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彭文波 “收破烂儿”的土家族女教师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龙军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人生箴言

  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我也会一直教下去的,因为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

  同事评价

  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陈银玉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选择坚守在这么艰苦的地方,一干就是30年,我们都很敬佩她。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

  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老师,工资低,条件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属不易。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62年2月

  教学科目: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

  毕业学校: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教学经历:1985年3月至今,在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教学。

  她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所破败的小学里,教书育人30年。

  从1999年至今,她的收入一直只有少得可怜的400元。

  从教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含泪辍学。

  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她就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多年来唯一的教师陈银玉。  

  收入微薄,乡村教师捡“破烂儿”度日

  1962年2月20日,陈银玉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向家坪村风响泉组。1982年9月中专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30年。1985年3月调入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在这所小学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坚持了整整27年。

  1998年4月30日,时年36岁的陈银玉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2002年7月,陈银玉凭借过硬的教学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2005年6月,陈银玉获得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颁发的大专文凭。

  严格来说,参考物价上涨因素,陈银玉从教30年来,工资是越来越少了。1996年以前,陈银玉的月工资是300多元;1996年至1999年,她的月工资被降至180元;1999年至今,她已经没有工资,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费,除了农垦场每月发给她的计划生育专干补贴30元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说:“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

  丈夫下岗多年、身体多病,两个儿子刚刚辛苦拉扯大、没有积蓄,每月只有陈银玉的400元生活费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实在是难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2011年6月,陈银玉放下为人师表的身份,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收购“破烂儿”,借此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2011年8月20日,在前往山高路远的姚峰界村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路途中,陈银玉不幸被狗咬伤。

  陈银玉心疼了,被狗咬一口,需要注射狂犬疫苗4次,每次需要支付100元,共计需要支付400元,狗咬的那一口刚好把她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咬没了”!  

  废弃的蚕茧站房内,读书声从未间断

  “二十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神圣的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的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在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却永远放飞着一只年轻的风筝。”这是陈银玉《工作日记》中的话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梦幻的温馨。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一人一校(一个老师坚守着一所学校),全校有13名学生,教室位于已经废弃的汨湖蚕茧站房内,破败,残旧。

  蚕茧站房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已经千疮百孔。为了不让大山深处的朗朗读书声就此中断,陈银玉老师在这里坚守了整整27年,从未言弃。

  1982年10月,刚刚参加教学工作,投身教育事业的陈银玉老师,专程来到桑植县汨湖乡小汉峪村,找到闻名湘西的铁匠师傅钟善基,恳求其用上等好铁打了一把经久耐用的砍柴刀,专门用于为自己所教的学生削铅笔。

  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磨了又磨,削了又削,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日日夜夜,让200多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见识了山外精彩的世界。

  一块黑板,也被陈银玉老师使用了整整30年。现在已经凹凸不平,深浅不一。

  养蚕的站房成了育人的教室,坚守的付出换来了喜人的成绩。陈银玉老师所教的班级,其统考成绩多次荣获全乡第一名,其本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工作者,其撰写的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荣获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评选二等奖。

  因为多年来这样拼命教学,陈银玉疾病缠身。高血压,骨质增生,眩晕等疾病,往往让陈银玉痛不欲生。2003年2月18日,陈银玉在教学工作中突然晕倒,几乎丧生。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垃圾是脏的,但是得来的钱是干净的

  1993年夏季,桑植县遭受“7·23”洪灾。农垦场子弟小学被淹,7天后洪水才慢慢消退,陈老师自己动手清除淤泥,清洗桌椅,还自掏腰包410多元用于维修黑板、桌椅板凳,为教室添瓦补漏。新学期,学生高高兴兴来上学时,她却累得晕倒在台阶上,不省人事,好心人将她送到乡卫生院打点滴才恢复过来。

  现在正读一年级的学生闫一丹,是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她两岁半的时候因病去世,撒手人寰,不仅让闫一丹失去了母爱,也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姐姐闫娅琳就读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112班,正是用钱的关键时候。闫一丹的爷爷去世多年,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多病的奶奶与闫一丹相依为命。

  从2009年开始,陈银玉老师在自身生活费每月只有400元的艰难情况下,先后为闫一丹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50元,还经常给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用。闫一丹说:“陈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土家族残疾女孩伍燕和残疾男孩伍松是一对姐弟,行走十分不便,六七岁了还不能上学。在陈银玉的多次登门拜访和苦苦劝说下,伍燕和伍松这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姐弟,才在父母的允许下走进了学堂,开始读书识字。在学校,伍燕和伍松上厕所都需要陈银玉和同学们背着去。这一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就是整整五年。

  姐弟俩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在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读完三年级以后,需要到5公里外的汨湖乡中心小学去读四年级。但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最后还是辍学了。望着姐弟俩离开学校时无奈的眼神,爱莫能助的陈银玉无声地哭了。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面对我们的采访,无不钦佩地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老师,工资低,条件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属不易。”

  陈银玉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可以养家糊口的,是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的,是可以接济贫困学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为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责任编辑
标签文化动态    
0
民族新闻

彭文波 “收破烂儿”的土家族女教师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龙军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人生箴言

  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我也会一直教下去的,因为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们。

  同事评价

  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陈银玉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选择坚守在这么艰苦的地方,一干就是30年,我们都很敬佩她。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

  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老师,工资低,条件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属不易。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62年2月

  教学科目: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

  毕业学校: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教学经历:1985年3月至今,在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教学。

  她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所破败的小学里,教书育人30年。

  从1999年至今,她的收入一直只有少得可怜的400元。

  从教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含泪辍学。

  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她就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多年来唯一的教师陈银玉。  

  收入微薄,乡村教师捡“破烂儿”度日

  1962年2月20日,陈银玉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向家坪村风响泉组。1982年9月中专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30年。1985年3月调入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在这所小学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坚持了整整27年。

  1998年4月30日,时年36岁的陈银玉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2002年7月,陈银玉凭借过硬的教学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2005年6月,陈银玉获得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颁发的大专文凭。

  严格来说,参考物价上涨因素,陈银玉从教30年来,工资是越来越少了。1996年以前,陈银玉的月工资是300多元;1996年至1999年,她的月工资被降至180元;1999年至今,她已经没有工资,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费,除了农垦场每月发给她的计划生育专干补贴30元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说:“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

  丈夫下岗多年、身体多病,两个儿子刚刚辛苦拉扯大、没有积蓄,每月只有陈银玉的400元生活费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实在是难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2011年6月,陈银玉放下为人师表的身份,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收购“破烂儿”,借此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2011年8月20日,在前往山高路远的姚峰界村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路途中,陈银玉不幸被狗咬伤。

  陈银玉心疼了,被狗咬一口,需要注射狂犬疫苗4次,每次需要支付100元,共计需要支付400元,狗咬的那一口刚好把她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咬没了”!  

  废弃的蚕茧站房内,读书声从未间断

  “二十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神圣的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的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在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却永远放飞着一只年轻的风筝。”这是陈银玉《工作日记》中的话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梦幻的温馨。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一人一校(一个老师坚守着一所学校),全校有13名学生,教室位于已经废弃的汨湖蚕茧站房内,破败,残旧。

  蚕茧站房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已经千疮百孔。为了不让大山深处的朗朗读书声就此中断,陈银玉老师在这里坚守了整整27年,从未言弃。

  1982年10月,刚刚参加教学工作,投身教育事业的陈银玉老师,专程来到桑植县汨湖乡小汉峪村,找到闻名湘西的铁匠师傅钟善基,恳求其用上等好铁打了一把经久耐用的砍柴刀,专门用于为自己所教的学生削铅笔。

  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磨了又磨,削了又削,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日日夜夜,让200多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见识了山外精彩的世界。

  一块黑板,也被陈银玉老师使用了整整30年。现在已经凹凸不平,深浅不一。

  养蚕的站房成了育人的教室,坚守的付出换来了喜人的成绩。陈银玉老师所教的班级,其统考成绩多次荣获全乡第一名,其本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工作者,其撰写的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荣获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评选二等奖。

  因为多年来这样拼命教学,陈银玉疾病缠身。高血压,骨质增生,眩晕等疾病,往往让陈银玉痛不欲生。2003年2月18日,陈银玉在教学工作中突然晕倒,几乎丧生。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垃圾是脏的,但是得来的钱是干净的

  1993年夏季,桑植县遭受“7·23”洪灾。农垦场子弟小学被淹,7天后洪水才慢慢消退,陈老师自己动手清除淤泥,清洗桌椅,还自掏腰包410多元用于维修黑板、桌椅板凳,为教室添瓦补漏。新学期,学生高高兴兴来上学时,她却累得晕倒在台阶上,不省人事,好心人将她送到乡卫生院打点滴才恢复过来。

  现在正读一年级的学生闫一丹,是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她两岁半的时候因病去世,撒手人寰,不仅让闫一丹失去了母爱,也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姐姐闫娅琳就读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112班,正是用钱的关键时候。闫一丹的爷爷去世多年,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多病的奶奶与闫一丹相依为命。

  从2009年开始,陈银玉老师在自身生活费每月只有400元的艰难情况下,先后为闫一丹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50元,还经常给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用。闫一丹说:“陈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土家族残疾女孩伍燕和残疾男孩伍松是一对姐弟,行走十分不便,六七岁了还不能上学。在陈银玉的多次登门拜访和苦苦劝说下,伍燕和伍松这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姐弟,才在父母的允许下走进了学堂,开始读书识字。在学校,伍燕和伍松上厕所都需要陈银玉和同学们背着去。这一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就是整整五年。

  姐弟俩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在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读完三年级以后,需要到5公里外的汨湖乡中心小学去读四年级。但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最后还是辍学了。望着姐弟俩离开学校时无奈的眼神,爱莫能助的陈银玉无声地哭了。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面对我们的采访,无不钦佩地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老师,工资低,条件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属不易。”

  陈银玉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可以养家糊口的,是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的,是可以接济贫困学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为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