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化新价值 引领生活新方式
[会员登录]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递信息
展示文化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旧站数据
首页
>
旧站数据
抢救土家民族语言的思考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
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夜郎情哥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语言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土家族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基本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土家族没有文字。因而自己的语言也就没有办法记载和流传下去。我记得小的时候,一些父辈老人在一起说话,有很多土家语汇,而现在就很少听到了,说明一是随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保留的土家语汇越少,二是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程度越大也将使土家语的失传越快。我的父辈读书人不多,在他们的直觉里有蛮子腔和客子腔之分,两个陌生人见面,相互不认识,只要一说话就能区分你是纯土家人还是外族人,凭什么?就看你说的客子腔还是蛮子腔。能否会说蛮子腔是传统的区分土家人与客家人的最重要的标致。
一、土家族语言流失的原因简考
土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的土家族基本上已使用汉语,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近800万总人口中约有17万人使用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他99%的人都放弃了本民族语言。土家族语言的流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首先是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致使土家族语言的生命力脆弱,因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若让口头语变为书面语,要依赖别民族的文字,客观上起到了制约作用。其次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教育的深入,流官的进入为了语言的交流而限制少数同族语言的使用。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其地域性和传承性,如果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民族语言随之而发生变化。如湖北省鹤峰县的土家族由于自田楚产以来就推行与外界多交流的政策,与汉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走出去到汉民族地区学习汉文化。到田舜年时,土司与汉人的文化交流达到顶峰,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顾采等一批文人进入容美,与土司王吟咏诗词,传授演技。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实行流官管制,由中央朝庭委派的汉人官员到土家族地区任行政长官。这些行政长官出于统治和改造少数民族的目的,请北方人来土家族地区传播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兴办的各类学校使用汉语言教学。其三是物资流通使汉语在大土司区域内扩大了运用范围。古代,土家、汉族虽然是区域分治,但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是没有中断的。土家族人民聚居在大山区,畜牧土特产业丰富;而制造铁质生产劳动工具的原材料,生活日用品比较缺乏。这样就出现了土家人与汉族各个区域之间的物资交流,物资交流必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其四是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加速了土家语言的消失。其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推广普通话,中小学教育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运用普通话教学,使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很快失去了继续使用和流传的社会基础。
二、土家族语言是否有存续和抢救的必要
土家族是一个“准双语民族”,土家族人中大部分放弃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各民族的通用语言,即汉语。少部分人保持操用本民族的语言,即土家语。湘西鄂西黔东北渝东南都还有少量使用土家语的村落,如湖北鹤峰县的容美镇朱家山村,就还有一个百余人的村子里绝大部分人内部交流时使用土家语,与外界交际时,有部分人夹有大量土家语而被视为交际语言不标准或说是说土话,或者说是蛮子腔,我认为这蛮子腔就是土家族语言的一部分。再如永顺县的老司城一带,解放初期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土家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讲汉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笔者认为,土家族语言是有存续和抢救的必要的。
一是确认民族成分的需要。一个民族只所以是这个民族而非它民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土家族之所以为土家族,并被中央人民政府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家族被确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土家族著名女学者、教授田心桃,是她于1950年应邀列席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年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在观礼活动中,首先向中央提出“土家族是单一民族”,要求予以识别。中央有关领导随即责成语方学家罗常培教授录制田心桃发音的土家语言资料进行研究。后来又根据以田心桃发音为基础的土家语言研究成果到土家族聚居区进行普遍调查研究而确认土家族确实是一个单一民族。如果没有田心桃女士努力,土家族这一单一民族的确认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也可能不会被确认而混同于其它民族。如果没有独立的土家族语言,哪怕硬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也绝对不会被认定为单一的民族的。
二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需要。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还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土家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不能将仅有的鉴别标致——土家语言也完全放弃。因此,土家族自治地区的各类学校应有本民族的语言教学课程。并要注重保留和发展自己的语言。
三、抢救土家民族语言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早在建国初期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国家民族工作部门要注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教育。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土家族地区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到土家语遗存地区和使用土家方言较丰富的地区体验生活搜集整理土家语言。这项工作,国家民委已做了大量着有成效的工作,也有一些专家著述出版土家族语言专著。但都还处于研究性的,还没有实用于土家族语言基础教育的教科书。
土家族语言流传地域仅限于武陵地区,完整保留和使用土家语言的地方很少,绝大部分土家族人聚居区的土家人不仅语言趋于汉化,生活习俗也逐步趋于汉化,如果不对土家族语言及时抢救。就会失传,土家族民族特色就会消失。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土家族自治的地方政府,要把抢救土家族语言作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组织专班,狠抓落实。
二是土家族地区的教育部门要有组织进行土家语言的教学。 土家族地区的教育局应设土家族语言教育管理科,专门组织和督促各级各学校的土家族语言教育工作;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学院是否开设有土家族语言专业不得而知。笔者认为,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学院起码应该有土家族语言研究院或研究室。如果一个民族地区的民族专门学院落不开设所在土家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教育,那就失去了那个民族学院存在的必要;土家族地区的师范学校要开设土家族语言课程。土家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要懂土家族语言,会说土家族语言,掌握一定的土家族语汇,会用土家族语汇语法写作文章。
三是文化部门应组织编著土家语言专著和教科书。土家族地区的文化部们要组织具有土家族语言功底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编著土家族语言学专著和创作土家族语言文学作品,使土家用族人能够较多地接受到本民族语言的载体和阅读土家族语言著作的机会。文化和教育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中小学土家族语言教科书,中小学土家族语言教科书容量不宜过大、过深、过难,只要粗知一点就行,目的就是要使土家族后人知道本民族的语言特征。能够说土家族语言,以不致于使土家族语言完全失传。
责任编辑
标签
旧站数据
0
推荐阅读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古稀部长回家乡..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永久黄”的大管家..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辗转留学日本..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quo..
相关文章
土家族“竹报平安”的民俗寓意..
梵净佛光普照美丽“武陵梦”..
湘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文博文创产业发展..
毕麦 让蘑菇如洋快餐走向世界..
任敬伟
野生蜂蜜
湘西州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
旧站数据
专题专栏
更多>
湘西画卷
恩施建州四十周年
云享多彩中华
旅游促进民族交流交往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参与互动
http://www.sina.com.cn/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抢救土家民族语言的思考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夜郎情哥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语言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土家族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基本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土家族没有文字。因而自己的语言也就没有办法记载和流传下去。我记得小的时候,一些父辈老人在一起说话,有很多土家语汇,而现在就很少听到了,说明一是随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保留的土家语汇越少,二是普通话的推广普及程度越大也将使土家语的失传越快。我的父辈读书人不多,在他们的直觉里有蛮子腔和客子腔之分,两个陌生人见面,相互不认识,只要一说话就能区分你是纯土家人还是外族人,凭什么?就看你说的客子腔还是蛮子腔。能否会说蛮子腔是传统的区分土家人与客家人的最重要的标致。
一、土家族语言流失的原因简考
土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的土家族基本上已使用汉语,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近800万总人口中约有17万人使用土家族本民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其他99%的人都放弃了本民族语言。土家族语言的流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首先是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致使土家族语言的生命力脆弱,因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若让口头语变为书面语,要依赖别民族的文字,客观上起到了制约作用。其次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教育的深入,流官的进入为了语言的交流而限制少数同族语言的使用。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其地域性和传承性,如果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民族语言随之而发生变化。如湖北省鹤峰县的土家族由于自田楚产以来就推行与外界多交流的政策,与汉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走出去到汉民族地区学习汉文化。到田舜年时,土司与汉人的文化交流达到顶峰,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顾采等一批文人进入容美,与土司王吟咏诗词,传授演技。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实行流官管制,由中央朝庭委派的汉人官员到土家族地区任行政长官。这些行政长官出于统治和改造少数民族的目的,请北方人来土家族地区传播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兴办的各类学校使用汉语言教学。其三是物资流通使汉语在大土司区域内扩大了运用范围。古代,土家、汉族虽然是区域分治,但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是没有中断的。土家族人民聚居在大山区,畜牧土特产业丰富;而制造铁质生产劳动工具的原材料,生活日用品比较缺乏。这样就出现了土家人与汉族各个区域之间的物资交流,物资交流必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其四是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加速了土家语言的消失。其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推广普通话,中小学教育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运用普通话教学,使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很快失去了继续使用和流传的社会基础。
二、土家族语言是否有存续和抢救的必要
土家族是一个“准双语民族”,土家族人中大部分放弃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各民族的通用语言,即汉语。少部分人保持操用本民族的语言,即土家语。湘西鄂西黔东北渝东南都还有少量使用土家语的村落,如湖北鹤峰县的容美镇朱家山村,就还有一个百余人的村子里绝大部分人内部交流时使用土家语,与外界交际时,有部分人夹有大量土家语而被视为交际语言不标准或说是说土话,或者说是蛮子腔,我认为这蛮子腔就是土家族语言的一部分。再如永顺县的老司城一带,解放初期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土家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讲汉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笔者认为,土家族语言是有存续和抢救的必要的。
一是确认民族成分的需要。一个民族只所以是这个民族而非它民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土家族之所以为土家族,并被中央人民政府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家族被确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土家族著名女学者、教授田心桃,是她于1950年应邀列席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年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在观礼活动中,首先向中央提出“土家族是单一民族”,要求予以识别。中央有关领导随即责成语方学家罗常培教授录制田心桃发音的土家语言资料进行研究。后来又根据以田心桃发音为基础的土家语言研究成果到土家族聚居区进行普遍调查研究而确认土家族确实是一个单一民族。如果没有田心桃女士努力,土家族这一单一民族的确认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也可能不会被确认而混同于其它民族。如果没有独立的土家族语言,哪怕硬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也绝对不会被认定为单一的民族的。
二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需要。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还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土家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不能将仅有的鉴别标致——土家语言也完全放弃。因此,土家族自治地区的各类学校应有本民族的语言教学课程。并要注重保留和发展自己的语言。
三、抢救土家民族语言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早在建国初期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国家民族工作部门要注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教育。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土家族地区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到土家语遗存地区和使用土家方言较丰富的地区体验生活搜集整理土家语言。这项工作,国家民委已做了大量着有成效的工作,也有一些专家著述出版土家族语言专著。但都还处于研究性的,还没有实用于土家族语言基础教育的教科书。
土家族语言流传地域仅限于武陵地区,完整保留和使用土家语言的地方很少,绝大部分土家族人聚居区的土家人不仅语言趋于汉化,生活习俗也逐步趋于汉化,如果不对土家族语言及时抢救。就会失传,土家族民族特色就会消失。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土家族自治的地方政府,要把抢救土家族语言作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组织专班,狠抓落实。
二是土家族地区的教育部门要有组织进行土家语言的教学。 土家族地区的教育局应设土家族语言教育管理科,专门组织和督促各级各学校的土家族语言教育工作;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学院是否开设有土家族语言专业不得而知。笔者认为,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学院起码应该有土家族语言研究院或研究室。如果一个民族地区的民族专门学院落不开设所在土家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教育,那就失去了那个民族学院存在的必要;土家族地区的师范学校要开设土家族语言课程。土家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要懂土家族语言,会说土家族语言,掌握一定的土家族语汇,会用土家族语汇语法写作文章。
三是文化部门应组织编著土家语言专著和教科书。土家族地区的文化部们要组织具有土家族语言功底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编著土家族语言学专著和创作土家族语言文学作品,使土家用族人能够较多地接受到本民族语言的载体和阅读土家族语言著作的机会。文化和教育部门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中小学土家族语言教科书,中小学土家族语言教科书容量不宜过大、过深、过难,只要粗知一点就行,目的就是要使土家族后人知道本民族的语言特征。能够说土家族语言,以不致于使土家族语言完全失传。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古稀部长回家乡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永久黄”的大管家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辗转留学日本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相关文章
土家族“竹报平安”的民俗寓意
梵净佛光普照美丽“武陵梦”
湘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文博文创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毕麦 让蘑菇如洋快餐走向世界
任敬伟
野生蜂蜜
湘西州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遗址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
专题专栏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