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锁在深闺中的西兰卡普

时间:2020-03-20 15:28:53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晏悦    信息来源:资源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世居武陵山区,酉水流域,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从打溜子、冬冬喹、毛古斯、摆手舞、哭嫁歌等民间歌舞到独具土家风味的织锦(西兰卡普)、挑花、刺绣、印染、鞋垫、编织、制陶等手工织艺,无不体现着土家文化的厚重沉积。特别是在织艺方面,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土家妇女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对五彩丝线或棉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这样一块珍贵的民族瑰宝,却一直锁在深山人未识。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土花铺盖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实用的、礼俗的和审美的三方面的意义,不仅以经久耐用著称,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客观上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时都有自己亲手编织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铺盖陪嫁为荣,娶媳之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针线活的巧拙贤愚。 

    西兰卡普的前世今生 

    关于“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武陵蛮”有着“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习尚,“武陵蛮” 就是历史上对土家族使用过的一种称呼。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改土归流前后,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一般文献上对于土花铺盖给予了诸种不同的名称:同治年间修的《龙山县志》云:土锦“绩五色线 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相似称谓皆指土花铺盖。 

    至于民间的另一种传说,“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土家姑娘的名字,“卡普”正是从她手里织出的花布。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一般说来,土花铺盖的编织者绝大多数都是些从10余岁左右到20来岁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处于爱情萌芽及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从深山里找回红花、栀子、姜黄、洞洞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将自纺的棉纱染出各种颜色,稍有空闲就坐在木机旁挑花刺绣,在木机上的纬线里填上彩色纱线或丝线,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流传至今的土花铺盖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热烈的色彩和丰富饱满的纹样。土花铺盖在色彩调配上颇有讲究,有一首三字歌诀唱道:“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表明了土花铺盖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连成一体。二是喜欢用暖色,大桔黄之类为基调,用于主要部位,具体配色又是变幻无穷的。其图案有以土家历史为题材的,如四凤抬印,土王五颗印之类;有以生活风习为题材的,如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跃龙门、五子登科、鸳鸯戏水、野鹿含梅、老鼠娶亲等。有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如张家界风光、土家吊脚楼等;也有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如猴儿花、虎头花、猫脚迹花、狗牙齿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红等等。土家织锦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一个土家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请听这支情歌: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 

    土花铺盖的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各个大类,其共同的特点,一是几何图案占着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于自然物象的描写性较强的图案,为适应彩织而化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线等图形和线条所剪裁组成的几何图形了。如“岩墙花”有悟于山民以大小石块嵌迭为墙之理,“菜子花”得于菜花的细碎;“泽罗里”体会于水波的起伏等等。二是图案纹样富于变化,就单幅被面(三幅为一床)来看,有大块的纹样,像“四十八钩”、“浪苦妹”之类,有小块的纹样,如“粑粑架”之类;有以长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椅子花”之类;有以六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钩花”、“二十四钩花”之类;有以八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桌子花”之类;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纹样作四方连续者,如“小白梅”、“实心花”、“衣张盖”之类。被面两端的“档头”(又名“栏干”,土家族语叫“卡它”)纹样也有多种,如常用的“月亮”、“猴掌”、“寿字”、“泽罗里”、“苏匹”、“扎土盖”、“藤藤花”等等,对整个被面图案有衬托之效。三是喜用吉利、喜庆的寓意和山区花草、鸟兽的母题:“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万”字以祝人万福万寿,“龙”以喻高贵显要,“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富贵双全”等文字图案的立意就更为明显了。从中可以看到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西兰卡普的岁月历程 

    土家锦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人们对土家锦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到位。西兰卡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变革中,顽强地支撑着,并传承于后。它在土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显现着奇特的功能,在推动民族经济的过程中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这就说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具体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经济活动只是文化总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或者说是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超然地自我运行,只能依托于具体的文化才能求得生存。虽然土家锦在民族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大,但它能量大,其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心理素质诸多领域有着比较有力的露透和超然揭示。 

    土家锦既然是一种“产业”,它最直接的功能应当是经济功能。土家锦是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和其他民族文化产业一样,是现代经济利润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民族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强大的动力。近10多年来,我国武陵山土家族聚居地区上10家土家织锦厂(坊)(主要在酉水流域),数10家土家锦专卖点或销售点,每年数万件土家锦上市,部分进入国际市场,成交额约在千万元左右,比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自产自用,这无疑是一个飞跃。酉水流域的土家锦为土家族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土家锦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其他文化产业一样,具有直接或隐晦的价值倾向和政治意义,因此也承担起一定的政治功能,不管人们是否有意识地进行政治介入,土家锦产业的政治功能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发展土家锦可提供公众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团结与稳定,从而实现土家锦产业的政治功能。 

    在文化功能上面,土家锦的文化功能首先体现为对传统的既有的文化的保存与弘扬。通过产业发展,激活了濒临灭绝的土家锦,使之发扬光大。近几年来,以西兰卡普为内容的电视、电影、戏剧、歌舞、诗词、文章、广告、绘画等文化产品方兴未艾。近几年,不少具有土家文化特色的景区、宾馆、酒楼、农家乐、建筑物、博物馆等,以土家锦实物装饰其间,不仅美化环境,而且使土家文化气氛更加浓厚,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实践证明,消费者在越过温饱线和小康生活阶段后,对物质的消费需求会有一部分转移到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上来。社会越是发展,人们越是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像土家锦这样的民族文化产业所表现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为适应人、拓展人、满足人的服务功能。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土家锦进入社会,进入家庭,满足了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客观上具有教育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生产的土家锦可以说是“要有尽有,各取所需”,不管是山水风光、土家风情图案,还是古香古色的传统图案;不管是床上生活用品,还是壁挂装饰用品;不管是土家服饰,还是香袋、挎包、帽鞋,均能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社会教育的功能。人们心理需求的一些东西,也可以从土家锦中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锁在深闺中的西兰卡普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晏悦    信息来源:资源网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世居武陵山区,酉水流域,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从打溜子、冬冬喹、毛古斯、摆手舞、哭嫁歌等民间歌舞到独具土家风味的织锦(西兰卡普)、挑花、刺绣、印染、鞋垫、编织、制陶等手工织艺,无不体现着土家文化的厚重沉积。特别是在织艺方面,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土家妇女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对五彩丝线或棉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这样一块珍贵的民族瑰宝,却一直锁在深山人未识。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土花铺盖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实用的、礼俗的和审美的三方面的意义,不仅以经久耐用著称,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客观上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时都有自己亲手编织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铺盖陪嫁为荣,娶媳之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针线活的巧拙贤愚。 

    西兰卡普的前世今生 

    关于“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记载。《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武陵蛮”有着“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习尚,“武陵蛮” 就是历史上对土家族使用过的一种称呼。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改土归流前后,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一般文献上对于土花铺盖给予了诸种不同的名称:同治年间修的《龙山县志》云:土锦“绩五色线 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相似称谓皆指土花铺盖。 

    至于民间的另一种传说,“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土家姑娘的名字,“卡普”正是从她手里织出的花布。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一般说来,土花铺盖的编织者绝大多数都是些从10余岁左右到20来岁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处于爱情萌芽及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从深山里找回红花、栀子、姜黄、洞洞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将自纺的棉纱染出各种颜色,稍有空闲就坐在木机旁挑花刺绣,在木机上的纬线里填上彩色纱线或丝线,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流传至今的土花铺盖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热烈的色彩和丰富饱满的纹样。土花铺盖在色彩调配上颇有讲究,有一首三字歌诀唱道:“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表明了土花铺盖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连成一体。二是喜欢用暖色,大桔黄之类为基调,用于主要部位,具体配色又是变幻无穷的。其图案有以土家历史为题材的,如四凤抬印,土王五颗印之类;有以生活风习为题材的,如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跃龙门、五子登科、鸳鸯戏水、野鹿含梅、老鼠娶亲等。有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如张家界风光、土家吊脚楼等;也有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如猴儿花、虎头花、猫脚迹花、狗牙齿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红等等。土家织锦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一个土家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请听这支情歌: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 

    土花铺盖的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各个大类,其共同的特点,一是几何图案占着较大的比例,即使是那些取材于自然物象的描写性较强的图案,为适应彩织而化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线等图形和线条所剪裁组成的几何图形了。如“岩墙花”有悟于山民以大小石块嵌迭为墙之理,“菜子花”得于菜花的细碎;“泽罗里”体会于水波的起伏等等。二是图案纹样富于变化,就单幅被面(三幅为一床)来看,有大块的纹样,像“四十八钩”、“浪苦妹”之类,有小块的纹样,如“粑粑架”之类;有以长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椅子花”之类;有以六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钩花”、“二十四钩花”之类;有以八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桌子花”之类;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纹样作四方连续者,如“小白梅”、“实心花”、“衣张盖”之类。被面两端的“档头”(又名“栏干”,土家族语叫“卡它”)纹样也有多种,如常用的“月亮”、“猴掌”、“寿字”、“泽罗里”、“苏匹”、“扎土盖”、“藤藤花”等等,对整个被面图案有衬托之效。三是喜用吉利、喜庆的寓意和山区花草、鸟兽的母题:“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万”字以祝人万福万寿,“龙”以喻高贵显要,“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富贵双全”等文字图案的立意就更为明显了。从中可以看到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西兰卡普的岁月历程 

    土家锦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人们对土家锦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到位。西兰卡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变革中,顽强地支撑着,并传承于后。它在土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显现着奇特的功能,在推动民族经济的过程中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这就说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具体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经济活动只是文化总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或者说是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超然地自我运行,只能依托于具体的文化才能求得生存。虽然土家锦在民族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大,但它能量大,其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心理素质诸多领域有着比较有力的露透和超然揭示。 

    土家锦既然是一种“产业”,它最直接的功能应当是经济功能。土家锦是一种民族文化产业,和其他民族文化产业一样,是现代经济利润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民族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强大的动力。近10多年来,我国武陵山土家族聚居地区上10家土家织锦厂(坊)(主要在酉水流域),数10家土家锦专卖点或销售点,每年数万件土家锦上市,部分进入国际市场,成交额约在千万元左右,比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自产自用,这无疑是一个飞跃。酉水流域的土家锦为土家族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土家锦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其他文化产业一样,具有直接或隐晦的价值倾向和政治意义,因此也承担起一定的政治功能,不管人们是否有意识地进行政治介入,土家锦产业的政治功能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发展土家锦可提供公众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团结与稳定,从而实现土家锦产业的政治功能。 

    在文化功能上面,土家锦的文化功能首先体现为对传统的既有的文化的保存与弘扬。通过产业发展,激活了濒临灭绝的土家锦,使之发扬光大。近几年来,以西兰卡普为内容的电视、电影、戏剧、歌舞、诗词、文章、广告、绘画等文化产品方兴未艾。近几年,不少具有土家文化特色的景区、宾馆、酒楼、农家乐、建筑物、博物馆等,以土家锦实物装饰其间,不仅美化环境,而且使土家文化气氛更加浓厚,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实践证明,消费者在越过温饱线和小康生活阶段后,对物质的消费需求会有一部分转移到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上来。社会越是发展,人们越是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像土家锦这样的民族文化产业所表现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为适应人、拓展人、满足人的服务功能。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土家锦进入社会,进入家庭,满足了人们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在客观上具有教育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生产的土家锦可以说是“要有尽有,各取所需”,不管是山水风光、土家风情图案,还是古香古色的传统图案;不管是床上生活用品,还是壁挂装饰用品;不管是土家服饰,还是香袋、挎包、帽鞋,均能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社会教育的功能。人们心理需求的一些东西,也可以从土家锦中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