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副委员长情牵民族教育
廖汉生副委员长的父亲廖茂才本是一个教书人,在省城长沙读书后回到家乡,当上一名小学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后来在贺龙的邀请下投笔从戎,最后病死军中。1993年4月2日,廖老在县委书记杨泽民、县长黄新明陪同下为父亲廖茂才扫墓,他说:“父亲在我10岁时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是儿时伏在他背上沿着山路上私塾读书的情景。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受此家教的影响,廖汉生早在跟着贺英在鹤峰洞长湾一带打游击时,就自编语文教材,自当先生,教红军孩子学语文、算术和唱歌。因为他深知,孩子们不仅要会舞刀弄枪,也要喝墨水长知识,建设新中国啊!
1979年6月20日下午,廖汉生一行第一次回故乡,就来到桑植一中视察,亲切接见各族师生。他说:“你们这里是红军大学所在地,大革命时代那么艰苦,红军都要办大学。你们要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为革命接好班。”那时刚恢复高考不久,他对时任桑植一中校长莫伟才说:“莫校长,桑植一中每年高考,你都应该搞个大喜榜,向全县各族人民报个喜啊!有空也给我寄一份,让我也和你们同喜、同喜啊!”从1980年开始,桑植一中每年都在县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贴喜榜,每年也给廖老寄一份同喜。1981年笔者作为湘西州文科第3名,也上了廖老力倡的喜榜!据我所知,1979年6月19日-1996年3月25日,廖老五回桑植,五次视察桑植一中,五次给桑植一中或洪家关贺龙中学作报告,鼓其气,励其志,育其人!
鹤峰县洞长湾是贺英牺牲的地方,也是廖汉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为了纪念英勇战死的贺龙大姐贺英,1983年4月初,鹤峰县政府决定将“洞长湾小学”更名为“贺英小学”,廖汉生副委员长欣然题写“贺英小学”校名。1986年初,在廖老关心下,湖北省老区办拨校园建设专款14万元,恩施州教育局同步配套8万元,一所占地19.97亩,拥有18个教学班,可容纳1500名小学生的新校园拔地而起!
1988年,我已在北京上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了,鹤峰县教育系统的朋友找到我们这些比较活跃的土家学子,希望组织一个各民族学生联谊会。当时,我通过乡贤朱泽云联系到廖副委员长的李秘书。1988年10月17日,13个省市26个民族的350名学员汇集空军指挥学院招待所,廖汉生副委员长一身灰色风衣,一副浅色墨镜,又酷又帅地来到我们这些各民族学子中间,我们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爷爷。细节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淡忘了,唯有廖副委员长“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题词,激励着负笈首都的我们!
廖汉生副委员长情牵民族教育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覃代伦
廖汉生副委员长的父亲廖茂才本是一个教书人,在省城长沙读书后回到家乡,当上一名小学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后来在贺龙的邀请下投笔从戎,最后病死军中。1993年4月2日,廖老在县委书记杨泽民、县长黄新明陪同下为父亲廖茂才扫墓,他说:“父亲在我10岁时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是儿时伏在他背上沿着山路上私塾读书的情景。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受此家教的影响,廖汉生早在跟着贺英在鹤峰洞长湾一带打游击时,就自编语文教材,自当先生,教红军孩子学语文、算术和唱歌。因为他深知,孩子们不仅要会舞刀弄枪,也要喝墨水长知识,建设新中国啊!
1979年6月20日下午,廖汉生一行第一次回故乡,就来到桑植一中视察,亲切接见各族师生。他说:“你们这里是红军大学所在地,大革命时代那么艰苦,红军都要办大学。你们要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为革命接好班。”那时刚恢复高考不久,他对时任桑植一中校长莫伟才说:“莫校长,桑植一中每年高考,你都应该搞个大喜榜,向全县各族人民报个喜啊!有空也给我寄一份,让我也和你们同喜、同喜啊!”从1980年开始,桑植一中每年都在县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贴喜榜,每年也给廖老寄一份同喜。1981年笔者作为湘西州文科第3名,也上了廖老力倡的喜榜!据我所知,1979年6月19日-1996年3月25日,廖老五回桑植,五次视察桑植一中,五次给桑植一中或洪家关贺龙中学作报告,鼓其气,励其志,育其人!
鹤峰县洞长湾是贺英牺牲的地方,也是廖汉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为了纪念英勇战死的贺龙大姐贺英,1983年4月初,鹤峰县政府决定将“洞长湾小学”更名为“贺英小学”,廖汉生副委员长欣然题写“贺英小学”校名。1986年初,在廖老关心下,湖北省老区办拨校园建设专款14万元,恩施州教育局同步配套8万元,一所占地19.97亩,拥有18个教学班,可容纳1500名小学生的新校园拔地而起!
1988年,我已在北京上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了,鹤峰县教育系统的朋友找到我们这些比较活跃的土家学子,希望组织一个各民族学生联谊会。当时,我通过乡贤朱泽云联系到廖副委员长的李秘书。1988年10月17日,13个省市26个民族的350名学员汇集空军指挥学院招待所,廖汉生副委员长一身灰色风衣,一副浅色墨镜,又酷又帅地来到我们这些各民族学子中间,我们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爷爷。细节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淡忘了,唯有廖副委员长“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题词,激励着负笈首都的我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