼至石马(今德江县泉口附近的原沿河属地),问住民何所,答以石马故庸州也。宗显以山水秀丽,土地肥饶,兼之城郭依然,迨贼受首,遂家焉。田宗显是为田氏入踞沿河之始。至此,田氏家族管辖时间之长,超过历代封建王朝,其子孙遍及湘鄂渝黔、数黔东北最多。正因为务川县与田氏王祖在沿河结缘之故,田宗显和盘瓠[13]一样都被务川县田氏后代祭祀[14],思州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启了千年传奇的。唐朝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治务川[15]。为何要将“务”改“思”,史记大多语焉不详。《说文解字》释:“思,容也。凡思之属皆从思”。因为田氏祖先领主务川的原因,在四十八家烟尘并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李氏一统天下隋亡唐盛时期,一个“容”字更能诠释秦巴汉楚、唐宗宋祖华夷磨合历程中“对立统一”思想。思,或许还是田氏土司对祖宗“世守其土,世辖其民”统治的追怀与留念。尤其是思州变为羁縻州后[16],虽然田氏在思州“皆得世袭”,但须在遵照唐王朝的历法和服从中央政令的前提下,在“就其部监领之”(《唐会要》卷96)的政治制度下,毕竟没有土著首领时期的“自由”与“方便”,从而出现如太平天国元年(796年)田氏不“宾附”中央的情况。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铣。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17]。因此,思州是否承载着田氏家族一直没有明表的“回归自统,不受羁縻”的情愫走过了八个世纪的春秋[18]? “思”字是否还表达一个氏族心系一方土地,专心致力耕耘、祈望子孙发达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愿?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田氏“以(沿河)山水秀丽,土地肥饶……遂家(设治所)”一直到1107年蕃部长田佑恭请求内附,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将思州治所迁徙至今务川县多罗山为止,思州治在沿河近500年。其中,从宗显治黔到田承文十世400年时间里,田氏土司都能隋朝统一和大唐气象中,安土占籍,贡宝马方物,以恩威并施,民夷咸服,兹土大治,民乐太平。田氏于是成为贵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望族大姓,史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称誉。如果没有后来田祐恭的“见异思迁”以及在中央“羁縻与怀柔”的糖衣炮弹的攻击下,田氏同宗同族相煎、同根同源背裂、叔侄结怨相斗,恐怕“思播田杨”的美誉会更久远。
然而,对于田氏统治中心置今沿河和务川来说,宗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出现了一个历史拐点。思州如同骑在马背上的唐宗宋祖的一块旗布,在日月的时光中悄然褪色。这时的田氏家族,面临的不仅思州领地治所不时改变,而且险遭改名换姓。是年,宗显十四世孙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朝廷遂以其地仍置思州,命田祐恭为守令,领务川、邛水(今石阡西南)、安夷(今凤岗东南)三县(大约当今务川、沿河、德江、思南、凤岗、印江、江口等地)。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田祐恭移思州治于今务川县的都濡镇,筑思州城。思州治移置后,沿用旧治之名,改都濡县为务川县。自克昌筑思州治于荷叶坪至田祐恭移思州治于都濡,思州治设沿河有四百年之久。
田佑恭(1075~1154年)是贵州历史上主动接受汉文化较早的少数民族首领之一[19]。宋徽宗不仅厚赐田佑恭,还委以蕃部长要职统领思州。不知是田佑恭“不类远人”,还是因为务川地区的盛产丹砂水银之故,他扼腕咬牙,毅然将思州、务川县从沿河县境移至原都濡县治所,导致他险失“蕃部”[20]。幸好田佑恭颇得朝廷信任,在绍兴元年(1131年) 复置思州(领务川、安夷、邛水、思邛四县)后,能再任思州守令。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田谨贤[21]降元不久,思州旋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其治由务川迁龙泉坪(今凤岗)。因司治毁于火,再迁治于清江城今岑巩县,后思州时代由此开始。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取今广西之地,思州宣抚使田仁厚归顺,虽然田仁厚仍为宣抚使,但镇远、古州二府和务川、邛水等十县以及沿河祐溪等三十四长官司全献给了“杀尽江南百万兵”的朱重八。对于田仁厚不太“仁厚”的行径,作为镇远知州堂侄田茂安当然不屑,更不服从田仁厚统辖。于是,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田茂安以牙还牙据其地以献夏明玉珍[22],并设府改司治于龙泉坪。于是,两家结怨,战祸连年,原思州一分二为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后不久,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又因强争砂坑地,田琛率兵攻陷田宗鼎老巢思南。永乐十一年(1413年),田氏苦心经营的800年江山实权被废于鹬蚌相争之下[23]。1414年﹐两宣慰司地被分为思州、思南、镇远、铜仁、乌罗、石阡、黎平、新化等八府﹐以“黔”为简称的贵州从此诞生。似乎冥冥之中,田氏统治的历史脚步又回到了始皇帝的卦象中。
黑端——凝聚思州的文化江山
触摸思州历史,首先认知思州文化。当回望思州时,人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历史是惊人地相似”的正确性。因“黑端”与“黔首”的内涵相似性,思州如同一个游牧民族的生活,转来转去,最后在一个生长黑石的同始皇帝一样尊崇黑色精灵的小县城定居下来。当黑端与思州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时光空间在清江城相遇,亦如同当年田宗显和黔中在黔江结缘一样,从元世祖至元年间迁思州于今岑巩县短短的130年时间里,思州文化咋一个“砚”字了得!黑端名符其实地缘聚成为思州物象,凝聚成田氏统治下的文化江山。但是我却发现历史真是一条充满谬误的河流[24]。因为远离乌江的一些人,永远固守着一个狭隘的观点:思州就是岑巩、就是岑巩专利,甚至不愿意承认思州的前源老根[25]。就是经常行走于思州故土的人,对思州的无知或不以为然的亦不在少数。只要说起思州,什么思州砚、思州傩戏、思州佛教等皆属岑巩,似乎要让曾经活跃于川黔乌江水域的歪屁股船,让历代王朝都觑视几分的黔东北的丹砂古县,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品味极佳的姚溪贡茶,在乌江下游出土的巴印汉砖以及贵州最早的书院,独特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等等通通湮藏于岑巩黑端黝黑的光芒背后。此类把思州前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脆生生掐断,只认一块砚石,不认一条古江的现象,究竟是文化沿河的悲哀,还是土司田氏的遗憾?
思州石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岑巩县)而得名。清代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杂产充端·第26》记:“欧阳永叔(欧阳修)砚谱云:(思州)出一种黑石,色深黑,质粗糙,或有小眼,端人贩归,刻作端样称‘黑端’。” 清代谢慎修《谢氏砚考·卷三·砚说》载:“蛮溪砚质如玉,纹如谷,则黯……”一块砚台成为思州意象,绝非全是骚人墨客炒作的结果。也许正如有人解释所说,固执的岑巩人执意地把“岑巩”念成“情恐”,无意间一“情”一“思”,渗透着淡淡的怀想思州的情愫。情思也好,端砚也罢,文化思州绝不是田氏统治的另一面,也不是思州政治文化的展示。因此,值得庆幸的是,思州绝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 而是诗人笔下的“……欲割溪中玉,旧篆疑藏水底铭,漫向斗牛瞻剑气,须从奎壁识文星”的最具神性、流光灼烁的神石砚台。它的存在,固然无需以田氏或什么样的王朝制度、行政区划为前提,它既承载了思州历史,又承担着贵州未来;是思州砚让思州历久弥新,有着历代王朝和封建统治无法遮蔽的历史连绵,从而让人们永远记住思州;这又不能不说是思州相遇黑端的最好的注脚。回望思州,思州成尘,思州作古在黔山峡谷的一江碧绿流淌里;点画思州,明月依然,思州鲜活在岑巩县的一端香砚中。
本文参考资料:
1、王明析《务川历史古籍文献资料辑录》一书导言
2、瞿政平《“两思”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成因及其背景》
3、黄透松 张维军《岑巩县思州石砚考探》
4、景戈石《思州石砚发展简史》、《胡锦涛在岑巩》
5、李东君《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
6、刘山龄等《话说中国·大唐气象·隋唐卷》
7、张体珍《沿河土司演变史》
[①] 《寰宇记》云:思州,自战国以后,土地与黔中同。明成化十年(1474)贵州按擦使卢秩撰《重修思州府城碑记》载:思州府治,春秋时本楚黔中地(今贵州大部分疆土,湖南一半、广西三分之一、四川三分之一的区域、重庆几近全部、湖北部分地域,均属思州辖地)。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贵州布政使司,其主体为由古思州发展演变而来成思州、思南等八府。古思州是贵州省的渊源,是贵州立省的根基。
[②] 《元和志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今乌江),在县西四十步(约200尺),因川为名,曰务川。民国《沿河县志》:“思州在沿河思渠荷叶坪……因思邛水而名”。思邛山即梵净山故称。
[③]《武陵记》云:楚威王(前339~前329年)使将军庄蹻定黔中,因山造此城。《战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地方五千里。)。
[④]思州为州660年(治今沿河497年、治今务川160年),思州为宣慰司135年(治龙泉坪2年、治清江城123年),思州为府500年(治今岑巩
[⑤] 出于对原始天神的崇拜,上古人们很迷信占卜。人们靠推算确定卦象(卜卦的符号),然后对卦象进行分析,诠释占卜蕴含的凶吉。
[⑥]明成化十年(1474)贵州按擦使卢秩撰《重修思州府城碑记》载:“思州府治,春秋时本楚黔中地。”《寰宇记》云:“思州,自战国后,土地与黔中同,晋陷蛮夷,无复郡县。至周方得其地。”
[⑦]黑帝又称黑神,传说的五天帝中主北方之神。
[⑧] 引《史记·六国表第三》太史公语。
[⑨]宋代郭允蹈《蜀鉴》记:“秦既取蜀;……又取黔中,一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劫质怀王,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国而一天下,岂偶然哉,由得蜀故也”。
[⑩]引自景戈石《 胡锦涛在岑巩》2007-2-20 。
[⑩]《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黔,黎也,履黏也。故借为黑义。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黔亦黎黑也,祭义,明命鬼神。
[11] 辖地包括今沿河、秀山全境和酉阳、印江、思南、德江、务川部分地区。
[12] 《元和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约200尺),因川为名,曰务川。”
[13]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帝答应谁能斩下吴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周书》记载:“蛮者,槃瓠之后,族类蕃衍,散处江、淮之间,汝、豫之郡。凭险作梗,世为寇乱。逮魏人失驭,其暴滋甚。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余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僭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14]唐樊绰《蛮书·卷七》:“盘瓠皮骨,今存黔中田、雷等家,四时祀之。”
[15]据1999年版《辞海》注:“思州,州、土司、府名。唐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置。治务川。唐末废,北宋末复置,不久废,南宋初再置。”
[16]《岑巩县志》:“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羁縻思州”。羁縻虽含轻篾,但意在牵连束缚,使之不生“异心”。
[17] 《资治通鉴·第三455页》记:“武德四年(621年)春……五州四镇皆克之”。
[18]如果从隋代田宗显以来,田氏在思州的统治长达831多年。
[19]明嘉靖《思南府志》:政和间,蕃部长田佑恭被召入觐,举止不类远人,徽宗异之,问其故。曰:“臣门客夏大均实教臣。”上悦,厚赐之。拜大均保州文学。
[20]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废思州,原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改为务川县与邛水堡、安夷堡同拨隶黔州。
[21] 系田宗显21世孙。
[22]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元帅明玉珍在四川称帝,国号夏。
[23]永乐十一年明成祖谕户部曰:“田琛、宗鼎分治思州、思南,皆为民害。琛不道,已正法。宗鼎灭伦,罪不可赦。其思州、思南之三十九长官司地,更为郡县,贵州布政使司辖之”。
[24] 英国史学家马修·阿诺德:“历史一条充满谬误的浩淼的密西西比河”。
[25] 思州辖地的思州、思南、务州(务川)、凤冈等地名为何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是因为田茂安将思州地图名册上献给明玉珍时,田茂安将思州地图名册上的地方名称随意改动所致。而实际上州治地或其它地方位置未有变动,但在文字上,特别是史料记载均以地图名册为准,于是弄出什么思南乃思州,务州乃沿河,思州在务州等文字表述上的错误记载,弄昏了史学家的头脑,特别是为后来的史学家制造了无数的扑朔迷离。而明玉珍却将依田茂安上献的地图名册,遥授(只听一面之词,未有实地勘查地图名册上的实际地方的真实性,便给予封赏,这是造成思州、思南历史混乱的最大原因,再加上后来思南文人田秋站在思南方的立场上编写历史,于是整个思州的历史乱了)——务川一作者文章观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