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时间:2020-03-20 15:28:53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重庆秀山政府信息公众网


      秀山建县于1736年(清乾隆元年),于1983年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辖14个镇,18个乡,263个村(居委会)61万人。秀山县辖区内辖32个乡镇。分别为:中和镇、平凯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官庄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等14个镇;官舟乡、孝溪乡、塘坳乡、膏田乡、溪口乡、妙泉乡、宋农乡、海洋乡、大溪乡、保安乡、里仁乡、涌洞乡、干川乡、平马乡、中平乡、岑溪乡、钟灵乡、巴家乡等18个乡。 

  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60余种,其中碳酸锰储量2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并称中国锰矿“金三角”;煤炭储量2700万吨以上,汞为万吨级特大矿床。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及烤烟、油菜、油桐、楠竹、柑桔、板栗、中药村等经济作物,生猪、肉牛、山羊、水禽等养殖业和乡镇企业也是秀山具有和潜在的优势。
 
  革命老区。秀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4年,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就在秀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色苏维埃政权,全县人民为支援红军建立红色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11月7日,秀山作为刘邓大军入川的第一站,在全川首先迎来了解放。

  少数民族聚居地。秀山聚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除土家族、苗族外,还有瑶、侗、壮、白、回、满、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总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1.8% 。全县部分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民族语言,其学校实行两种语言教学。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在四省(市)边区的窗口形象,是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东与湖南省龙山、保靖、花垣县接壤,西南依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北邻本市酉阳自治县。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公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距秀山145公里的吉首火车站、230公里的玉屏火车站、250公里的怀化火车站、248公里的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98公里的乌江沿河港是秀山重要的交通出口。随着渝怀铁路、渝长高等级公路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秀山将是重庆通往南方发达地区的桥梁和枢纽点。

  山丘地区。秀山县素有“小成都”之称,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全县有耕地54万亩(其中田32万亩、土22万亩)。从全县地理位置看,平坝占28% ,丘陵占29% ,山地占43% ,山丘几乎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最高海拔达1631.4米。特别是周边的十余个乡,均处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境地。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地处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50.2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 

  秀山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最低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  

  秀山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重庆秀山政府信息公众网


      秀山建县于1736年(清乾隆元年),于1983年成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辖14个镇,18个乡,263个村(居委会)61万人。秀山县辖区内辖32个乡镇。分别为:中和镇、平凯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官庄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等14个镇;官舟乡、孝溪乡、塘坳乡、膏田乡、溪口乡、妙泉乡、宋农乡、海洋乡、大溪乡、保安乡、里仁乡、涌洞乡、干川乡、平马乡、中平乡、岑溪乡、钟灵乡、巴家乡等18个乡。 

  资源较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60余种,其中碳酸锰储量2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并称中国锰矿“金三角”;煤炭储量2700万吨以上,汞为万吨级特大矿床。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粮食作物及烤烟、油菜、油桐、楠竹、柑桔、板栗、中药村等经济作物,生猪、肉牛、山羊、水禽等养殖业和乡镇企业也是秀山具有和潜在的优势。
 
  革命老区。秀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4年,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就在秀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色苏维埃政权,全县人民为支援红军建立红色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49年11月7日,秀山作为刘邓大军入川的第一站,在全川首先迎来了解放。

  少数民族聚居地。秀山聚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除土家族、苗族外,还有瑶、侗、壮、白、回、满、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总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1.8% 。全县部分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民族语言,其学校实行两种语言教学。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在四省(市)边区的窗口形象,是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东与湖南省龙山、保靖、花垣县接壤,西南依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北邻本市酉阳自治县。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公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距秀山145公里的吉首火车站、230公里的玉屏火车站、250公里的怀化火车站、248公里的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98公里的乌江沿河港是秀山重要的交通出口。随着渝怀铁路、渝长高等级公路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秀山将是重庆通往南方发达地区的桥梁和枢纽点。

  山丘地区。秀山县素有“小成都”之称,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全县有耕地54万亩(其中田32万亩、土22万亩)。从全县地理位置看,平坝占28% ,丘陵占29% ,山地占43% ,山丘几乎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最高海拔达1631.4米。特别是周边的十余个乡,均处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境地。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地处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50.2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 

  秀山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最低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  

  秀山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5℃。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最高、1月最低。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最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