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打造“龙船调”文化品牌扫描
作者:赵龙 何启波 覃胡玲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欢歌炫舞颂盛世,百花绽放耀楚天。11月30日晚,湖北剧院内灯火璀璨,歌声如潮,掌声如雷。全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比赛正在这里举行。伴随着“正月是新年,金那银儿梭”优美的旋律,利川市山清水秀的锦绣画卷飘然而至,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甘醇的文化韵味耐人咀嚼,让武汉市民及倾情帮扶利川的“616”对口支援、“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省直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利川的剧目很有特色,很有感染力”。一位利川籍的专家赞叹:“惹底惹嘎”(注:“惹底惹嘎”,土家语,最美最好之意)。《湖北日报》主任记者张辉评价:“该剧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和谐’大主题,彰显了《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彰显“龙船调”精神
由利川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音画《金那银儿梭》共三个篇章,即上篇《远古的歌谣》、中篇《大山的歌谣》、下篇《清江的歌谣》,以具有地域典型性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歌舞表现形式为素材,以《龙船调》为主线,将利川的历史变迁、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浓缩为一个艺术整体,其创意深沉而灵动、优美而独特。同时,将原生态与艺术性有机融合,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出乎其内,而又超乎其上”。“原生态”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对其挖掘、提炼、升华,让其投射出时尚的光芒。《金那银儿梭》正是这样做的,收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剧突出了“和谐”的大主题,展示了《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给“道”下了定义,即“一阴一阳为之道”,“阴阳”和谐,乃生命之象征。“金那银儿梭”里的“金”即太阳(阳),“银”指月亮(阴)。《远古的歌谣》是一首喷着火、淌着血,凄楚而悲壮的歌谣;《大山的歌谣》是一首立着地、顶着天,拼搏奋进的歌谣;《清江的歌谣》是一首闪着光、溢着蜜、欢快而甜美的歌谣。整台节目表演全方位、多层次的阴阳对比十分鲜明,阳则似熊熊燃烧的烈火,令人热血沸腾,阴则若徐徐吹拂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而两者的交融又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因此,《金那银儿梭》是一曲天地和谐、山水和谐、社会和谐、男女和谐的生命的颂歌。
打造“龙船调”品牌
近几年来,利川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着力挖掘整理《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精心打造“龙船调”品牌。
举办“龙船调”节会。市委、市政府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民歌艺术节,同唱《龙船调》文化交流晚会,两届经济文化交流会,《腾龙天堂》、《盛世和风》大型文艺晚会和首届中国·龙船调艺术节。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湖北省第十五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并荣膺“中国歌舞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每两年一届的山民歌传唱大赛也成了利川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百姓,从机关干部到市民,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人,人人都参与传唱活动,形成了“千人同跳肉连响、万人同唱《龙船调》”的壮美画卷。
编辑出版“龙船调”系列丛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版了《利川民间歌曲集》、《利川民间歌谣集》、《利川民间故事集》、《利川民间舞蹈集》、《利川民间吹打乐集》五大集成及《利川市文化遗产撷英》、《鱼木寨研究》、《利川民族文化览胜》、《大水井古建筑群》、《支罗船头寨研究》、《利川小曲》和长篇小说《这方凉水长青苔》等等。
打造“龙船调”精品文艺节目。市委、市政府与腾龙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原生态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目前,该剧已演出了3000多场,深受各级领导、专家和游客的好评,成为了“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同时,市文体局还成立了“龙船调”山民歌演唱队,向国家、省、州各级各部门推介、展示该市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此外,为配合旅游高潮的到来,该市还精心打造了《古井情韵》、《清源欢歌》和《同唱龙船调》3台文艺节目,专门接待海内外游客。
创办《龙船调》文艺期刊。市文联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办好文化艺术期刊《龙船调》,累计出版发行36期,发表作品近1000万字。在《龙船调》的影响下,一大批文学青年创作热情高涨,不少人还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作品。目前,市政府正在为《龙船调》积极争取全国统一刊号,以期将《龙船调》办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土家族第一期刊,不断发展壮大利川的文化产业。
拍摄“龙船调”影视剧。市委、市政府斥巨资拍摄了《龙船调》音乐电视片;利川籍作家野夫以解放初期文沙暴动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父亲的战争》被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在国内20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反响良好。同时,一部以反映大水井历史变迁为背景的30集电视剧《大水井》也正在拍摄之中。
发展壮大“龙船调”系列产品。随着“龙船调”文艺品牌名扬天下,“龙船调”系列经济品牌也应运而生。目前,全市有近50个“龙船调”系列经济品牌已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擦亮“龙船调”名片
“龙船调”不仅是一座文化金矿、一种民族精神,更是利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对此,利川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借风扬帆,极大地提高了利川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目的。一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旅游推介之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在重庆举办了“青龙瀑布、腾龙天堂”旅游推介会,参加了万州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到武汉参加了武汉国际旅游节“巴楚风韵”大型游园活动和“恩施民族旅游文化周”活动;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第二批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授牌仪式”活动等等。每到一处,该市的“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大放异彩,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二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扩大影响之实。近几年来,“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先后10次奔赴央视,录制了《清江绝唱——〈龙船调〉》、《利川灯歌(上、下)》等专题节目,并多次播出。三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招商引资之实。每年利川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产品博览会、旅游推介会、招商引资会等,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签约了一大批项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利川是民歌的海洋,《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的代表作。在该市第七次党代会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的指引下,做大做强“龙船调”品牌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龙船调”也必将以崭新的风采呈现于世。
“龙船调”的明天一定会妍如奇葩,灿若光华!
利川市打造“龙船调”文化品牌扫描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赵龙 何启波 覃胡玲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欢歌炫舞颂盛世,百花绽放耀楚天。11月30日晚,湖北剧院内灯火璀璨,歌声如潮,掌声如雷。全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比赛正在这里举行。伴随着“正月是新年,金那银儿梭”优美的旋律,利川市山清水秀的锦绣画卷飘然而至,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甘醇的文化韵味耐人咀嚼,让武汉市民及倾情帮扶利川的“616”对口支援、“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省直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利川的剧目很有特色,很有感染力”。一位利川籍的专家赞叹:“惹底惹嘎”(注:“惹底惹嘎”,土家语,最美最好之意)。《湖北日报》主任记者张辉评价:“该剧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和谐’大主题,彰显了《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彰显“龙船调”精神
由利川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音画《金那银儿梭》共三个篇章,即上篇《远古的歌谣》、中篇《大山的歌谣》、下篇《清江的歌谣》,以具有地域典型性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歌舞表现形式为素材,以《龙船调》为主线,将利川的历史变迁、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浓缩为一个艺术整体,其创意深沉而灵动、优美而独特。同时,将原生态与艺术性有机融合,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出乎其内,而又超乎其上”。“原生态”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对其挖掘、提炼、升华,让其投射出时尚的光芒。《金那银儿梭》正是这样做的,收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剧突出了“和谐”的大主题,展示了《龙船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给“道”下了定义,即“一阴一阳为之道”,“阴阳”和谐,乃生命之象征。“金那银儿梭”里的“金”即太阳(阳),“银”指月亮(阴)。《远古的歌谣》是一首喷着火、淌着血,凄楚而悲壮的歌谣;《大山的歌谣》是一首立着地、顶着天,拼搏奋进的歌谣;《清江的歌谣》是一首闪着光、溢着蜜、欢快而甜美的歌谣。整台节目表演全方位、多层次的阴阳对比十分鲜明,阳则似熊熊燃烧的烈火,令人热血沸腾,阴则若徐徐吹拂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而两者的交融又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因此,《金那银儿梭》是一曲天地和谐、山水和谐、社会和谐、男女和谐的生命的颂歌。
打造“龙船调”品牌
近几年来,利川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着力挖掘整理《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精心打造“龙船调”品牌。
举办“龙船调”节会。市委、市政府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民歌艺术节,同唱《龙船调》文化交流晚会,两届经济文化交流会,《腾龙天堂》、《盛世和风》大型文艺晚会和首届中国·龙船调艺术节。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湖北省第十五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并荣膺“中国歌舞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每两年一届的山民歌传唱大赛也成了利川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百姓,从机关干部到市民,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人,人人都参与传唱活动,形成了“千人同跳肉连响、万人同唱《龙船调》”的壮美画卷。
编辑出版“龙船调”系列丛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版了《利川民间歌曲集》、《利川民间歌谣集》、《利川民间故事集》、《利川民间舞蹈集》、《利川民间吹打乐集》五大集成及《利川市文化遗产撷英》、《鱼木寨研究》、《利川民族文化览胜》、《大水井古建筑群》、《支罗船头寨研究》、《利川小曲》和长篇小说《这方凉水长青苔》等等。
打造“龙船调”精品文艺节目。市委、市政府与腾龙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原生态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目前,该剧已演出了3000多场,深受各级领导、专家和游客的好评,成为了“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同时,市文体局还成立了“龙船调”山民歌演唱队,向国家、省、州各级各部门推介、展示该市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此外,为配合旅游高潮的到来,该市还精心打造了《古井情韵》、《清源欢歌》和《同唱龙船调》3台文艺节目,专门接待海内外游客。
创办《龙船调》文艺期刊。市文联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办好文化艺术期刊《龙船调》,累计出版发行36期,发表作品近1000万字。在《龙船调》的影响下,一大批文学青年创作热情高涨,不少人还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作品。目前,市政府正在为《龙船调》积极争取全国统一刊号,以期将《龙船调》办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土家族第一期刊,不断发展壮大利川的文化产业。
拍摄“龙船调”影视剧。市委、市政府斥巨资拍摄了《龙船调》音乐电视片;利川籍作家野夫以解放初期文沙暴动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父亲的战争》被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在国内20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反响良好。同时,一部以反映大水井历史变迁为背景的30集电视剧《大水井》也正在拍摄之中。
发展壮大“龙船调”系列产品。随着“龙船调”文艺品牌名扬天下,“龙船调”系列经济品牌也应运而生。目前,全市有近50个“龙船调”系列经济品牌已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擦亮“龙船调”名片
“龙船调”不仅是一座文化金矿、一种民族精神,更是利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对此,利川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借风扬帆,极大地提高了利川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目的。一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旅游推介之实。市委、市政府先后在重庆举办了“青龙瀑布、腾龙天堂”旅游推介会,参加了万州首届“见证三峡”民间艺术节;到武汉参加了武汉国际旅游节“巴楚风韵”大型游园活动和“恩施民族旅游文化周”活动;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第二批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授牌仪式”活动等等。每到一处,该市的“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大放异彩,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二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扩大影响之实。近几年来,“龙船调”系列民族民间文化先后10次奔赴央视,录制了《清江绝唱——〈龙船调〉》、《利川灯歌(上、下)》等专题节目,并多次播出。三是借“龙船调”之名,行招商引资之实。每年利川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经贸洽谈会、产品博览会、旅游推介会、招商引资会等,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签约了一大批项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利川是民歌的海洋,《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的代表作。在该市第七次党代会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的指引下,做大做强“龙船调”品牌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龙船调”也必将以崭新的风采呈现于世。
“龙船调”的明天一定会妍如奇葩,灿若光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