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土家族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田华咏 信息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 武陵山区因特殊地理位置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武陵土家族地区药物资源丰富,土家族药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中草药材、民族药材产区。提出在突出“保护为先,科学开发”的原则上,搞好土家族药文化的开发利用。在保护土家族药文化上,要建立几个药文化保护片区,保护好武陵土家这块人类共享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家园。
  [关键词] 土家族药文化:药物资源;开发;保护

    土家族是我国唯一超过百万的内陆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武陵山脉一带。历史上武陵土家,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医药文化以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医学特色鲜明而著称于世。武陵土家族医药文化由医文化和药文化而组成。本文旨在探讨土家族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促进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
    1 土家族药文化资源
    1. 1 本草文化资源  武陵山区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东襟湖湘,北达中原,西通渝川,南极黔桂。武陵山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地貌、温和的气候、良好的土壤条件、适宜多种药材生长,是我国著名的“华中天然药库”,也是中国南北药文化的交汇点。武陵土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作为药用的有 2000 多个品种。上世纪 80 年代各地开展了药物资源调查,结果提示:湘西自治州(含现张家界市的永定区、桑植县),有药物品种 1835 种。其中植物药 194 科 1665 种,动物药86 科147 种,动物药23 种。在这些药物资源中,有国家中药品种 300 多种,蕴藏量大,其中植物药 20 万吨,动物药50 万吨,矿物药 15 万吨。年收购中草药品种 200 多种,年度最高收购量达 4000 吨,全年收购金额超过千万元。据本次普查测算,当时全州中草药蕴藏量达 35 万吨。其中:家种药材产量 1. 2 万吨,野生植物药材 18. 8 万吨,矿物药 15 万吨,动物药材 50 万公斤。主要大宗药材蕴藏量:家种品种年产500 吨以上有玄参;年产 200 吨以上有木瓜、白术、木香、黄柏、杜仲、枳壳等;年产 50 吨以上的有黄连、吴茱萸、厚朴、独活等。野生品种 500 吨以上的有麦冬、金银花、半夏、何首乌、黄精、金樱子、葛根、虎枚、黄姜、鱼腥草、矮地茶、干姜等35 种。200 吨以上的有前胡、香附、岩防风、天门冬、通草、钩藤等 70 余种。珍贵的动物药有牛黄、麝香、蛇胆、祁蛇、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等 40 余种。名贵矿物药朱砂其蕴藏量为3 万吨,是著名的湘西地道药材。其它名贵本草药物还有人参、天麻、贝母、黄连、杜仲、三七、吴茱萸、厚朴等 20 多种[1]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中草药、民族药 2088 个品种,分属 187 科,225 属。其中国家收购的中药达 300 种,在药用植物中,有 176 种己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2] 。鄂西“鸡爪黄连”(利川门市主产)、“板党”、 “窖归”、 “紫油厚朴”是当地品牌。天麻、贝母、杜仲、黄柏、丹皮、半夏、百合、舌草、竹节参、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等名贵中草药材,量大质优,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最近提出确立恩施地道药材 24 种,结合现今市场动态又分别确立主干与一般品种。主干品种有:五鹤续断、厚朴、板党、黄连、湖北贝母、独活、川大黄、川黄柏、玄参、金钱白花蛇等 10 种。一般品种有:窖归、天麻、巴东木瓜、巴东藁本、磨荆芥、凤枳壳、川木通、川半夏、川天冬、川麦冬、川杜仲、川丹皮、川桐皮、川升麻等 14 种[3] 。
    贵州省黔东北是贵州省中草药重要产区。贵州省有药用植物 3700 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 80%,是全国四大中草药材产区之一。黔东北土家族地区中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有 1000 余种药用植物,主产药材有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茱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等。铜仁地区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生圈保护网”成员,资源丰富。该地有中药材 624 种,其中植物药 590 种,动物药 27 种,矿物药 7种。梵净山中草药总蕴藏量为 319. 7 万吨。(李光华, 《贵州省梵净山中药材资源普查报告》·内部资料)鄂西南土家族地区药物资源以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品种多、资源丰富。如《长阳县中草药资源名录》收载 229 科 755 个品种,其中植物药153 科630 种,动物药76 科113 种,矿物药及其它类药 12 种。五峰县是鄂西南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药物品种达 1000 多种,其中许多是国家保护药用动植物。
    渝东土家族地区的石柱、酉阳、秀山、彭水等自治县,中草药、民族药资源也十分丰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中草药品种 1700 多种,常用中药材 206 种,有黄连、天麻、党参、银花、杜仇厚朴、黄柏等名贵中草药材。该县还是我国著名“黄连之乡”,其黄连产量占全国的 60%,质量居世界之冠。秀山县有中草药 1270 个品种,其中中药材 644 种,进入省以上标准的有 268 种。珍稀名贵药材有血角、天麻、八角莲、竹节人参、四参、灵芝、七叶一枝花。重点大宗药材有玄参、白术、银花、姜黄、杜仲、黄柏、生地、杏仁、丹皮、黄精。酉阳县是我国“三木”药材生产基地。该县有中药材 1210 种,常用中药材 231 种。主要地产药材有杜仲、厚朴、天麻、黄柏、金银花等。
    1.2 方药文化资源 土家族郎中创们称药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形成“数以万计”的民间单验方,是土家族医药的精华,也是土家族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组织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民间单验方调研活动。湘西自治州上世纪 50 年代末全州组织了民族医药人员献方活动,1958 年还召开了全州中草药表彰大会;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全州组织“一根针、一把草”的群防群治活动,又收集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全州收集上万个单验方,以县为单位编印成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又在全州开展了民族医药调研工作,收集到土家族民间方药 3000 多个,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经过筛选、汇编千首方药成册: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州中草药普查活动中,又收集到单验方 2802 个,各县已选录了 2336 个汇编成册。将199 方收入湘西《中草药资源报告集》。重庆秀山县收集土家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 1485 个,收入《秀山县单验方选编》之中。鄂西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精选土家族民间单验方100 首编印成册。鄂西鹤峰县也汇编土家族民间单验方 160个。经 40 余年的收集整理,将蕴藏民间干百年,仍具临床活力的土家族方药文化重现于世,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1.3 药食文化资源  武陵土家是药文化的资源大区,又是药食文化的厚重积沉地。药食文化主要体现在稻食文化,茶文化,食疗文化,酒文化等方面。稻食文化是土家族的主食文化,武陵土家民众多以稻米、麦$、玉米等主食,辅以大豆、高粱、土豆。这些主食及辅食,在历代本草上,又作为治疗药物而载入史料。茶文化,在武陵土家源远流长。武陵土家茶叶质优,品种多,产量高。以古丈毛尖,保靖黄金古茶(现注册为换金茶)为代表的湘西名茶;鄂西南“五家台贡茶”、 “玉露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采花毛尖”、 “天麻剑毫茶”、“宜红茶”;张家界的“茅岩莓茶”;黔东北工家族地区的印江的“团结茶”;恩南县的“瓮溪茶”;岑巩县的“思州茶”;沿河县的“窑州茶”、 “窖溪茶”;印江县的“梵净贡茶”、 “梵净翠峰”等土家族地区的各种名茶。土家族的茶文化,茶艺是土家族文化品牌。食疗文化,是近年兴起的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食疗文化,是将具有药、食两用的本草作为餐饮或饮料。如餐饮桌上的鱼腥草、鸭脚草、野葱、水芹菜、香椿芽、地米菜、蕨粑、葛粑、湘西酸萝卜社饭、酸鱼、蜂蛹、合渣、山菌等食疗品种。在饮料方面,有湘西老爹公司开发的猕猴桃汁等饮料。在果品方面,具有食疗作用的有:核桃、莲、红枣、白果、梨、柚、柑橘、桃、李、枇杷、猕猴桃、山葡萄、刺梨、金钩子、板栗、三月苞、茶苞、杨梅、山枣子等家种或生野果品。这些果品资源丰富,具广阔的开发前景。如目前形成规模的有猕猴桃产业开发,柑橘种植产业开发,黄梨、葡萄等名贵水果为主导的果食药文化产业开发产品。
    2 土家族药文化的开发
    2.1 传统地道药材的开发与利用  土家族地区的优越地理优势,适合各种药材的生长,品种多,蕴藏量大,资源丰富等要素构建的“华中药仓”,是土家族药文化特色所在。在武陵土家这 1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盛产地道药材数十种,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有黄连(主产地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鄂西利川市),辰砂(湘西、铜仁),板党(恩施板桥),五鹤续断(鄂西鹤峰),木瓜(湘西桑植和鄂西)等。在道地药材的开发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动态确立了主干品种 10 个和一般品种 14 个,以及白术、竹节参、三叶木通、缬草和贯叶连翘等品种为主体的“恩施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以 GAP 为指导,建立药材产区和规范化种植(养植)基地,体现当地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地位。渝东石柱县是黄连主产区,占据国内黄连市场。鄂西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倍子为主产药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黔东北的地方药材独活、川续断、五步蛇、杜仲、黄连、贴梗木瓜、威灵仙、栝蒌、贯众等大宗药材是远销市场的主要品种。人工种植的品种有峨参、地黄、玄参等。湘西主要地方药材的开发应以杜仲、木瓜、厚朴、吴茱萸、黄柏、金银花、五倍子、何首乌、百合等主产药材,建立 GAP 的药材生产基地。
    2.2 民族医药的开发与利用  在土家族医药文化中,药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土家族药匠常用药物为 300 种左右,其中部分为传统中药材,大部分为未上“标准”的民间草药。如水黄连、血三七、江边一碗水、活血莲、岩马桑、莓茶、朴地猫、麻钻子、黄花蒿、爬山猴等。还有些上了有关“标准”的民族药也是土家族药匠的常用药,如百味莲、铁灯台、雪里见、三百棒、开喉箭、麻布七、算盘七、独正岗、猴子七等。由于有些药物疗效突出,用量大,野生植物生长慢和过大采集而供不应求,需要人工种植。如湘西人工种植水黄连、血三七、七叶参、猕猴桃等,恩施种植竹节参、头顶一颗珠等。在民族药天然资源及药物保护性种植的基础上,对临床疗效较好的,有一定前期基础的,从产业化角度开发、研制新药。可借鉴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猕猴桃系列产品的成经验,开发研制几种土家族药品上市。目前比较成熟的民族药材有水黄连、竹节参、独正岗、七叶参等。
    2.3 食疗药文化的开发
    食疗文化是土家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药文化的延伸。食疗文化是以药为前提,将具有食与疗作用药物用于日常生活中,起到食疗与养生保健作用。在食疗药文化中,老百姓喜爱的常用具有食疗作用的有鱼腥草、鸭脚板(草本)、水芹菜、地米菜、蒿菜、凉粉树叶、杏、桑椹籽、辣椒、三月泡、香菇、山菇、枞树菌、花椒、胡椒、糖罐子(金樱子)、百合、羊奶子、桃、李、山苍子(木姜子)、核桃、板栗、绿豆、蕨粉、猕猴桃(洋桃)、刺梨子、地批杷、野葱、 “鸡爪子”(枳子)。动物或昆虫中具有食疗作用的有桃花虫、九香虫、虾、泥鳅、黄鳝、蟹、石蛙、蛇肉、蚕蛹、蜂蛹、狗肉、羊肉、野免、野鸡、竹鼠等。土家族药文化中还有一独具特色的酸制品,如大头菜酸、酸萝卜、酸%头、酸海带、酸白菜、酸包谷辣子、糯米酸、豌豆酸、泡辣子、酸莴、酸胡葱、酸鱼、酸肉等多种酸动植物制品。目前湘西土家族地区,将具有食疗作用的山野菜开发成为系列产品,如枞菌油、罐罐菌、蕨菜、百合制品(片、粉),%头(罐头制品)板栗、猕猴桃系列(饮料、饮片、酒)等各种类型的药文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4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开发
    茶和酒在土家族传统文化占据重要位置,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是世界 3 大饮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我国战国时期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把上古人们口传茶的起源记载下来,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性寒,味苦等。茶具有清利头目,除烦上渴,利尿,清热解毒,下气消食,化痰等功效,主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疾病。土家族地区是我国重要产茶地区,在历史上出了许多贡品,形成了自己品牌。如湘西古丈茶系列产品,鄂西南“宜红茶”系列产品,鄂西富硒茶系列,以及“玉露茶”、 “五家台贡茶”,黔东北的梵净山系列茶,思南的“瓮溪茶”,印江的“团结茶”,沿河的“窑溪茶”,岑巩的“思州茶”等,还有张家界的茅岩莓茶等名牌茶系列产品。武陵土家酒文化 沉积厚重,各地酿出了各种酒水,有高粱酒、苞谷酒、糯米酒、其酒精度有高低之分,最高的达 50 ~60 度,低度白酒或米酒也有 20 ~ 30 度。民间还有食糯米甜酒的习惯,一般作饮料用,如甜酒冲蛋花、甜酒冲炒米等。武陵土家目前在国内酒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品牌优势的是湘西“酒酒鬼”系列产品, “酒鬼酒”同“五粮液”、 “茅台酒”等国字号酒齐名天下,同为酒文化精品。湘西“土家人”系列酒在国内市场畅销,是土家族酒文化中后起之秀。
    2. 5 果食药文化的立体开发 
    武陵土家是果食出产大区。果食与食疗同源,具有治疗与保健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贯穿土家族地区东西几条大通道的打通(高速公路),应沿大道建立几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一条是沿长沙到重庆(长渝)高速公路湘西段建一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东起湘西泸溪县白沙镇,西至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与湘西药垣具茶洞镇隔水相望),全长约 200 公里。另一条是沿鄂西清江建一条果食药文化长廊。西至恩施州利川,经恩施市、建始县,到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其流域涉及宣恩、咸丰、巴东部分乡镇。
    流域地貌呈狭长羽状形,东西长,南北短,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第三是从张家界到贵州省铜仁市,途经湘西永顺的猛峒河风景区、吉首、凤凰古城、全长 200 余公里。这条果实药文化长廊是国内一条黄金旅游线。这几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以果食植物为主,如橘、椪柑、橙、柚、猕猴桃、梨、桃、李、齐橙、葡萄、板栗、刺梨、杏、枣、柿、枇杷、杨梅、石榴等鲜果食品或干果食品。目前开发果食药文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品种有猕猴桃、椪柑、齐橙、板栗、杨梅、柚、李、梨等。柑橘是传统中药,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功效。又是上佳果品。橘及碰柑从果实、橘白、橘皮、橘红、橘核、橘络、橘饼、橘根等均可入药。柑橘、橙、柚为常青植物,春天橘花飘香,秋天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树枝,美丽壮观,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游人流连忘返。
    3 建立土家族药文化保护区
    武陵土家在中国的版图上,正处于云贵高原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带上。当第四世纪冰川来临时,武陵山脉成了动植物避难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一直保存至,成为我国“动植物基因库”, “也是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珍稀野生生物群落”。
    由于该地特殊的地理地貌和生物多样的原故,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区域之一。武陵土家地区虽然药用动植物资源品种多,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药文化的研究开发时,要突出“保护为先,科学开发”的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珍贵动植物资源,保护好人类共享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家园。根据武陵土家生物多样的特点,在湖北鄂西南、湘西酉水沿岸和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区建立几个片区的药文化保护区,以利于土家族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 1 建立湘西北、鄂西南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自然保护区
    湘西北、鄂西南是我国土家族聚居地区之一,土家族人口数约占全国土家族总人数的 1/4。湘西北、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包括湘西北的张家界市及常德市的石门县,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鹤峰县等。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自然保护区,以湘、鄂西边界西段长约 200 公里范围内的张家界市桑植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宜昌市五峰县后河自然保护区、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适当外延至周边的溇水、渫水流域,形成土家族药文化重要自
然保护区。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被专家称之为“动植物基因库”,有物种 7197 种,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 27 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54 种。石门县壶瓶山初步查明有野生动植物 6670 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 100 种,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的 97 种。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山水相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峰后河原生森林,占地 4 万多公顷,称之为“是世界少有、有国罕见珍稀野生生物群落”,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区域之一。野生动植物占湖北省总数的 70%,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占湖北省的 46%。
[4] 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保护区,药物品种多达 2000 余种,资源丰富,是我国中草药、民族药重要产地。
    3.2 建立以梵净山为中心的土家族南部药文化保护区 
    土家族南部主要指贵州省黔东北的铜仁地区及重庆市渝东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这一带土家族人口数约 200 万人,占全国土家族 25%。南部药文化保护区应以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自治县和江口县之间的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外延至乌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有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德江等县,重庆市的酉阳自治县、彭水自治县。梵净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生物圈”,梵净山是武陵山的主峰,海拔2493.4 米。梵净山植被覆盖茫茫林海。有植物品种 2000 余
种,其中药材 1000 多种。这里野生动物更为丰富,有动物304 种,其中 11 种珍稀动物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对象。资源丰富的大宗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川贝、五倍子。值得一提的是梵净山一带土家族药匠作为民族药用的药物有:川八角莲、穿心莲、活血莲、开喉箭、朴地猫、麻钻子、爬山猴、九层楼等 20 种。在梵净山这个“世界生物圈”周边的乌江沿岸本草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南药的重要生长地带。
    3. 3 建立以酉水流域为中心的土家族中部药文化保护区
    酉水,历史上也称白河,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是一条河把湘、鄂、渝边区的土家族紧紧相连。酉水发源于鄂西宣恩县,经湖南宋凤县、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湖南保靖县、永顺县、经沅陵县注入沅江。以酉水为中心湘西山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酉水沿岸有永顺小溪自然保护区和猛峒河景区,植被覆盖率高,人文资源厚重,是土家族文化主要发祥地,特别土家族医药文化生于斯、长于斯,有其悠久历史。在酉水流域,药物资源特别丰富,有药用植物 198 科 898 属2216 种。[5] 主产大宗药材有杜仲、木瓜、黄连、共黄柏、金银花、天门冬、百合、天麻、厚朴、吴茱萸、硃砂等。主要民族药材有水黄连、血三七、七叶参、一枝黄花、落新妇、铁灯台、九木香等土家族常用药物。
    酉水流域因生物多样的特点,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在国家公布的 42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中,其中一级 4 种,二级 17 种,三级 21 种。湘西有一级保护品种有豹骨;二级保护品种有: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等 12 种:三级保护品种有;刺五加、天冬、防风、连翘、细辛、远志(西北利亚远志),石斛(粉花石斛,Dwndrobium IoddigesiiRoIfe;细叶斛,Dendro bium hancockiiRoIfeE)龙胆草等品种。
    湖南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达 149 种,公布的国家重点护植物名录中,分布在全省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2 种中,具有药物作用的有银杏、苏铁、长喙毛莨泽泻、莼菜、珙桐等 5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3 种中,具有药物作用的有:兰科所有种(湘西作药用的兰科植物有:扇脉杓兰、广东红门兰、手参、小长距兰、龙头兰、毛葶玉风兰、大叶火烧兰、朱兰、天麻、绶草、小斑叶兰、大斑叶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云南石仙兰、细茎石斛、细叶石斛、三棱虾脊兰、麦斛、山兰、杜鹃兰、山慈姑、建兰、多花兰、石米、共 31种),杜仲、樟树、厚朴、凹叶厚朴、莲、榧树、红椿、黄连(鸡爪黄连)、水蕨、半枫荷、鹅掌揪,喜树(旱连木)、桢楠、绒毛皂荚等重点保护植物品种。这些重点保护植物在湘西酉水一带均有生长。
    湖南已知植物种类 4320 种,主要珍贵特产树种 500 种以上。被世界生物界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主要有银杏、水杉、珙桐,这些品种主要分布在湘西,如龙山县洛塔界三株占水杉树高分别为 46 米,44 米和 36 米的古水杉,堪称世界之最。
    3. 4 建立土家族药文化园 
    由于武陵土家的特殊地理环境,是目前内陆原生态旅游的热点、亮点。武陵土家东北黄金旅 游线有,从湘西北重镇的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夹山风景区),张家界,永顺猛峒河风景区、小溪自然保护区,吉首市酒文化园,凤凰古城、南长城这条精品旅游线。武陵土家南部以铜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旅游线。以鄂西清江游为中心的武陵土家北部旅游线。武陵土家西部以唐崖河为中心的旅游线,从利川的腾龙洞到酉阳的龚滩、沿岸洞穴,山水相连,武陵美景尽在其中。在以东、西、南、北为中心的城镇建立土家族药文化园,即东部中心的吉首市,西部中心的黔江区、南部中心的铜仁市、北部中心的恩施市。药文化园要突出土家族民族文化特色,园区内要全面展示土家族药文化的魅力,集药物、历史文化、餐饮文化、药文化、旅游产品于一体,使之成为宣传土家族医药文化的窗口,成为土家族医药文化下山进城的一座桥梁。(
作者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田华咏. 土家族医学史[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 98 ~99
[2]李开文,谢亚平. 清江中上游生态景观类型及资源特色评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45
[3]张万福,詹亚华,尹文仲. 恩施地道药材的历史背景及传统晶牌地位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2005,1:22 ~23
[4]周怀立,王晴,周勇军,等. 护住这片绿色———湘鄂西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闻[N]. 湖南日报,2004,5:28,B1 版
[5]谷中村,陈功锡,黄玉莲,等. 湘西药用植物概览[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1

责任编辑
标签道地药材    
0

土家族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田华咏 信息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 武陵山区因特殊地理位置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武陵土家族地区药物资源丰富,土家族药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中草药材、民族药材产区。提出在突出“保护为先,科学开发”的原则上,搞好土家族药文化的开发利用。在保护土家族药文化上,要建立几个药文化保护片区,保护好武陵土家这块人类共享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家园。
  [关键词] 土家族药文化:药物资源;开发;保护

    土家族是我国唯一超过百万的内陆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武陵山脉一带。历史上武陵土家,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医药文化以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医学特色鲜明而著称于世。武陵土家族医药文化由医文化和药文化而组成。本文旨在探讨土家族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促进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
    1 土家族药文化资源
    1. 1 本草文化资源  武陵山区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东襟湖湘,北达中原,西通渝川,南极黔桂。武陵山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地貌、温和的气候、良好的土壤条件、适宜多种药材生长,是我国著名的“华中天然药库”,也是中国南北药文化的交汇点。武陵土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作为药用的有 2000 多个品种。上世纪 80 年代各地开展了药物资源调查,结果提示:湘西自治州(含现张家界市的永定区、桑植县),有药物品种 1835 种。其中植物药 194 科 1665 种,动物药86 科147 种,动物药23 种。在这些药物资源中,有国家中药品种 300 多种,蕴藏量大,其中植物药 20 万吨,动物药50 万吨,矿物药 15 万吨。年收购中草药品种 200 多种,年度最高收购量达 4000 吨,全年收购金额超过千万元。据本次普查测算,当时全州中草药蕴藏量达 35 万吨。其中:家种药材产量 1. 2 万吨,野生植物药材 18. 8 万吨,矿物药 15 万吨,动物药材 50 万公斤。主要大宗药材蕴藏量:家种品种年产500 吨以上有玄参;年产 200 吨以上有木瓜、白术、木香、黄柏、杜仲、枳壳等;年产 50 吨以上的有黄连、吴茱萸、厚朴、独活等。野生品种 500 吨以上的有麦冬、金银花、半夏、何首乌、黄精、金樱子、葛根、虎枚、黄姜、鱼腥草、矮地茶、干姜等35 种。200 吨以上的有前胡、香附、岩防风、天门冬、通草、钩藤等 70 余种。珍贵的动物药有牛黄、麝香、蛇胆、祁蛇、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等 40 余种。名贵矿物药朱砂其蕴藏量为3 万吨,是著名的湘西地道药材。其它名贵本草药物还有人参、天麻、贝母、黄连、杜仲、三七、吴茱萸、厚朴等 20 多种[1]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中草药、民族药 2088 个品种,分属 187 科,225 属。其中国家收购的中药达 300 种,在药用植物中,有 176 种己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2] 。鄂西“鸡爪黄连”(利川门市主产)、“板党”、 “窖归”、 “紫油厚朴”是当地品牌。天麻、贝母、杜仲、黄柏、丹皮、半夏、百合、舌草、竹节参、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等名贵中草药材,量大质优,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最近提出确立恩施地道药材 24 种,结合现今市场动态又分别确立主干与一般品种。主干品种有:五鹤续断、厚朴、板党、黄连、湖北贝母、独活、川大黄、川黄柏、玄参、金钱白花蛇等 10 种。一般品种有:窖归、天麻、巴东木瓜、巴东藁本、磨荆芥、凤枳壳、川木通、川半夏、川天冬、川麦冬、川杜仲、川丹皮、川桐皮、川升麻等 14 种[3] 。
    贵州省黔东北是贵州省中草药重要产区。贵州省有药用植物 3700 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 80%,是全国四大中草药材产区之一。黔东北土家族地区中草药资源也十分丰富,有 1000 余种药用植物,主产药材有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茱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等。铜仁地区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生圈保护网”成员,资源丰富。该地有中药材 624 种,其中植物药 590 种,动物药 27 种,矿物药 7种。梵净山中草药总蕴藏量为 319. 7 万吨。(李光华, 《贵州省梵净山中药材资源普查报告》·内部资料)鄂西南土家族地区药物资源以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品种多、资源丰富。如《长阳县中草药资源名录》收载 229 科 755 个品种,其中植物药153 科630 种,动物药76 科113 种,矿物药及其它类药 12 种。五峰县是鄂西南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药物品种达 1000 多种,其中许多是国家保护药用动植物。
    渝东土家族地区的石柱、酉阳、秀山、彭水等自治县,中草药、民族药资源也十分丰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中草药品种 1700 多种,常用中药材 206 种,有黄连、天麻、党参、银花、杜仇厚朴、黄柏等名贵中草药材。该县还是我国著名“黄连之乡”,其黄连产量占全国的 60%,质量居世界之冠。秀山县有中草药 1270 个品种,其中中药材 644 种,进入省以上标准的有 268 种。珍稀名贵药材有血角、天麻、八角莲、竹节人参、四参、灵芝、七叶一枝花。重点大宗药材有玄参、白术、银花、姜黄、杜仲、黄柏、生地、杏仁、丹皮、黄精。酉阳县是我国“三木”药材生产基地。该县有中药材 1210 种,常用中药材 231 种。主要地产药材有杜仲、厚朴、天麻、黄柏、金银花等。
    1.2 方药文化资源 土家族郎中创们称药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形成“数以万计”的民间单验方,是土家族医药的精华,也是土家族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组织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民间单验方调研活动。湘西自治州上世纪 50 年代末全州组织了民族医药人员献方活动,1958 年还召开了全州中草药表彰大会;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全州组织“一根针、一把草”的群防群治活动,又收集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全州收集上万个单验方,以县为单位编印成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又在全州开展了民族医药调研工作,收集到土家族民间方药 3000 多个,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经过筛选、汇编千首方药成册: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州中草药普查活动中,又收集到单验方 2802 个,各县已选录了 2336 个汇编成册。将199 方收入湘西《中草药资源报告集》。重庆秀山县收集土家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 1485 个,收入《秀山县单验方选编》之中。鄂西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精选土家族民间单验方100 首编印成册。鄂西鹤峰县也汇编土家族民间单验方 160个。经 40 余年的收集整理,将蕴藏民间干百年,仍具临床活力的土家族方药文化重现于世,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1.3 药食文化资源  武陵土家是药文化的资源大区,又是药食文化的厚重积沉地。药食文化主要体现在稻食文化,茶文化,食疗文化,酒文化等方面。稻食文化是土家族的主食文化,武陵土家民众多以稻米、麦$、玉米等主食,辅以大豆、高粱、土豆。这些主食及辅食,在历代本草上,又作为治疗药物而载入史料。茶文化,在武陵土家源远流长。武陵土家茶叶质优,品种多,产量高。以古丈毛尖,保靖黄金古茶(现注册为换金茶)为代表的湘西名茶;鄂西南“五家台贡茶”、 “玉露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采花毛尖”、 “天麻剑毫茶”、“宜红茶”;张家界的“茅岩莓茶”;黔东北工家族地区的印江的“团结茶”;恩南县的“瓮溪茶”;岑巩县的“思州茶”;沿河县的“窑州茶”、 “窖溪茶”;印江县的“梵净贡茶”、 “梵净翠峰”等土家族地区的各种名茶。土家族的茶文化,茶艺是土家族文化品牌。食疗文化,是近年兴起的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食疗文化,是将具有药、食两用的本草作为餐饮或饮料。如餐饮桌上的鱼腥草、鸭脚草、野葱、水芹菜、香椿芽、地米菜、蕨粑、葛粑、湘西酸萝卜社饭、酸鱼、蜂蛹、合渣、山菌等食疗品种。在饮料方面,有湘西老爹公司开发的猕猴桃汁等饮料。在果品方面,具有食疗作用的有:核桃、莲、红枣、白果、梨、柚、柑橘、桃、李、枇杷、猕猴桃、山葡萄、刺梨、金钩子、板栗、三月苞、茶苞、杨梅、山枣子等家种或生野果品。这些果品资源丰富,具广阔的开发前景。如目前形成规模的有猕猴桃产业开发,柑橘种植产业开发,黄梨、葡萄等名贵水果为主导的果食药文化产业开发产品。
    2 土家族药文化的开发
    2.1 传统地道药材的开发与利用  土家族地区的优越地理优势,适合各种药材的生长,品种多,蕴藏量大,资源丰富等要素构建的“华中药仓”,是土家族药文化特色所在。在武陵土家这 1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盛产地道药材数十种,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有黄连(主产地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鄂西利川市),辰砂(湘西、铜仁),板党(恩施板桥),五鹤续断(鄂西鹤峰),木瓜(湘西桑植和鄂西)等。在道地药材的开发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动态确立了主干品种 10 个和一般品种 14 个,以及白术、竹节参、三叶木通、缬草和贯叶连翘等品种为主体的“恩施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以 GAP 为指导,建立药材产区和规范化种植(养植)基地,体现当地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地位。渝东石柱县是黄连主产区,占据国内黄连市场。鄂西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倍子为主产药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黔东北的地方药材独活、川续断、五步蛇、杜仲、黄连、贴梗木瓜、威灵仙、栝蒌、贯众等大宗药材是远销市场的主要品种。人工种植的品种有峨参、地黄、玄参等。湘西主要地方药材的开发应以杜仲、木瓜、厚朴、吴茱萸、黄柏、金银花、五倍子、何首乌、百合等主产药材,建立 GAP 的药材生产基地。
    2.2 民族医药的开发与利用  在土家族医药文化中,药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土家族药匠常用药物为 300 种左右,其中部分为传统中药材,大部分为未上“标准”的民间草药。如水黄连、血三七、江边一碗水、活血莲、岩马桑、莓茶、朴地猫、麻钻子、黄花蒿、爬山猴等。还有些上了有关“标准”的民族药也是土家族药匠的常用药,如百味莲、铁灯台、雪里见、三百棒、开喉箭、麻布七、算盘七、独正岗、猴子七等。由于有些药物疗效突出,用量大,野生植物生长慢和过大采集而供不应求,需要人工种植。如湘西人工种植水黄连、血三七、七叶参、猕猴桃等,恩施种植竹节参、头顶一颗珠等。在民族药天然资源及药物保护性种植的基础上,对临床疗效较好的,有一定前期基础的,从产业化角度开发、研制新药。可借鉴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猕猴桃系列产品的成经验,开发研制几种土家族药品上市。目前比较成熟的民族药材有水黄连、竹节参、独正岗、七叶参等。
    2.3 食疗药文化的开发
    食疗文化是土家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药文化的延伸。食疗文化是以药为前提,将具有食与疗作用药物用于日常生活中,起到食疗与养生保健作用。在食疗药文化中,老百姓喜爱的常用具有食疗作用的有鱼腥草、鸭脚板(草本)、水芹菜、地米菜、蒿菜、凉粉树叶、杏、桑椹籽、辣椒、三月泡、香菇、山菇、枞树菌、花椒、胡椒、糖罐子(金樱子)、百合、羊奶子、桃、李、山苍子(木姜子)、核桃、板栗、绿豆、蕨粉、猕猴桃(洋桃)、刺梨子、地批杷、野葱、 “鸡爪子”(枳子)。动物或昆虫中具有食疗作用的有桃花虫、九香虫、虾、泥鳅、黄鳝、蟹、石蛙、蛇肉、蚕蛹、蜂蛹、狗肉、羊肉、野免、野鸡、竹鼠等。土家族药文化中还有一独具特色的酸制品,如大头菜酸、酸萝卜、酸%头、酸海带、酸白菜、酸包谷辣子、糯米酸、豌豆酸、泡辣子、酸莴、酸胡葱、酸鱼、酸肉等多种酸动植物制品。目前湘西土家族地区,将具有食疗作用的山野菜开发成为系列产品,如枞菌油、罐罐菌、蕨菜、百合制品(片、粉),%头(罐头制品)板栗、猕猴桃系列(饮料、饮片、酒)等各种类型的药文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4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开发
    茶和酒在土家族传统文化占据重要位置,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是世界 3 大饮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我国战国时期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把上古人们口传茶的起源记载下来,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性寒,味苦等。茶具有清利头目,除烦上渴,利尿,清热解毒,下气消食,化痰等功效,主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疾病。土家族地区是我国重要产茶地区,在历史上出了许多贡品,形成了自己品牌。如湘西古丈茶系列产品,鄂西南“宜红茶”系列产品,鄂西富硒茶系列,以及“玉露茶”、 “五家台贡茶”,黔东北的梵净山系列茶,思南的“瓮溪茶”,印江的“团结茶”,沿河的“窑溪茶”,岑巩的“思州茶”等,还有张家界的茅岩莓茶等名牌茶系列产品。武陵土家酒文化 沉积厚重,各地酿出了各种酒水,有高粱酒、苞谷酒、糯米酒、其酒精度有高低之分,最高的达 50 ~60 度,低度白酒或米酒也有 20 ~ 30 度。民间还有食糯米甜酒的习惯,一般作饮料用,如甜酒冲蛋花、甜酒冲炒米等。武陵土家目前在国内酒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品牌优势的是湘西“酒酒鬼”系列产品, “酒鬼酒”同“五粮液”、 “茅台酒”等国字号酒齐名天下,同为酒文化精品。湘西“土家人”系列酒在国内市场畅销,是土家族酒文化中后起之秀。
    2. 5 果食药文化的立体开发 
    武陵土家是果食出产大区。果食与食疗同源,具有治疗与保健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贯穿土家族地区东西几条大通道的打通(高速公路),应沿大道建立几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一条是沿长沙到重庆(长渝)高速公路湘西段建一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东起湘西泸溪县白沙镇,西至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与湘西药垣具茶洞镇隔水相望),全长约 200 公里。另一条是沿鄂西清江建一条果食药文化长廊。西至恩施州利川,经恩施市、建始县,到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其流域涉及宣恩、咸丰、巴东部分乡镇。
    流域地貌呈狭长羽状形,东西长,南北短,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第三是从张家界到贵州省铜仁市,途经湘西永顺的猛峒河风景区、吉首、凤凰古城、全长 200 余公里。这条果实药文化长廊是国内一条黄金旅游线。这几条果实药文化长廊以果食植物为主,如橘、椪柑、橙、柚、猕猴桃、梨、桃、李、齐橙、葡萄、板栗、刺梨、杏、枣、柿、枇杷、杨梅、石榴等鲜果食品或干果食品。目前开发果食药文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品种有猕猴桃、椪柑、齐橙、板栗、杨梅、柚、李、梨等。柑橘是传统中药,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功效。又是上佳果品。橘及碰柑从果实、橘白、橘皮、橘红、橘核、橘络、橘饼、橘根等均可入药。柑橘、橙、柚为常青植物,春天橘花飘香,秋天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树枝,美丽壮观,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游人流连忘返。
    3 建立土家族药文化保护区
    武陵土家在中国的版图上,正处于云贵高原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带上。当第四世纪冰川来临时,武陵山脉成了动植物避难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一直保存至,成为我国“动植物基因库”, “也是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珍稀野生生物群落”。
    由于该地特殊的地理地貌和生物多样的原故,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区域之一。武陵土家地区虽然药用动植物资源品种多,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药文化的研究开发时,要突出“保护为先,科学开发”的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珍贵动植物资源,保护好人类共享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家园。根据武陵土家生物多样的特点,在湖北鄂西南、湘西酉水沿岸和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区建立几个片区的药文化保护区,以利于土家族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 1 建立湘西北、鄂西南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自然保护区
    湘西北、鄂西南是我国土家族聚居地区之一,土家族人口数约占全国土家族总人数的 1/4。湘西北、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包括湘西北的张家界市及常德市的石门县,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鹤峰县等。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自然保护区,以湘、鄂西边界西段长约 200 公里范围内的张家界市桑植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宜昌市五峰县后河自然保护区、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适当外延至周边的溇水、渫水流域,形成土家族药文化重要自
然保护区。桑植县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被专家称之为“动植物基因库”,有物种 7197 种,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 27 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54 种。石门县壶瓶山初步查明有野生动植物 6670 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 100 种,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的 97 种。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山水相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峰后河原生森林,占地 4 万多公顷,称之为“是世界少有、有国罕见珍稀野生生物群落”,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区域之一。野生动植物占湖北省总数的 70%,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占湖北省的 46%。
[4] 土家族东北部药文化保护区,药物品种多达 2000 余种,资源丰富,是我国中草药、民族药重要产地。
    3.2 建立以梵净山为中心的土家族南部药文化保护区 
    土家族南部主要指贵州省黔东北的铜仁地区及重庆市渝东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这一带土家族人口数约 200 万人,占全国土家族 25%。南部药文化保护区应以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自治县和江口县之间的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外延至乌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有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德江等县,重庆市的酉阳自治县、彭水自治县。梵净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生物圈”,梵净山是武陵山的主峰,海拔2493.4 米。梵净山植被覆盖茫茫林海。有植物品种 2000 余
种,其中药材 1000 多种。这里野生动物更为丰富,有动物304 种,其中 11 种珍稀动物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对象。资源丰富的大宗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川贝、五倍子。值得一提的是梵净山一带土家族药匠作为民族药用的药物有:川八角莲、穿心莲、活血莲、开喉箭、朴地猫、麻钻子、爬山猴、九层楼等 20 种。在梵净山这个“世界生物圈”周边的乌江沿岸本草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南药的重要生长地带。
    3. 3 建立以酉水流域为中心的土家族中部药文化保护区
    酉水,历史上也称白河,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是一条河把湘、鄂、渝边区的土家族紧紧相连。酉水发源于鄂西宣恩县,经湖南宋凤县、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湖南保靖县、永顺县、经沅陵县注入沅江。以酉水为中心湘西山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酉水沿岸有永顺小溪自然保护区和猛峒河景区,植被覆盖率高,人文资源厚重,是土家族文化主要发祥地,特别土家族医药文化生于斯、长于斯,有其悠久历史。在酉水流域,药物资源特别丰富,有药用植物 198 科 898 属2216 种。[5] 主产大宗药材有杜仲、木瓜、黄连、共黄柏、金银花、天门冬、百合、天麻、厚朴、吴茱萸、硃砂等。主要民族药材有水黄连、血三七、七叶参、一枝黄花、落新妇、铁灯台、九木香等土家族常用药物。
    酉水流域因生物多样的特点,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在国家公布的 42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中,其中一级 4 种,二级 17 种,三级 21 种。湘西有一级保护品种有豹骨;二级保护品种有: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等 12 种:三级保护品种有;刺五加、天冬、防风、连翘、细辛、远志(西北利亚远志),石斛(粉花石斛,Dwndrobium IoddigesiiRoIfe;细叶斛,Dendro bium hancockiiRoIfeE)龙胆草等品种。
    湖南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达 149 种,公布的国家重点护植物名录中,分布在全省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2 种中,具有药物作用的有银杏、苏铁、长喙毛莨泽泻、莼菜、珙桐等 5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3 种中,具有药物作用的有:兰科所有种(湘西作药用的兰科植物有:扇脉杓兰、广东红门兰、手参、小长距兰、龙头兰、毛葶玉风兰、大叶火烧兰、朱兰、天麻、绶草、小斑叶兰、大斑叶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云南石仙兰、细茎石斛、细叶石斛、三棱虾脊兰、麦斛、山兰、杜鹃兰、山慈姑、建兰、多花兰、石米、共 31种),杜仲、樟树、厚朴、凹叶厚朴、莲、榧树、红椿、黄连(鸡爪黄连)、水蕨、半枫荷、鹅掌揪,喜树(旱连木)、桢楠、绒毛皂荚等重点保护植物品种。这些重点保护植物在湘西酉水一带均有生长。
    湖南已知植物种类 4320 种,主要珍贵特产树种 500 种以上。被世界生物界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主要有银杏、水杉、珙桐,这些品种主要分布在湘西,如龙山县洛塔界三株占水杉树高分别为 46 米,44 米和 36 米的古水杉,堪称世界之最。
    3. 4 建立土家族药文化园 
    由于武陵土家的特殊地理环境,是目前内陆原生态旅游的热点、亮点。武陵土家东北黄金旅 游线有,从湘西北重镇的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夹山风景区),张家界,永顺猛峒河风景区、小溪自然保护区,吉首市酒文化园,凤凰古城、南长城这条精品旅游线。武陵土家南部以铜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旅游线。以鄂西清江游为中心的武陵土家北部旅游线。武陵土家西部以唐崖河为中心的旅游线,从利川的腾龙洞到酉阳的龚滩、沿岸洞穴,山水相连,武陵美景尽在其中。在以东、西、南、北为中心的城镇建立土家族药文化园,即东部中心的吉首市,西部中心的黔江区、南部中心的铜仁市、北部中心的恩施市。药文化园要突出土家族民族文化特色,园区内要全面展示土家族药文化的魅力,集药物、历史文化、餐饮文化、药文化、旅游产品于一体,使之成为宣传土家族医药文化的窗口,成为土家族医药文化下山进城的一座桥梁。(
作者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田华咏. 土家族医学史[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 98 ~99
[2]李开文,谢亚平. 清江中上游生态景观类型及资源特色评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45
[3]张万福,詹亚华,尹文仲. 恩施地道药材的历史背景及传统晶牌地位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2005,1:22 ~23
[4]周怀立,王晴,周勇军,等. 护住这片绿色———湘鄂西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闻[N]. 湖南日报,2004,5:28,B1 版
[5]谷中村,陈功锡,黄玉莲,等. 湘西药用植物概览[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1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