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龙抬头”市民“剃头” 讨“好彩头”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 唐瑞峰 罗铮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吉祥之物,又是风和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记者随机走访了恩施地区一些理发店,生意都异常火爆。

    “二月二”婴儿去哪儿 理发店“爆热”

    一把剃头的推子,带着嗡嗡地声响轻轻地打开,就在“样样”的头上凉飕飕地施展开。三岁的宝宝“样样”在嫣女士的带领下一大早就来到了恩施市爱婴世界,可“样样”俨然不听理发师的劝告。尽管坐在妈妈身上,爸爸拿着玩具哄着他,奶奶也百般呵护,“样样”还是止不住地啼哭,当理发师把推刀往左边推,“样样”不自觉地和理发师打起太极往右转,让理发师俨然扑了个空。

    “因为‘二月二’,我们恩施爱婴世界今天理发免费!”恩施市爱婴世界负责人耿女士告诉记者。“平时的话,我们11点左右才营业,今天9点我们就开始营业!”在现场,记者发现截至上午10点,恩施爱婴世界就挤满了前来剃头的婴儿。

    “今天是二月二,我带着儿子来剃头,这也是他的‘胎毛’,剃完头后,我用它做个吊坠留个纪念!”来自地质队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很多婴儿都是第一次来剃头。他们剃完头留下的胎毛,往往会成为纪念品。“我回去就把这‘胎毛’烧了,俗话说,烧了头发就不怕!”林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些“胎毛”往往被加工成吊坠、毛笔、等工艺品当做纪念 

    工艺款式多 旧民俗“新”过

    “现在的头型款式亮瞎你的眼睛,‘苹果’水果形、‘心’图案形、‘愤怒的小鸟’卡通娃娃型”无不让人惊奇!”在大风车摄影工作的郭女士告诉记者。“上午我一直不在店里,这会刚忙完,我亲自上门给宝宝剃头去了。”据了解,大风车今天8点半就开始营业,一上午就累计有30多名宝宝前来剃头。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二月二’,妈妈就带我去隔壁李爷爷那里剪头,其实那时候不叫理发,叫剃头,每次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剪,那个爷爷就给我剪了‘小平头’”今天40岁的刘先生回忆说,那时候的孩童,头式都差不多——锅盖头,要么和爷爷剃一样的光头,家里一个老光头,一个小光头。

    “上了高中,不觉中就发现坐着低头冲洗的那套家具不见了,变成了躺着洗头的皮椅。再后来,理发馆叫成了美发厅,去美发厅的,不再单纯是为了剪发,而是染色、拉直、烫卷……以前单纯的用剪刀的工具也变成了“易剪”。”湖北民族学院的罗铮告诉记者。

    传统成习惯“长发也不及腰”

    “你的头发这么长,你妈妈知道吗?”在位于恩施市舞阳坝的发源地里,湖北民族学院的吴斐向一个寒假都没有见面的谭慧调侃。谭慧告诉记者,“我的家乡在巴东大支坪,我妈妈从小就告诉我正月份不剪头发,我的头发就留得老长!今天放假就刚好过来理头发了!”

    无独有偶,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年轻人,询问他们对“二月二”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二月二”具体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但都基本上知道“二月二,要剪头!”这个习惯。传统的习俗虽然没有给年轻人留下太多的烙印,但都通过亲属的耳濡目染形成一种特殊的习惯。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各地    
0
民族新闻

“龙抬头”市民“剃头” 讨“好彩头”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 唐瑞峰 罗铮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吉祥之物,又是风和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记者随机走访了恩施地区一些理发店,生意都异常火爆。

    “二月二”婴儿去哪儿 理发店“爆热”

    一把剃头的推子,带着嗡嗡地声响轻轻地打开,就在“样样”的头上凉飕飕地施展开。三岁的宝宝“样样”在嫣女士的带领下一大早就来到了恩施市爱婴世界,可“样样”俨然不听理发师的劝告。尽管坐在妈妈身上,爸爸拿着玩具哄着他,奶奶也百般呵护,“样样”还是止不住地啼哭,当理发师把推刀往左边推,“样样”不自觉地和理发师打起太极往右转,让理发师俨然扑了个空。

    “因为‘二月二’,我们恩施爱婴世界今天理发免费!”恩施市爱婴世界负责人耿女士告诉记者。“平时的话,我们11点左右才营业,今天9点我们就开始营业!”在现场,记者发现截至上午10点,恩施爱婴世界就挤满了前来剃头的婴儿。

    “今天是二月二,我带着儿子来剃头,这也是他的‘胎毛’,剃完头后,我用它做个吊坠留个纪念!”来自地质队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很多婴儿都是第一次来剃头。他们剃完头留下的胎毛,往往会成为纪念品。“我回去就把这‘胎毛’烧了,俗话说,烧了头发就不怕!”林先生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些“胎毛”往往被加工成吊坠、毛笔、等工艺品当做纪念 

    工艺款式多 旧民俗“新”过

    “现在的头型款式亮瞎你的眼睛,‘苹果’水果形、‘心’图案形、‘愤怒的小鸟’卡通娃娃型”无不让人惊奇!”在大风车摄影工作的郭女士告诉记者。“上午我一直不在店里,这会刚忙完,我亲自上门给宝宝剃头去了。”据了解,大风车今天8点半就开始营业,一上午就累计有30多名宝宝前来剃头。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二月二’,妈妈就带我去隔壁李爷爷那里剪头,其实那时候不叫理发,叫剃头,每次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剪,那个爷爷就给我剪了‘小平头’”今天40岁的刘先生回忆说,那时候的孩童,头式都差不多——锅盖头,要么和爷爷剃一样的光头,家里一个老光头,一个小光头。

    “上了高中,不觉中就发现坐着低头冲洗的那套家具不见了,变成了躺着洗头的皮椅。再后来,理发馆叫成了美发厅,去美发厅的,不再单纯是为了剪发,而是染色、拉直、烫卷……以前单纯的用剪刀的工具也变成了“易剪”。”湖北民族学院的罗铮告诉记者。

    传统成习惯“长发也不及腰”

    “你的头发这么长,你妈妈知道吗?”在位于恩施市舞阳坝的发源地里,湖北民族学院的吴斐向一个寒假都没有见面的谭慧调侃。谭慧告诉记者,“我的家乡在巴东大支坪,我妈妈从小就告诉我正月份不剪头发,我的头发就留得老长!今天放假就刚好过来理头发了!”

    无独有偶,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年轻人,询问他们对“二月二”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二月二”具体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但都基本上知道“二月二,要剪头!”这个习惯。传统的习俗虽然没有给年轻人留下太多的烙印,但都通过亲属的耳濡目染形成一种特殊的习惯。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