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与举措探析
作者:智凌燕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全球化浪潮,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可为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仅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为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态多样。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发展状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的了解,增强对我国多民族国情和多元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外向型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最高价值追求。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增强海外少数民族同胞和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主动地和民族分裂势力划清界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以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利于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宣传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模式,扩大我国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可以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争取更多的受众和生存土壤,通过文化对外交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世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尊重与支持,形成世界范围内保护民族文化特色、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合力,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新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主动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发展动力。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应立足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选择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模式,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立足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尊重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风格和形态以及发展程度进行统筹考虑和分布实施,不可急于求成。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内容,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分别选择不同的传播方法,采取自然的、人们易接受的方式。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多元一体”的特殊属性,既有中华文化的总体风格,又要有少数民族特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路子。
由于市场化程度相对偏低,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目前尚未形成畅通的渠道和固定的模式。各级政府和相关文化单位仍然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利用外交资源助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同时,运用政策调控营造有利环境,放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审批条件,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建立海外少数民族文化推广中心,组派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团赴国外参加重要的国际文化艺术节,或在海外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巡回展演。增强民族工作部门对外机构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管理和引导,整合少数民族文化单位的资源,形成民族文化对外交往的合力。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需要培育一批外向型民族文化企业,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当给予资金支持,责成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元素,结合国际文化发展潮流,打造一批既有少数民族特色和风格、又符合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精品项目。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应以拨付专门科研资金的方式鼓励中外学者与海外学者开展以我为主的合作研究,以促进国际学术界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另外,民族文化学术刊物也是海外学者了解我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办好少数民族文化学术刊物,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学者的国际影响。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现代传播手段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把正在消失或者无法异地呈现的和经典的文化形态直观地记录下来,用于对外传播。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移动通讯技术,面向各种终端,量身定制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音资料或文字介绍,使其能比较方便地进入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要重视非传统媒体、非主流媒体的作用,主动借助“微博”、“微信”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传播方式,迅捷地进入网民的世界。
少数民族文化主管部门可以依托民族院校,培养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使者和专门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管理人才,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技术含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与举措探析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智凌燕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全球化浪潮,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可为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少数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仅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平等交流,为构建全球共同文化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态多样。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发展状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的了解,增强对我国多民族国情和多元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外向型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的软实力、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最高价值追求。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增强海外少数民族同胞和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主动地和民族分裂势力划清界限,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就以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利于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宣传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模式,扩大我国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可以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争取更多的受众和生存土壤,通过文化对外交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世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尊重与支持,形成世界范围内保护民族文化特色、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合力,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新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主动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在发展动力。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应立足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选择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模式,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立足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尊重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风格和形态以及发展程度进行统筹考虑和分布实施,不可急于求成。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内容,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分别选择不同的传播方法,采取自然的、人们易接受的方式。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多元一体”的特殊属性,既有中华文化的总体风格,又要有少数民族特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路子。
由于市场化程度相对偏低,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目前尚未形成畅通的渠道和固定的模式。各级政府和相关文化单位仍然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利用外交资源助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同时,运用政策调控营造有利环境,放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审批条件,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建立海外少数民族文化推广中心,组派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团赴国外参加重要的国际文化艺术节,或在海外举办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巡回展演。增强民族工作部门对外机构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管理和引导,整合少数民族文化单位的资源,形成民族文化对外交往的合力。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需要培育一批外向型民族文化企业,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当给予资金支持,责成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元素,结合国际文化发展潮流,打造一批既有少数民族特色和风格、又符合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精品项目。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智力支持。应以拨付专门科研资金的方式鼓励中外学者与海外学者开展以我为主的合作研究,以促进国际学术界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另外,民族文化学术刊物也是海外学者了解我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办好少数民族文化学术刊物,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学者的国际影响。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现代传播手段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把正在消失或者无法异地呈现的和经典的文化形态直观地记录下来,用于对外传播。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移动通讯技术,面向各种终端,量身定制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影音资料或文字介绍,使其能比较方便地进入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要重视非传统媒体、非主流媒体的作用,主动借助“微博”、“微信”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传播方式,迅捷地进入网民的世界。
少数民族文化主管部门可以依托民族院校,培养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使者和专门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管理人才,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技术含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