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文化观指导弘扬“张家界文化”工作 ——兼谈“中华文化”与“炎黄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力量,是国家强盛的支撑,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厚基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深化,导致学术界兴起“文化热”,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地域文化研究热潮居高不下。文化界和旅游界专家持续多年的文化研究热潮,致使“文化学”这门学问成为显学,近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了推动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系统的“文化观”。2013年,习近平指出:“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上,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3]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对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如数家珍,释放挖掘、传承“地域文化”信号。张家界市应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文化观指导弘扬“张家界文化”工作,采取四项措施,实现传承“张家界文化”的工作目标。
陕西省每年在黄帝陵举办祭祀黄帝仪式
首先,弄清“炎黄文化”的发生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共同体,中国的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都说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是创造“中华文化”的始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大河,“炎黄文化”是源头。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境内居住不同的部落,处在部落林立的“方国时代”,炎帝部落、黄帝部落是由若干氏族组成的庞大的两个部落。《国语》最早记载:“黄帝以姬水(又名沮水)成,炎帝以姜水(即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5]最初,炎帝、黄帝是活动在陕西省的两个部落首领,陕西省是“炎黄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的姜水流域是炎帝诞生地,宝鸡市境仍有炎帝大殿;位于延安市黄陵县的沮水流域是黄帝诞生地,黄陵县境仍有黄帝陵庙。在远古时期 ,族名和人名合二为一。炎帝是个部落称谓,又是这个部落的首领。部落首领战死、病死以后,继任者们都叫炎帝。所以炎帝还是这个部落若干首领的总称谓,这是现在中国有多个炎帝的出生地、生活地、墓葬地的原因。炎帝部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许多贡献:炎帝部落是农耕文化创造者,是中医药学缔造者,是陶器制作发明者,是古代城池创建者。黄帝既是部落首领,又是部落称谓,统领黄帝部落的黄帝有几代人。黄帝对中华文明发展、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比炎帝更多。在炎帝所做贡献基础上,黄帝推进播种五谷、养蚕缝衣、舟车、医药、算数,揭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序幕。后来,两个部落均向东扩展到黄河下游,黄帝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怀来县)打败炎帝部落,两个部落联盟,经过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大战,战胜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统一中原地区并且不断繁衍,融合蛮夷等其他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的几位帝王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之王,都被认为是黄帝后裔,就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许多帝王均称他们为黄帝后裔,几乎所有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在外国强敌侵略中国的危机下,“炎黄子孙”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民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在先秦典籍中“炎黄”每每并称,“炎黄”是“炎帝”和“黄帝”两个古帝的合称。炎帝是“三皇”之一,黄帝为“五帝”之首。“三皇五帝”时代是史前中华文明初创时期漫长的历史时代,因此学术界把炎黄时代看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点。“炎黄文化”是远古时期思想文化的集中代表,是进步思想的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炎黄子孙传承、弘扬。 炎黄文化研究会要将传承赓续中华文化与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瑞环说:“中华炎黄文化也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会长说:“研究和弘扬炎黄文化,就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执行会长萧克萧克说:“如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我们这一代炎黄子孙不得不认真考虑。”可见,“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是逻辑学所说的全同关系或者同一关系。在新时代,要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就有必要深入研究炎黄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主要内容,布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为国学),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作用,而且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一方面要弄清中华优秀统文化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系统研究、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各类学校、进机关单位、进企事业,建立一致的“文化认同”。
张家界市城区白羊古剎
其次,界定“张家界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这个概念内涵丰富,凡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达300多种,不胜枚举。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下完整的定义:“人类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之总和叫做文化。”“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语,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最早出现“文化”一词。中国近代学者对文化的解释以《辞海》为代表:“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十分广泛,其范围是“与人有关的一切”。学术界根据文化形态,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中华文化”与“张家界文化”是逻辑学所说的种属关系或者上属关系。国内外少数人认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市是“文化荒漠”,地域文化积淀不多。殊不知,历朝历代定居此地的世居少数民族为人类留下源远流长、颇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张家界文化”是指历代各族祖先共同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多元一体”的地域文化,其来源是多元的和多根系的,其内容包括史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城镇文化、教育文化和武术文化“八大系列”。既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张家界市历史悠久,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在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澧水流域远古人类祖先“早期智人”使用打制石器从事砍伐树木、搏斗野兽等活动。商周时期,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苗人等古代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澧水流域历代沿革时有变动。
张家界市出土的战国文物虎钮錞于
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历代朝廷均在澧水流域设置郡县、羁縻州县以及土司、卫所机构等,统治本地各族人民。 张家界市是革命老区、贺龙元帅故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家界市境内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策应地、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是人民军队发祥地之一、人民共和国摇篮之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百年党史之中,张家界市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张家界市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据张家界市公安局2018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少数民族1284392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1702199人的75%。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1127746人、白族119385人、苗族30881人、回族1557人。张家界市是湖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全市已有五大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124人、信教群众7.6万余人,全市经批准设立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有62处。其中,普光寺、天门山寺、五雷山道观、紫霞观和张家界基督教福音堂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张家界市城区清代田家大院
再次,做好“张家界文化”挖掘整理和弘扬普及工作。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尤以俞晓群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涵盖最广,包括《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巴渝文化》《黔贵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和《闽南文化》等24本著作。张家界市周边市(州)地域文化研究也已出版《湘西文化》《五溪文化》《梅山文化》和《巴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研究图书。张家界市委张发2020﹝6﹞号文件强调:“充分发掘张家界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张家界市各级政府地方志编纂部门应该编纂《张家界市志》和区(县)志;推动专业志编纂工作,修订《湖南省特色志丛书·武陵源风景志》,启动《张家界市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市直有关部门应该重视部门(行业)志编纂工作,组织学者整理地域文化资料,编写《张家界文物志》《张家界文艺志》《张家界市旅游志》《张家界市地名志》《张家界民族志》《张家界市教育志》等部门志书,传承系统、规范、科学、权威的地域文化研究书籍。张家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按照《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既要宣传普及炎黄文化知识,又可研究“张家界文化”有关专题,还应出版《张家界红色故事》《张家界文化研究文集》和《张家界文化概要》等文化书籍。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张家界市非遗促进会、张家界市群艺民俗文化研究院和慈利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应向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申报并且完成《张家界市地方简史》《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与研究》《张家界市民间故事精选》等课题,为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科研依据,发挥社科团体作用,推进社会科学普及。
慈利县清代渔浦书院
最后,促进“张家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09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张家界市多数市民和旅游从业人员尚不知道张家界文化的主要内容,怎能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所以,我市要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文件精神,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要加强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历史文化滋养,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要加强文物古迹研究与利用,保护、修复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各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研制旅游工艺品。多向省里和国家文化工作主管部门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旅游景区文化底蕴,改进文化产品供给。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培育文艺展演、文博会展、体育赛事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继续办好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旅游节庆活动。2020年,习近平强调:“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因此,张家界市要加快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科技馆、市规划馆、市演艺中心、市大剧院、张家界贺龙体育中心和张家界茶博馆等旅游文化设施、文化地标工程建设,促使张家界市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
[1]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
[2]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
[3]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页。
[4]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0页。
[5] 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撰《国语》卷十《晋语四》
用习近平文化观指导弘扬“张家界文化”工作 ——兼谈“中华文化”与“炎黄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1-12-31 18:30:0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戴楚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力量,是国家强盛的支撑,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厚基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深化,导致学术界兴起“文化热”,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地域文化研究热潮居高不下。文化界和旅游界专家持续多年的文化研究热潮,致使“文化学”这门学问成为显学,近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了推动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以,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系统的“文化观”。2013年,习近平指出:“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上,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3]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对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如数家珍,释放挖掘、传承“地域文化”信号。张家界市应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文化观指导弘扬“张家界文化”工作,采取四项措施,实现传承“张家界文化”的工作目标。
陕西省每年在黄帝陵举办祭祀黄帝仪式
首先,弄清“炎黄文化”的发生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共同体,中国的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都说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是创造“中华文化”的始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大河,“炎黄文化”是源头。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境内居住不同的部落,处在部落林立的“方国时代”,炎帝部落、黄帝部落是由若干氏族组成的庞大的两个部落。《国语》最早记载:“黄帝以姬水(又名沮水)成,炎帝以姜水(即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5]最初,炎帝、黄帝是活动在陕西省的两个部落首领,陕西省是“炎黄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的姜水流域是炎帝诞生地,宝鸡市境仍有炎帝大殿;位于延安市黄陵县的沮水流域是黄帝诞生地,黄陵县境仍有黄帝陵庙。在远古时期 ,族名和人名合二为一。炎帝是个部落称谓,又是这个部落的首领。部落首领战死、病死以后,继任者们都叫炎帝。所以炎帝还是这个部落若干首领的总称谓,这是现在中国有多个炎帝的出生地、生活地、墓葬地的原因。炎帝部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许多贡献:炎帝部落是农耕文化创造者,是中医药学缔造者,是陶器制作发明者,是古代城池创建者。黄帝既是部落首领,又是部落称谓,统领黄帝部落的黄帝有几代人。黄帝对中华文明发展、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比炎帝更多。在炎帝所做贡献基础上,黄帝推进播种五谷、养蚕缝衣、舟车、医药、算数,揭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序幕。后来,两个部落均向东扩展到黄河下游,黄帝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怀来县)打败炎帝部落,两个部落联盟,经过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大战,战胜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统一中原地区并且不断繁衍,融合蛮夷等其他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的几位帝王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之王,都被认为是黄帝后裔,就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许多帝王均称他们为黄帝后裔,几乎所有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在外国强敌侵略中国的危机下,“炎黄子孙”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民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在先秦典籍中“炎黄”每每并称,“炎黄”是“炎帝”和“黄帝”两个古帝的合称。炎帝是“三皇”之一,黄帝为“五帝”之首。“三皇五帝”时代是史前中华文明初创时期漫长的历史时代,因此学术界把炎黄时代看作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点。“炎黄文化”是远古时期思想文化的集中代表,是进步思想的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炎黄子孙传承、弘扬。 炎黄文化研究会要将传承赓续中华文化与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瑞环说:“中华炎黄文化也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会长说:“研究和弘扬炎黄文化,就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原执行会长萧克萧克说:“如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我们这一代炎黄子孙不得不认真考虑。”可见,“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是逻辑学所说的全同关系或者同一关系。在新时代,要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就有必要深入研究炎黄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主要内容,布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为国学),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作用,而且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一方面要弄清中华优秀统文化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另一方面要系统研究、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各类学校、进机关单位、进企事业,建立一致的“文化认同”。
张家界市城区白羊古剎
其次,界定“张家界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这个概念内涵丰富,凡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达300多种,不胜枚举。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下完整的定义:“人类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之总和叫做文化。”“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语,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最早出现“文化”一词。中国近代学者对文化的解释以《辞海》为代表:“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十分广泛,其范围是“与人有关的一切”。学术界根据文化形态,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中华文化”与“张家界文化”是逻辑学所说的种属关系或者上属关系。国内外少数人认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市是“文化荒漠”,地域文化积淀不多。殊不知,历朝历代定居此地的世居少数民族为人类留下源远流长、颇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张家界文化”是指历代各族祖先共同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多元一体”的地域文化,其来源是多元的和多根系的,其内容包括史志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城镇文化、教育文化和武术文化“八大系列”。既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张家界市历史悠久,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在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澧水流域远古人类祖先“早期智人”使用打制石器从事砍伐树木、搏斗野兽等活动。商周时期,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苗人等古代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澧水流域历代沿革时有变动。
张家界市出土的战国文物虎钮錞于
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历代朝廷均在澧水流域设置郡县、羁縻州县以及土司、卫所机构等,统治本地各族人民。 张家界市是革命老区、贺龙元帅故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家界市境内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策应地、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是人民军队发祥地之一、人民共和国摇篮之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百年党史之中,张家界市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历史作用。张家界市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据张家界市公安局2018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少数民族1284392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1702199人的75%。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1127746人、白族119385人、苗族30881人、回族1557人。张家界市是湖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全市已有五大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124人、信教群众7.6万余人,全市经批准设立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有62处。其中,普光寺、天门山寺、五雷山道观、紫霞观和张家界基督教福音堂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张家界市城区清代田家大院
再次,做好“张家界文化”挖掘整理和弘扬普及工作。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尤以俞晓群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涵盖最广,包括《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巴渝文化》《黔贵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和《闽南文化》等24本著作。张家界市周边市(州)地域文化研究也已出版《湘西文化》《五溪文化》《梅山文化》和《巴楚文化》等地域文化研究图书。张家界市委张发2020﹝6﹞号文件强调:“充分发掘张家界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张家界市各级政府地方志编纂部门应该编纂《张家界市志》和区(县)志;推动专业志编纂工作,修订《湖南省特色志丛书·武陵源风景志》,启动《张家界市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市直有关部门应该重视部门(行业)志编纂工作,组织学者整理地域文化资料,编写《张家界文物志》《张家界文艺志》《张家界市旅游志》《张家界市地名志》《张家界民族志》《张家界市教育志》等部门志书,传承系统、规范、科学、权威的地域文化研究书籍。张家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按照《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既要宣传普及炎黄文化知识,又可研究“张家界文化”有关专题,还应出版《张家界红色故事》《张家界文化研究文集》和《张家界文化概要》等文化书籍。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张家界市非遗促进会、张家界市群艺民俗文化研究院和慈利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应向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申报并且完成《张家界市地方简史》《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成与研究》《张家界市民间故事精选》等课题,为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科研依据,发挥社科团体作用,推进社会科学普及。
慈利县清代渔浦书院
最后,促进“张家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09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张家界市多数市民和旅游从业人员尚不知道张家界文化的主要内容,怎能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所以,我市要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文件精神,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要加强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历史文化滋养,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要加强文物古迹研究与利用,保护、修复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各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研制旅游工艺品。多向省里和国家文化工作主管部门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旅游景区文化底蕴,改进文化产品供给。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鼓励对现有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培育文艺展演、文博会展、体育赛事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继续办好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旅游节庆活动。2020年,习近平强调:“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因此,张家界市要加快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科技馆、市规划馆、市演艺中心、市大剧院、张家界贺龙体育中心和张家界茶博馆等旅游文化设施、文化地标工程建设,促使张家界市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
[1]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
[2]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
[3]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页。
[4]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0页。
[5] 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撰《国语》卷十《晋语四》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