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3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吴应仕  信息来源:中国德江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久远,傩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势微。然而在贵州省德江境内却保存着最古老、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剧种傩堂戏。“傩堂戏作为封建社会孕育和产生的一种民间戏剧,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一时代的印迹。它一方面具有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许多消极落后乃至愚昧的成分。……可谓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科学与迷信交融。唯其如此,它才被人们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 “傩是一种文化,这是不必论证的。但是,傩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其价值如何,恐怕社会上还是有争议的。傩是一种文化资源,这也是无凝的。而这种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如何利用,是很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傩文化及其仪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新颖的旅游资源,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前所述,德江傩堂戏不仅有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资源优势和前景广阔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此,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以下简称:傩文化产业)开发问题进行了肤浅的研究和窥探。以求同仁批评指正。

    一、傩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及社会影响研究

    (一)丰厚的傩文化资源

    傩文化,这一“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傩舞还是傩戏,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据专家考证,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剧种。“傩文化无论作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作为人类生存状态与环境,中国农业社会考察,以及艺术发生和虚构艺术成果都有重要的价值”。

    那幽默、风趣.诙谐,逗乐的语言;那牛角、师刀、竹卦、令旗、头扎、祖师棍、傩公傩母神头像、傩戏古对联、神案和扎坛中的剪纸、绘画以及穿衣戴帽的腊染、剌绣服饰等傩堂戏道具和那或骠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或稳重、深沉、冷静、和蔼、慈祥,或奸诈、滑稽,或忠诚、正直,或英俊、狂傲,或温柔、妍丽的傩面具;那沐浴数千年风雨之后,仍熠熠生辉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傩技绝活、古代剧目无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开红山、上刀(梯)山、下油锅、刹红铧、口含红铁等精湛的傩技绝活以及傩舞《三盘角号》、《三元和会》、《捕傩下网》、《立楼》、《披罡发马》、《茶盘舞》、《拉风箱》、《踩九州》和傩戏《关公斩蔡阳》、《安安送米》、《甘生赶考》、《苏妲姐选婚》、《钟馗斩鬼》、《八仙庆寿》《骑龙下海》《毛鸡打铁》《柳毅传书》等等……傩技傩舞傩戏表演,以其数量繁多、造型别致、意蕴深邃而堪称中国一绝。随着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德江在傩堂戏的挖潜、抢救、保护和传承上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后继有人,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由此可见,德江傩堂戏是民族民间文化,是品牌资源、文化资源、艺术资源和旅游资源。从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内容看,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竹卦制作都可以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它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艺术熏陶力、科技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将是推动黔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社会影响重大的傩文化

    “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活动。德江傩堂戏是土家族先民承载着对先灵的崇拜,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已然使这一集酬神娱人为一体的原始剧种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传续、生生不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掘以来,一直倍受世人青睐和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多次慕名前往德江考察傩堂戏。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把傩戏及其面具比喻为可以同长城相媲美的奇迹,并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观看德江傩堂戏展演后。分别题写了“贵州傩戏面具是伟大的民间艺术,看后深感民间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戏剧艺术之源”的真迹墨宝。

    自1987年以来,日本一批批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官员和民间人士纷至沓来考察研究德江傩堂戏。1990年9月,日本学习院、广岛、东京等大学教授组成的傩堂戏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后,回国前赠德江“傩戏之乡”锦旗一面。1993年3月,德江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傩戏之乡”。进入新世纪来,德江高度重视傩堂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以“走出去宣传、推介与请进来研究、开发”的方式,打造傩文化品牌战略。

    2003年德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中国傩戏经中国艺术院推荐,由亚太文化中心专家评审确定,傩戏被正式列入亚太文化中心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这一契机,积极筹划、大胆实践,并于10月成功举办了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委内瑞拉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大陆13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梵净山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会期韩国庆尚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韩相德兴奋地说:“当地保存完好的原始傩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的宝贵遗产,对研究原始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曾永义先生挥毫赞道:“天涯携手访傩乡,傩歌傩舞处处扬。仿佛苍天新世界,桃源即此不迷航。”

    2004年央视2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全国“魅力贵州”异地采访组新疆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栏目、央视1频道《夕阳红》栏目及贵州电视台国际部等媒体分别以《傩韵》、《魅力贵州》、《我与傩艺师的七十二小时对话》、《傩艺师的烦恼》、《发现贵州》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德江傩堂戏专题片,并在央视1、2、4频道、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滚动播出。8月14--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蔡九迪、东亚美术中心主任巫鸿等一行观摩考察德江傩堂戏后说:“德江傩堂戏真美!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精品。”

    2005年底,日本、韩国文化部官员分别前往德江实地考察、观摩傩堂戏。考察结束后,日本文化部官员向德江县政府发出了诚挚的演出邀请,并签订了赴日演出协议。2006年2月19至24日,由德江13名傩戏艺人独立组成的“中国·贵州德江傩堂戏演出团”分别参加了在日本冲绳、东京举办的“国际民俗艺能节”活动。并为国际友人献上了一台精湛的傩戏演出,整个演出得到了参加国和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2006年6月10日,德江傩堂戏以编号233、序号IV--89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对德江傩堂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批准和认定,不仅仅是德江“申遗”工作的成功和贵州省文化厅命名 “傩戏之乡”的荣升,更足以验证了德江傩堂戏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另据报道:“有着约3000年历史的中国傩文化,将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先生对非洲和美洲面具进行比较研究后感激地说:“对非洲面具和美洲面具的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更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的思想情感,同样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材料。而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等等。傩文化这些重大的社会影响不仅为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铺平了道路,而且预示着产业开发的美好前景和发展走向。

    二、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发展机遇和应对挑战研究

    (一)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国际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傩文化产业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鼓舞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和斗志”的指示精神。中央、省委、地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和《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及《铜仁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是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傩文化产业开发、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为西部地区制定了“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坚持推进西部文化创新”的三大文化发展战略。

    4、随着铜仁地委 行署“三个重点(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和三个带动(招商引资、城镇经济、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三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品牌打造。为傩文化产业开发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5、兄弟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经验。特别是云南的“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四川的“康定情歌”、广西的“大地飞歌”、印象:刘三姐等更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6、即将开工建设的杭(州)至瑞(丽)、包(头)至北(海)过境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道326、省道303纵横交错,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傩文化产业开发、产品销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

    7、随着国家“梵净山---大乌江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为傩文化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沉着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世界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趋科技化、网络化、迅捷化。傩文化产业开发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开发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基础设施脆弱。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较差是傩文化产业开发的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一手抓傩文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原生态傩堂戏自然村寨的保护;一手抓傩文化产业开发,强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采取强有力措施,下最大功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傩文化产业开发投入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开发进度、发展速度的最大障碍。必须加强对傩文化产业开发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一个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投融资宽松环境。

    3、开发人才匮乏。傩文化产业开发最紧缺的是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艺术编导、产业研究等高尖人才严重短缺更是制约傩文化产业开发的一大瓶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资源利用不够,开发力度不大。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内容很多,诸如傩面具、古书籍、傩戏剧目、法器、神案、服饰、剪纸、古对联和傩舞傩戏表演等均可开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目前傩文化产业开发还处在起步的初始阶段。为此,必须大力实施“走出去展演、请进来开发”战略。

    5、互动性和可参与性不强。傩堂戏演出虽是寨邻好友和亲戚聚会、谈心、教育、观赏、审美、休闲的好机会。但是,演出除了傩戏艺人承担表演和掌坛师领唱,当地观众跟着合唱外,不说游客就连当地群众都难以参与其中,存在互动性和可参与性不强的问题。要通过技术介入和产业化运作方式,在保护原生态傩堂戏的基础上,跳出在民居中堂演出的狭小范围,形成以《梦结傩缘》为主的大型傩舞演出场景,扩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让游客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同歌共舞中来,切实增强傩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
    6、管理体制不畅。傩文化产业开发目前最大障碍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政策不一。在管理体制上常因局部利益而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事时有发生,下最大决心加以克服和解决管理体制不畅问题是当前最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总之,傩文化产业开发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势。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导下,面对困难,沉着应战,珍惜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傩文化产业开发,实现黔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傩文化产业开发的理念确立和政策措施研究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傩文化产业开发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傩堂戏不仅包含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凝聚着土家族先民憧憬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为使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旅游优势,必须坚持“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在思想认识上真正确立起“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发展;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发展;强化协调配合,支持发展;增强机遇意识,投身发展。”的傩文化产业开发新机制、新政策、新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开发理念

    面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含金量高的傩文化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是时代的要求,同胞的期盼。要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文化产业大发展为契机,牢固树立起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精品生产为重点”的开发理念。

    1、树立高起点规划、新技术参与的开发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傩文化产业开发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树立高起点规划、新技术参与、大决心实施的雄心壮志,坚持没有开发利用的傩堂戏资源就是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没有现成的傩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就是文化创意、加速发展、后来居上的最佳模式”的思路。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要求,采取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媒体搭台,文化唱戏,科学开发的方式。优化资源、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的组合,营造一年开好局,二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上规模,五年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力争在2年内把以“梦结傩缘”为品牌,古傩神风、梦幻德江为载体的大型音乐舞蹈打磨、提升和包装成完整的、全新的傩戏歌舞。真正实现“古戏今演地方化,语言风格多样化,化雅为俗大众化,幽默诙谐趣味化。”届时将以一部既蕴涵原生态傩舞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剧目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其像云南“丽水金沙”、“云南映象”、四川“康定情歌”、广西“大地飞歌”、印象:刘三姐那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实质就是要植根于人、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出具有时代强音的文化产品,旅游商品。这完全符合铜仁地委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带动”发展战略和“一山两江三文化”品牌打造的要求,这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上来,牢固树立发挥傩堂戏品牌优势,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傩文化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做活做精傩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傩舞,众多的傩戏剧目、古怪的文字对联,神秘的傩技绝活、珍贵的文物古籍等等……都可以经过打磨、提升为文化产业。针对目前傩堂戏音乐、歌舞提炼创作力量薄弱,文化产品不多的实际,加大傩堂戏(自然村寨保护)原生态博物馆、傩文化陈列馆和傩堂戏演出场、休闲广场的“两馆两场”建设力度,尽快组建几支素质精良、技艺高超、作风过硬的傩堂戏演出团(队)。强化傩面具雕刻、神案、剪纸、蜡染、剌秀等手工艺品制作、仿制、生产加工的人才队伍建设。

    3、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开发理念。傩堂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保”、是品牌。傩文化产业开发要按照开放式培养、合作式开发的要求,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开发理念,所谓“走出去”就是把经过打磨、提升、包装好的傩堂戏和文化产品带出去展演、宣传、推介,借以增强傩文化的传播力、提升德江的知名度。所谓“请进来”就是要充分汲取外部能量,整合傩文化资源。按照高起点招商,规范化运作的方式,真正把有实力、信誉好的战略投资者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来,借助于外力加速傩文化产业开发进程。

    4、树立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不仅在增加群众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城乡建设、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具体措施。“‘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是哪个名录哪个评比,都不是目的,它是一个手段,比如竞争的国家级名录,也是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个民族的和谐是和它的文化建设、精神建设分不开的。因此说: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打破只求保护、挖潜的思想束缚,走出一条“文化创意”的开发道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在尽快把傩堂戏实物、音像、文字、书籍、神案等珍贵资料静态地保存下来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开发的进度、强度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保护力度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的要求,加大傩文化产业开发步伐。

    5、树立“文化与旅游联姻”的开发理念。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德江傩堂戏具有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群众性、独特性、排他性、不可替代性和分布甚广的特点。它不仅是专家学者原生态考察、研究的基地,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处女地和目的地。树立傩文化与旅游业联姻的开发理念。对理清开发思路,确定保护重点、明确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傩文化产业开发战略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是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傩堂戏班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实施原生态保护,为发展乡村旅游铺平道路。

    二是充分发挥傩戏艺人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文化积极分子、音乐演奏能人组建艺术团(队)。在满足景区“时时演、天天演、处处演”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艺术团(队)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演出,借此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把傩戏的演出、傩面具展览融入乌江画廊、南长城和梵净山等自然风光之中,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四是定期开展一年一届或二年一届的傩文化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活动,在丰富和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上,必将成为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城不进厂的致富门路。因此说,走“文化与旅游”联姻之路是实现黔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二)正确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

    正确制定和完善傩文化产业开发配套政策、服务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傩文化传播力,构建和谐德江的需要。

    1、营造强劲的动力机制。傩文化产业开发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向导,积极优化开发环境。一是要以完善市场体系为载体,形成以市场要素为骨干、生产要素为载体的多层次、多门类、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运行方式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要以城乡联动为切入点,加快城乡傩文化产业开发一体化进程。三是要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开发傩文化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招商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傩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傩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2、营造宽松的政策体系。傩文化产业开发要按照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经营,引入竞争机制的思路。正确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和服务傩文化产业开发行为。要在建立健全傩文化产业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符合产业开发实际的《德江县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实施细则》和《德江县傩堂戏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融资、税收、土地、人才、信贷、招商、服务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加快傩文化产业开发步伐,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3、营造优质的服务体系。傩文化产业开发期待一系列的优质服务活动。要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市场机制为手段,优化政务环境、提供政策服务为目标的优质报务的指导思想。要以杭(州)瑞(丽)、包(头)北(海)过境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在确保326国道和303省道畅通无阻的基础上,加大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乡村镶边公路新建改建扩建进程,扩大通车里程,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加大旅馆(星级宾馆)、信息(通讯、网络)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务、金融、税收、土地、信贷、招商等优质服务体系。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及时、高效的优质服务。

    4、营造多元的融资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傩文化产业开发要遵循多元化融资原则,制定出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傩文化产业开发资金的优惠政策。采取合资、合作、参股、控股形式组建傩文化产业开发集团(公司),在多轨运行、多轮驱动,全方位吸纳开发资金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招商引资,使签约项目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上得去、见真效。尽快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走上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傩文化产业开发之路。力争在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精品打造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5、营造合理的人才体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傩文化产业开发的人才是加快黔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数量足、门类全、能力强、素质高、用得上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必要条件。要按照“强化专业性,突出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结合实际开设傩文化产业开发职能技术培训班,把从事于傩堂戏方面乡土人才、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培养成 “领军人才”。彻底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和“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现象。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先民文化精神的再现与传承,是黔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多年来,德江傩堂戏充满生机,以其神秘感的艺术魅力,征服着不断前来考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傩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人类早期的肢体语言。

  类似中国傩文化的形式,目前在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诸岛仍然鲜活地存在着。因此,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古老的文明,走出国门,与世界交往”。 在举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百废待兴、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傩堂戏有望成为黔东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和电影电视剧制作的影视题材,开发傩文化产业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作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之所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是因为里面有人民性的东西,有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并且可能流传到更远的将来”。

  古朴神奇的傩堂戏,由于受经济、交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来,傩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开发利用基本处于僵持阶段。“人类群体在过去缺少文化对话,从现在起却必须进行文化对话。没有文化对话,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这里的“文化对话”我个人认为是指各个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的文化对话(即: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和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的情势下,傩文化完全可以代表黔东地区、代表贵州、代表土家族地区、代表中国古老的文明跻身于世界文化频繁交流之列。通过参与对话、广泛交流,也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吴应仕  信息来源:中国德江老干部工作局网站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久远,傩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势微。然而在贵州省德江境内却保存着最古老、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剧种傩堂戏。“傩堂戏作为封建社会孕育和产生的一种民间戏剧,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一时代的印迹。它一方面具有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许多消极落后乃至愚昧的成分。……可谓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科学与迷信交融。唯其如此,它才被人们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 “傩是一种文化,这是不必论证的。但是,傩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其价值如何,恐怕社会上还是有争议的。傩是一种文化资源,这也是无凝的。而这种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如何利用,是很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傩文化及其仪式,完全可以转化为新颖的旅游资源,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前所述,德江傩堂戏不仅有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资源优势和前景广阔的市场竞争优势。为此,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以下简称:傩文化产业)开发问题进行了肤浅的研究和窥探。以求同仁批评指正。

    一、傩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及社会影响研究

    (一)丰厚的傩文化资源

    傩文化,这一“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无论是傩舞还是傩戏,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据专家考证,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剧种。“傩文化无论作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作为人类生存状态与环境,中国农业社会考察,以及艺术发生和虚构艺术成果都有重要的价值”。

    那幽默、风趣.诙谐,逗乐的语言;那牛角、师刀、竹卦、令旗、头扎、祖师棍、傩公傩母神头像、傩戏古对联、神案和扎坛中的剪纸、绘画以及穿衣戴帽的腊染、剌绣服饰等傩堂戏道具和那或骠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或稳重、深沉、冷静、和蔼、慈祥,或奸诈、滑稽,或忠诚、正直,或英俊、狂傲,或温柔、妍丽的傩面具;那沐浴数千年风雨之后,仍熠熠生辉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傩技绝活、古代剧目无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那开红山、上刀(梯)山、下油锅、刹红铧、口含红铁等精湛的傩技绝活以及傩舞《三盘角号》、《三元和会》、《捕傩下网》、《立楼》、《披罡发马》、《茶盘舞》、《拉风箱》、《踩九州》和傩戏《关公斩蔡阳》、《安安送米》、《甘生赶考》、《苏妲姐选婚》、《钟馗斩鬼》、《八仙庆寿》《骑龙下海》《毛鸡打铁》《柳毅传书》等等……傩技傩舞傩戏表演,以其数量繁多、造型别致、意蕴深邃而堪称中国一绝。随着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德江在傩堂戏的挖潜、抢救、保护和传承上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后继有人,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由此可见,德江傩堂戏是民族民间文化,是品牌资源、文化资源、艺术资源和旅游资源。从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内容看,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竹卦制作都可以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它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艺术熏陶力、科技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将是推动黔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社会影响重大的傩文化

    “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活动。德江傩堂戏是土家族先民承载着对先灵的崇拜,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已然使这一集酬神娱人为一体的原始剧种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传续、生生不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掘以来,一直倍受世人青睐和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多次慕名前往德江考察傩堂戏。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把傩戏及其面具比喻为可以同长城相媲美的奇迹,并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观看德江傩堂戏展演后。分别题写了“贵州傩戏面具是伟大的民间艺术,看后深感民间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戏剧艺术之源”的真迹墨宝。

    自1987年以来,日本一批批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官员和民间人士纷至沓来考察研究德江傩堂戏。1990年9月,日本学习院、广岛、东京等大学教授组成的傩堂戏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后,回国前赠德江“傩戏之乡”锦旗一面。1993年3月,德江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傩戏之乡”。进入新世纪来,德江高度重视傩堂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并以“走出去宣传、推介与请进来研究、开发”的方式,打造傩文化品牌战略。

    2003年德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中国傩戏经中国艺术院推荐,由亚太文化中心专家评审确定,傩戏被正式列入亚太文化中心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这一契机,积极筹划、大胆实践,并于10月成功举办了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委内瑞拉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大陆13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梵净山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会期韩国庆尚大学人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韩相德兴奋地说:“当地保存完好的原始傩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的宝贵遗产,对研究原始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曾永义先生挥毫赞道:“天涯携手访傩乡,傩歌傩舞处处扬。仿佛苍天新世界,桃源即此不迷航。”

    2004年央视2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全国“魅力贵州”异地采访组新疆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栏目、央视1频道《夕阳红》栏目及贵州电视台国际部等媒体分别以《傩韵》、《魅力贵州》、《我与傩艺师的七十二小时对话》、《傩艺师的烦恼》、《发现贵州》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德江傩堂戏专题片,并在央视1、2、4频道、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滚动播出。8月14--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蔡九迪、东亚美术中心主任巫鸿等一行观摩考察德江傩堂戏后说:“德江傩堂戏真美!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艺术精品。”

    2005年底,日本、韩国文化部官员分别前往德江实地考察、观摩傩堂戏。考察结束后,日本文化部官员向德江县政府发出了诚挚的演出邀请,并签订了赴日演出协议。2006年2月19至24日,由德江13名傩戏艺人独立组成的“中国·贵州德江傩堂戏演出团”分别参加了在日本冲绳、东京举办的“国际民俗艺能节”活动。并为国际友人献上了一台精湛的傩戏演出,整个演出得到了参加国和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2006年6月10日,德江傩堂戏以编号233、序号IV--89号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对德江傩堂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批准和认定,不仅仅是德江“申遗”工作的成功和贵州省文化厅命名 “傩戏之乡”的荣升,更足以验证了德江傩堂戏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另据报道:“有着约3000年历史的中国傩文化,将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畑耕一郎先生对非洲和美洲面具进行比较研究后感激地说:“对非洲面具和美洲面具的研究,为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德江傩文化丰富而多彩的面具艺术,更生动地表现了原始人类的思想情感,同样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材料。而在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上,堪称‘世界的瑰宝’。”……等等。傩文化这些重大的社会影响不仅为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铺平了道路,而且预示着产业开发的美好前景和发展走向。

    二、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发展机遇和应对挑战研究

    (一)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国际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傩文化产业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鼓舞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和斗志”的指示精神。中央、省委、地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和《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及《铜仁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是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傩文化产业开发、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为西部地区制定了“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坚持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坚持推进西部文化创新”的三大文化发展战略。

    4、随着铜仁地委 行署“三个重点(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和三个带动(招商引资、城镇经济、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一山(梵净山)两江(乌江、锦江)三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品牌打造。为傩文化产业开发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5、兄弟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经验。特别是云南的“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四川的“康定情歌”、广西的“大地飞歌”、印象:刘三姐等更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6、即将开工建设的杭(州)至瑞(丽)、包(头)至北(海)过境高速公路建设与国道326、省道303纵横交错,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傩文化产业开发、产品销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

    7、随着国家“梵净山---大乌江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为傩文化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沉着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世界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趋科技化、网络化、迅捷化。傩文化产业开发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开发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基础设施脆弱。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较差是傩文化产业开发的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一手抓傩文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原生态傩堂戏自然村寨的保护;一手抓傩文化产业开发,强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采取强有力措施,下最大功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傩文化产业开发投入不足是影响和制约开发进度、发展速度的最大障碍。必须加强对傩文化产业开发的投融资体制研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一个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投融资宽松环境。

    3、开发人才匮乏。傩文化产业开发最紧缺的是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艺术编导、产业研究等高尖人才严重短缺更是制约傩文化产业开发的一大瓶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资源利用不够,开发力度不大。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内容很多,诸如傩面具、古书籍、傩戏剧目、法器、神案、服饰、剪纸、古对联和傩舞傩戏表演等均可开发。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目前傩文化产业开发还处在起步的初始阶段。为此,必须大力实施“走出去展演、请进来开发”战略。

    5、互动性和可参与性不强。傩堂戏演出虽是寨邻好友和亲戚聚会、谈心、教育、观赏、审美、休闲的好机会。但是,演出除了傩戏艺人承担表演和掌坛师领唱,当地观众跟着合唱外,不说游客就连当地群众都难以参与其中,存在互动性和可参与性不强的问题。要通过技术介入和产业化运作方式,在保护原生态傩堂戏的基础上,跳出在民居中堂演出的狭小范围,形成以《梦结傩缘》为主的大型傩舞演出场景,扩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让游客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同歌共舞中来,切实增强傩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
    6、管理体制不畅。傩文化产业开发目前最大障碍是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政策不一。在管理体制上常因局部利益而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事时有发生,下最大决心加以克服和解决管理体制不畅问题是当前最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总之,傩文化产业开发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势。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导下,面对困难,沉着应战,珍惜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傩文化产业开发,实现黔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傩文化产业开发的理念确立和政策措施研究

    “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傩文化产业开发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傩堂戏不仅包含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凝聚着土家族先民憧憬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为使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旅游优势,必须坚持“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在思想认识上真正确立起“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发展;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发展;强化协调配合,支持发展;增强机遇意识,投身发展。”的傩文化产业开发新机制、新政策、新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开发理念

    面对国际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含金量高的傩文化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是时代的要求,同胞的期盼。要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文化产业大发展为契机,牢固树立起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精品生产为重点”的开发理念。

    1、树立高起点规划、新技术参与的开发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傩文化产业开发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树立高起点规划、新技术参与、大决心实施的雄心壮志,坚持没有开发利用的傩堂戏资源就是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没有现成的傩文化产业开发模式就是文化创意、加速发展、后来居上的最佳模式”的思路。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要求,采取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媒体搭台,文化唱戏,科学开发的方式。优化资源、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的组合,营造一年开好局,二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上规模,五年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力争在2年内把以“梦结傩缘”为品牌,古傩神风、梦幻德江为载体的大型音乐舞蹈打磨、提升和包装成完整的、全新的傩戏歌舞。真正实现“古戏今演地方化,语言风格多样化,化雅为俗大众化,幽默诙谐趣味化。”届时将以一部既蕴涵原生态傩舞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剧目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其像云南“丽水金沙”、“云南映象”、四川“康定情歌”、广西“大地飞歌”、印象:刘三姐那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实质就是要植根于人、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出具有时代强音的文化产品,旅游商品。这完全符合铜仁地委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带动”发展战略和“一山两江三文化”品牌打造的要求,这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上来,牢固树立发挥傩堂戏品牌优势,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傩文化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做活做精傩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傩舞,众多的傩戏剧目、古怪的文字对联,神秘的傩技绝活、珍贵的文物古籍等等……都可以经过打磨、提升为文化产业。针对目前傩堂戏音乐、歌舞提炼创作力量薄弱,文化产品不多的实际,加大傩堂戏(自然村寨保护)原生态博物馆、傩文化陈列馆和傩堂戏演出场、休闲广场的“两馆两场”建设力度,尽快组建几支素质精良、技艺高超、作风过硬的傩堂戏演出团(队)。强化傩面具雕刻、神案、剪纸、蜡染、剌秀等手工艺品制作、仿制、生产加工的人才队伍建设。

    3、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开发理念。傩堂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保”、是品牌。傩文化产业开发要按照开放式培养、合作式开发的要求,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开发理念,所谓“走出去”就是把经过打磨、提升、包装好的傩堂戏和文化产品带出去展演、宣传、推介,借以增强傩文化的传播力、提升德江的知名度。所谓“请进来”就是要充分汲取外部能量,整合傩文化资源。按照高起点招商,规范化运作的方式,真正把有实力、信誉好的战略投资者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来,借助于外力加速傩文化产业开发进程。

    4、树立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理念。傩文化产业开发不仅在增加群众收入、减轻财政压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城乡建设、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具体措施。“‘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是哪个名录哪个评比,都不是目的,它是一个手段,比如竞争的国家级名录,也是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个民族的和谐是和它的文化建设、精神建设分不开的。因此说:傩文化产业开发必须打破只求保护、挖潜的思想束缚,走出一条“文化创意”的开发道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在尽快把傩堂戏实物、音像、文字、书籍、神案等珍贵资料静态地保存下来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开发的进度、强度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保护力度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的要求,加大傩文化产业开发步伐。

    5、树立“文化与旅游联姻”的开发理念。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德江傩堂戏具有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群众性、独特性、排他性、不可替代性和分布甚广的特点。它不仅是专家学者原生态考察、研究的基地,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处女地和目的地。树立傩文化与旅游业联姻的开发理念。对理清开发思路,确定保护重点、明确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傩文化产业开发战略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是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傩堂戏班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实施原生态保护,为发展乡村旅游铺平道路。

    二是充分发挥傩戏艺人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文化积极分子、音乐演奏能人组建艺术团(队)。在满足景区“时时演、天天演、处处演”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艺术团(队)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演出,借此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把傩戏的演出、傩面具展览融入乌江画廊、南长城和梵净山等自然风光之中,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四是定期开展一年一届或二年一届的傩文化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活动,在丰富和提升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上,必将成为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城不进厂的致富门路。因此说,走“文化与旅游”联姻之路是实现黔东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二)正确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

    正确制定和完善傩文化产业开发配套政策、服务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傩文化传播力,构建和谐德江的需要。

    1、营造强劲的动力机制。傩文化产业开发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向导,积极优化开发环境。一是要以完善市场体系为载体,形成以市场要素为骨干、生产要素为载体的多层次、多门类、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运行方式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要以城乡联动为切入点,加快城乡傩文化产业开发一体化进程。三是要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开发傩文化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招商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傩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傩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2、营造宽松的政策体系。傩文化产业开发要按照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经营,引入竞争机制的思路。正确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和服务傩文化产业开发行为。要在建立健全傩文化产业开发“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符合产业开发实际的《德江县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利用实施细则》和《德江县傩堂戏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融资、税收、土地、人才、信贷、招商、服务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加快傩文化产业开发步伐,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3、营造优质的服务体系。傩文化产业开发期待一系列的优质服务活动。要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市场机制为手段,优化政务环境、提供政策服务为目标的优质报务的指导思想。要以杭(州)瑞(丽)、包(头)北(海)过境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在确保326国道和303省道畅通无阻的基础上,加大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力度,加快乡村镶边公路新建改建扩建进程,扩大通车里程,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加大旅馆(星级宾馆)、信息(通讯、网络)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务、金融、税收、土地、信贷、招商等优质服务体系。为傩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及时、高效的优质服务。

    4、营造多元的融资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傩文化产业开发要遵循多元化融资原则,制定出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傩文化产业开发资金的优惠政策。采取合资、合作、参股、控股形式组建傩文化产业开发集团(公司),在多轨运行、多轮驱动,全方位吸纳开发资金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招商引资,使签约项目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上得去、见真效。尽快形成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走上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傩文化产业开发之路。力争在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精品打造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5、营造合理的人才体系。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傩文化产业开发的人才是加快黔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依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数量足、门类全、能力强、素质高、用得上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傩文化产业开发的必要条件。要按照“强化专业性,突出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结合实际开设傩文化产业开发职能技术培训班,把从事于傩堂戏方面乡土人才、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培养成 “领军人才”。彻底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和“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现象。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先民文化精神的再现与传承,是黔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多年来,德江傩堂戏充满生机,以其神秘感的艺术魅力,征服着不断前来考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傩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人类早期的肢体语言。

  类似中国傩文化的形式,目前在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诸岛仍然鲜活地存在着。因此,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古老的文明,走出国门,与世界交往”。 在举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百废待兴、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傩堂戏有望成为黔东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和电影电视剧制作的影视题材,开发傩文化产业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作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之所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是因为里面有人民性的东西,有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并且可能流传到更远的将来”。

  古朴神奇的傩堂戏,由于受经济、交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来,傩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开发利用基本处于僵持阶段。“人类群体在过去缺少文化对话,从现在起却必须进行文化对话。没有文化对话,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这里的“文化对话”我个人认为是指各个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的文化对话(即: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和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的情势下,傩文化完全可以代表黔东地区、代表贵州、代表土家族地区、代表中国古老的文明跻身于世界文化频繁交流之列。通过参与对话、广泛交流,也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