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 保护、传承、弘扬途径探析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罗奋飞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象和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一般具有固定的地域范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有比较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亲属关系,可以看作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意义重大:是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重大举措;是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效果和扩大民族政策影响的重要窗口;是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在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抓手,充分体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是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凝聚力量,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保护 
    
    在一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民居建筑表现得最有特色,同时在共生的条件下又形成了比较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活丰富多样的完整体系。作为村寨集体创造、集体享用、集体传承的村寨文化是其得以凝聚发展的核心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从表现形式来讲,民族文化有古建筑、民间手工艺品、生产生活工具等物质形态和以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与节庆等非物质形态。 

    笔者就如何做好湘西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在永顺县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结合永顺县实际,探索出相应的发展途径,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借鉴。 

    一、永顺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情况 

  近年来,永顺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突出“三点一线”特点:三点即老司城、芙蓉镇、双凤村,一线即张罗公路沿线。一是配合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顺县在司城村村民民居保护中采取了整体搬迁、原样保护、彰显特色的原则,投入近1200万元对近85栋民居进行了整体搬迁与修缮。从遗址上搬迁至周家湾,搬迁后的民居仍然保持原有特色,并根据古民居特色进行的民居修缮。二是增强芙蓉镇特色民居的视觉冲击力,县委、县政府在精心打造芙蓉镇特色民居工程中投入了近500万元,基本实现了民居土家建筑特色化;同时,扶持修建土家特色的“一轩街”,对周边土家族特色木质建筑进行整合,形成独具匠心的土家村落。三是在“土家第一村”双凤村投入近660万元进行整体保护,重修了山寨门、摆手堂等,对十余栋土家转角楼进行复建,做到了修旧如旧。四是在张罗公路沿线的高坪乡“山水牛郎寨”、 青坪镇洞坎河等投入530万元进行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土家特色村寨旅游、购物、饮食增添了新的活力。 

    可以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永顺县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没有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以“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为例,试探这项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凤村的基本情况 

  双凤村隶属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位于永顺县西部,距县城15千米(离即将通车的吉首至恩施高速公路永顺出口5千米),平均海拔680米。全村面积4.268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次森林约为1200亩,耕地面积为450亩,全村共96户,283人,是一个纯土家族聚居村。据族谱和祖墓碑文称,双凤村之先祖自元朝年间为逃避战乱遁居于此,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双凤村留有诸多文化遗迹,比如摆手堂、八字门、九蓉庵、官厅、土家祠堂、五谷祠、接龙桥、转角楼群等等。该村到处古木参天、竹林掩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怡人。一条小溪沿村寨自上而下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脚楼,勾勒出了一道醉人的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每逢过年过节或农闲时节,村里男女老幼聚集在摆手堂前,打起土家镏子,唱起土家山歌,跳起欢快的毛古斯、摆手舞,自娱自乐、悠闲度日,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 

  双凤村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双凤村拥有着众多的“第一”:在国家认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前,著名民族学专家潘光旦教授代表国家民委考察的第一个土家村寨就在这里;代表土家族上北京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表演摆手舞的第一对男女也从该村挑选的;土家族文化艺术精品——毛古斯、摆手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是经专家学者深入该村挖掘整理后再向整个土家族地区推广的(其中土家族毛古斯舞代表性传承人彭英威和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均为双凤村人)。所以双凤村在土家族研究学界素有“土家第一村”之美誉。2003年,该村又被中科院和云南大学确定为研究土家族唯一固定的调查点。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天津卫视、重庆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前来拍摄民俗风情和专题纪录片;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及日本民族专家学者,先后到双凤村研究考察土家族文化。2014年9月被国家民委认定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途径探析 

    (一)走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原生态性”之路。近年来,在永顺县民宗局的主导下,县民宗局、文化局、文物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在双凤村开展土家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与保护工作中,一直坚持走原生态保护之路。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原生态文化相适应性,比如说在传统民居改选过程中,没有采用“木包砖”的现代仿古建筑形式,而是采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用传统形式恢复修建。没有像一些民族地区,把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旅游化。双凤村这样的做法也曾一度让当地人和一些官员很是迷惘,认为这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永顺旅游的做大做强、不利于更好地传承土家文化。一些周边省市的土家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一些相应的“土家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中国土家第一村”、“土家源”、“土家发源地”等冠名也无不冲击我县双凤村的旅游效应。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2014年7月,国家文物局文保司来到双凤村后,对这里的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所做的工作非常满意,并将双凤村列入中国首批古村落保护名录,拨付专款给予保护与维修,仅此一项就为双凤村带来保护资金1300万元,为双凤村的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奠定了坚守基础。 

    土家文化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本质特征,有的地方在土家文化的传承中为了旅游而旅游,没有将土家文化固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而是用一些没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来扰乱游客的视野。以土家族毛古斯舞为例(2014年12月,文化部办公厅公布了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顺县是毛古斯舞之乡),她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毛古斯舞表演粗狂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它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土家族虽无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传不衰,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毛古斯舞是土家族“舍巴日”活动中的重要演出内容。主要分布在我省武陵山区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土家族毛古斯舞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现在一些地方在表演这种最具土家族特色的舞蹈时,看不到毛古斯舞中特有的“雄性”文化特征等。 

    永顺是土家族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土家族特征均有独特体现。土家族建筑也是依山就势来修建,体现出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土家族转角楼既是人类利用土地的典范,又是南方少数民族适应潮湿环境和利用空间的杰作。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绝对不忽略这种建筑风格,必须注意建筑的“原生态性”,结合村寨的地势和房屋结构,恢复修建一些特色的转角楼,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化,更是原汁原味地展现土家人生活的又一优良举措。 

  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要重在原生态性,这才能真正地传承土家文化,而不是在旅游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中将她异样化。应该由县民宗局、文物局、文化局、旅游局就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与制度,在搞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同时,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从而做到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双凤村在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坚持了“原生态性”,并为此而制定了相关村规民约,以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长期进行。所以说双凤村集旅游性、研究性和独特性为一体,走出了特色村寨中真正的“特色”,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二)走特色产业发展融入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路。我们在做好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特色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这里的特色建筑、土家文化、风俗习惯等保护才更具可能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地方先富了起来,而这些面临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双重任务的特色村寨相对发展要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区位优势较好的特色村寨就会走在前面,在旅游发展中当排头兵。让这些深居寨中的“土著居民”在经济浪潮中激发传承本土文化和保护民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主动“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像双凤村这些不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村寨,虽然具有其他地方没有优势资源,但受交通、宣传等瓶颈制约,目前要靠旅游做大做强来富民强寨还不够现实。近年来,永顺县民宗局在多次调研后指出,应把双凤村独特山高雾多条件下生长的有机生态茶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给予相应扶持,做强这项产业。通过多方协调,现“土家源双凤茶”品牌已注册,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每年为村民增收人均近3000元。同时,搞好原生态养蜂,现已在县民宗局、扶贫办等部门关心下成立了双凤村蜜蜂养殖协会,形成300桶养殖规模,年产蜂蜜1500斤,产值达10万元。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强村,增强村域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为土家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原外出务工的30多名村民已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只有留住了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才有真正的基础。 

  (三)走文化旅游发展融入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路。我们一边要注重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另一方面也要走旅游与发展结合之路。要让特色村寨成为土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心,成为本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碰撞与交融之地,成为永顺形象的最佳展示平台。就得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近年来,来双凤村的领导和游客成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3、2014年分别达3.1万、4.5万、8.7万人次,双凤村特有的原生态文化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也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双凤村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开展旅游服务,县民宗局在充分调研后提出,拟在双凤村要适度开展旅游服务工作,以村部楼接待为中心,拓展村民“农家乐”,充分利用土家特色文化,打好四张张牌:一是以“毛古斯舞”、“打溜子”、“摆手舞”、“哭嫁歌”、“土家山歌”等为主的民族歌舞牌;二是以土家族转角楼、摆手堂、碾房、山寨门等为主的民族建筑牌;三是以“土家源双凤茶”、“土家源蜂蜜”、等为主的特色产品牌;四是以“神仙豆腐”、“土家蜂窝笋丝汤”、“土家山珍煲鸡”、“土家腊肉”等为主的特色饮食牌。进一步让特色文化引导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特色文化发展,真正形成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特色饮食方面可以借鉴芙蓉镇的成功案例,芙蓉镇同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永顺县在芙蓉镇推出了“土家族牛头宴”品牌。土家族牛头宴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二十六代土司彭翼南奉朝廷之命率士兵斩杀倭寇2200余人,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并授“照毅将军”,凯旋回城时,命全城军民杀黄牛犒劳将士,支起100口大锅,熬牛头鼓舞士气,希望以后每次作战都能够牛气冲天,大败敌人。牛头宴是土家规格最高盛宴,祭奉上苍,族中大典,礼待异帮大席设“牛头宴”。它被誉为我们土家土司王朝的国宴。“牛头宴”体现了土家民族勤劳勇敢,英雄善战民族英雄气概,为我们研究土家历史,信仰和礼仪,生产和生活,文艺和餐饮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土家族牛头宴更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成为芙蓉镇饮食文化的核心名片,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力。 

    总之,要搞好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我们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原生态性”、“产业引导性”和“旅游融合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特色村寨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才能真正架构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湖南省永顺县民宗局)
责任编辑
标签中医养生    
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 保护、传承、弘扬途径探析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罗奋飞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象和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一般具有固定的地域范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有比较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亲属关系,可以看作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意义重大:是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重大举措;是体现党的民族政策效果和扩大民族政策影响的重要窗口;是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在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抓手,充分体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是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凝聚力量,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保护 
    
    在一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民居建筑表现得最有特色,同时在共生的条件下又形成了比较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活丰富多样的完整体系。作为村寨集体创造、集体享用、集体传承的村寨文化是其得以凝聚发展的核心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从表现形式来讲,民族文化有古建筑、民间手工艺品、生产生活工具等物质形态和以民间文学、舞蹈、美术、手工技艺、民俗与节庆等非物质形态。 

    笔者就如何做好湘西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在永顺县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结合永顺县实际,探索出相应的发展途径,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借鉴。 

    一、永顺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情况 

  近年来,永顺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突出“三点一线”特点:三点即老司城、芙蓉镇、双凤村,一线即张罗公路沿线。一是配合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顺县在司城村村民民居保护中采取了整体搬迁、原样保护、彰显特色的原则,投入近1200万元对近85栋民居进行了整体搬迁与修缮。从遗址上搬迁至周家湾,搬迁后的民居仍然保持原有特色,并根据古民居特色进行的民居修缮。二是增强芙蓉镇特色民居的视觉冲击力,县委、县政府在精心打造芙蓉镇特色民居工程中投入了近500万元,基本实现了民居土家建筑特色化;同时,扶持修建土家特色的“一轩街”,对周边土家族特色木质建筑进行整合,形成独具匠心的土家村落。三是在“土家第一村”双凤村投入近660万元进行整体保护,重修了山寨门、摆手堂等,对十余栋土家转角楼进行复建,做到了修旧如旧。四是在张罗公路沿线的高坪乡“山水牛郎寨”、 青坪镇洞坎河等投入530万元进行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土家特色村寨旅游、购物、饮食增添了新的活力。 

    可以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永顺县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没有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以“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为例,试探这项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凤村的基本情况 

  双凤村隶属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位于永顺县西部,距县城15千米(离即将通车的吉首至恩施高速公路永顺出口5千米),平均海拔680米。全村面积4.268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次森林约为1200亩,耕地面积为450亩,全村共96户,283人,是一个纯土家族聚居村。据族谱和祖墓碑文称,双凤村之先祖自元朝年间为逃避战乱遁居于此,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双凤村留有诸多文化遗迹,比如摆手堂、八字门、九蓉庵、官厅、土家祠堂、五谷祠、接龙桥、转角楼群等等。该村到处古木参天、竹林掩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怡人。一条小溪沿村寨自上而下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脚楼,勾勒出了一道醉人的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每逢过年过节或农闲时节,村里男女老幼聚集在摆手堂前,打起土家镏子,唱起土家山歌,跳起欢快的毛古斯、摆手舞,自娱自乐、悠闲度日,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 

  双凤村因地处偏僻,故而能够完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是一处具有传统、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立体空间。双凤村拥有着众多的“第一”:在国家认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前,著名民族学专家潘光旦教授代表国家民委考察的第一个土家村寨就在这里;代表土家族上北京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表演摆手舞的第一对男女也从该村挑选的;土家族文化艺术精品——毛古斯、摆手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也是经专家学者深入该村挖掘整理后再向整个土家族地区推广的(其中土家族毛古斯舞代表性传承人彭英威和摆手舞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均为双凤村人)。所以双凤村在土家族研究学界素有“土家第一村”之美誉。2003年,该村又被中科院和云南大学确定为研究土家族唯一固定的调查点。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天津卫视、重庆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前来拍摄民俗风情和专题纪录片;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及日本民族专家学者,先后到双凤村研究考察土家族文化。2014年9月被国家民委认定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途径探析 

    (一)走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原生态性”之路。近年来,在永顺县民宗局的主导下,县民宗局、文化局、文物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在双凤村开展土家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与保护工作中,一直坚持走原生态保护之路。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原生态文化相适应性,比如说在传统民居改选过程中,没有采用“木包砖”的现代仿古建筑形式,而是采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用传统形式恢复修建。没有像一些民族地区,把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旅游化。双凤村这样的做法也曾一度让当地人和一些官员很是迷惘,认为这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永顺旅游的做大做强、不利于更好地传承土家文化。一些周边省市的土家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打造,一些相应的“土家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中国土家第一村”、“土家源”、“土家发源地”等冠名也无不冲击我县双凤村的旅游效应。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2014年7月,国家文物局文保司来到双凤村后,对这里的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所做的工作非常满意,并将双凤村列入中国首批古村落保护名录,拨付专款给予保护与维修,仅此一项就为双凤村带来保护资金1300万元,为双凤村的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奠定了坚守基础。 

    土家文化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本质特征,有的地方在土家文化的传承中为了旅游而旅游,没有将土家文化固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而是用一些没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来扰乱游客的视野。以土家族毛古斯舞为例(2014年12月,文化部办公厅公布了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顺县是毛古斯舞之乡),她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毛古斯舞表演粗狂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它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土家族虽无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传不衰,其表演形态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神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和写意性、虚拟性、模仿性等艺术元素。毛古斯舞是土家族“舍巴日”活动中的重要演出内容。主要分布在我省武陵山区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土家族毛古斯舞被称为“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最远源头”、“中国古代戏剧舞蹈的活化石”。现在一些地方在表演这种最具土家族特色的舞蹈时,看不到毛古斯舞中特有的“雄性”文化特征等。 

    永顺是土家族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土家族特征均有独特体现。土家族建筑也是依山就势来修建,体现出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土家族转角楼既是人类利用土地的典范,又是南方少数民族适应潮湿环境和利用空间的杰作。我们在特色村寨建设中绝对不忽略这种建筑风格,必须注意建筑的“原生态性”,结合村寨的地势和房屋结构,恢复修建一些特色的转角楼,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化,更是原汁原味地展现土家人生活的又一优良举措。 

  笔者认为,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要重在原生态性,这才能真正地传承土家文化,而不是在旅游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中将她异样化。应该由县民宗局、文物局、文化局、旅游局就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与制度,在搞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同时,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从而做到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双凤村在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坚持了“原生态性”,并为此而制定了相关村规民约,以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长期进行。所以说双凤村集旅游性、研究性和独特性为一体,走出了特色村寨中真正的“特色”,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二)走特色产业发展融入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路。我们在做好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特色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这里的特色建筑、土家文化、风俗习惯等保护才更具可能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地方先富了起来,而这些面临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双重任务的特色村寨相对发展要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区位优势较好的特色村寨就会走在前面,在旅游发展中当排头兵。让这些深居寨中的“土著居民”在经济浪潮中激发传承本土文化和保护民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为主动“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像双凤村这些不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村寨,虽然具有其他地方没有优势资源,但受交通、宣传等瓶颈制约,目前要靠旅游做大做强来富民强寨还不够现实。近年来,永顺县民宗局在多次调研后指出,应把双凤村独特山高雾多条件下生长的有机生态茶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给予相应扶持,做强这项产业。通过多方协调,现“土家源双凤茶”品牌已注册,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每年为村民增收人均近3000元。同时,搞好原生态养蜂,现已在县民宗局、扶贫办等部门关心下成立了双凤村蜜蜂养殖协会,形成300桶养殖规模,年产蜂蜜1500斤,产值达10万元。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强村,增强村域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为土家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原外出务工的30多名村民已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只有留住了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才有真正的基础。 

  (三)走文化旅游发展融入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之路。我们一边要注重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另一方面也要走旅游与发展结合之路。要让特色村寨成为土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心,成为本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碰撞与交融之地,成为永顺形象的最佳展示平台。就得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近年来,来双凤村的领导和游客成逐年上升趋势,2012、2013、2014年分别达3.1万、4.5万、8.7万人次,双凤村特有的原生态文化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也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双凤村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开展旅游服务,县民宗局在充分调研后提出,拟在双凤村要适度开展旅游服务工作,以村部楼接待为中心,拓展村民“农家乐”,充分利用土家特色文化,打好四张张牌:一是以“毛古斯舞”、“打溜子”、“摆手舞”、“哭嫁歌”、“土家山歌”等为主的民族歌舞牌;二是以土家族转角楼、摆手堂、碾房、山寨门等为主的民族建筑牌;三是以“土家源双凤茶”、“土家源蜂蜜”、等为主的特色产品牌;四是以“神仙豆腐”、“土家蜂窝笋丝汤”、“土家山珍煲鸡”、“土家腊肉”等为主的特色饮食牌。进一步让特色文化引导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特色文化发展,真正形成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 

    特色饮食方面可以借鉴芙蓉镇的成功案例,芙蓉镇同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永顺县在芙蓉镇推出了“土家族牛头宴”品牌。土家族牛头宴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二十六代土司彭翼南奉朝廷之命率士兵斩杀倭寇2200余人,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并授“照毅将军”,凯旋回城时,命全城军民杀黄牛犒劳将士,支起100口大锅,熬牛头鼓舞士气,希望以后每次作战都能够牛气冲天,大败敌人。牛头宴是土家规格最高盛宴,祭奉上苍,族中大典,礼待异帮大席设“牛头宴”。它被誉为我们土家土司王朝的国宴。“牛头宴”体现了土家民族勤劳勇敢,英雄善战民族英雄气概,为我们研究土家历史,信仰和礼仪,生产和生活,文艺和餐饮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土家族牛头宴更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成为芙蓉镇饮食文化的核心名片,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力。 

    总之,要搞好特色村寨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我们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原生态性”、“产业引导性”和“旅游融合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特色村寨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才能真正架构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湖南省永顺县民宗局)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