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来凤县无公害百合深加工项目

时间:2020-03-20 15:28:54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来凤招商局   信息来源:中国光彩事业网


    一、项目背景

    百合又名韭番、夜合等,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以鳞茎为食,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高级蔬菜,属我国山区的土特产资源之一,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它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高3—5倍,含糖量高5—10倍,且富含VB1、VB2、Vc、β—胡萝卜素等。它不仅是宴客佳点,滋补珍品,而且还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对百合的医用价值作了详细记述:“味甘平无毒,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去腹肿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庳,止涕泪,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虫毒气,肋痈乳痈发背诸疮肿心急黄,宜蜜蒸食之用,捣粉面食,可治肺治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膳结构的改善,百合在国内市场,特别是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实施百合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对于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成为年加工百合干4000吨,形成年产氨基酸百合酒2000吨、百合蜜酒4000吨、氨基酸百合饮料2000吨、百合醋1000吨及真菌蛋白饲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

    三、效益分析及预期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000万元,利税总额88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3.0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5%(税后),投资利润率38.46%,投资利税率67.69%。

    四、合作方式

    独资、合作

    五、联系方式

    招商局:0718—6282643
    燕 华:13789908889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来凤县无公害百合深加工项目

时间:2020-03-20 15:28:54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来凤招商局   信息来源:中国光彩事业网


    一、项目背景

    百合又名韭番、夜合等,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以鳞茎为食,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高级蔬菜,属我国山区的土特产资源之一,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它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高3—5倍,含糖量高5—10倍,且富含VB1、VB2、Vc、β—胡萝卜素等。它不仅是宴客佳点,滋补珍品,而且还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对百合的医用价值作了详细记述:“味甘平无毒,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去腹肿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庳,止涕泪,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虫毒气,肋痈乳痈发背诸疮肿心急黄,宜蜜蒸食之用,捣粉面食,可治肺治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膳结构的改善,百合在国内市场,特别是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实施百合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对于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成为年加工百合干4000吨,形成年产氨基酸百合酒2000吨、百合蜜酒4000吨、氨基酸百合饮料2000吨、百合醋1000吨及真菌蛋白饲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

    三、效益分析及预期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000万元,利税总额88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3.0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5%(税后),投资利润率38.46%,投资利税率67.69%。

    四、合作方式

    独资、合作

    五、联系方式

    招商局:0718—6282643
    燕 华:13789908889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