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基础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秦国文  信息来源:团结网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文化命题作为议题,把文化提升到强国兴国的高度,令人鼓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应当紧密结合吉首实际,把握发展机遇,彰显文化优势,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率先发展,经济后发赶超。  

  一、让文化繁荣起来

  发展离不开繁荣。繁荣是发展的基础,繁荣是制高的基石。

  1、增强意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所谓“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苏联解体就是不打自败的例证。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正是要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充分肯定民族文化价值,以文化大繁荣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吉首虽是一个以文化为特色和优势的城市,仍要解决对文化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的问题,学会“文化化”的工作方法,善于用文化的方式沟通感情、增进理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2、增进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强城市核心凝聚力、彰显城市品牌影响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文化工作的突出矛盾是人们对民族文化特别需求和文化条件相对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从两个层面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工作。一是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发展“农家书屋”、“电影下乡”、“广场文化”等惠民利民文化事业,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文化精品服务优势化。要深入推进文化品牌战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集中物力财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建设民族先进文化,以优势化服务促进文化优势化发展。

  3、增浓氛围。只有氛围增强了,自信才能增强;只有自信增强了,氛围才能更浓;只有氛围增浓了,发展才有基础。作为文化地区,吉首的文化氛围浓烈程度仍有差距,甚至可以说还仅在“热闹”的层面,许多文化精粹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交流起来,有的甚至还面临消失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着力营造文化精粹活跃、争鸣的氛围,通过政府引导、社团组织、群众参与,推进文化从文件走向文艺、从会场走向广场、从参观走向参与、从传统走向传媒,将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参与进去、交流起来、输送出去。

  4、增长水平。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成长,必须加以引导、加以培育、加以研究。文化的流动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现象,一种叫流出,一种叫输出。当一个地方占据文化制高点时,文化的对外流动叫流出;当一个地方失去文化制高点时,文化的对外流动则叫输出。“魅力湘西”流到张家界,既显示着文化对旅游的重要性,也警示着我们保持文化优势的紧迫性。韩国“端午节”、“祭孔大典”申遗、三国赤壁之地争论等背后,都是抢占文化制高点之举。文化需要保持更要推广,需要继承更要创新。当前我们在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增长水平,抢占、保持制高点,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注重历史传承,展现民族魅力,彰显文化优势,提高文化品位,占据文化高地,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特色文化品牌尽快形成,让文化从“流出”走向“输出”。   

  二、让文化融入进去

  文化必须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紧密联系、深度融合,才可能发挥其无穷力量。一种倡导、一种约束、一种要求也只有融入到文化中才可能实现长效。当前,我们的文化融入工作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让文化提升城市品质。英国道德学家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如何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如何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在。”同样,一座城市也应该要有它的精神,即城市文化。它是全市人民长期创造、传承、实践的思想财富,是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打造城市品牌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市推进的城市品牌工作实际上主要是做城市文化。城市品牌的塑造不仅在硬件,更在软件,在于提升市民素质和提炼城市文化。要深入开展城市精神提炼工作,凝聚社会文化共识,形成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社会风气大转变,以社会风气大转变带动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以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带动群众文明程度大提高的良好局面。

  2、让文化提升产业品质。做产业的最高境界是做文化,在湘西、吉首这样的文化地区更是如此。这里所讲的文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还包括产品文化。一个产品一旦具有了文化赋予它的“灵魂”,便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贵州茅台文化酒能够做到9万元一瓶,董事长袁仁国将其成功归结为:“崇本守道的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持续改进,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稳定提高的产品质量,勇于担当的道德约束,传承弘扬的企业文化。”从发展酒到发展酒文化,国酒茅台已然成为中国白酒引领军,彰显了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文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由潜移默化上升为精神支撑,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与存亡。我们要深入挖掘吉首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通过转化利用和继承创新,凝聚企业文化精神,做出产品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产业加快发展。

  3、让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在湘西,在吉首,发展旅游关键也是主打文化牌。湘西地区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发展文化旅游关键在于文化与旅游的创新结合。躺在文化积淀上去做出文化影响力是不可能的,守在生态资源上去做出旅游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好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与创造的文章。要按照州委确定的文化旅游发展的科学思路,突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神秘湘西·谷韵吉首”主题,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发挥旅游文化创意,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不断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

  4、让文化提升工作品质。行政文化、基层文化、企业文化实质上都是工作文化。应该说,最有力的长效维持力量是文化,决定企业发展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理、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决定行政根基能有多深的不是领导、不是干部,而是文化。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影响文化。让文化提升工作品质,要从理论研究做起,要从思想观念做起,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树立勤奋学习、克己奉公、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营造团结和谐、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我们在基层做“家”文化、推“十化”模式、建社区规范,正是着力以文化聚合基层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工作品质。

  三、让文化超越出来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让文化超越出来,就是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1、把文化现象转化为文化精神。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文化引领风气之先。要注重对文化现象的总结、提炼,使其能够引领人、鼓舞人。我们常说的“软实力”,不是一本书、几部作品、一些现象等符号表象,这些都只是文化现象,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这些文化现象背后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观念,即文化精神。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是有层次差别的,文化现象是文化表现的一种自然状态,是感性层面的东西,既包含积极的,也不排除消极的;文化精神是经过总结、提炼、创新、发展的,是上升到理性层面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只有文化精神,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解决很多深刻的思想问题,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促进社会发展。

  2、把文化特长转化为文化艺术。要注重文化与现代艺术、现代科技的结合,提高艺术含量,提升艺术价值。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不缺文化特长,而乏文化艺术。能工巧匠如果没有艺术造诣、缺乏艺术表现,就会始终只是技术精湛的模仿、操作、复制、改造的高手,就会永远停留在文化特长层次,产生不了艺术作品,就会永远只是“匠”而不是“师”。黄永玉在《湘西人和湘西文化》中说,要“让全世界人、全国人,包括快乐的旅游者,更深一层认识我们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厚重———我们土家族、苗族不但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祖先流传至今的家庭关系、道德观、经济观、文化关系、爱情关系,非常高级,非常先进。”这让我们更觉民族文化创新的空间,更添民族文化创新的自信。因此,我们要使民族文化实现超越,就要加紧民间工艺的研究、结合、提升工作,不断创新、提升为文化艺术。

  3、把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作品。文化元素和文化作品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文化元素是面对专家的,文化作品是面对大众的。我们展示的如果仅仅是文化元素,那么文化就只能在专家层面交流,难以被大众接受,难以形成产业。《刘三姐》电影是文化作品,里面的山歌是文化元素,人们了解山歌,是因为接受了电影作品。文化元素只有经过创意、创作、创新的过程,才能形成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作品,才能传播出来,才能形成产业。要加强对文化元素的转化和文化作品的引导,立足群众需求,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元素和文化精髓,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4、把文化特色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影响力,是“软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输出的影片不仅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这时,文化表现的不仅是产业,同时也是事业;不仅是经济,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特色要成为文化产业,必须将文化特色和优势与潮流、需求、市场对接。“西兰卡普”如果仅用于制作少数民族服饰,那就永远形成不了产业,甚至连传承都会存在问题,但如果经过创作转化,成功用于制作流行服饰,那一定可以实现产业化。用文化特色支撑文化产业,用文化产业彰显文化特色,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将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事业与产业就会相互促进、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标签民族新闻    
0
民族新闻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基础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秦国文  信息来源:团结网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文化命题作为议题,把文化提升到强国兴国的高度,令人鼓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应当紧密结合吉首实际,把握发展机遇,彰显文化优势,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率先发展,经济后发赶超。  

  一、让文化繁荣起来

  发展离不开繁荣。繁荣是发展的基础,繁荣是制高的基石。

  1、增强意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所谓“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苏联解体就是不打自败的例证。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正是要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充分肯定民族文化价值,以文化大繁荣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吉首虽是一个以文化为特色和优势的城市,仍要解决对文化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的问题,学会“文化化”的工作方法,善于用文化的方式沟通感情、增进理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2、增进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强城市核心凝聚力、彰显城市品牌影响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文化工作的突出矛盾是人们对民族文化特别需求和文化条件相对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从两个层面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工作。一是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发展“农家书屋”、“电影下乡”、“广场文化”等惠民利民文化事业,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文化精品服务优势化。要深入推进文化品牌战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集中物力财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建设民族先进文化,以优势化服务促进文化优势化发展。

  3、增浓氛围。只有氛围增强了,自信才能增强;只有自信增强了,氛围才能更浓;只有氛围增浓了,发展才有基础。作为文化地区,吉首的文化氛围浓烈程度仍有差距,甚至可以说还仅在“热闹”的层面,许多文化精粹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出来、交流起来,有的甚至还面临消失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着力营造文化精粹活跃、争鸣的氛围,通过政府引导、社团组织、群众参与,推进文化从文件走向文艺、从会场走向广场、从参观走向参与、从传统走向传媒,将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参与进去、交流起来、输送出去。

  4、增长水平。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成长,必须加以引导、加以培育、加以研究。文化的流动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现象,一种叫流出,一种叫输出。当一个地方占据文化制高点时,文化的对外流动叫流出;当一个地方失去文化制高点时,文化的对外流动则叫输出。“魅力湘西”流到张家界,既显示着文化对旅游的重要性,也警示着我们保持文化优势的紧迫性。韩国“端午节”、“祭孔大典”申遗、三国赤壁之地争论等背后,都是抢占文化制高点之举。文化需要保持更要推广,需要继承更要创新。当前我们在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增长水平,抢占、保持制高点,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注重历史传承,展现民族魅力,彰显文化优势,提高文化品位,占据文化高地,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特色文化品牌尽快形成,让文化从“流出”走向“输出”。   

  二、让文化融入进去

  文化必须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紧密联系、深度融合,才可能发挥其无穷力量。一种倡导、一种约束、一种要求也只有融入到文化中才可能实现长效。当前,我们的文化融入工作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让文化提升城市品质。英国道德学家斯迈尔斯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如何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如何华丽,而取决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在。”同样,一座城市也应该要有它的精神,即城市文化。它是全市人民长期创造、传承、实践的思想财富,是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打造城市品牌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市推进的城市品牌工作实际上主要是做城市文化。城市品牌的塑造不仅在硬件,更在软件,在于提升市民素质和提炼城市文化。要深入开展城市精神提炼工作,凝聚社会文化共识,形成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动社会风气大转变,以社会风气大转变带动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以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带动群众文明程度大提高的良好局面。

  2、让文化提升产业品质。做产业的最高境界是做文化,在湘西、吉首这样的文化地区更是如此。这里所讲的文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还包括产品文化。一个产品一旦具有了文化赋予它的“灵魂”,便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贵州茅台文化酒能够做到9万元一瓶,董事长袁仁国将其成功归结为:“崇本守道的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持续改进,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稳定提高的产品质量,勇于担当的道德约束,传承弘扬的企业文化。”从发展酒到发展酒文化,国酒茅台已然成为中国白酒引领军,彰显了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文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由潜移默化上升为精神支撑,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与存亡。我们要深入挖掘吉首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通过转化利用和继承创新,凝聚企业文化精神,做出产品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产业加快发展。

  3、让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在湘西,在吉首,发展旅游关键也是主打文化牌。湘西地区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发展文化旅游关键在于文化与旅游的创新结合。躺在文化积淀上去做出文化影响力是不可能的,守在生态资源上去做出旅游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好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与创造的文章。要按照州委确定的文化旅游发展的科学思路,突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神秘湘西·谷韵吉首”主题,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发挥旅游文化创意,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不断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

  4、让文化提升工作品质。行政文化、基层文化、企业文化实质上都是工作文化。应该说,最有力的长效维持力量是文化,决定企业发展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理、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决定行政根基能有多深的不是领导、不是干部,而是文化。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影响文化。让文化提升工作品质,要从理论研究做起,要从思想观念做起,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树立勤奋学习、克己奉公、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营造团结和谐、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我们在基层做“家”文化、推“十化”模式、建社区规范,正是着力以文化聚合基层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工作品质。

  三、让文化超越出来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让文化超越出来,就是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1、把文化现象转化为文化精神。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文化引领风气之先。要注重对文化现象的总结、提炼,使其能够引领人、鼓舞人。我们常说的“软实力”,不是一本书、几部作品、一些现象等符号表象,这些都只是文化现象,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这些文化现象背后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观念,即文化精神。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是有层次差别的,文化现象是文化表现的一种自然状态,是感性层面的东西,既包含积极的,也不排除消极的;文化精神是经过总结、提炼、创新、发展的,是上升到理性层面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只有文化精神,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解决很多深刻的思想问题,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促进社会发展。

  2、把文化特长转化为文化艺术。要注重文化与现代艺术、现代科技的结合,提高艺术含量,提升艺术价值。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不缺文化特长,而乏文化艺术。能工巧匠如果没有艺术造诣、缺乏艺术表现,就会始终只是技术精湛的模仿、操作、复制、改造的高手,就会永远停留在文化特长层次,产生不了艺术作品,就会永远只是“匠”而不是“师”。黄永玉在《湘西人和湘西文化》中说,要“让全世界人、全国人,包括快乐的旅游者,更深一层认识我们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厚重———我们土家族、苗族不但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祖先流传至今的家庭关系、道德观、经济观、文化关系、爱情关系,非常高级,非常先进。”这让我们更觉民族文化创新的空间,更添民族文化创新的自信。因此,我们要使民族文化实现超越,就要加紧民间工艺的研究、结合、提升工作,不断创新、提升为文化艺术。

  3、把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作品。文化元素和文化作品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文化元素是面对专家的,文化作品是面对大众的。我们展示的如果仅仅是文化元素,那么文化就只能在专家层面交流,难以被大众接受,难以形成产业。《刘三姐》电影是文化作品,里面的山歌是文化元素,人们了解山歌,是因为接受了电影作品。文化元素只有经过创意、创作、创新的过程,才能形成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作品,才能传播出来,才能形成产业。要加强对文化元素的转化和文化作品的引导,立足群众需求,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元素和文化精髓,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4、把文化特色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影响力,是“软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输出的影片不仅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这时,文化表现的不仅是产业,同时也是事业;不仅是经济,同时也是政治。文化特色要成为文化产业,必须将文化特色和优势与潮流、需求、市场对接。“西兰卡普”如果仅用于制作少数民族服饰,那就永远形成不了产业,甚至连传承都会存在问题,但如果经过创作转化,成功用于制作流行服饰,那一定可以实现产业化。用文化特色支撑文化产业,用文化产业彰显文化特色,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将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事业与产业就会相互促进、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