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作者:袁子英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已 成为一种趋势,从理论到实践持续升温。特别是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 :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该地区聚集了土家族、苗族、 侗族为主体的30多个少数民族,涉及3000千万人口,11万km2的土地,在长期的历史 变迁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民族 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连,是一种广义的特 色资源集合体,其最显著的、最有特色的资源优势就是旅游资源。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 方特色文献,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职能,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形成独有的馆藏特 色,从而提高信息的综合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1、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概念

       系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南省三市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 施自治州、重庆一区(黔江区)五县(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和贵州铜仁地区, 基本涵盖了其地理区位内自然功能与经济社会基础水平的同质性区域。从自然地理、行政 沿革、民族文化、经济条件以及资源统筹上考究,还宜将武陵山绵延区域内湖北省宜昌市二 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常德市一县(石门县)、邵阳市二县 (绥宁县、城步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纳入其规划范围之内,基于 其空间属性的归类特征,统称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2、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的紧迫性

       2.1 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

       武陵山地区作为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区域,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同 型,历史以来,当地聚居的各族祖先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而神秘的武陵文化:①以濮文化 、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为源头的原始文化;②以土家、苗族和侗族文化为主 体的民族文化;③以民间信仰和儒道释融为一体为特征的宗教文化;④以贺龙、周逸群 、贺锦斋、袁任远、廖汉生为首创造的红色文化;⑤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服饰为 标识的服饰文化;⑥以湘西北“湘菜”和渝东南“川菜”为特色的饮食文化;⑦以转角 楼、吊脚楼、鼓楼和“三房一照壁”为标志的建筑文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历史悠久,文 化资源极其丰富,笔者认为要根据该地域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民 俗专题”、“贺龙元帅革命历史专题”、“武陵山文化专题”、“澧水文化专题”、“禅宗 始创地杨岐文化专题”、“武陵山历史文化名人专题”等集文字、图片、声像等为一体的多 媒体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库集成到一个界面,设置便捷的跨库检索,提供特定文献的远程传 递,使读者在不同场所都能共享和利用武陵山地方文献资源,保存中华多民族民俗文化中一 方色彩瑰丽的活化石,势在必行。

       2.2 给当地旅游提供文化支撑,扶持旅游文化建设 

       该区域地缘性人文历史联系密切而久远,社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整体相似性。长期闭塞的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滞缓以及现代化影响程度的相对低弱,老、少 、边、贫地区居多,不仅更好地保护了区域空间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更多地保存并延续 了本土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古朴神秘、勇毅刚烈、清逸艳美的少数民族风情在 融入现代化过程中更富有备受世人瞩目的个性魅力。

       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偏重于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多处于相对粗放的扩张状态,主导产 业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经济总量规模小,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较低。目前正面临着全 球一体化挑战、经济区域化竞争、新型工业化发育、新型城市化构造以及市场深度化推展的 更多压力,高校担负着本土独特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开发保育、区域经济结构转型 升级、城际功能配置优化、绿境空间市场整合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科学发展的艰巨使命,区 域整体开放、开发、传承与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3、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3.1 成立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小组

       吉首大学图书馆多年来努力推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开展民族地方文献专项收集工作,组成 班子集中下到协作区实地采集文献。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征集渠道:①媒体宣传。为了扩大影响,广泛征集地方文献,广泛发出 征集函和捐赠倡议,让地方政府与广大师生、市民人人皆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②上门访求。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下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县市,先后与市、县史志办、文联、统计局、档 案局、电视台、报社等单位以及院内师生、校友、文学爱好者广泛联系,争取支持,寻求帮 助,或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上门索取;③展示宣传。在馆内设地方文献特藏室,藏书与图片 展集于一室,藏展一体,达到收藏、展示宣传的目的。为了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必 须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长期的、连续不断地获取地方文献。此外,对于个人捐赠者,赠予其 精美的收藏证书,并留下联系方式,经常互通信息,建立友好往来,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加 强馆际协作,正确处理好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利用湘潭大学图 书馆红色旅游数据库,与该馆建立共享平台;与各地方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他们地方文献 建设起步较早,经验较为丰富,彼此开展交流与协作,确定重点,全面收藏,这样既节省人 力、物力,又达到文献整合。

        3.2 组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汇编

       吉首大学图书馆信息部从2004年至今先后整理出版了《中华第一旅游长廊·湘西卷》、《中 华第一旅游长廊·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神秘的湘西》、《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汇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选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相继还 将出版重庆、贵州等地市的其他专辑,还申报了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 息资源建设与长期保存机制研究”为题的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重在对特色资源进行梳 理和评估,以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3.3 建立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

       3.3.1 馆领导重视,统一协调。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图书馆把建设《协作区旅游旅游数据库》建设提到了工作中心,由领导带队组织专业人员,采集数据资料,计划在三年内完成该数据库工作,建立地方旅游文献联 合数据库,开展地方专题信息服务,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

       3.3.2 共享与共建相结合。首先,吉首大学图书馆结合武陵山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挖掘 地方文献中的旅游信息文献将之建库,是一个作为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好思路。而且可以 边建库,边开展地方文献的咨询服务。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它 将永远不断地建设下去,因此,它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其自身的资源,充分、有 效地利用其资源。文献资源也只有通过传播和利用在现实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 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也是实现地方文献数字化的真正目的。

       由共享到共建。武陵山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网上共享,是数字化进程的重 要步骤和过程,只有将自己的数据库在网上发布,才会达到资源共享。武陵山地区各个职能 单位每年都编纂一些地方文献,如:各县志、年鉴、统计年鉴等。如果这些编纂的地方文献 都数字化,在网上实现共享。那么,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就会全面地展开,在统一领导、互相协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3.3.3 选择优质的建库软件。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信息工程,存在一个不断补充、不 断完善的渐进过程。不管是建立文摘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都必须高起点,在应用软件 的选择上,最好选用那些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的软件。目前金胜桥、清华同方的TPA, 它们可以使武陵山地方文献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缺点是使用软件的价格太贵。因 此,政府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3.4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任何数据库的建设都要考虑到安全性。因此要采取各种保护和 防备措施避免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针对文献数据、系统运行及其他内外部技术或非技术 性故障,注意防范在网络运行中各系统间、网络间的日常化问题。要经常强化内部的严格管 理,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配备可靠的技术力量,搞好日常维护工作。同 时,要坚持严密的技术安全监控,不断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学会用法 制手段来保护自己。技术上要保持相对优势,从而能有效抵御不速之客的随时入侵。

       3.3.5 加强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培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地方文献知识,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逐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专业人才队伍。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从而推动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加强用户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培训,使用户懂得更多的检索途径和掌握先进快捷的检索手段,使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加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建立民俗研究基地 

       根据独特的区域民情,可划定土家族、苗族、侗族原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地,深度开发民 俗文化,重点保护并传承民族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建高品位、规模化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民族历史展览馆等永久性文化工程设施,在区域内各区市县的共同努力下,使其成 为全国首个集中连片的土家、苗族、侗族民俗文化保护区和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研究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加强该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 建立地方旅游文献数据库,是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时代,与 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能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旅游 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展示自身特色资源的发展道路。(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舒和新,李平,郭培,等.皖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 报学刊,2008,(4):15~18.
      [2] 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以湖州文化数字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0(3):85~87.
      [3] 吴锦荣.论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政府采购[J].图书馆,2008,(4):90~92.
[4] 郭虹,白君礼.《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相关问题研究 [J].图书馆建设,2008,(7):67~69.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学林    
0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作者:袁子英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已 成为一种趋势,从理论到实践持续升温。特别是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 :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该地区聚集了土家族、苗族、 侗族为主体的30多个少数民族,涉及3000千万人口,11万km2的土地,在长期的历史 变迁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民族 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连,是一种广义的特 色资源集合体,其最显著的、最有特色的资源优势就是旅游资源。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地 方特色文献,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职能,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形成独有的馆藏特 色,从而提高信息的综合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1、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概念

       系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南省三市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 施自治州、重庆一区(黔江区)五县(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和贵州铜仁地区, 基本涵盖了其地理区位内自然功能与经济社会基础水平的同质性区域。从自然地理、行政 沿革、民族文化、经济条件以及资源统筹上考究,还宜将武陵山绵延区域内湖北省宜昌市二 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常德市一县(石门县)、邵阳市二县 (绥宁县、城步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纳入其规划范围之内,基于 其空间属性的归类特征,统称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2、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的紧迫性

       2.1 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

       武陵山地区作为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区域,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同 型,历史以来,当地聚居的各族祖先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而神秘的武陵文化:①以濮文化 、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为源头的原始文化;②以土家、苗族和侗族文化为主 体的民族文化;③以民间信仰和儒道释融为一体为特征的宗教文化;④以贺龙、周逸群 、贺锦斋、袁任远、廖汉生为首创造的红色文化;⑤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服饰为 标识的服饰文化;⑥以湘西北“湘菜”和渝东南“川菜”为特色的饮食文化;⑦以转角 楼、吊脚楼、鼓楼和“三房一照壁”为标志的建筑文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历史悠久,文 化资源极其丰富,笔者认为要根据该地域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民 俗专题”、“贺龙元帅革命历史专题”、“武陵山文化专题”、“澧水文化专题”、“禅宗 始创地杨岐文化专题”、“武陵山历史文化名人专题”等集文字、图片、声像等为一体的多 媒体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库集成到一个界面,设置便捷的跨库检索,提供特定文献的远程传 递,使读者在不同场所都能共享和利用武陵山地方文献资源,保存中华多民族民俗文化中一 方色彩瑰丽的活化石,势在必行。

       2.2 给当地旅游提供文化支撑,扶持旅游文化建设 

       该区域地缘性人文历史联系密切而久远,社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整体相似性。长期闭塞的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滞缓以及现代化影响程度的相对低弱,老、少 、边、贫地区居多,不仅更好地保护了区域空间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更多地保存并延续 了本土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古朴神秘、勇毅刚烈、清逸艳美的少数民族风情在 融入现代化过程中更富有备受世人瞩目的个性魅力。

       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偏重于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多处于相对粗放的扩张状态,主导产 业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经济总量规模小,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较低。目前正面临着全 球一体化挑战、经济区域化竞争、新型工业化发育、新型城市化构造以及市场深度化推展的 更多压力,高校担负着本土独特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开发保育、区域经济结构转型 升级、城际功能配置优化、绿境空间市场整合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科学发展的艰巨使命,区 域整体开放、开发、传承与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3、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3.1 成立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小组

       吉首大学图书馆多年来努力推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开展民族地方文献专项收集工作,组成 班子集中下到协作区实地采集文献。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征集渠道:①媒体宣传。为了扩大影响,广泛征集地方文献,广泛发出 征集函和捐赠倡议,让地方政府与广大师生、市民人人皆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②上门访求。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下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县市,先后与市、县史志办、文联、统计局、档 案局、电视台、报社等单位以及院内师生、校友、文学爱好者广泛联系,争取支持,寻求帮 助,或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上门索取;③展示宣传。在馆内设地方文献特藏室,藏书与图片 展集于一室,藏展一体,达到收藏、展示宣传的目的。为了保证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必 须建立长效机制,才能长期的、连续不断地获取地方文献。此外,对于个人捐赠者,赠予其 精美的收藏证书,并留下联系方式,经常互通信息,建立友好往来,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加 强馆际协作,正确处理好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利用湘潭大学图 书馆红色旅游数据库,与该馆建立共享平台;与各地方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他们地方文献 建设起步较早,经验较为丰富,彼此开展交流与协作,确定重点,全面收藏,这样既节省人 力、物力,又达到文献整合。

        3.2 组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汇编

       吉首大学图书馆信息部从2004年至今先后整理出版了《中华第一旅游长廊·湘西卷》、《中 华第一旅游长廊·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神秘的湘西》、《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汇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选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卷》,相继还 将出版重庆、贵州等地市的其他专辑,还申报了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 息资源建设与长期保存机制研究”为题的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重在对特色资源进行梳 理和评估,以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3.3 建立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

       3.3.1 馆领导重视,统一协调。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图书馆把建设《协作区旅游旅游数据库》建设提到了工作中心,由领导带队组织专业人员,采集数据资料,计划在三年内完成该数据库工作,建立地方旅游文献联 合数据库,开展地方专题信息服务,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

       3.3.2 共享与共建相结合。首先,吉首大学图书馆结合武陵山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挖掘 地方文献中的旅游信息文献将之建库,是一个作为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好思路。而且可以 边建库,边开展地方文献的咨询服务。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它 将永远不断地建设下去,因此,它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其自身的资源,充分、有 效地利用其资源。文献资源也只有通过传播和利用在现实中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 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也是实现地方文献数字化的真正目的。

       由共享到共建。武陵山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网上共享,是数字化进程的重 要步骤和过程,只有将自己的数据库在网上发布,才会达到资源共享。武陵山地区各个职能 单位每年都编纂一些地方文献,如:各县志、年鉴、统计年鉴等。如果这些编纂的地方文献 都数字化,在网上实现共享。那么,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就会全面地展开,在统一领导、互相协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3.3.3 选择优质的建库软件。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信息工程,存在一个不断补充、不 断完善的渐进过程。不管是建立文摘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都必须高起点,在应用软件 的选择上,最好选用那些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的软件。目前金胜桥、清华同方的TPA, 它们可以使武陵山地方文献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缺点是使用软件的价格太贵。因 此,政府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3.4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任何数据库的建设都要考虑到安全性。因此要采取各种保护和 防备措施避免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针对文献数据、系统运行及其他内外部技术或非技术 性故障,注意防范在网络运行中各系统间、网络间的日常化问题。要经常强化内部的严格管 理,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配备可靠的技术力量,搞好日常维护工作。同 时,要坚持严密的技术安全监控,不断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学会用法 制手段来保护自己。技术上要保持相对优势,从而能有效抵御不速之客的随时入侵。

       3.3.5 加强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培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地方文献知识,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逐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专业人才队伍。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从而推动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加强用户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培训,使用户懂得更多的检索途径和掌握先进快捷的检索手段,使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充分发挥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加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建立民俗研究基地 

       根据独特的区域民情,可划定土家族、苗族、侗族原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地,深度开发民 俗文化,重点保护并传承民族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建高品位、规模化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民族历史展览馆等永久性文化工程设施,在区域内各区市县的共同努力下,使其成 为全国首个集中连片的土家、苗族、侗族民俗文化保护区和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研究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信息资源,加强该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 建立地方旅游文献数据库,是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经迎来了信息时代,与 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能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旅游 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展示自身特色资源的发展道路。(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舒和新,李平,郭培,等.皖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 报学刊,2008,(4):15~18.
      [2] 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以湖州文化数字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学刊,2010(3):85~87.
      [3] 吴锦荣.论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政府采购[J].图书馆,2008,(4):90~92.
[4] 郭虹,白君礼.《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相关问题研究 [J].图书馆建设,2008,(7):67~69.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