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解读李康学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千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留下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新中国建立初期,武陵山下诞生一名婴儿,取名李康学。从此,“武陵文化”的营养哺育他成长。幼稚少年李康学拜读《毛泽东选集》四卷以后,也下决心写出四卷书来。经过四十年辛勤笔耕,刮垢磨光,白族作家李康学探索了一条文学创作之路,钻探了武陵地区文化宝藏。不仅定位准,而且掘得深,用文学手法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创作历史题材小说,反映各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情,打造武陵文化旅游品牌。经过十多年研读文献、实地采访,异常勤奋的李康学成为武陵山脉文化富矿的淘金者,他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历史小说《大湘西演义》。其间,他还编著、出版《将军与故乡》、《天子山奇观》、《张家界民族风情游》、《传奇张家界》、《天门山之恋》和《野火》等十多本书籍,成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兔年金秋,胆大心细的唐浩明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国家二级作家李康学用20万元贷款向中国书籍出版社购买了2000套四卷本《大湘西系列作品集》。这部汇集了作者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的鸿篇巨制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不仅实现作者少年的夙愿,而且确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康学在鸿篇巨制《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重拾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作者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历史小说、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因此,文坛专家认为:“了解风情的大湘西,请读沈从文的作品;了解历史的大湘西,请读李康学的大作。”通观《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可以看出这部可作枕头的大作从四个方面向海内外读者展示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一、追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秦代,武陵地区设置黔中郡;汉代,改为武陵郡。自秦汉时期武陵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版图以来,发生了许多震惊天下的历史事件,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一书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不仅叙述了武陵地区重大历史事件,而且用大量篇幅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历史小说《大湘西土司》中首溯五代时土著人彭士愁攻打土家酋长吴著冲宫殿的“洛塔会战”。接着,描述了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及盟约立溪州铜柱的历史事件。该书讲述了元末明初土家覃垕起义的非凡历程,歌颂了明代嘉靖年间大批土家将士抗倭战功。一部30多万字的章回体小说《大湘西演义》可谓武陵地区历史人物众生相。从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田兴恕加入竿军起笔,一直写到1952年“湘西王”陈渠珍病逝止笔,艺术地再现了武陵地区百年近代风云。全书涉及33位历史人物。既有共和国的元帅贺龙,也有世界闻名的文豪沈从文;既有中华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也有反封建的陆军中将田应诏。《传奇张家界》运用《三国演义》笔法详细描述明朝初年土家首领向大坤在索溪峪插旗起义、在神堂湾跳崖就义的悲壮故事。章回体小说《烽火南长城》叙述清代乾嘉年间湘黔边境苗族领袖吴八月和石柳邓率领苗民起义、建立“吴王”苗民政权的历史故事。一座南长城见证了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血雨腥风,一部《烽火南长城》控诉了苗族人民遭受阶级剥削的血泪历史!在《名人轶事》中,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汉代土家先民相单程率兵打败马援大军、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抗击八国联军、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血战湘南和土家歌手张友桃摇“李”传情等传奇故事,增添不少趣味。
二、叙述了辉煌的红色文化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周逸群、贺龙、贺锦斋、袁任远、廖汉生为首的武陵儿女挥师北伐,南昌起义,开辟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造了辉煌的红色文化,打造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作者本着创作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以红军史实为依据,审慎描绘细节,适当加点调料。《大湘西演义》从贺龙将军领导桑植起义,取得赤溪河大捷写到十万坪大捷。《孤岛沉冤》反思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错杀段德昌、柳直荀和王炳南等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使红二军团将士锐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读后令人毛骨悚然,扼腕叹息!历史纪实小说《野火》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湘鄂边游击队之歌。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县刘家坪长征以后,贺龙将军命令湘鄂边游击大队大队长贺文慈率部留守根据地,保护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为中国革命留下到处蔓延的星星“野火”。贺龙慈、何子林和贺教之等游击队战士在桑植县四门岩和芭茅溪等地对围剿敌军展开游击战争。
三、挖掘了浓郁的民族文化
武陵地区土家和苗家各族祖先在元明清时期创建了土司机构,形成了以服饰、饮食、居住和民间文艺为特征的民族文化。章回体小说《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土家族的《尘埃落定》。全书以永顺土司史实为经线,以保靖土司、桑植土司、柿溪土司、茅岗土司、容美土司为纬线,诠释了武陵地区土家六大土司简史,阐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家土司“改土归流”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在阐述史实基础上对武陵地区民族文化进行记录,具有民族记忆的修复作用。作者不仅浓墨重彩地穿插了土家族的转角楼、茅古斯、摆手舞、跳丧舞、桑植民歌、薅草鼓歌、梯玛歌、上梁歌、哭嫁歌、拜堂婚俗、祝米酒和上刀梯等神秘文化,而且点缀了白族本主崇拜、游神赶会和仗鼓舞,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画卷。
四、描绘了厚重的城镇文化
武陵地区各族先民修筑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城堡,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构成了国内外广大旅客揽胜思古的人文景观。《走玩大湘西》以八山七水为主线,描写了凤凰古城、乾州古城和沅陵古郡等13座名胜古迹较多的县城,描述了里耶古镇、王村古镇、塔卧古镇、边城茶峒、德夯古村、山江古寨、黄丝桥古城堡、老司城、旧司城、崇山卫城、苦竹寨和洪家关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大读者在“走走玩玩”之间,走遍武陵地区旅游景点,获得武陵文化精华。
诠释解读李康学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戴楚洲
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千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留下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新中国建立初期,武陵山下诞生一名婴儿,取名李康学。从此,“武陵文化”的营养哺育他成长。幼稚少年李康学拜读《毛泽东选集》四卷以后,也下决心写出四卷书来。经过四十年辛勤笔耕,刮垢磨光,白族作家李康学探索了一条文学创作之路,钻探了武陵地区文化宝藏。不仅定位准,而且掘得深,用文学手法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创作历史题材小说,反映各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情,打造武陵文化旅游品牌。经过十多年研读文献、实地采访,异常勤奋的李康学成为武陵山脉文化富矿的淘金者,他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历史小说《大湘西演义》。其间,他还编著、出版《将军与故乡》、《天子山奇观》、《张家界民族风情游》、《传奇张家界》、《天门山之恋》和《野火》等十多本书籍,成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兔年金秋,胆大心细的唐浩明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国家二级作家李康学用20万元贷款向中国书籍出版社购买了2000套四卷本《大湘西系列作品集》。这部汇集了作者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的鸿篇巨制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不仅实现作者少年的夙愿,而且确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李康学在鸿篇巨制《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重拾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作者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历史小说、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因此,文坛专家认为:“了解风情的大湘西,请读沈从文的作品;了解历史的大湘西,请读李康学的大作。”通观《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可以看出这部可作枕头的大作从四个方面向海内外读者展示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一、追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秦代,武陵地区设置黔中郡;汉代,改为武陵郡。自秦汉时期武陵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版图以来,发生了许多震惊天下的历史事件,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一书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不仅叙述了武陵地区重大历史事件,而且用大量篇幅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历史小说《大湘西土司》中首溯五代时土著人彭士愁攻打土家酋长吴著冲宫殿的“洛塔会战”。接着,描述了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及盟约立溪州铜柱的历史事件。该书讲述了元末明初土家覃垕起义的非凡历程,歌颂了明代嘉靖年间大批土家将士抗倭战功。一部30多万字的章回体小说《大湘西演义》可谓武陵地区历史人物众生相。从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田兴恕加入竿军起笔,一直写到1952年“湘西王”陈渠珍病逝止笔,艺术地再现了武陵地区百年近代风云。全书涉及33位历史人物。既有共和国的元帅贺龙,也有世界闻名的文豪沈从文;既有中华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也有反封建的陆军中将田应诏。《传奇张家界》运用《三国演义》笔法详细描述明朝初年土家首领向大坤在索溪峪插旗起义、在神堂湾跳崖就义的悲壮故事。章回体小说《烽火南长城》叙述清代乾嘉年间湘黔边境苗族领袖吴八月和石柳邓率领苗民起义、建立“吴王”苗民政权的历史故事。一座南长城见证了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血雨腥风,一部《烽火南长城》控诉了苗族人民遭受阶级剥削的血泪历史!在《名人轶事》中,作者绘声绘色地讲述汉代土家先民相单程率兵打败马援大军、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抗击八国联军、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血战湘南和土家歌手张友桃摇“李”传情等传奇故事,增添不少趣味。
二、叙述了辉煌的红色文化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周逸群、贺龙、贺锦斋、袁任远、廖汉生为首的武陵儿女挥师北伐,南昌起义,开辟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造了辉煌的红色文化,打造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作者本着创作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以红军史实为依据,审慎描绘细节,适当加点调料。《大湘西演义》从贺龙将军领导桑植起义,取得赤溪河大捷写到十万坪大捷。《孤岛沉冤》反思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错杀段德昌、柳直荀和王炳南等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使红二军团将士锐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读后令人毛骨悚然,扼腕叹息!历史纪实小说《野火》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湘鄂边游击队之歌。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县刘家坪长征以后,贺龙将军命令湘鄂边游击大队大队长贺文慈率部留守根据地,保护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为中国革命留下到处蔓延的星星“野火”。贺龙慈、何子林和贺教之等游击队战士在桑植县四门岩和芭茅溪等地对围剿敌军展开游击战争。
三、挖掘了浓郁的民族文化
武陵地区土家和苗家各族祖先在元明清时期创建了土司机构,形成了以服饰、饮食、居住和民间文艺为特征的民族文化。章回体小说《大湘西土司》,被誉为土家族的《尘埃落定》。全书以永顺土司史实为经线,以保靖土司、桑植土司、柿溪土司、茅岗土司、容美土司为纬线,诠释了武陵地区土家六大土司简史,阐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家土司“改土归流”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在阐述史实基础上对武陵地区民族文化进行记录,具有民族记忆的修复作用。作者不仅浓墨重彩地穿插了土家族的转角楼、茅古斯、摆手舞、跳丧舞、桑植民歌、薅草鼓歌、梯玛歌、上梁歌、哭嫁歌、拜堂婚俗、祝米酒和上刀梯等神秘文化,而且点缀了白族本主崇拜、游神赶会和仗鼓舞,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画卷。
四、描绘了厚重的城镇文化
武陵地区各族先民修筑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城堡,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构成了国内外广大旅客揽胜思古的人文景观。《走玩大湘西》以八山七水为主线,描写了凤凰古城、乾州古城和沅陵古郡等13座名胜古迹较多的县城,描述了里耶古镇、王村古镇、塔卧古镇、边城茶峒、德夯古村、山江古寨、黄丝桥古城堡、老司城、旧司城、崇山卫城、苦竹寨和洪家关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大读者在“走走玩玩”之间,走遍武陵地区旅游景点,获得武陵文化精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