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寨里走出的中国外交掌门人
时间:2020-03-20 15:28:53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在2008年3月的两会上,现年67岁的戴秉国以外交部副部长之身在诸多候选人中一举胜出,成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这一重大任命无疑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的确,自1996年起便步入外交界的戴秉国,一贯沉稳低调,在公众的视野中无多“秀”影,至今不太为人所知。其实,早在1980年代前副总理吴学谦担任外交部长时,戴秉国就是重点培养人才。作为中共中央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目前还身兼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头衔的戴秉国是中国资深的职业外交官。他自25岁起以研究生学历进入外交部工作,一直专注苏联东欧事务。1995年至2003年间,戴秉国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部长,接触的外交事务更加广阔,对外事的掌握更加全面,尤其在朝核危机斡旋中的卓越表现奠定了其在中国外交界的地位。这一切为他接替唐家璇,成为执掌中国外交的领导人打下了基础。
走出大山深处
2005年8月23日,戴秉国为即将出版的《国酒茅台,誉满全球》一书题词道:“饮茅台美酒,交四海宾朋”,落款为“黔印江人戴秉国”。“黔”是贵州的简称,“印江”是贵州偏远之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41年3月,戴秉国出生于印江县杉树乡对马村的一户土家族农民家里。在这山高偏远、封闭落后的山村里,土家人祖祖辈辈过的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近乎原始的生活。在戴秉国的记忆里,他大概5岁便学着干农活了。所幸的是,戴秉国的父母崇尚文化,使他得以上私塾接受启蒙。至今戴秉国仍保留着他9岁时的一篇习作:“白云一点在空中,一走西来一走东;雾云已散斜光照,日起青山满目融。”当年家乡的解放无疑为戴秉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明的父母亲毅然送他上学读书。已念过私塾的戴秉国跳级读完了初小,接着便升读高小,继而又考入当时县里最高级的学校——印江初级中学。之后,戴秉国又赴离家300多里的邻县的松桃中学就读。1959年,戴秉国考取了四川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他又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国家外交学院研究生班。1966年,25岁的戴秉国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纵横外交舞台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关系急转直下。“我就是在珍宝岛打完仗以后,很快就到了莫斯科的。当时在国内,好像是一种中苏必战的气氛。”戴秉国回忆道:“这一去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当时作了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是作为人质,最坏的可能就是牺牲了。”
正是在对前苏联、东欧长达30年的外交历练中,戴秉国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熟稔苏联、东欧事务,使中国高层能够在1990年代初期有效掌握“苏东波”的状况而波澜不惊,驾驭世界巨变于帷幄之中。
据公开报道,戴秉国在担任中联部部长期间,经常扮演外交顾问角色,代表胡锦涛处理外交事务,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战略对话的领军人物,更经常扮演与美国针对台湾问题的对话角色。
戴秉国闪耀登场“亮剑”,频现身影于闪光灯下而进入公众视野是在朝鲜核危机斡旋的“六方会谈”期间。
众所周知,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牵扯到各方的战略利益,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倍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当今世界,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并消除世界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在中国的努力下,中朝美韩俄日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六方会谈机制。紧接着,戴秉国便在朝美韩俄日之间频频展开穿梭外交,特别是在2004年曾两度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访问美国,并转交胡锦涛致布什信函。正是由于戴秉国锲而不舍、富有成果的斡旋,外电把中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在朝、美、韩、日、俄之间展开的积极的外交活动评价为“一次成功的穿梭外交”。
大任降于斯人
随着大国形象不断的彰显,国际社会广泛要求中国践行“负责任的大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随之,种种考验及挑战也纷至沓来。面临国际复杂的多边关系,无论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战略对话的继续演变,还是中欧关系今年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台湾问题等,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外交新思维。今年以来所发生的春节前夕大雪灾、西藏“三一四”事件、奥运火炬事件、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各种突发事件,无不牵扯着外交考量,无不需要外交的快速反应,妥当应对。
此次中国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际,允许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台湾救援队深入灾区施救,以及在中国驻外使领馆接受各国领导人表示死难者的哀悼等所表现出的“救灾外交”,还有最近对台湾表示出的惊人的互动开放举措,无不都是前所未有,令整个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中国发生了巨变。
天降大任于斯人,老骥伏枥的戴秉国被推上了践行“负责任的大国”的前台,作为时下中国外交的掌门人,在新的历史时空和盘根错节的国际大棋局中“协和万邦”,迎接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任重道远。
老家人眼中的他
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外交家,在家中的角色是怎样的呢,这个命题不禁令人满怀着好奇。据去过戴秉国老家的人介绍,在他贵州老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字:“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以下是记者与戴秉国贵州亲友的对话——
记者:戴秉国家里成员有哪些?
贵州亲友:妻子黄浩,是黄镇将军之女,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儿子叫戴希,任职于商务部,儿媳黄越,现任中央电视四台主持人。大哥戴秉华,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妹妹戴秉翠,供职于贵州印江县医院。
记者:他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贵州亲友:离家50多年来,共回家四次。
记者:他最喜欢吃什么菜?
贵州亲友:土家水盐菜、酸麦麸子。
记者:你认为他最有特色的性格是什么?
贵州亲友:平易近人、学者风度、艰苦朴素、事业心强。
记者:你印象最深的有关他的故事是什么?
贵州亲友:他小的时候,有一次打着光脚去离家200多里远的松桃高中上学,路上饿昏了,多亏一个老婆婆看见,给了一个熟的红苕让他吃了,然后他又继续赶路,返回学校。
记者:在你心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形容词描述。
贵州亲友:从他的人生格言“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