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朱峰

                                     

 2017年4月23日,由吉首大学、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聚焦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来自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吉首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蓝皮书发布会并作了发言。该蓝皮书创新性提出了综合贫困识别与治理的“人、业、地”范式,并探索了专家、村干部、村民三重扶贫政策政策评估路径。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致辞。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他说,连片特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统筹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黄承伟说,《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以“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为主题,基于“人业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连片特困区的扶贫开发要面向“人地业”三管齐下、协同推进,提出了未来扶贫工作中要变碎片化扶贫为系统化扶贫,做到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该书数据翔实、资料全面、贴近实际,是当前系统研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的一部力作,对推进连片特困区实现全面脱贫和持久脱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承伟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具体负责扶贫宣传教育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将加快继续支持连片特困地区蓝皮书的成长,积极推广和应用吉首大学研究成果,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呼吁社会为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献计献策,为连片特困地区相关成果的宣传推广提供更多关注,为连片特困区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为连片特困区脱贫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蓝皮书主编游俊作主旨发言。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蓝皮书主编游俊介绍了蓝皮书的基本情况,他从两点创新、三个观点、五个结论、四条建议详细解读了蓝皮书。以推进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可以被理解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缺失或三者之间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进行了分析。

游俊指出,“三管齐下”,即分别针对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情境性要素“地”实施“靶向干预”。在干预过程中,结合贫困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对缺失或被剥夺的指标进行精准干预,若主体性要素“人”的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缺失,则通过将其纳入金融扶贫项目予以帮扶,若情境性要素“地”的地理资本中政治资本匮乏,则可通过给予更多的政治关注加以扶持。“协同推进”则要求在面向“人”“业”“地”各维度上的缺失实施“靶向干预”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业”“地”之间的耦合互动规律,着重打破“负向累积循环”链条,发挥各维度上“靶向干预”措施的协同效应,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跳出“贫困陷阱”。

游俊表示,当前的精准扶贫实践仍主要停留在面向“人”“业”“地”各维度的“靶向干预”阶段,虽然这也取得比先前粗放式扶贫更好的成效,但仍难以摆脱“梅佐乔诺陷阱”,即一旦干预退出,将重新返贫。因而,这迫切要求扶贫攻坚要进一步向“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干预升级。系统性干预并不排斥各维度层面的“靶向干预”,相反,它更强调各维度上的协同干预,即以“人”“业”“地”耦合过程中不协调之处为突破口,“三管齐下”消除制约性因素,逆转“负向累积循环”过程,使连片特困区在“人”“业”“地”协同发展中实现减贫与发展。可见,靶向干预主要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而系统性干预则更依赖于“人”“业”“地”三管齐下、协同推进的连片开发。

游俊最后说,本书与现有的研究不同,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层面解读连片特困区的贫困,认为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是“人”“业”“地”的综合贫困,提出“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并据此设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分别从片区层面、典型贫困村层面对当前的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进行定量评价,对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三五”时期扶贫政策优化、精准扶贫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特别是针对当前连片特困区扶贫实践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精准扶贫理解偏误提出质疑,呼吁连片特困区要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进连片开发,通过“人”“业”“地”帮扶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促进片区全面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彭泽昌发言

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致辞


吉首大学副校长、蓝皮书主编冷志明主持发布会
         会议现场。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蓝皮书是第三部,第一部蓝皮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以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样本,以“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题,全面考察了武陵山片区71县市区近10年来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贫困各维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各子系统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第二部蓝皮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在第一期蓝皮书以武陵山区为研究视角的成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放眼“11+3”个连片特困区,采用一总加多分的组合报告模式,在突出共性的基础上关注个性,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精细的分析了连片特困区这类特殊类型区域城镇化的进程、特征、路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思路与对策。      
 

责任编辑
标签民族新闻    
0
民族新闻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朱峰

                                     

 2017年4月23日,由吉首大学、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聚焦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来自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吉首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蓝皮书发布会并作了发言。该蓝皮书创新性提出了综合贫困识别与治理的“人、业、地”范式,并探索了专家、村干部、村民三重扶贫政策政策评估路径。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致辞。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他说,连片特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统筹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黄承伟说,《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以“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为主题,基于“人业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连片特困区的扶贫开发要面向“人地业”三管齐下、协同推进,提出了未来扶贫工作中要变碎片化扶贫为系统化扶贫,做到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该书数据翔实、资料全面、贴近实际,是当前系统研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的一部力作,对推进连片特困区实现全面脱贫和持久脱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承伟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具体负责扶贫宣传教育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将加快继续支持连片特困地区蓝皮书的成长,积极推广和应用吉首大学研究成果,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呼吁社会为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发展献计献策,为连片特困地区相关成果的宣传推广提供更多关注,为连片特困区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为连片特困区脱贫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蓝皮书主编游俊作主旨发言。

 吉首大学党委书记、蓝皮书主编游俊介绍了蓝皮书的基本情况,他从两点创新、三个观点、五个结论、四条建议详细解读了蓝皮书。以推进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发展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可以被理解为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缺失或三者之间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进行了分析。

游俊指出,“三管齐下”,即分别针对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情境性要素“地”实施“靶向干预”。在干预过程中,结合贫困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对缺失或被剥夺的指标进行精准干预,若主体性要素“人”的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缺失,则通过将其纳入金融扶贫项目予以帮扶,若情境性要素“地”的地理资本中政治资本匮乏,则可通过给予更多的政治关注加以扶持。“协同推进”则要求在面向“人”“业”“地”各维度上的缺失实施“靶向干预”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人”“业”“地”之间的耦合互动规律,着重打破“负向累积循环”链条,发挥各维度上“靶向干预”措施的协同效应,形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跳出“贫困陷阱”。

游俊表示,当前的精准扶贫实践仍主要停留在面向“人”“业”“地”各维度的“靶向干预”阶段,虽然这也取得比先前粗放式扶贫更好的成效,但仍难以摆脱“梅佐乔诺陷阱”,即一旦干预退出,将重新返贫。因而,这迫切要求扶贫攻坚要进一步向“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干预升级。系统性干预并不排斥各维度层面的“靶向干预”,相反,它更强调各维度上的协同干预,即以“人”“业”“地”耦合过程中不协调之处为突破口,“三管齐下”消除制约性因素,逆转“负向累积循环”过程,使连片特困区在“人”“业”“地”协同发展中实现减贫与发展。可见,靶向干预主要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而系统性干预则更依赖于“人”“业”“地”三管齐下、协同推进的连片开发。

游俊最后说,本书与现有的研究不同,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层面解读连片特困区的贫困,认为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是“人”“业”“地”的综合贫困,提出“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并据此设计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分别从片区层面、典型贫困村层面对当前的扶贫政策实施及成效进行定量评价,对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三五”时期扶贫政策优化、精准扶贫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特别是针对当前连片特困区扶贫实践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精准扶贫理解偏误提出质疑,呼吁连片特困区要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进连片开发,通过“人”“业”“地”帮扶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促进片区全面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致辞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彭泽昌发言

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致辞


吉首大学副校长、蓝皮书主编冷志明主持发布会
         会议现场。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蓝皮书是第三部,第一部蓝皮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以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样本,以“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题,全面考察了武陵山片区71县市区近10年来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贫困各维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各子系统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第二部蓝皮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在第一期蓝皮书以武陵山区为研究视角的成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放眼“11+3”个连片特困区,采用一总加多分的组合报告模式,在突出共性的基础上关注个性,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精细的分析了连片特困区这类特殊类型区域城镇化的进程、特征、路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思路与对策。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