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湖北长阳积极备战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杜强 高爱民  信息来源:宜昌政府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新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巴土恋歌》,11月28日将赴武汉在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亮相,并角逐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入场券”。这个“文化崛起”的山区小县,曾以《土里巴人》轰动全国。 

    而今又将奏响怎样的新乐章? 

    书记县长挂帅 

    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首次省级重大文化活动,意义非同寻常。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长阳巴山舞作为体育健身舞推广全国、四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家名录……屡获“奖牌”的长阳没有丝毫的轻松。 

    “经济要跨越式发展,文化也不能落后,一样要跨越式发展”、“要勇于否定自我,不断站在新起点上创新,原地踏步踏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长阳决策层形成高度一致的共识,并决定举全县之力打造一台继《土里巴人》之后艺术水平最高、演员阵容最强、社会反响最好的经典舞台剧目,充分展示长阳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名片”。 

    7月上旬以来,县委书记马尚云、县长赵吉雄先后四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长阳参加首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筹备工作。4名县领导分块牵头,包干负责节目创作、排练和协调服务等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打造《巴土恋歌》。 
    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过问筹备进展,多次看望慰问演职人员,鼓励他们用一流精神状态、一流艺术功底为长阳再添彩。
 
  名家助阵创新 

    7月25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音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方石率领专家团队抵达长阳采风,倾情策划创作《巴土恋歌》。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导魏伶、武汉音乐学院的著名年轻舞蹈编导苏钟、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周熔、市歌舞剧团的国家一级舞美师郑君、湖北省首届民族文学奖获得者周立荣等知名大家,也相继加盟《巴土恋歌》的创作策划阵容。“姐儿住在燕子坡,天天挑水下大河,清水不挑挑浑水,平路不走爬上坡,为的呀路上啊会情哥咯喂!……”这一首题为《姐不招手郎不来》的原生态风格新歌,就是专家团队专门根据央视青歌赛原生态金奖得主、长阳“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的嗓音特点,精雕细琢“定制”的。此歌前后五次修改,既继承了土家情歌的原生态,又揉合进了现代审美元素。
 
  精心打磨细节 

    《巴土恋歌》90%以上的节目均为全新创作,加上百名演员起舞,节目的每一个细节能否到位,关乎成败。 

    国家一级编导魏伶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女子群舞《竹枝之声》中的服装亮片,设计本为一层绿接一层白,但是服装师没有制作到位,灯光打上去效果不佳,结果3次返工;女子群舞《郎在高山上》服装花边的装饰前后就设计了4套不同样式;女声独唱伴舞《哭嫁歌》中,为了一个夸张的大红盖头,反复设计修改,耗费布料近百米。 

    而对演员也是如此“挑剔”。女子群舞《郎在高山上》原设计上24名舞蹈演员,但是排练时发现3名年轻演员略微跟不上节奏,后又发现1名演员的神情不能自然融入节目,结果这4名演员均被“砍”掉。魏伶说:“我们也知道演员排练很投入也辛苦,但为了节目的艺术质量,我们只能狠一点儿。” 

    在《巴土恋歌》的创作过程中,专家团队和长阳文化人煞费苦心,力求名家创意和本土精华实现完美结合。单是在音乐、舞美和服装上,就投入了80多万元。在舞美方面,首次将传统舞美与现代LED结合,赢得更佳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服装方面,对土家族服装的传统色彩、花色等进行了大胆创新,现代气息更浓,但又不失传统底蕴。 

    憧憬梦圆江城 

    《巴土恋歌》分为“夷水之声”、“巴土之恋”和“生命之舞”三个篇章,由12个节目组成,演出时长80分钟。参与其中的编创、演职等人员达160余人,其中上台演员近100人。 

    问及角逐金奖有没有信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体局局长胡世春风趣地说:“我们的每一个节目都很棒!没有一个是凑数的!” 
    底气来自汗水。100多名演员前后苦苦排练一个多月,没有半句怨言。有时实在太累了,擦一把汗,靠在舞台边打个盹儿,醒来继续排练。目前,整台《巴土恋歌》已成型,将于11月24日在宜昌伍临剧场汇报演出,11月28日在湖北剧院正式公演。 

    长阳42万土家儿女翘首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梦圆江城! 
    江城圆梦!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各地    
0
民族新闻

湖北长阳积极备战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杜强 高爱民  信息来源:宜昌政府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新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巴土恋歌》,11月28日将赴武汉在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亮相,并角逐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入场券”。这个“文化崛起”的山区小县,曾以《土里巴人》轰动全国。 

    而今又将奏响怎样的新乐章? 

    书记县长挂帅 

    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首次省级重大文化活动,意义非同寻常。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长阳巴山舞作为体育健身舞推广全国、四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家名录……屡获“奖牌”的长阳没有丝毫的轻松。 

    “经济要跨越式发展,文化也不能落后,一样要跨越式发展”、“要勇于否定自我,不断站在新起点上创新,原地踏步踏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长阳决策层形成高度一致的共识,并决定举全县之力打造一台继《土里巴人》之后艺术水平最高、演员阵容最强、社会反响最好的经典舞台剧目,充分展示长阳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名片”。 

    7月上旬以来,县委书记马尚云、县长赵吉雄先后四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长阳参加首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筹备工作。4名县领导分块牵头,包干负责节目创作、排练和协调服务等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打造《巴土恋歌》。 
    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过问筹备进展,多次看望慰问演职人员,鼓励他们用一流精神状态、一流艺术功底为长阳再添彩。
 
  名家助阵创新 

    7月25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音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方石率领专家团队抵达长阳采风,倾情策划创作《巴土恋歌》。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导魏伶、武汉音乐学院的著名年轻舞蹈编导苏钟、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周熔、市歌舞剧团的国家一级舞美师郑君、湖北省首届民族文学奖获得者周立荣等知名大家,也相继加盟《巴土恋歌》的创作策划阵容。“姐儿住在燕子坡,天天挑水下大河,清水不挑挑浑水,平路不走爬上坡,为的呀路上啊会情哥咯喂!……”这一首题为《姐不招手郎不来》的原生态风格新歌,就是专家团队专门根据央视青歌赛原生态金奖得主、长阳“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的嗓音特点,精雕细琢“定制”的。此歌前后五次修改,既继承了土家情歌的原生态,又揉合进了现代审美元素。
 
  精心打磨细节 

    《巴土恋歌》90%以上的节目均为全新创作,加上百名演员起舞,节目的每一个细节能否到位,关乎成败。 

    国家一级编导魏伶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女子群舞《竹枝之声》中的服装亮片,设计本为一层绿接一层白,但是服装师没有制作到位,灯光打上去效果不佳,结果3次返工;女子群舞《郎在高山上》服装花边的装饰前后就设计了4套不同样式;女声独唱伴舞《哭嫁歌》中,为了一个夸张的大红盖头,反复设计修改,耗费布料近百米。 

    而对演员也是如此“挑剔”。女子群舞《郎在高山上》原设计上24名舞蹈演员,但是排练时发现3名年轻演员略微跟不上节奏,后又发现1名演员的神情不能自然融入节目,结果这4名演员均被“砍”掉。魏伶说:“我们也知道演员排练很投入也辛苦,但为了节目的艺术质量,我们只能狠一点儿。” 

    在《巴土恋歌》的创作过程中,专家团队和长阳文化人煞费苦心,力求名家创意和本土精华实现完美结合。单是在音乐、舞美和服装上,就投入了80多万元。在舞美方面,首次将传统舞美与现代LED结合,赢得更佳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服装方面,对土家族服装的传统色彩、花色等进行了大胆创新,现代气息更浓,但又不失传统底蕴。 

    憧憬梦圆江城 

    《巴土恋歌》分为“夷水之声”、“巴土之恋”和“生命之舞”三个篇章,由12个节目组成,演出时长80分钟。参与其中的编创、演职等人员达160余人,其中上台演员近100人。 

    问及角逐金奖有没有信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体局局长胡世春风趣地说:“我们的每一个节目都很棒!没有一个是凑数的!” 
    底气来自汗水。100多名演员前后苦苦排练一个多月,没有半句怨言。有时实在太累了,擦一把汗,靠在舞台边打个盹儿,醒来继续排练。目前,整台《巴土恋歌》已成型,将于11月24日在宜昌伍临剧场汇报演出,11月28日在湖北剧院正式公演。 

    长阳42万土家儿女翘首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梦圆江城! 
    江城圆梦!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102号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3015328号
版权所有:《武陵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