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化新价值 引领生活新方式
[会员登录]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递信息
展示文化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扫二维码,关注一下!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首页
信息资讯
民俗节庆
土家康养
旅游天地
土家人物
学术研究
文学艺术
图说土家
土家美食
人物名录
首页
>
土家人物
>
人物名录
女儿会的文化渊源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
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一、女性文化是女儿会产生的渊源
“女儿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她的主体是“女儿”们,是以女性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传统民族盛会。由此,“女儿会”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及女性文化时期。
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认为,人类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各个时代,产生过各种形态的“家庭”文化。家庭的第一阶段是血缘家庭,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第二个阶段即普那路亚家庭,这一形式的群婚家庭中,谁是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却是知道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也只承认女系。母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母权制的产生,女性成了家庭、社会的权力支配者,一切行为都是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的,女性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由此产生了女性文化。
人类经历的各种家庭阶段,都适应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18世纪夏威夷岛的瓦那国,还存在兄妹成婚的多妻多夫现象。恩格斯说:“兄弟和姊妹结婚,在瓦那国是很普遍的。”在日本安万侣《古事记》中载日本古代神话伊邪那歧命与伊邪那美命兄妹二人成婚的故事,在朝鲜的釜山、庆北、咸兴等地流传的《大洪水和人类》的故事,与我国的兄妹成婚的故事异曲同工。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思士思女说”,相传在司幽国中分为男女两个集团,男性集团叫“思士”,不娶妻子;女性集团叫“思女”,不嫁丈夫。两个集团在性向往上并没有深化到哪一个具体的人,而只是对异性的需求和向往。这是最原始的杂婚形态。我国藏民族还出现过“兄弟共妻”现象,认为同一个父母所生兄弟姊妹,生在一起,长在一起,永不分离,乃是幸事。甚至在对偶婚制时期,有些民族家中缺劳力,便与来客或朋友之间的男性成为一种共妻关系。
土家族先民也曾有过原始的女权时期,那时的婚姻是以妇女为中心的。《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载: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此时鄂西尚处在母系社会时期,盐水女神在廪君不愿留居的情况下,大胆出击,“暮辄来取宿”,表现出女性对男性的大胆追求。这个故事说明,“女儿会”以女性寻找意中人和异性伴侣有其历史渊源。
在鄂西流传的兄妹成婚的故事记载:“洪荒年间涨大水,淹死万国九州人。万国九州都淹死,留我伏羲兄妹人。”说的是洪荒年间一场大水,把世上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兄妹。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二人在万物生灵的再三劝说下成婚生子繁衍后代,于是世界上又有了人类。这种兄妹成婚的阶段,按照摩尔根的划分,应是蒙昧时代的血缘家庭阶段。即任何一个男子都可成为任何一个女子的丈夫。
在“女儿会”原生地石灰窑流行的地方剧种——傩戏《姜女下池》,大意是姜女在池塘洗澡,隐约看到范郎在树上乘凉,便唱:“你是人来你说话,你是鬼来放豪光。”范郎唱:“早知娘子下池塘,不该树上把身藏。”姜女唱:“树上哥哥听我说,只有猴子树上坐。哥哥若还有胆量,请你下树谈家常……。”姜女的无拘无束、活泼奔放,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裸浴,见了异性偷窥,也从容镇定,毫不慌张,而是大胆出击,以对歌的形式,约范郎下树谈情说爱,互通家长里短,定下终身。这与“女儿会”上男女相爱、以歌为媒何其相似。
从以上情况看,“女儿会”的产生与母系社会和女性文化密切相关,“女儿会”是母系社会的传承,是女性文化的反祖现象。女性文化为女儿会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女儿会是对远古自由婚俗不自觉地模仿
民俗现象,不管是假经商觅爱,还是借对歌传情,乃至借“回妈屋”过月半与情人幽会等等,其核心是一个“情”字。
单纯从“性”来讲,性是一种生物本能,《说文》释为“性,生之质也”。即生命的本源。6万年前原始人的性及性行为,与现存的猿类几乎没有差别。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人,作为被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对性的需求和采取的方式则带有了社会化,亦即文化意义。人类早期出现的群婚制,或“野合”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道德的、是乱伦行为,但那时的婚俗所表现出来的性行为是自由的、平等的也是绝对开放的。直到后来发展到一夫一妻的“专偶婚”,从人的种群发展看是进步的,然而,自此也由男权社会取代了女权社会。女性也即从一个氏族的社会主角地位,沦落成了男性的附属物,乃至发生发展到有“抢婚”、“买卖婚”等婚俗。其实质,女性就成了一种被奴役的“性商品”。在宋代便出现了专司男女婚嫁的作“媒”职业。“六礼”中的“纳采”,即等于把女儿作价卖,与索要的所谓“奶水钱”别无二致。从婚俗演变的历史轨迹看,作为平等性伙伴之一的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私有制下,即成了供男人取悦的“性机器”。几千年来通行的“六礼”,俨然很文明,很有道德,其实质,就是对人的本性之一的“性自由”的一种压迫和伤害,集中表现在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
这种对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正如一副桎梏,突然间架落在一个数千年来都是“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以歌为奸淫之媒……”的自由婚俗的民族身上,从此,凡男婚女嫁,非“六礼”不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其沿袭历久的自由婚俗文化则被强制取缔。从文化角度讲,文化的排它性所衍生出来的不屈服与反抗,则成为该民族的精神在人们心里积淀下来,并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只待什么时机,便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因而,当石灰窑、大山顶两地的集市贸易这个天赐良机到来时,人们(主要是青年男女)便不约而同地以经贸为名,行觅爱之 实,以对歌为媒,行恋情之实,以“回妈屋”之名,作偷情之举……这种种表现形式,是对封建婚制的反抗,也是对远古自由婚俗的一种不自觉的返祖与模仿。
责任编辑
标签
人物名录
0
推荐阅读
笔精墨妙写峡江——杨小强诗书画艺术品鉴..
湘西州土家族文化研究会2020年会在龙山召..
奉献世界一杯干净茶 ——访“2020年度贵..
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
土家语“舍巴日”汉译音义之我见..
2020年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德江..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记习近平总..
相关文章
向仍旦
刘 仁
读《恩施土家女儿会演变揭秘》随感..
情漫女儿会
女儿会的传承和创新
女儿会的社会价值
女儿会的文化意义
土家人物
人物专访
人物名录
人物特写
真情故事
专题专栏
更多>
扶贫案例
两会聚焦
人物专访
更多>
王芳:芳香一片沁满园
彭苏:业余写作者当不懈努力
李传锋 用文学演绎土家族历史文化
王芳:芳香一片沁满园
奉献世界一杯干净茶 ——访“2020年度贵州省优秀茶文化推广工作者”张勇
人物名录
更多>
向仍旦
向仍旦
刘 仁
读《恩施土家女儿会演变揭秘》随感
情漫女儿会
女儿会的传承和创新
女儿会的社会价值
人物特写
更多>
笔精墨妙写峡江——杨小强诗书画艺术品鉴
杨盛龙:毕兹卡不倦的歌者
田儒斌 每一条建议都落地有声
廖泽伟 收藏各类稀世古玩为土家儿女保护传承土家族苗族文化尽责
李连绪:传承土家民俗礼仪的村嫂
笔精墨妙写峡江——杨小强诗书画艺术品鉴
刘爱玲 用歌声滋润广大观众的心田
谭天:如果还有明天
参与互动
http://www.sina.com.cn/
010-88886666
公共微信
女儿会的文化渊源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一、女性文化是女儿会产生的渊源
“女儿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她的主体是“女儿”们,是以女性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传统民族盛会。由此,“女儿会”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及女性文化时期。
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认为,人类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各个时代,产生过各种形态的“家庭”文化。家庭的第一阶段是血缘家庭,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第二个阶段即普那路亚家庭,这一形式的群婚家庭中,谁是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却是知道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也只承认女系。母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母权制的产生,女性成了家庭、社会的权力支配者,一切行为都是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的,女性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也就由此产生了女性文化。
人类经历的各种家庭阶段,都适应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18世纪夏威夷岛的瓦那国,还存在兄妹成婚的多妻多夫现象。恩格斯说:“兄弟和姊妹结婚,在瓦那国是很普遍的。”在日本安万侣《古事记》中载日本古代神话伊邪那歧命与伊邪那美命兄妹二人成婚的故事,在朝鲜的釜山、庆北、咸兴等地流传的《大洪水和人类》的故事,与我国的兄妹成婚的故事异曲同工。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思士思女说”,相传在司幽国中分为男女两个集团,男性集团叫“思士”,不娶妻子;女性集团叫“思女”,不嫁丈夫。两个集团在性向往上并没有深化到哪一个具体的人,而只是对异性的需求和向往。这是最原始的杂婚形态。我国藏民族还出现过“兄弟共妻”现象,认为同一个父母所生兄弟姊妹,生在一起,长在一起,永不分离,乃是幸事。甚至在对偶婚制时期,有些民族家中缺劳力,便与来客或朋友之间的男性成为一种共妻关系。
土家族先民也曾有过原始的女权时期,那时的婚姻是以妇女为中心的。《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载: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此时鄂西尚处在母系社会时期,盐水女神在廪君不愿留居的情况下,大胆出击,“暮辄来取宿”,表现出女性对男性的大胆追求。这个故事说明,“女儿会”以女性寻找意中人和异性伴侣有其历史渊源。
在鄂西流传的兄妹成婚的故事记载:“洪荒年间涨大水,淹死万国九州人。万国九州都淹死,留我伏羲兄妹人。”说的是洪荒年间一场大水,把世上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兄妹。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二人在万物生灵的再三劝说下成婚生子繁衍后代,于是世界上又有了人类。这种兄妹成婚的阶段,按照摩尔根的划分,应是蒙昧时代的血缘家庭阶段。即任何一个男子都可成为任何一个女子的丈夫。
在“女儿会”原生地石灰窑流行的地方剧种——傩戏《姜女下池》,大意是姜女在池塘洗澡,隐约看到范郎在树上乘凉,便唱:“你是人来你说话,你是鬼来放豪光。”范郎唱:“早知娘子下池塘,不该树上把身藏。”姜女唱:“树上哥哥听我说,只有猴子树上坐。哥哥若还有胆量,请你下树谈家常……。”姜女的无拘无束、活泼奔放,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裸浴,见了异性偷窥,也从容镇定,毫不慌张,而是大胆出击,以对歌的形式,约范郎下树谈情说爱,互通家长里短,定下终身。这与“女儿会”上男女相爱、以歌为媒何其相似。
从以上情况看,“女儿会”的产生与母系社会和女性文化密切相关,“女儿会”是母系社会的传承,是女性文化的反祖现象。女性文化为女儿会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女儿会是对远古自由婚俗不自觉地模仿
民俗现象,不管是假经商觅爱,还是借对歌传情,乃至借“回妈屋”过月半与情人幽会等等,其核心是一个“情”字。
单纯从“性”来讲,性是一种生物本能,《说文》释为“性,生之质也”。即生命的本源。6万年前原始人的性及性行为,与现存的猿类几乎没有差别。但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人,作为被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对性的需求和采取的方式则带有了社会化,亦即文化意义。人类早期出现的群婚制,或“野合”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道德的、是乱伦行为,但那时的婚俗所表现出来的性行为是自由的、平等的也是绝对开放的。直到后来发展到一夫一妻的“专偶婚”,从人的种群发展看是进步的,然而,自此也由男权社会取代了女权社会。女性也即从一个氏族的社会主角地位,沦落成了男性的附属物,乃至发生发展到有“抢婚”、“买卖婚”等婚俗。其实质,女性就成了一种被奴役的“性商品”。在宋代便出现了专司男女婚嫁的作“媒”职业。“六礼”中的“纳采”,即等于把女儿作价卖,与索要的所谓“奶水钱”别无二致。从婚俗演变的历史轨迹看,作为平等性伙伴之一的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私有制下,即成了供男人取悦的“性机器”。几千年来通行的“六礼”,俨然很文明,很有道德,其实质,就是对人的本性之一的“性自由”的一种压迫和伤害,集中表现在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
这种对女性的不平等、无地位和不自由正如一副桎梏,突然间架落在一个数千年来都是“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以歌为奸淫之媒……”的自由婚俗的民族身上,从此,凡男婚女嫁,非“六礼”不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其沿袭历久的自由婚俗文化则被强制取缔。从文化角度讲,文化的排它性所衍生出来的不屈服与反抗,则成为该民族的精神在人们心里积淀下来,并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只待什么时机,便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因而,当石灰窑、大山顶两地的集市贸易这个天赐良机到来时,人们(主要是青年男女)便不约而同地以经贸为名,行觅爱之 实,以对歌为媒,行恋情之实,以“回妈屋”之名,作偷情之举……这种种表现形式,是对封建婚制的反抗,也是对远古自由婚俗的一种不自觉的返祖与模仿。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笔精墨妙写峡江——杨小强诗书画艺术品鉴
湘西州土家族文化研究会2020年会在龙山召开
奉献世界一杯干净茶 ——访“2020年度贵州省优秀茶文化推广工作者”张勇
神奇的土家族人文传统医学
土家语“舍巴日”汉译音义之我见
2020年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德江召开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脱贫攻坚奔小康
相关文章
向仍旦
刘 仁
读《恩施土家女儿会演变揭秘》随感
情漫女儿会
女儿会的传承和创新
女儿会的社会价值
女儿会的文化意义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技术支持: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