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苗族银饰情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在苗乡行走,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叮当的银饰,一定会令你的眼睛为之一亮。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明得到一脉相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如贵州流传的《运金运银》、湘西流传的《鸺巴鸺玛》等。唐宋时期,苗族银饰是以多、以大、以重为美,妇女戴大耳环,戴银项圈。明代方志说,苗族佩戴的有金银耳环,富人还戴硕大的项圈,虽承唐宋遗风,却衍生出区别婚否、馈赠定情的功能。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苗乡“改土为流”以后,苗族银饰趋向纤细、复杂、精致。特别是黔东和湘西地区的苗族服饰更是精彩纷呈,这在青年妇女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她们常常是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其银饰重达二三十斤。

    据苗族专家麻明进等人介绍,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有人在凤凰、花垣等边远县份作了调查,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种类及工艺流程  

  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以贵州和湘西的苗族最有代表性,这主要是: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银耳柱、银耳缀、银项圈、银项链、银亚领、银手镯、银戒指、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是龙凤花鸟等动植物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银饰种类最多的当首推贵州黔东南地区,其次是湘西地区。西部的川、黔、滇方言地区较少。黔东南地区的革一式、施调式、黄平式、西江式、大塘式服饰的银饰配件最多,就拿革一式为例,妇女全身银饰重300余两。施调式,妇女从头到脚有银30余件。

    按湘黔边地区一个盛装的苗女,其全身装饰的部位大致是这样的:头上有凤雀簪链、银雀凤冠、银角银梳、缠发银链、插花银雀;额饰有银马罗汉、菩萨尊神、观音贵子、银簪抹额、头沿响铃等;耳部有银牌耳环、龙形身环、针花耳环、爪子耳环、石榴耳环、银丝耳环;颈项有轮条项圈、扭丝项圈、扁组项圈、盘组项圈、各式项链等;肩上有银花披肩、布坯银披、肩头牌、吊肩银铃等;胸腰有压领银块、挂扣花链、挂颈牙签、银锁银链、银盾挂牌、缀衣银花、围腰银蝶、腰间银带;背部有泡片背牌、吊铃坠盒;手臂有保命银钏、富贵吉钏;手腕有实心圆镯、空心花镯、龙头方镯、扭丝手镯、盘花手镯等;手指有单股戒指、多股戒指、印章戒指等;脚上有轮圈银钏、套脚银链、吊片响铃等。此外,还有各式银钮扣绊、针筒棋盘、蝶雀贴片、花卉银块、垂饰响铃等等。 

    以上名目繁多的银饰,按其制作又可分为粗细两大类:粗件如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大圈耳环;还有较为精致的泡花项圈、链泡手镯、钻花项圈、钻花手镯等。细件有银冠银雀、罗汉响铃、披肩牙签等,其制作工艺精湛、耗银较多。如长尾银冠(即接龙帽)用银三五十两,在面积有限的厚布坯上钉花纹银片后,要在银片上铸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签等花束;帽顶植一对银长羽或一支伞状银花,帽沿饰龙宝、花纹、罗汉并吊飞蝶花苞等物;帽后系上10条左右有二尺余长连接悬吊的银质虫、鱼、鸟、兽、花、藤的牌链。女披肩要用20多两银才能制好,要在缎底坯模上缀各式龙、凤、狮、花的银片,再套上数条编成网状的银链,珠网下还要吊三寸左右的银须或响铃等物。 

  至于说起制作的工艺流程大体上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简单、小件的银饰制作快些,而雕花项圈或银帽则要花上五六天时间。若要制作银片则更为费工,得先将银条摊开成大张薄片,然后照所需要的再剪成小块,放在模子里压成粗形的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凿成细致的花纹。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成。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特色。尤值一提的是“呆四连环梅花套戒指”,它如同现代的小魔方,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形状,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

责任编辑
标签民间故事    
0

苗族银饰情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在苗乡行走,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叮当的银饰,一定会令你的眼睛为之一亮。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明得到一脉相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如贵州流传的《运金运银》、湘西流传的《鸺巴鸺玛》等。唐宋时期,苗族银饰是以多、以大、以重为美,妇女戴大耳环,戴银项圈。明代方志说,苗族佩戴的有金银耳环,富人还戴硕大的项圈,虽承唐宋遗风,却衍生出区别婚否、馈赠定情的功能。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苗乡“改土为流”以后,苗族银饰趋向纤细、复杂、精致。特别是黔东和湘西地区的苗族服饰更是精彩纷呈,这在青年妇女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她们常常是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其银饰重达二三十斤。

    据苗族专家麻明进等人介绍,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有人在凤凰、花垣等边远县份作了调查,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种类及工艺流程  

  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以贵州和湘西的苗族最有代表性,这主要是: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银耳柱、银耳缀、银项圈、银项链、银亚领、银手镯、银戒指、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是龙凤花鸟等动植物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银饰种类最多的当首推贵州黔东南地区,其次是湘西地区。西部的川、黔、滇方言地区较少。黔东南地区的革一式、施调式、黄平式、西江式、大塘式服饰的银饰配件最多,就拿革一式为例,妇女全身银饰重300余两。施调式,妇女从头到脚有银30余件。

    按湘黔边地区一个盛装的苗女,其全身装饰的部位大致是这样的:头上有凤雀簪链、银雀凤冠、银角银梳、缠发银链、插花银雀;额饰有银马罗汉、菩萨尊神、观音贵子、银簪抹额、头沿响铃等;耳部有银牌耳环、龙形身环、针花耳环、爪子耳环、石榴耳环、银丝耳环;颈项有轮条项圈、扭丝项圈、扁组项圈、盘组项圈、各式项链等;肩上有银花披肩、布坯银披、肩头牌、吊肩银铃等;胸腰有压领银块、挂扣花链、挂颈牙签、银锁银链、银盾挂牌、缀衣银花、围腰银蝶、腰间银带;背部有泡片背牌、吊铃坠盒;手臂有保命银钏、富贵吉钏;手腕有实心圆镯、空心花镯、龙头方镯、扭丝手镯、盘花手镯等;手指有单股戒指、多股戒指、印章戒指等;脚上有轮圈银钏、套脚银链、吊片响铃等。此外,还有各式银钮扣绊、针筒棋盘、蝶雀贴片、花卉银块、垂饰响铃等等。 

    以上名目繁多的银饰,按其制作又可分为粗细两大类:粗件如扣环项链、实心项圈、实心手镯、大圈耳环;还有较为精致的泡花项圈、链泡手镯、钻花项圈、钻花手镯等。细件有银冠银雀、罗汉响铃、披肩牙签等,其制作工艺精湛、耗银较多。如长尾银冠(即接龙帽)用银三五十两,在面积有限的厚布坯上钉花纹银片后,要在银片上铸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签等花束;帽顶植一对银长羽或一支伞状银花,帽沿饰龙宝、花纹、罗汉并吊飞蝶花苞等物;帽后系上10条左右有二尺余长连接悬吊的银质虫、鱼、鸟、兽、花、藤的牌链。女披肩要用20多两银才能制好,要在缎底坯模上缀各式龙、凤、狮、花的银片,再套上数条编成网状的银链,珠网下还要吊三寸左右的银须或响铃等物。 

  至于说起制作的工艺流程大体上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简单、小件的银饰制作快些,而雕花项圈或银帽则要花上五六天时间。若要制作银片则更为费工,得先将银条摊开成大张薄片,然后照所需要的再剪成小块,放在模子里压成粗形的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凿成细致的花纹。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成。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特色。尤值一提的是“呆四连环梅花套戒指”,它如同现代的小魔方,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形状,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