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李开奇: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坚守者

时间:2021-07-07 00:00:00来源:龙山新闻网作者:张 军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629.png  
龙山县第二小学美术专职教师——李开奇。

他,有一个当画家梦想,能拿起笔来就能挥毫洒墨,然而事与愿违,最终的他却进入学校成为一名美术专职教师,而此时的他,有的只是徘徊与迷惘;

他,也曾经徘徊不已,想要过改行成其他学科教师,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曾经的老师一番点拨后,让他豁然开朗,决心在当前岗位上做一点土家民间工艺美术研究;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首次带着学生作品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邀请展时,却惊喜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关注土家民族文化,这让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作战;

他,参与编写了四本美术教材,因在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被教育部授予“学术贡献奖”;

他,是在湘西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国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山县唯一享受州级美术学科带头人津贴的教师;

…………

作为一名土家汉子,因为心中那份守望,他觉得自己不苦,只因他心中有份守望,要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他就是县第二小学一名普通美术专职教师——李开奇。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645.png

  李开奇指导的学生剪纸作品在湖南省第四届剪纸艺术展中展出。图为李开奇(右二)在向民间美术专家、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左汉中先生(右一)介绍学生作品。

偶遇的点拨:让他走上土家民族文化的坚守之路

谈起自己成功的历程,眼前这个个头不高,但言谈举止中透出文人味的土家汉子显得很平静,他说,能走上这条路,纯属一次偶遇原来的老师,得力于他的点拨。

1989年,李开奇于永顺民族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县第二小学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当时的他,在历经过为人师的短暂喜悦后,随之而来的却更多的是迷惘与徘徊,在许多家长眼中,美术课可有可无,他们似乎多看重语文、数学等“主科”;在一些学校领导眼里,美术不是宣传学校质量的最佳“窗口”;在旧有的固定思维学生心目中,美术也只是写写画画而已,作为一个工作在大山深处的美术教师,今后的路怎么走,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如何走上新突破,他在不断的思索。

一次偶遇,使得他豁然开朗,那是2002年,在吉首出差的他遇见了自己原来的老师,谈起了自己至今未泯灭的画家梦想,也谈起了自己的迷惘与徘徊,老师告诉他,要成为一个名画家,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而且困难重重,与其这样,不如在当前的岗位上作一点民间美术研究,将其收集整理后与教材相结合起来编制成本土教材,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老师的这番点拨,让李开奇心里一动,是啊,与其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如做一点实际的工作,我们山区的美术教育为什么不根植于土家文化?让土家文化与儿童美术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把美术教育与土家文化结合在一起,那么美术教育就有了根,有了新鲜的血脉,一举两得。于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有意识的接触土家民间美术,这一接触,竟让他一发不可收拾,越干越有味道,一路走到了今天。

时至今时今日,让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正有了这次的偶遇才能让李开奇有了对土家民族文化的守望,让他仍旧为着梦想而努力。

他的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

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无论起点在哪里,哪怕是条极不起眼的路,只要敢于拼搏,相信一定成功的。李开奇正是沿着这条“不起眼”的,走好自己的路,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信奉这么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将它当作自己的大事业来干,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来。于是,从哪以后,他深入分析了当时全县美术教育的现状。经过分析发现:从全县教育的大环境来看,龙山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从个人条件来看,自己是正宗的土家族人,且多年在土家族地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土家族民族民间美术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正与学校走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方向一致。龙山县第二小学的3000多学生中,90%以上是土家族和苗族,近几年,学校正大力发掘土家民族文化资源,实施科研兴教,对优秀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进行整理,与课程资源整合,努力探索一套弘扬本土文化、传承非遗保护项目的地方特色办学之路,为此,他决定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广泛吸纳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合理整合民族民间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美术创作和教学水平,他还到怀化师专进修了3年美术专业,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夯实基础。

现而今,一到寒暑假,他就身背相机,深入到周边各地采风,拍摄土家人生活、劳动照片,收集整理民间故事。这时候,他开始对土家文化,如土家音乐(如咚咚喹、山歌)、土家舞蹈(摆手舞等)、土家文化 (民间故事)等进行研究。每逢双休日,他都骑着自行车到龙山土家工艺馆参观、记录和写生,到龙山县、来凤县土家工艺织锦坊与工人们谈心,并亲手编织西兰卡普。

“因为喜爱,我不觉得累。”当记者问起他做民间美术研究累不累时,李开奇这样对记者说到。是的,只因为心中的守望,李开奇不觉得累,他还记得2005年春节。当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愉悦之中,他就于正月初二与珠海画报社记者卓雅约好一起来到凤凰县勾良苗寨拍摄民俗活动表演。“当时,一看见勾良苗寨的群众进行表演时,开始感觉到的冷与累刹那间就消失了,整个人就处于兴奋状态了,顾不上地上的脏,拿起相机就拍,我真的不觉得累,而是乐在其中呢!”说到这里时,李开奇几乎完全沉浸在当时的回忆里去了,对着记者侃侃而谈。“我所做的谈不上是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只能说是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学习、传承及为民间美术呐喊和宣传。”说起自己的成绩时,他却又谦虚起来了。  

 QQ截图20240703150715.png

李开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到民间去考察。 

当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李开奇是一脸的自豪,是啊,怎能不自豪呢?在教学过程中,正是他一改过去的陈旧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到民间去考察,到织锦作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听、讲土家族的起源传说,神话故事,图腾崇拜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就这样,在他的课堂上,他的学生在民间美术学习活动中学得生动,学的活泼,学得快乐,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也开创了龙山二小美术教学前未所有的新局面。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28.png

   李开奇组织学生进行学生民间美术实践——绘制民族壁画墙。

平凡的人生:结出累累硕果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40.png

 李开奇制作的竹偶造型,被国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采用。

“他不注重吃、不注重穿,却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里,结出了累累硕果”,同事对李开奇的一番总结,道出了他近年来的辉煌与成就。近年来,李开奇所辅导的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参加县、州、省、国内、国际比赛获奖达500多件次,30多件学生作品先后两次走进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由教育部、中国美协举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专题展和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画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历数李开奇近年来所取得荣誉,也个个堪称重量级。

2003年,他成为中国美协主持的“课外美术教育工程——蒲公英行动”成员,参与“推进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传承 ”,在国家、省州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2005年他参与编写《手工入门》,目前已由湖南少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8月,他成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年他创编的美术课教材《快乐的竹偶》在《全国中小学美术》第二期发表,竹偶造型被国家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材采用;他参加教育部组编的《民间美术》编写工作,目前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该年他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组编的《适用美术》编写工作,该书已在部分师范院校使用,他参与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获教育部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成就未来”学术贡献奖;他参加的《本土文化与艺术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在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年,他参与师范五年制师范教材《实用美术》编写,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出版、推广使用。

2008年参与乡土教材《美丽湘西我的家》的编写工作,他所开发的5篇民间美术课例和竹偶玩具《武士》、辅导的35幅学生作品先后收入《手工入门》、《民间美术》、《美丽湘西我的家》等书籍和教材中;

2009年,他辅导的14件学生剪纸作品在吉首大学参加湖南省第四届剪纸艺术作品展,自2009年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湘西州美术学科带头人”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59.png 

   走访民间竹雕艺人王世辉

在做好一名美术专职教师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民间文化传承的研究与保护工作。2006年、2007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个人”;自2007年来,他一直担任中国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龙山县非物质文化评审专家、龙山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这期间他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其中《里耶秦简与世外桃源》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术专辑《从文学刊》上。2009年、2010年先后被湘西州委、州政府、龙山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兴州先进个人”、“科技兴县先进个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大好时机,也许李开奇不会是土家民族文化守望的唯一人,但是我们坚信,李开奇不会停下他的脚步,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坚持就是胜利”,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是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一名忠实坚守者。(注:所有图片均为李开奇老师提供)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土家人物    
0

李开奇: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坚守者

时间:2021-07-07 00:00:00

来源:龙山新闻网

作者:张 军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629.png  
龙山县第二小学美术专职教师——李开奇。

他,有一个当画家梦想,能拿起笔来就能挥毫洒墨,然而事与愿违,最终的他却进入学校成为一名美术专职教师,而此时的他,有的只是徘徊与迷惘;

他,也曾经徘徊不已,想要过改行成其他学科教师,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曾经的老师一番点拨后,让他豁然开朗,决心在当前岗位上做一点土家民间工艺美术研究;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首次带着学生作品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邀请展时,却惊喜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关注土家民族文化,这让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作战;

他,参与编写了四本美术教材,因在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被教育部授予“学术贡献奖”;

他,是在湘西本土成长起来的中国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山县唯一享受州级美术学科带头人津贴的教师;

…………

作为一名土家汉子,因为心中那份守望,他觉得自己不苦,只因他心中有份守望,要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他就是县第二小学一名普通美术专职教师——李开奇。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645.png

  李开奇指导的学生剪纸作品在湖南省第四届剪纸艺术展中展出。图为李开奇(右二)在向民间美术专家、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左汉中先生(右一)介绍学生作品。

偶遇的点拨:让他走上土家民族文化的坚守之路

谈起自己成功的历程,眼前这个个头不高,但言谈举止中透出文人味的土家汉子显得很平静,他说,能走上这条路,纯属一次偶遇原来的老师,得力于他的点拨。

1989年,李开奇于永顺民族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县第二小学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当时的他,在历经过为人师的短暂喜悦后,随之而来的却更多的是迷惘与徘徊,在许多家长眼中,美术课可有可无,他们似乎多看重语文、数学等“主科”;在一些学校领导眼里,美术不是宣传学校质量的最佳“窗口”;在旧有的固定思维学生心目中,美术也只是写写画画而已,作为一个工作在大山深处的美术教师,今后的路怎么走,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如何走上新突破,他在不断的思索。

一次偶遇,使得他豁然开朗,那是2002年,在吉首出差的他遇见了自己原来的老师,谈起了自己至今未泯灭的画家梦想,也谈起了自己的迷惘与徘徊,老师告诉他,要成为一个名画家,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而且困难重重,与其这样,不如在当前的岗位上作一点民间美术研究,将其收集整理后与教材相结合起来编制成本土教材,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老师的这番点拨,让李开奇心里一动,是啊,与其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如做一点实际的工作,我们山区的美术教育为什么不根植于土家文化?让土家文化与儿童美术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把美术教育与土家文化结合在一起,那么美术教育就有了根,有了新鲜的血脉,一举两得。于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有意识的接触土家民间美术,这一接触,竟让他一发不可收拾,越干越有味道,一路走到了今天。

时至今时今日,让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正有了这次的偶遇才能让李开奇有了对土家民族文化的守望,让他仍旧为着梦想而努力。

他的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

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无论起点在哪里,哪怕是条极不起眼的路,只要敢于拼搏,相信一定成功的。李开奇正是沿着这条“不起眼”的,走好自己的路,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信奉这么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将它当作自己的大事业来干,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来。于是,从哪以后,他深入分析了当时全县美术教育的现状。经过分析发现:从全县教育的大环境来看,龙山县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从个人条件来看,自己是正宗的土家族人,且多年在土家族地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土家族民族民间美术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正与学校走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之路方向一致。龙山县第二小学的3000多学生中,90%以上是土家族和苗族,近几年,学校正大力发掘土家民族文化资源,实施科研兴教,对优秀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进行整理,与课程资源整合,努力探索一套弘扬本土文化、传承非遗保护项目的地方特色办学之路,为此,他决定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广泛吸纳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合理整合民族民间美术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美术创作和教学水平,他还到怀化师专进修了3年美术专业,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夯实基础。

现而今,一到寒暑假,他就身背相机,深入到周边各地采风,拍摄土家人生活、劳动照片,收集整理民间故事。这时候,他开始对土家文化,如土家音乐(如咚咚喹、山歌)、土家舞蹈(摆手舞等)、土家文化 (民间故事)等进行研究。每逢双休日,他都骑着自行车到龙山土家工艺馆参观、记录和写生,到龙山县、来凤县土家工艺织锦坊与工人们谈心,并亲手编织西兰卡普。

“因为喜爱,我不觉得累。”当记者问起他做民间美术研究累不累时,李开奇这样对记者说到。是的,只因为心中的守望,李开奇不觉得累,他还记得2005年春节。当别人还沉浸在春节的愉悦之中,他就于正月初二与珠海画报社记者卓雅约好一起来到凤凰县勾良苗寨拍摄民俗活动表演。“当时,一看见勾良苗寨的群众进行表演时,开始感觉到的冷与累刹那间就消失了,整个人就处于兴奋状态了,顾不上地上的脏,拿起相机就拍,我真的不觉得累,而是乐在其中呢!”说到这里时,李开奇几乎完全沉浸在当时的回忆里去了,对着记者侃侃而谈。“我所做的谈不上是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只能说是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学习、传承及为民间美术呐喊和宣传。”说起自己的成绩时,他却又谦虚起来了。  

 QQ截图20240703150715.png

李开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到民间去考察。 

当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李开奇是一脸的自豪,是啊,怎能不自豪呢?在教学过程中,正是他一改过去的陈旧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到民间去考察,到织锦作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听、讲土家族的起源传说,神话故事,图腾崇拜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就这样,在他的课堂上,他的学生在民间美术学习活动中学得生动,学的活泼,学得快乐,结出了累累硕果,同时也开创了龙山二小美术教学前未所有的新局面。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28.png

   李开奇组织学生进行学生民间美术实践——绘制民族壁画墙。

平凡的人生:结出累累硕果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40.png

 李开奇制作的竹偶造型,被国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采用。

“他不注重吃、不注重穿,却让自己平凡的人生里,结出了累累硕果”,同事对李开奇的一番总结,道出了他近年来的辉煌与成就。近年来,李开奇所辅导的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参加县、州、省、国内、国际比赛获奖达500多件次,30多件学生作品先后两次走进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由教育部、中国美协举办的“放飞心灵,成就未来”专题展和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画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历数李开奇近年来所取得荣誉,也个个堪称重量级。

2003年,他成为中国美协主持的“课外美术教育工程——蒲公英行动”成员,参与“推进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传承 ”,在国家、省州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2005年他参与编写《手工入门》,目前已由湖南少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8月,他成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6年他创编的美术课教材《快乐的竹偶》在《全国中小学美术》第二期发表,竹偶造型被国家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材采用;他参加教育部组编的《民间美术》编写工作,目前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该年他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组编的《适用美术》编写工作,该书已在部分师范院校使用,他参与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获教育部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成就未来”学术贡献奖;他参加的《本土文化与艺术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在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年,他参与师范五年制师范教材《实用美术》编写,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出版、推广使用。

2008年参与乡土教材《美丽湘西我的家》的编写工作,他所开发的5篇民间美术课例和竹偶玩具《武士》、辅导的35幅学生作品先后收入《手工入门》、《民间美术》、《美丽湘西我的家》等书籍和教材中;

2009年,他辅导的14件学生剪纸作品在吉首大学参加湖南省第四届剪纸艺术作品展,自2009年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湘西州美术学科带头人” 

微信截图_20240703150759.png 

   走访民间竹雕艺人王世辉

在做好一名美术专职教师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民间文化传承的研究与保护工作。2006年、2007年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个人”;自2007年来,他一直担任中国土家织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龙山县非物质文化评审专家、龙山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这期间他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其中《里耶秦简与世外桃源》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术专辑《从文学刊》上。2009年、2010年先后被湘西州委、州政府、龙山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兴州先进个人”、“科技兴县先进个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大好时机,也许李开奇不会是土家民族文化守望的唯一人,但是我们坚信,李开奇不会停下他的脚步,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坚持就是胜利”,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是让土家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一名忠实坚守者。(注:所有图片均为李开奇老师提供)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