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作者:牟 凡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12月28日,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近80名代表选举了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及主席团成员。顿祖义当选为第三届州巴文化研究会会长,邓辉、向勇、李超、余明学、张捷、胡家豪、唐敦权、雷翔、萧洪恩、谭庆虎等10人当选为副会长。
大会安排了第三届巴文化研究会今后几年的工作,并对《酉水古镇百福司》一书进行了学术研讨。
相关链接: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谭庆虎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我受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主席团的委托,向各位会员代表做州巴文化第二届工作报告,请于审议。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是由中共州委宣传部、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现有会员218人。学会秘书处设在恩施职院巴文化研究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3人,承担着会刊《巴文化》杂志编辑工作及学会学术活动组织工作。自2007年换届以来,本会在州文联、州社科联的指导下,在恩施职院及各兄弟社团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活动,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好评。2012年,学会被湖北省社科联授予“湖北省十大优秀社团”称号,《巴文化》杂志先后两次被恩施州新闻出版局表彰为“优秀期刊”,学会秘书长谭庆虎被恩施州委、州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现将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五年来的工作总结
五年来,学会凝聚广大会员,以“挖掘、研究、弘扬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为宗旨,以“立足恩施、辐射武陵、放眼全国”为目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学术思路,紧紧围绕“三州战略”,积极参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战略组织调研活动,文化采风活动,并布置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圆满完成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承担了一批事关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学会先后承担了省、州级重大社会问题调研课题三项,其中,“恩施州生态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省委宣传部2008年)课题获湖北省委宣传部课题一等奖,《恩施州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的思考与建议》获恩施州委政府颁发的论文一等奖;先后申请并立项了《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省教育厅2007)、《土家族菜系研究》、《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镇)文化研究》(湖北省社科联2009)等5项课题;先后完成了“恩施柳州城四大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百福司古镇文化创意策划”等合作项目20余项。
2009年,完成恩施州政协、州政研室下达的《关于提升恩施州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地位研究》、《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两项课题,其课题成果参加了全省政研系统学术年会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学术研讨会,并获一等奖。
2009年,完成州政研室下达的《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为制定《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起到了重要的资政作用。
2010年,与州社科联联合申报了省社科联《恩施州古代文化遗产与古村落(镇)文化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恩施州命名“十大特色村寨”、省及国家确立我州特色村寨示范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参与州政协、州扶贫办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情况调查”与“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调查” 两项课题,撰写的的调研报告已经提交给州委、州政府。
(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文化调研、采风活动
1、209年至2011年,联系恩施州民委、州文体局组织我会专家开展了“寻访古村落”活动,共踏访54个古村落、12个古集镇,2条古代官驿道和盐道。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文化随笔,仅在《恩施日报·寻访古村寨》专刊就发表介绍和考察文章100余篇。
2、2010年5月,与州社科联,巴东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展了“巴人发祥地及清江中游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活动”,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清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研究和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
3、五年来先后与州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共同组织百福司、新塘、红土、建始、金龙坝、长潭河等文学采风、文化论坛活动十余次,并在《巴文化》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三)组织会内专家学者,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1、支持来凤县百福司古镇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
(1)发现并校注出版我州入选《四库全书总目》的一部民族文献《卯洞集》。
(2)主持编著并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酉水古镇百福司》。
(3)主持编制《来凤县百福司古镇文化休闲走廊景观设计规划》。
百福司古镇在学会的帮助下已成功申报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单位;舍米湖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特色村寨示范村建设单位,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
2、支持恩施市盛家坝乡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
(1)主持编制了《恩施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2019-2018);
(2)主持编制了《恩施市小溪古村落生态走廊总体规划》(2012-2020)。
目前,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盛家坝小溪胡家大院、旧铺康家大院、洞湾古村落、被恩施市确定为“仙居恩施·八大生态走廊”——恩施小溪古村落生态文化走廊。
3、支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古侗寨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
(1)提交了《宣恩县野椒园古侗寨保护与开发调研报告》;
(2)主持编制了《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古侗寨民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2—2020)
4、编制恩施市明德出租车公司《土苗风情之窗企业文化策划书》,规划并设计了该公司出租车的外形、颜色、标识图案等。
5、2011年,为来凤县楚风巴韵漆筷工艺公司编制了来凤县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来凤漆筷文化品牌创意策划书”;
6、为武汉比兹卡劳绩饮食文化公司编制了《武汉市毕子卡劳绩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策划创意规划》(2011—2020)。
此外,还先后为湖北易恒植物油公司、柳州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编制规划和企业策划20余种。
(四)公开出版并提交了一批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会鼓励会员全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公开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10篇,特别是我会会员郑国晋、谷兵发表的巴文化研究考证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是公开出版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其中,邓治凡《中华同韵大字典》、朱世学《清江考古与巴文化研究》两部专著荣获恩施州2011年“五个一”工程奖;谭庆虎、田赤《<卯洞集>校注》获州民宗局、民族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一等奖;谭庆虎主编《酉水古镇百福司》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出版社公开出版(2012.6)。
二是提交的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其中, 2010年,我会所承担了恩施州政协“关于提升我州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战略地位的调研”,提交调报告一份、建议案一份、学术研究文章2篇;2011年,承担州政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完成了《恩施州休闲农业与发展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2012年,参加州政协“武陵山片区龙山来风经济协作示范区视察”,完成《视察报告》;2012年,参与恩施州扶贫办“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考察”,完成《考察报告》。2012年,先后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申报并规划建设太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议》、《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桥塘神兵文化调查报告》、《恩施市崔坝灯戏皮影调查报告》等。
(五)、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一是组织学术研讨活动。2010年5月,组织全国考古、文博、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成功举办了“巴人故里及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与学术研讨活动”;2011年5月,与恩施州民委联合召开了“恩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暨特色村寨建设学术研讨会”,结集出版了《恩施州古村落(镇)文化研究论文集》,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1年10月,发起并与民革恩施州委、恩施州政协、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与恩施学术研讨会”;2011年,协助我院建筑工程系成功举办了“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武汉-恩施论坛”活动;2012年,与州文促会、建始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研究学术研讨会”,得到省、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是积极支持并组织会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几年来,我会共组织会员参加了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吉首大学组织召开的“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长阳县组织的“巴人先祖廪君文化旅游节”、三峡大学组织召开“纪念土家族成立五十五周年”等学术活动。同时,我会常务理事胡家豪、雷翔、王晓宁还应邀到日本东北帝国学院大学讲学,不仅宣传了恩施州古老的民族文化,也极大地提高了本会的学术影响。
二、学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下一届工作设想
各位会员,我会在学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为社会认可的成绩,但与州文联的要求和其他兄弟学会所做的事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会员虽多,但组织结构松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二是学会不收取会费,很难组织所有会员参加活动,导致部分会员对学会失去信心;三是与各级政府沟通不够,没能策划组织一些为地方政府高度认同的学术活动;四是州巴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地域文化学术研究社团,没有上级学会,也没有下级社团,因而很难凝聚更多的巴文化研究学者;五是州巴文化研究会、《巴文化》杂志虽然在州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囿于地域限制,没有在武陵地区和全省产生更大的作用,特别是没有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
各位会员,在下一届,我们将继续秉承学会宗旨,以“立足恩施、辐射武陵、放眼全国”为目标,致力打造恩施州巴文化研究、《巴文化》杂志品牌,认真谋划一些重大课题,力争为恩施州及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继续做好现有的工作。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申报并认真做好“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镇)文化研究” 课题,继续支持酉水古镇百福司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恩施市盛家坝小溪古村落生态走廊、宣恩县野椒园古洞寨创建旅游名村;同时,我们将对我州54个古村落、12个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集镇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当好参谋。
2、致力争取一批国家及省州重大社会科研课题。经充分论证,我们将向国家、省州各部门申报 “武陵地区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研究”、“恩施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研究”、“清江流域巴人文化研究”、“恩施州土家族大姓与土司文化研究”、“恩施州世界遗产资源申报与开发研究”等。
3、创新机制,力争将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引入市场,将其办成一个集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创意策划及文化产业于一体的民间社团。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牟 凡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12月28日,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近80名代表选举了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及主席团成员。顿祖义当选为第三届州巴文化研究会会长,邓辉、向勇、李超、余明学、张捷、胡家豪、唐敦权、雷翔、萧洪恩、谭庆虎等10人当选为副会长。
大会安排了第三届巴文化研究会今后几年的工作,并对《酉水古镇百福司》一书进行了学术研讨。
相关链接: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谭庆虎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我受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主席团的委托,向各位会员代表做州巴文化第二届工作报告,请于审议。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是由中共州委宣传部、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现有会员218人。学会秘书处设在恩施职院巴文化研究所,有专(兼)职工作人员3人,承担着会刊《巴文化》杂志编辑工作及学会学术活动组织工作。自2007年换届以来,本会在州文联、州社科联的指导下,在恩施职院及各兄弟社团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活动,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好评。2012年,学会被湖北省社科联授予“湖北省十大优秀社团”称号,《巴文化》杂志先后两次被恩施州新闻出版局表彰为“优秀期刊”,学会秘书长谭庆虎被恩施州委、州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现将州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五年来的工作总结
五年来,学会凝聚广大会员,以“挖掘、研究、弘扬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为宗旨,以“立足恩施、辐射武陵、放眼全国”为目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学术思路,紧紧围绕“三州战略”,积极参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战略组织调研活动,文化采风活动,并布置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圆满完成了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承担了一批事关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学会先后承担了省、州级重大社会问题调研课题三项,其中,“恩施州生态资源与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省委宣传部2008年)课题获湖北省委宣传部课题一等奖,《恩施州实施文化旅游战略的思考与建议》获恩施州委政府颁发的论文一等奖;先后申请并立项了《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省教育厅2007)、《土家族菜系研究》、《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镇)文化研究》(湖北省社科联2009)等5项课题;先后完成了“恩施柳州城四大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小溪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百福司古镇文化创意策划”等合作项目20余项。
2009年,完成恩施州政协、州政研室下达的《关于提升恩施州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地位研究》、《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两项课题,其课题成果参加了全省政研系统学术年会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学术研讨会,并获一等奖。
2009年,完成州政研室下达的《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为制定《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起到了重要的资政作用。
2010年,与州社科联联合申报了省社科联《恩施州古代文化遗产与古村落(镇)文化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恩施州命名“十大特色村寨”、省及国家确立我州特色村寨示范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参与州政协、州扶贫办完成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情况调查”与“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调查” 两项课题,撰写的的调研报告已经提交给州委、州政府。
(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文化调研、采风活动
1、209年至2011年,联系恩施州民委、州文体局组织我会专家开展了“寻访古村落”活动,共踏访54个古村落、12个古集镇,2条古代官驿道和盐道。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文化随笔,仅在《恩施日报·寻访古村寨》专刊就发表介绍和考察文章100余篇。
2、2010年5月,与州社科联,巴东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展了“巴人发祥地及清江中游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活动”,并召开了学术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清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研究和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
3、五年来先后与州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共同组织百福司、新塘、红土、建始、金龙坝、长潭河等文学采风、文化论坛活动十余次,并在《巴文化》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三)组织会内专家学者,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1、支持来凤县百福司古镇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
(1)发现并校注出版我州入选《四库全书总目》的一部民族文献《卯洞集》。
(2)主持编著并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酉水古镇百福司》。
(3)主持编制《来凤县百福司古镇文化休闲走廊景观设计规划》。
百福司古镇在学会的帮助下已成功申报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单位;舍米湖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特色村寨示范村建设单位,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
2、支持恩施市盛家坝乡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
(1)主持编制了《恩施胡家大院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2019-2018);
(2)主持编制了《恩施市小溪古村落生态走廊总体规划》(2012-2020)。
目前,盛家坝乡小溪胡家大院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盛家坝小溪胡家大院、旧铺康家大院、洞湾古村落、被恩施市确定为“仙居恩施·八大生态走廊”——恩施小溪古村落生态文化走廊。
3、支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古侗寨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
(1)提交了《宣恩县野椒园古侗寨保护与开发调研报告》;
(2)主持编制了《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古侗寨民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2—2020)
4、编制恩施市明德出租车公司《土苗风情之窗企业文化策划书》,规划并设计了该公司出租车的外形、颜色、标识图案等。
5、2011年,为来凤县楚风巴韵漆筷工艺公司编制了来凤县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来凤漆筷文化品牌创意策划书”;
6、为武汉比兹卡劳绩饮食文化公司编制了《武汉市毕子卡劳绩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策划创意规划》(2011—2020)。
此外,还先后为湖北易恒植物油公司、柳州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编制规划和企业策划20余种。
(四)公开出版并提交了一批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会鼓励会员全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公开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10篇,特别是我会会员郑国晋、谷兵发表的巴文化研究考证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是公开出版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其中,邓治凡《中华同韵大字典》、朱世学《清江考古与巴文化研究》两部专著荣获恩施州2011年“五个一”工程奖;谭庆虎、田赤《<卯洞集>校注》获州民宗局、民族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一等奖;谭庆虎主编《酉水古镇百福司》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出版社公开出版(2012.6)。
二是提交的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其中, 2010年,我会所承担了恩施州政协“关于提升我州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区战略地位的调研”,提交调报告一份、建议案一份、学术研究文章2篇;2011年,承担州政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调研,完成了《恩施州休闲农业与发展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2012年,参加州政协“武陵山片区龙山来风经济协作示范区视察”,完成《视察报告》;2012年,参与恩施州扶贫办“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考察”,完成《考察报告》。2012年,先后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申报并规划建设太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议》、《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桥塘神兵文化调查报告》、《恩施市崔坝灯戏皮影调查报告》等。
(五)、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一是组织学术研讨活动。2010年5月,组织全国考古、文博、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成功举办了“巴人故里及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考察与学术研讨活动”;2011年5月,与恩施州民委联合召开了“恩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暨特色村寨建设学术研讨会”,结集出版了《恩施州古村落(镇)文化研究论文集》,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1年10月,发起并与民革恩施州委、恩施州政协、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与恩施学术研讨会”;2011年,协助我院建筑工程系成功举办了“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武汉-恩施论坛”活动;2012年,与州文促会、建始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研究学术研讨会”,得到省、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是积极支持并组织会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几年来,我会共组织会员参加了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吉首大学组织召开的“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长阳县组织的“巴人先祖廪君文化旅游节”、三峡大学组织召开“纪念土家族成立五十五周年”等学术活动。同时,我会常务理事胡家豪、雷翔、王晓宁还应邀到日本东北帝国学院大学讲学,不仅宣传了恩施州古老的民族文化,也极大地提高了本会的学术影响。
二、学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下一届工作设想
各位会员,我会在学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为社会认可的成绩,但与州文联的要求和其他兄弟学会所做的事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会员虽多,但组织结构松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二是学会不收取会费,很难组织所有会员参加活动,导致部分会员对学会失去信心;三是与各级政府沟通不够,没能策划组织一些为地方政府高度认同的学术活动;四是州巴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地域文化学术研究社团,没有上级学会,也没有下级社团,因而很难凝聚更多的巴文化研究学者;五是州巴文化研究会、《巴文化》杂志虽然在州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囿于地域限制,没有在武陵地区和全省产生更大的作用,特别是没有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
各位会员,在下一届,我们将继续秉承学会宗旨,以“立足恩施、辐射武陵、放眼全国”为目标,致力打造恩施州巴文化研究、《巴文化》杂志品牌,认真谋划一些重大课题,力争为恩施州及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继续做好现有的工作。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申报并认真做好“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镇)文化研究” 课题,继续支持酉水古镇百福司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恩施市盛家坝小溪古村落生态走廊、宣恩县野椒园古洞寨创建旅游名村;同时,我们将对我州54个古村落、12个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古集镇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当好参谋。
2、致力争取一批国家及省州重大社会科研课题。经充分论证,我们将向国家、省州各部门申报 “武陵地区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研究”、“恩施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研究”、“清江流域巴人文化研究”、“恩施州土家族大姓与土司文化研究”、“恩施州世界遗产资源申报与开发研究”等。
3、创新机制,力争将恩施州巴文化研究会引入市场,将其办成一个集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创意策划及文化产业于一体的民间社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