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化新价值 引领生活新方式
[会员登录]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递信息
展示文化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旧站数据
首页
>
旧站数据
内联升:中国布鞋文化的写照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
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要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晚清、民国间社会上层人士的标志穿戴,也是老北京最值得回味的京味文化之一。历史上,关于内联升身份象征的表述更有一句“爷不爷,先看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脚下穿的内联升说起,它那独有的经营之道很是耐人寻味。
内联升“打坐轿人的生意”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现在关于赵廷的记载已不多,到内联升的历史档案中查寻也只能知道他是来自天津武清县,早年在京城一家鞋作坊里面学制鞋手艺,其间也知晓一些经营之道,便想着自己开一家鞋店。
可以说,赵廷的经营理念绝对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当时他想开店的时候,京城的鞋店已经不少了,赵廷不是效仿其它鞋店摸爬滚打从头做起,而是盯上了朝靴这个空白,走高端,“打坐轿人的生意”。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万两白银入股,赵廷办起内联升。店名中的“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自此,内联升开始崭露头角。
自创《履中备载》做活鞋生意
经营过程中,赵廷又长了个心眼,他把每位来店内做过鞋的达官贵人的鞋码尺寸都记录下来,以便日后不用本人到场也能作出鞋来。天长日久,官员本人的姓名、职务、靴鞋尺寸、式样及特殊要求和爱好等信息,便形成了内联升独有的《履中备载》。用内联升董事长程来祥先生的解释,《履中备载》就是现代的VIP(重要人士)。由此,达官贵人就可以足不出户穿上非常合适的鞋。即使现在,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托别人帮着买鞋,总得亲自试试鞋跟不跟脚。由于初期外界并不知晓《履中备载》的存在,一度演绎内联升做鞋鬼斧神工。
《履中备载》的作用远不止一个VIP,它也成了官场中的“敲门砖”。当时,官员之间送礼送上一双合脚、漂亮的朝靴很有面子。可是,要是外地官员来京想敲开要巴结官员的家门,连人家的鞋码都不知道,还怎么送礼啊。内联升的《履中备载》在此就派上了用场,想给谁鞋,来店里只管报上名字来,让你送礼送得可心。当时,棉鞋、便鞋等款式内联升也在做。在此期间,内联升财源滚滚,形成了一定积累。
就这样,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前,内联升度过了它的前期辉煌时期。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让内联升也没能幸免,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今台基厂)的内联升老店一并被焚毁。
千层底布鞋成新宠
自此以后,内联升几易其址,这里先将记载的搬迁介绍一下:清咸丰三年(1853年)北京东交民巷(今台基厂);1900年,迁址到奶子府(今乃兹府);民国元年(1912年),迁址到宣武区廊房头条;1956年,迁址到大栅栏步行商业街上,今天福茶庄所在地;1958年,迁到大栅栏街南侧,今大栅栏街34号,现址所在地。
值得佩服的是内联升不屈不挠的精神。内联升老店被八国联军焚毁后,赵廷迁址内联升至奶子府(今乃兹府)重启门灶。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致命一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客观上也断了内联升的一条主要财路——没人穿朝靴了,这对以朝靴闻名的内联升是个沉重的打击。紧接着,内联升鞋店“祸不单行”,第二年袁世凯发动“北京兵变”,内联升又一次遭到抢劫,创业者赵廷也含恨去世。同年(民国元年,1912年),赵廷的后人又将内联升迁址到前门廊房头条。
民国期间,内联升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款式,继续“打坐轿人的生意”,制作的礼服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布鞋,尤其是小牛皮底礼服呢圆口鞋,成为当权新贵、军阀政要和旧朝遗老、富贾豪商等的时尚选择。同时,内联升扩大服务对象,其生产的缎面小圆口千层底布鞋,就是专门为文化教育界人士、公务人员等穿长衫的群体设计制作的。我们看到的历史照片中不少社会上层人士脚上都踏着内联升的布鞋。在当时,穿上一双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要花去几十两白银,很是提门面儿,就好比现在手上挎一个LV包一样拉风。
讲品质严工序竞夺魁
内联升的鞋如此受人喜爱,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品质作保证的。内联升的千层底鞋从选料、纳鞋底到上鞋帮,步步要求严格。当时内联升做鞋的面料礼服呢是进口的,缎面鞋的缎须是上等的贡缎;打袼褙用的布料必是八成以上新的白布。早些时候家里做过鞋的人都知道,一般做鞋底打袼褙用的都是旧衣服的破布料,而且对颜色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可见内联升对面料、质料要求之考究;再是,千层底包边的漂白布要用日本“亚细亚”牌的;麻绳用的要是当时产自温州一带的专供麻绳;还有锥子等工具也都要是名牌。
关于内联升的千层底的质量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内联升柜台上有一个大铡刀,如果哪个顾客怀疑内联升千层底的底子用料掺杂,立刻用铡刀铡开,让顾客自己眼见为实。因此,说道内联升制作传统千层底布鞋,选用纯天然材料:毛料、棉布、牛皮、麻绳等,且全是手工制作,至今仍然受到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再说说内联升的做工,更是让人赞叹。据记载,内联升布鞋制作工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高四多”,即:工艺要求高;制作工序多;纳底的花样多;绱鞋的绱法多;品种样式多。制作一双完整的千层底布鞋,大的工序有30多道,总工序要经过90余道才能完成。纳制鞋底工艺,达到每平方寸用麻绳纳制81针,且麻绳粗、针孔细,刹手紧,针码分布均匀。制作一双“一”字底布鞋至少纳制2000余针。其男鞋千层底的层数为34层。接着是锤底,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锤平,不能走样。这样的鞋底坚固耐用,柔软舒适、不起层、不变形,即便有汗脚毛病的人穿用,鞋底也不会湿。绱鞋的技术则更要细致严格,鞋模子造型要美观、大方,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要严合饱满,吃帮均匀。这些严格的选料和工艺要求基本是在民国时期形成而固定下来。在民国四年,内联升获得国货展览会京都市产品协会颁发的各类鞋一等奖;民国二十四年获北平市物产展览会颁发的靴鞋一等奖。
“改制”注入新活力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内联升的发展是断断续续的。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内联升做鞋的种类才进一步拓宽,开始生产女鞋及解放鞋等。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联升一度更名为“东方红鞋店”、“长风鞋店”。直到1977年,恢复了著名老字号的名称。
在生产方面,内联升对质量的监控更为严格,仍延续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制鞋。现在他们打袼褙用的糨糊是比富强粉还贵的高筋粉,每平方寸81针更是执行得一针不多也不能少的国标,每支鞋底都由内联升的巡视员严格把关验收。而且几家鞋底厂只能专供内联升,保证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不外泄。回收后在工厂内由资深的师傅接着上面等工序后制成。
2001年,内联升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成为了公司股东。现在的内联升把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品质结合,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积极研发出各种新款男女布鞋、皮鞋;男女布拖鞋等。目前,内联升总店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分店、加盟连锁店、专柜、经销网点400多个;布鞋、皮鞋花色品种有3000余个。2006年内联升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布鞋第一家”荣誉称号。2007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被收入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手工布鞋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其实,内联升的故事讲到这该是收尾了,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又给内联升带来了机会。讲的是现任董事长程来祥在翻阅报纸时偶然看到一条消息:奥运颁奖礼仪小姐训练时穿的皮鞋把脚磨破了,还要贴上创可贴坚持练。程来祥立马找来奥运礼仪小姐的照片,觉得服装很好看,很传统,可是鞋和衣服不太配。于是联系到奥组委,提出愿为为奥运会免费提供颁奖礼仪小姐专用鞋,让礼仪小姐舒舒服服地工作。此后,我们看到的是奥运礼仪小姐服装与内联升鞋的和谐搭配,更好地展示了一种东方韵味的美。
内联升的故事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会时时发生,但它那讲究品质、严格工序的传统当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标签
旧站数据
0
推荐阅读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古稀部长回家乡..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永久黄”的大管家..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辗转留学日本..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quo..
相关文章
土家族“竹报平安”的民俗寓意..
梵净佛光普照美丽“武陵梦”..
湘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文博文创产业发展..
毕麦 让蘑菇如洋快餐走向世界..
任敬伟
野生蜂蜜
湘西州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
旧站数据
专题专栏
更多>
湘西画卷
恩施建州四十周年
云享多彩中华
旅游促进民族交流交往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参与互动
http://www.sina.com.cn/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内联升:中国布鞋文化的写照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要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是晚清、民国间社会上层人士的标志穿戴,也是老北京最值得回味的京味文化之一。历史上,关于内联升身份象征的表述更有一句“爷不爷,先看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脚下穿的内联升说起,它那独有的经营之道很是耐人寻味。
内联升“打坐轿人的生意”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现在关于赵廷的记载已不多,到内联升的历史档案中查寻也只能知道他是来自天津武清县,早年在京城一家鞋作坊里面学制鞋手艺,其间也知晓一些经营之道,便想着自己开一家鞋店。
可以说,赵廷的经营理念绝对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当时他想开店的时候,京城的鞋店已经不少了,赵廷不是效仿其它鞋店摸爬滚打从头做起,而是盯上了朝靴这个空白,走高端,“打坐轿人的生意”。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万两白银入股,赵廷办起内联升。店名中的“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自此,内联升开始崭露头角。
自创《履中备载》做活鞋生意
经营过程中,赵廷又长了个心眼,他把每位来店内做过鞋的达官贵人的鞋码尺寸都记录下来,以便日后不用本人到场也能作出鞋来。天长日久,官员本人的姓名、职务、靴鞋尺寸、式样及特殊要求和爱好等信息,便形成了内联升独有的《履中备载》。用内联升董事长程来祥先生的解释,《履中备载》就是现代的VIP(重要人士)。由此,达官贵人就可以足不出户穿上非常合适的鞋。即使现在,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托别人帮着买鞋,总得亲自试试鞋跟不跟脚。由于初期外界并不知晓《履中备载》的存在,一度演绎内联升做鞋鬼斧神工。
《履中备载》的作用远不止一个VIP,它也成了官场中的“敲门砖”。当时,官员之间送礼送上一双合脚、漂亮的朝靴很有面子。可是,要是外地官员来京想敲开要巴结官员的家门,连人家的鞋码都不知道,还怎么送礼啊。内联升的《履中备载》在此就派上了用场,想给谁鞋,来店里只管报上名字来,让你送礼送得可心。当时,棉鞋、便鞋等款式内联升也在做。在此期间,内联升财源滚滚,形成了一定积累。
就这样,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前,内联升度过了它的前期辉煌时期。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让内联升也没能幸免,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今台基厂)的内联升老店一并被焚毁。
千层底布鞋成新宠
自此以后,内联升几易其址,这里先将记载的搬迁介绍一下:清咸丰三年(1853年)北京东交民巷(今台基厂);1900年,迁址到奶子府(今乃兹府);民国元年(1912年),迁址到宣武区廊房头条;1956年,迁址到大栅栏步行商业街上,今天福茶庄所在地;1958年,迁到大栅栏街南侧,今大栅栏街34号,现址所在地。
值得佩服的是内联升不屈不挠的精神。内联升老店被八国联军焚毁后,赵廷迁址内联升至奶子府(今乃兹府)重启门灶。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致命一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客观上也断了内联升的一条主要财路——没人穿朝靴了,这对以朝靴闻名的内联升是个沉重的打击。紧接着,内联升鞋店“祸不单行”,第二年袁世凯发动“北京兵变”,内联升又一次遭到抢劫,创业者赵廷也含恨去世。同年(民国元年,1912年),赵廷的后人又将内联升迁址到前门廊房头条。
民国期间,内联升适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款式,继续“打坐轿人的生意”,制作的礼服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布鞋,尤其是小牛皮底礼服呢圆口鞋,成为当权新贵、军阀政要和旧朝遗老、富贾豪商等的时尚选择。同时,内联升扩大服务对象,其生产的缎面小圆口千层底布鞋,就是专门为文化教育界人士、公务人员等穿长衫的群体设计制作的。我们看到的历史照片中不少社会上层人士脚上都踏着内联升的布鞋。在当时,穿上一双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要花去几十两白银,很是提门面儿,就好比现在手上挎一个LV包一样拉风。
讲品质严工序竞夺魁
内联升的鞋如此受人喜爱,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品质作保证的。内联升的千层底鞋从选料、纳鞋底到上鞋帮,步步要求严格。当时内联升做鞋的面料礼服呢是进口的,缎面鞋的缎须是上等的贡缎;打袼褙用的布料必是八成以上新的白布。早些时候家里做过鞋的人都知道,一般做鞋底打袼褙用的都是旧衣服的破布料,而且对颜色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可见内联升对面料、质料要求之考究;再是,千层底包边的漂白布要用日本“亚细亚”牌的;麻绳用的要是当时产自温州一带的专供麻绳;还有锥子等工具也都要是名牌。
关于内联升的千层底的质量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内联升柜台上有一个大铡刀,如果哪个顾客怀疑内联升千层底的底子用料掺杂,立刻用铡刀铡开,让顾客自己眼见为实。因此,说道内联升制作传统千层底布鞋,选用纯天然材料:毛料、棉布、牛皮、麻绳等,且全是手工制作,至今仍然受到国内外顾客的青睐。
再说说内联升的做工,更是让人赞叹。据记载,内联升布鞋制作工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高四多”,即:工艺要求高;制作工序多;纳底的花样多;绱鞋的绱法多;品种样式多。制作一双完整的千层底布鞋,大的工序有30多道,总工序要经过90余道才能完成。纳制鞋底工艺,达到每平方寸用麻绳纳制81针,且麻绳粗、针孔细,刹手紧,针码分布均匀。制作一双“一”字底布鞋至少纳制2000余针。其男鞋千层底的层数为34层。接着是锤底,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锤平,不能走样。这样的鞋底坚固耐用,柔软舒适、不起层、不变形,即便有汗脚毛病的人穿用,鞋底也不会湿。绱鞋的技术则更要细致严格,鞋模子造型要美观、大方,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要严合饱满,吃帮均匀。这些严格的选料和工艺要求基本是在民国时期形成而固定下来。在民国四年,内联升获得国货展览会京都市产品协会颁发的各类鞋一等奖;民国二十四年获北平市物产展览会颁发的靴鞋一等奖。
“改制”注入新活力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内联升的发展是断断续续的。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内联升做鞋的种类才进一步拓宽,开始生产女鞋及解放鞋等。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联升一度更名为“东方红鞋店”、“长风鞋店”。直到1977年,恢复了著名老字号的名称。
在生产方面,内联升对质量的监控更为严格,仍延续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制鞋。现在他们打袼褙用的糨糊是比富强粉还贵的高筋粉,每平方寸81针更是执行得一针不多也不能少的国标,每支鞋底都由内联升的巡视员严格把关验收。而且几家鞋底厂只能专供内联升,保证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不外泄。回收后在工厂内由资深的师傅接着上面等工序后制成。
2001年,内联升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成为了公司股东。现在的内联升把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品质结合,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积极研发出各种新款男女布鞋、皮鞋;男女布拖鞋等。目前,内联升总店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分店、加盟连锁店、专柜、经销网点400多个;布鞋、皮鞋花色品种有3000余个。2006年内联升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布鞋第一家”荣誉称号。2007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被收入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手工布鞋行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其实,内联升的故事讲到这该是收尾了,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又给内联升带来了机会。讲的是现任董事长程来祥在翻阅报纸时偶然看到一条消息:奥运颁奖礼仪小姐训练时穿的皮鞋把脚磨破了,还要贴上创可贴坚持练。程来祥立马找来奥运礼仪小姐的照片,觉得服装很好看,很传统,可是鞋和衣服不太配。于是联系到奥组委,提出愿为为奥运会免费提供颁奖礼仪小姐专用鞋,让礼仪小姐舒舒服服地工作。此后,我们看到的是奥运礼仪小姐服装与内联升鞋的和谐搭配,更好地展示了一种东方韵味的美。
内联升的故事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会时时发生,但它那讲究品质、严格工序的传统当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古稀部长回家乡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忠贞的爱国者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永久黄”的大管家
特稿| 湘西有个李烛尘:辗转留学日本
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胡超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相关文章
土家族“竹报平安”的民俗寓意
梵净佛光普照美丽“武陵梦”
湘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文博文创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毕麦 让蘑菇如洋快餐走向世界
任敬伟
野生蜂蜜
湘西州举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遗址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
专题专栏
湖南作家湘西行
从十八洞出发——减贫与发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团结奋进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