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土家族歌谣歌舞

时间:2020-03-20 15:28:52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歌谣、舞蹈都有其民族风格和特色。 

      土家族民歌 

    民歌是土家族口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家人民爱唱歌,开口一唱一大箩”。从来源而论,土家民歌来自巴歌。唐代刘禹锡根据巴歌创造的《竹枝词》世代相沿,其特点一直保存在土家族民歌中。土家族至今传唱的“杨柳”即为《竹枝词》之一种。在土家与汉族长期文化交流中,土家民歌又受汉族诗歌的不小影响。由于土家人多会汉语,或既能讲汉语又会讲土家话,因此演唱土家民歌大部分都是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土家语唱的。
 
    土家地区宛如诗歌的海洋,土家族的歌唱和诗歌分不开。即席即兴而歌是多数,有的要用乐器伴奏,有的还是边唱边舞。不仅歌词优美,曲调也十分委婉动听。按歌曲的体裁才分,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草锣鼓歌是富有战斗性的劳动歌曲,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听起来振奋人心。在土家族中也和其他中南、西南的少数民族一样,流行盘歌。两人对唱,互相盘答,如一方盘问:“什么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在江湾?什么弯弯街前卖?什么弯弯姐面前?”对方答歌:“月牙弯弯弯上天,船儿弯弯在江面。梳子弯弯街前卖,眉毛弯弯姐面前。”还有盘天地、盘花草、盘鸟兽、盘生产等,其中男女互相盘答,以抒发爱情的较多,四句一首,对答如流,极为生动有趣。土家喜唱号子。如拖船号子、拖木号子、挑岩号子等。先唱“号儿”,再唱“歌儿”,一领众和,来回穿插,强调高亢,雄健有力。 

          山歌
 
    土家族民歌中首推山歌,一般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题材繁多,主要是抒情歌、叙事歌、神歌等。以下为一首情歌: 

      男: 小小姑娘我喊你, 
      我喊你十句呀, 
      你一句也不答我, 
      几时把你得罪了? 
      你一句一句给我说。 
      女:我的哥哥你喊我, 
      妈妈在屋怎把口开? 
      几时我妈不在屋, 
      我背着猪草看你来。  

          锣鼓歌
 
    也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一种劳动歌,多表现土家人的劳动场景。如:
 
    捆起腰带要崭劲, 
    把它挖起要斗形。 
    挖边哥哥要崭劲, 
    一步一步往前行。  

          摆手歌
 
    源于土家人祭祀土王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歌舞。歌词主要是神话传说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情景。如《人类起源歌》: 

      瓢泼大雨, 
      下了七天七夜, 
      水井的水, 
      雍尼不索尼, 
      钻进瓜窗里。 
      水冲卷起岩渣, 
      紧紧的堵住了瓜窗。 
      水涨破了天, 
      天塌垮到地上, 
      地涨升至天上, 
      天翻了,地覆了。  

          长篇叙事诗歌
 
      如《锦鸡》,有七章,724行:
  
      卖身—— 
      管家只问羊多少, 
      土司只问羊多壮。 
      谁管春哥饥寒苦? 
      只有长工问寒暖! 

      赎身—— 
      一张字纸一条命, 
      今日才算自由人。 
      长工点起一把火, 
      卖身契约化灰烬。
 
      重逢—— 
      落雨太阳是假情, 
      媒人讲话几句真? 
      有情有意心对心, 
      哪要媒人作引针!
 
      重逢—— 
      生不丢来死不丢, 
      好比青藤缠石榴。 
      青藤缠了石榴树, 
      花死藤干两不丢。  

          哭丧歌
 
      歌手们围在祭帐前,一人击鼓而歌,有时众人帮腔,依次轮唱。除有固定唱词的部分外,大多随编随唱。一般每句七言或十言,两句或四句一首。如: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出嫁上轿前边哭边唱的歌。有辞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吃爷娘饭、哭百客、哭上轿等。
 
    其中骂媒人颇有趣: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哭父,也颇有特点: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姐妹对哭词: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土家族舞蹈 

    土家族传统舞蹈有跳丧鼓、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梅山舞、跳马舞、操旗舞、八幅罗裙舞、玩耍耍等。
 
    跳丧鼓上土家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凡老人正常死亡后,必须跳丧,死者年岁愈高,前往跳丧者愈多,不仅其族亲戚往吊,邻里乡人也要参加,称为“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跳丧多在葬前一夕进行,在死者灵前,先由歌师击鼓叫歌,成队的二歌郎、四歌郎、八歌郎相应接歌,随鼓节起舞,按曲牌进行,边饮宴,边歌舞,多达数百人时,就在灵柩前场坝上应歌接舞以兴哀。
 
    摆手舞是土家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玩摆手”。跳摆手舞时,由一人在圈中司鼓兼鸣锣,男女舞众在一善舞者领头下,围圈舞蹈,随鼓点进退,变换舞姿。每舞一周或数周换一套程式,把许多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套套相连。摆手舞内容丰富,主要有表现古代打仗的“马前舞”,在宫衙朝拜土王的“饮宴舞”,表现狩猎生活的“打猎舞”、表现劳动生活的“生产舞”、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水牛打架”等。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一种祭祀仪式舞。土家人向祖先“解钱”,便要请土老师来主持祭祀礼,土老师身穿八幅罗裙,头裹红丝帕,腰系短刀,手持八宝铜铃,边唱边舞。歌颂祖先的创业和迁徙,祷告先人安宁,乞求后生幸运。
 
    玩耍耍又称花鼓子,是土家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时,多以一丑一旦出场,均持小扇(或手帕),动作比较简单。用大小步法,两手在身旁摆动,身体随脚手自然地向两边摆,男动作较大而粗犷,女动作较小而柔和,边歌边舞,轻松愉快,深受土家青年喜爱。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土家族歌谣歌舞

时间:2020-03-20 15:28:52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歌谣、舞蹈都有其民族风格和特色。 

      土家族民歌 

    民歌是土家族口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家人民爱唱歌,开口一唱一大箩”。从来源而论,土家民歌来自巴歌。唐代刘禹锡根据巴歌创造的《竹枝词》世代相沿,其特点一直保存在土家族民歌中。土家族至今传唱的“杨柳”即为《竹枝词》之一种。在土家与汉族长期文化交流中,土家民歌又受汉族诗歌的不小影响。由于土家人多会汉语,或既能讲汉语又会讲土家话,因此演唱土家民歌大部分都是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土家语唱的。
 
    土家地区宛如诗歌的海洋,土家族的歌唱和诗歌分不开。即席即兴而歌是多数,有的要用乐器伴奏,有的还是边唱边舞。不仅歌词优美,曲调也十分委婉动听。按歌曲的体裁才分,有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草锣鼓歌是富有战斗性的劳动歌曲,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听起来振奋人心。在土家族中也和其他中南、西南的少数民族一样,流行盘歌。两人对唱,互相盘答,如一方盘问:“什么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在江湾?什么弯弯街前卖?什么弯弯姐面前?”对方答歌:“月牙弯弯弯上天,船儿弯弯在江面。梳子弯弯街前卖,眉毛弯弯姐面前。”还有盘天地、盘花草、盘鸟兽、盘生产等,其中男女互相盘答,以抒发爱情的较多,四句一首,对答如流,极为生动有趣。土家喜唱号子。如拖船号子、拖木号子、挑岩号子等。先唱“号儿”,再唱“歌儿”,一领众和,来回穿插,强调高亢,雄健有力。 

          山歌
 
    土家族民歌中首推山歌,一般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题材繁多,主要是抒情歌、叙事歌、神歌等。以下为一首情歌: 

      男: 小小姑娘我喊你, 
      我喊你十句呀, 
      你一句也不答我, 
      几时把你得罪了? 
      你一句一句给我说。 
      女:我的哥哥你喊我, 
      妈妈在屋怎把口开? 
      几时我妈不在屋, 
      我背着猪草看你来。  

          锣鼓歌
 
    也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一种劳动歌,多表现土家人的劳动场景。如:
 
    捆起腰带要崭劲, 
    把它挖起要斗形。 
    挖边哥哥要崭劲, 
    一步一步往前行。  

          摆手歌
 
    源于土家人祭祀土王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歌舞。歌词主要是神话传说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情景。如《人类起源歌》: 

      瓢泼大雨, 
      下了七天七夜, 
      水井的水, 
      雍尼不索尼, 
      钻进瓜窗里。 
      水冲卷起岩渣, 
      紧紧的堵住了瓜窗。 
      水涨破了天, 
      天塌垮到地上, 
      地涨升至天上, 
      天翻了,地覆了。  

          长篇叙事诗歌
 
      如《锦鸡》,有七章,724行:
  
      卖身—— 
      管家只问羊多少, 
      土司只问羊多壮。 
      谁管春哥饥寒苦? 
      只有长工问寒暖! 

      赎身—— 
      一张字纸一条命, 
      今日才算自由人。 
      长工点起一把火, 
      卖身契约化灰烬。
 
      重逢—— 
      落雨太阳是假情, 
      媒人讲话几句真? 
      有情有意心对心, 
      哪要媒人作引针!
 
      重逢—— 
      生不丢来死不丢, 
      好比青藤缠石榴。 
      青藤缠了石榴树, 
      花死藤干两不丢。  

          哭丧歌
 
      歌手们围在祭帐前,一人击鼓而歌,有时众人帮腔,依次轮唱。除有固定唱词的部分外,大多随编随唱。一般每句七言或十言,两句或四句一首。如: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出嫁上轿前边哭边唱的歌。有辞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吃爷娘饭、哭百客、哭上轿等。
 
    其中骂媒人颇有趣: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哭父,也颇有特点: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姐妹对哭词: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土家族舞蹈 

    土家族传统舞蹈有跳丧鼓、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梅山舞、跳马舞、操旗舞、八幅罗裙舞、玩耍耍等。
 
    跳丧鼓上土家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凡老人正常死亡后,必须跳丧,死者年岁愈高,前往跳丧者愈多,不仅其族亲戚往吊,邻里乡人也要参加,称为“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跳丧多在葬前一夕进行,在死者灵前,先由歌师击鼓叫歌,成队的二歌郎、四歌郎、八歌郎相应接歌,随鼓节起舞,按曲牌进行,边饮宴,边歌舞,多达数百人时,就在灵柩前场坝上应歌接舞以兴哀。
 
    摆手舞是土家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玩摆手”。跳摆手舞时,由一人在圈中司鼓兼鸣锣,男女舞众在一善舞者领头下,围圈舞蹈,随鼓点进退,变换舞姿。每舞一周或数周换一套程式,把许多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套套相连。摆手舞内容丰富,主要有表现古代打仗的“马前舞”,在宫衙朝拜土王的“饮宴舞”,表现狩猎生活的“打猎舞”、表现劳动生活的“生产舞”、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水牛打架”等。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一种祭祀仪式舞。土家人向祖先“解钱”,便要请土老师来主持祭祀礼,土老师身穿八幅罗裙,头裹红丝帕,腰系短刀,手持八宝铜铃,边唱边舞。歌颂祖先的创业和迁徙,祷告先人安宁,乞求后生幸运。
 
    玩耍耍又称花鼓子,是土家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时,多以一丑一旦出场,均持小扇(或手帕),动作比较简单。用大小步法,两手在身旁摆动,身体随脚手自然地向两边摆,男动作较大而粗犷,女动作较小而柔和,边歌边舞,轻松愉快,深受土家青年喜爱。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