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节日饮食几条健康小建议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美食天下网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节日饮食应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得健康,改变过去那种“平时节俭省着吃,过年过节集中吃”的饮食习惯。合理健康的饮食就是每日膳食中各种食物及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做到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科学合理的比例。这里对您的节日饮食提出几条健康小建议

    建议一:热能分配要合理

    节日期间,不少人喜欢睡懒觉,一觉醒来九、十点,早餐自然也就吃不上了,直接等着中午大吃一顿满足胃口,这样的做法千万不可取。节日期间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例分配要合理,不吃早餐而午餐、晚餐超量,这样容易代谢超负荷而导致肥胖。节日期间的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粥),还可以喝一点咖啡或茶,以便提神醒脑。王医生建议,最合理的三餐热能分配是:早餐占25%,中餐占40%,晚餐占35%。此外,对于想要控制体重、减肥的朋友,还要适当控制每日总热能的摄入,尤其减少花生、核桃、芝麻等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用,减少零食的摄入。

    建议二:补充优质蛋白质

    适当摄入肉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能增强体力,旺盛精力,还因优质蛋白质中富含可使大脑清醒和警觉的酪氨基酸,还可驱除“春困”。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但应避免聚会时一次性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否则会造成营养过剩,增加肾脏负担,痛风病人更要注意高蛋白物质的摄入。

    建议三:饮食宜清淡温和

    炒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一日不超过30克,少用油炸油煎食品,避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黑木耳富含矿物质钙,而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主导作用;银耳富含银耳多糖,能提高人体卫士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春季是病毒活跃的时候,很多病毒都会乘虚而入,进入人体内,食用菌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营养品,多吃食用菌还可以增加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建议四:多吃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食物

    选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阴寒,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可减少感冒发生。

    建议五:注意主副食搭配

    节日聚餐时,很多人都只吃肉菜不吃主食,这样既不符合养生之道,又不符合营养需要。主食是我们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吃多而消耗少会导致肥胖,但不吃主食又不能获取正常活动足够的能量,容易导致身体虚弱无力,只减肥了但没有健康的体质。所以,每餐保证有适量主食才能保证充足体力而又不肥胖。一般原则:主食吃少,副食吃饱。

    建议六:注意杂精粮搭配

    现代人饮食精细考究,精粮吃的多而杂粮很少涉足。事实上,虽然精米、精面口感好,但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维生素、钙、锌、铁和膳食纤维的外皮,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小米、燕麦、高粱等五谷杂粮的营养素却很丰富。所以粗细搭配,节日期间在享受精粮造就的美味佳肴的同时,适时吃些粗粮,才能有效保障足够的营养素摄入。

    建议七:注意荤素食搭配

    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肉,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菌类,和没有腿的鱼类,还要有豆制品和有根、茎、叶、花、果的果蔬,这才算是一桌有营养又健康美味的美食。一般来说,兼“吃”并蓄,荤素食比例1:4,肉食中四条腿的、两条腿的、一条腿的和没有腿的比例各占1/4。

    建议八:注意酸碱性搭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的肉类、蛋、禽类、鱼虾类等成酸性食物日渐增多,由此造成人体内环境偏酸性,易导致各种代谢疾病。因此每日要增加胡萝卜、菠菜、芹菜、花菜、油菜、莴笋、莲藕、柿子椒等时令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奶类等成碱性食品摄入,由此保持身体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避免疾病。

    建议九:注意干稀搭配

    健康的饮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于消化。可采取肉丝、碎肉、烩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与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共同炖煮、烩炒,如猪脊骨炖海带、菠菜烩猪肝、莴笋炒肉片、紫菜蛋汤等。总吃干巴巴的食物对人体肠胃不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
责任编辑
标签饮食文化    
0

节日饮食几条健康小建议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美食天下网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节日饮食应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得健康,改变过去那种“平时节俭省着吃,过年过节集中吃”的饮食习惯。合理健康的饮食就是每日膳食中各种食物及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做到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科学合理的比例。这里对您的节日饮食提出几条健康小建议

    建议一:热能分配要合理

    节日期间,不少人喜欢睡懒觉,一觉醒来九、十点,早餐自然也就吃不上了,直接等着中午大吃一顿满足胃口,这样的做法千万不可取。节日期间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例分配要合理,不吃早餐而午餐、晚餐超量,这样容易代谢超负荷而导致肥胖。节日期间的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粥),还可以喝一点咖啡或茶,以便提神醒脑。王医生建议,最合理的三餐热能分配是:早餐占25%,中餐占40%,晚餐占35%。此外,对于想要控制体重、减肥的朋友,还要适当控制每日总热能的摄入,尤其减少花生、核桃、芝麻等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用,减少零食的摄入。

    建议二:补充优质蛋白质

    适当摄入肉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能增强体力,旺盛精力,还因优质蛋白质中富含可使大脑清醒和警觉的酪氨基酸,还可驱除“春困”。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但应避免聚会时一次性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否则会造成营养过剩,增加肾脏负担,痛风病人更要注意高蛋白物质的摄入。

    建议三:饮食宜清淡温和

    炒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一日不超过30克,少用油炸油煎食品,避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黑木耳富含矿物质钙,而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主导作用;银耳富含银耳多糖,能提高人体卫士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春季是病毒活跃的时候,很多病毒都会乘虚而入,进入人体内,食用菌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营养品,多吃食用菌还可以增加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建议四:多吃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食物

    选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阴寒,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可减少感冒发生。

    建议五:注意主副食搭配

    节日聚餐时,很多人都只吃肉菜不吃主食,这样既不符合养生之道,又不符合营养需要。主食是我们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吃多而消耗少会导致肥胖,但不吃主食又不能获取正常活动足够的能量,容易导致身体虚弱无力,只减肥了但没有健康的体质。所以,每餐保证有适量主食才能保证充足体力而又不肥胖。一般原则:主食吃少,副食吃饱。

    建议六:注意杂精粮搭配

    现代人饮食精细考究,精粮吃的多而杂粮很少涉足。事实上,虽然精米、精面口感好,但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维生素、钙、锌、铁和膳食纤维的外皮,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小米、燕麦、高粱等五谷杂粮的营养素却很丰富。所以粗细搭配,节日期间在享受精粮造就的美味佳肴的同时,适时吃些粗粮,才能有效保障足够的营养素摄入。

    建议七:注意荤素食搭配

    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肉,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菌类,和没有腿的鱼类,还要有豆制品和有根、茎、叶、花、果的果蔬,这才算是一桌有营养又健康美味的美食。一般来说,兼“吃”并蓄,荤素食比例1:4,肉食中四条腿的、两条腿的、一条腿的和没有腿的比例各占1/4。

    建议八:注意酸碱性搭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的肉类、蛋、禽类、鱼虾类等成酸性食物日渐增多,由此造成人体内环境偏酸性,易导致各种代谢疾病。因此每日要增加胡萝卜、菠菜、芹菜、花菜、油菜、莴笋、莲藕、柿子椒等时令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奶类等成碱性食品摄入,由此保持身体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避免疾病。

    建议九:注意干稀搭配

    健康的饮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于消化。可采取肉丝、碎肉、烩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与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共同炖煮、烩炒,如猪脊骨炖海带、菠菜烩猪肝、莴笋炒肉片、紫菜蛋汤等。总吃干巴巴的食物对人体肠胃不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