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旧站数据

竹编工艺

时间:2020-03-20 15:28:53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李培芝 汪盛华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竹编器皿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工艺美术的历史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活动足迹后便开始产生了。

    宣恩县李家河乡头庄坪村可谓竹编工艺之乡。头庄坪村的竹编工艺生产,据调查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清末民初开始,这一带的农民就有做篾货的习惯,不少人专业从事竹编工艺,或受人之请出门做“上门工”,或在自家编织背篓之类的篾货,逢场挑上街出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全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竹编,“宣恩花背篓”远销四川、重庆等地。进入21世纪,该村的中青年大批外出打工,从事竹编花背篓的手艺人愈来愈少,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以宣恩花背篓为例,编织的主要材料是金竹和南竹劈成的篾片(俗称扁篾)、篾条(俗称丝篾)等。其材料制作程序一般为:先钳掉两头刀砍斜剖部分,用篾刀横削去竹节凸起部分,刮去竹子外部青皮,再劈(破)竹、起黄(劈掉竹条质地较脆的部分),最后扁篾,劈为丝篾。不管是扁篾还是劈为丝篾,都需用匀刀匀成厚薄一致、粗细均匀的篾片或篾丝才能使用,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起码条件。而编织花纹图案则要加工花篾,即红绿黑等各种颜色的篾。一般加工黑色篾条的方法就是在竹子刮节去青后,用松树油或橡胶烧烟,制而成,红色多用巴巴红(化学品)加酒后煮制。

    花背篓的编织程序是:用扁篾编底,青篾当框架,丝篾配搭适当花篾编织,然后锁口,插签上背篓系。在编织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充分交叉利用疏、偏、插、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从而编织出色彩鲜明、质朴美观、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来。

    宣恩花背篓篓底嵌有本板底,从而使之耐磨经用。为防晒防腐和增强器皿的光泽亮度,艺人们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为花背篓刷上一层青漆。制作竹编工艺的工具有篾刀、锯、匀刀、刮刀、度篾锥、引撬以及竹质推片、竹质衬圈等。制品有:除花背篓外,扁篾类产品有席、皮篓、箱、簸等;丝篾类有箩、篓、篮之类;并合类产品有桌、椅、床、凳等。

    头庄坪村人花背篓编织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其形体结构充分表现出了造型美,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极具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还具有欣赏和收藏的审美价值。
竹编宣恩花背篓工艺历史悠久,特别是创作的各类花纹图案不仅表现出造型美、色彩美和装饰美,还有着一定的民俗文化寓意,是创作者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为实用而作,却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价值。

    竹编工艺既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繁荣了农村经济。因此,竹编工艺还具有不可小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宣恩竹编工艺传承靠师传、家传及自学,以家传为主、师传和自学为辅。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迅速改善,许多生产类竹编器皿已逐渐淡出,如晒席、挡席、睡席、箩筐、背篓、提篮、饭篓、斗笠等,竹编工艺品种随之减少,加上竹编艺人收入微薄,年轻人不愿学,长此下去,竹编工艺有消亡危险。
责任编辑
标签旧站数据    
0
旧站数据
参与互动
010-63385503
公共微信

竹编工艺

时间:2020-03-20 15:28:53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李培芝 汪盛华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竹编器皿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工艺美术的历史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活动足迹后便开始产生了。

    宣恩县李家河乡头庄坪村可谓竹编工艺之乡。头庄坪村的竹编工艺生产,据调查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清末民初开始,这一带的农民就有做篾货的习惯,不少人专业从事竹编工艺,或受人之请出门做“上门工”,或在自家编织背篓之类的篾货,逢场挑上街出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全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竹编,“宣恩花背篓”远销四川、重庆等地。进入21世纪,该村的中青年大批外出打工,从事竹编花背篓的手艺人愈来愈少,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以宣恩花背篓为例,编织的主要材料是金竹和南竹劈成的篾片(俗称扁篾)、篾条(俗称丝篾)等。其材料制作程序一般为:先钳掉两头刀砍斜剖部分,用篾刀横削去竹节凸起部分,刮去竹子外部青皮,再劈(破)竹、起黄(劈掉竹条质地较脆的部分),最后扁篾,劈为丝篾。不管是扁篾还是劈为丝篾,都需用匀刀匀成厚薄一致、粗细均匀的篾片或篾丝才能使用,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起码条件。而编织花纹图案则要加工花篾,即红绿黑等各种颜色的篾。一般加工黑色篾条的方法就是在竹子刮节去青后,用松树油或橡胶烧烟,制而成,红色多用巴巴红(化学品)加酒后煮制。

    花背篓的编织程序是:用扁篾编底,青篾当框架,丝篾配搭适当花篾编织,然后锁口,插签上背篓系。在编织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充分交叉利用疏、偏、插、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从而编织出色彩鲜明、质朴美观、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来。

    宣恩花背篓篓底嵌有本板底,从而使之耐磨经用。为防晒防腐和增强器皿的光泽亮度,艺人们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为花背篓刷上一层青漆。制作竹编工艺的工具有篾刀、锯、匀刀、刮刀、度篾锥、引撬以及竹质推片、竹质衬圈等。制品有:除花背篓外,扁篾类产品有席、皮篓、箱、簸等;丝篾类有箩、篓、篮之类;并合类产品有桌、椅、床、凳等。

    头庄坪村人花背篓编织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其形体结构充分表现出了造型美,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极具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还具有欣赏和收藏的审美价值。
竹编宣恩花背篓工艺历史悠久,特别是创作的各类花纹图案不仅表现出造型美、色彩美和装饰美,还有着一定的民俗文化寓意,是创作者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为实用而作,却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价值。

    竹编工艺既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繁荣了农村经济。因此,竹编工艺还具有不可小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宣恩竹编工艺传承靠师传、家传及自学,以家传为主、师传和自学为辅。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迅速改善,许多生产类竹编器皿已逐渐淡出,如晒席、挡席、睡席、箩筐、背篓、提篮、饭篓、斗笠等,竹编工艺品种随之减少,加上竹编艺人收入微薄,年轻人不愿学,长此下去,竹编工艺有消亡危险。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