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中华覃氏哪里来?张家界覃氏何处去?

时间:2022-01-27 21:51:0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覃代伦

——《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出版导言

微信图片_20220127220546.jpg

作者近照

地球人都知道,世界哲学与宗教史上有三个非常著名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自从人类文明在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小小星球上诞生以来,这三个终极命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小如草芥的分子我,一个自号“湘西雅客”的老家伙!

一、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从宗贤覃章艳和覃遵奇联合主编的《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我知道我原来姓“覃”啊!从文化基因学的角度考证,最早记载我这个“覃”姓的历史文献是《春秋命历序》,汉代无名氏的谶纬类著作。在那部奇书中,记载了一个受命于天、相承于地的“皇覃氏”,那可是一个古老的上古大氏族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著名的有巢氏、燧人氏并存齐名也!夏禹时代,一个名为“伯益”的先人带领覃怀人治水,据传说到了历史地理中所载的“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了纪念伯益,覃怀人把“会稽”还作为覃氏的堂号。之后,“皇覃氏”这个大氏族部落发展到周穆王姬满时代(约公元前1026年—约前922年),号称“有竺氏之裔”,被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分封到覃地,遂以“覃”为姓也。所以“覃怀氏”是覃氏主流的根,“皇覃氏”是覃氏主流的源,“伯益”是中华覃氏的人文初祖,“覃儿健”则是第一个以“覃”作为姓氏的人。

我知道我姓“覃”,“西早覃”的“覃”,这还要归功于我的爷爷覃德令公。我爷爷生于1918年,是民国时代的私塾先生,他对国学的痴迷与认知,让我这个长子长孙至今难望其项背。记得很小的时候,我随爷爷在山界上薅包谷草时,他老人家就给我背《诗经·国风·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为此,他给我的父亲起名“覃永辉”,笔名“覃葛”,就是典出《诗经·国风》。爷爷覃德令公是1994年《覃氏族谱·光裕堂》三修谱的主要修谱者之一,父亲覃永辉又是2009年四修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祖孙三代坐在吊脚楼前的天踏里,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讲白话。爷爷说他的祖师爷孔子前50世祖是华胥氏,前49世祖是伏羲(配女娲),前48世祖是少典,前47世祖是黄帝(姬轩辕)……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卷四十七云:“孔子生鲁昌平乡耶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在爷爷覃德令先生的耳提面命下,小小年纪的我就把孔圣人的前50世祖逮得明明白白了。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现有覃姓人口130余万,在全国姓氏三百个大姓之中,排名第129位!覃氏人口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次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武陵山区里土家族四大姓“彭、田、向、覃”,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优秀成员!

二、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

明代理学家吕坤认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因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成为千余年来的蒙学三经典。其中成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原收集到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复姓60个,如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治、宗政、濮阳……宋初版《百家姓》中有“谭、贡、劳”而没有“覃”,这是为什么呢?“覃”又是从哪里来呢?

正史、方志和族谱,号称史学琼林之三杰也。中华民族共同体由56个民族、6000多个姓氏组成,作为土家族众多姓氏中的一个姓氏“覃”,在正史的记载中,属于不入主流的蛮夷或少数族裔,从考古学上看,殷商时代青铜器铭文“覃父癸”之“覃”,是殷商时代的主酒之官,他还不能入当时公、侯、伯、子、男的主流社会。故在北宋时代的《百家姓》编纂者眼里,不值得一记。此外,大约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刘向的史官,他写作的《世本》详录了从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祖居地。这本《世本》奇书,被南朝范晔先生采录入《后汉书》中,其中《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武落钟离山,乃巴人的祖灵圣地之一。相传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土家远祖五大姓氏,都出于武落钟离山。那时五姓兄弟和睦,无尊无长,相约掷剑于黑红二穴,浮船于夷水,能中、能浮者,奉以为“君”。巴氏之子“务相”掷剑独中,乘船独浮,于是五姓共立务相为“廪君”,是为“廪君蛮”也。其中之“瞫氏”,在字形与语音演变过程中,音读与字形和“覃”、“潭”、“谭”相近,疑为后世之“覃氏”也。在《后汉书》这样的正史中,“瞫氏”作为西南诸蛮夷之一蛮夷也,自然会列入正史鄙视链之中。西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溇中蛮酋覃儿健起义;西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蛮酋覃戎又起义,更将正史鄙视链向下一代又一代延伸。在覃氏家支树上,唐时有“五溪蛮”覃行璋霸蛮,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西狩,夔中汝先公率驿卒千余迎帝驾幸蜀,被封施州行军总管兼左仆射光䘵大夫,据考当为张家界覃氏之先祖也。之后覃襄尧、覃协舜、覃缵禹、覃汤池、覃修文、覃武备、覃伯圭先后袭职。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马希范和彭士愁率众土酋盟誓于溪州铜柱,武安军同节度副史、摄溪州司马、上柱国覃彦胜、覃彦仙、覃彦富铭记其柱上。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茅岗土司覃垕王联合十八峒蛮举义旗,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凌迟处死。明洪武六年,覃添顺招抚酉州诸土司归顺大明王朝。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茅岗司主覃纯一上章纳土,世袭千总,五品职衔,永远承继,与国同休。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排名,覃氏人口在2020年“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比2010年排名第129位上升了37位,覃氏家支树上,目前已是枝繁叶茂了。宋初版《百家姓》所录504个大姓氏,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主干;未录入的5000余个小姓氏,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枝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干,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枝叶,只有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三、我到哪里去?我到哪里去?我到哪里去?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道统。《礼记·大学》云:“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最高境界与终极追求。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天下是也!正如孟子所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齐鲁大地上的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生生不息的息壤!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中考据,《孔子世家谱》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早、最全、最逻辑清晰线条的旺族家谱了。从孔子前50世祖华胥氏算起,以孔子为核心起点(公元前551—前479年),为孔子世家谱之太宗也。自孔子以降,二世孔鲤(子),三世孔伋(孙),四世孔白(曾孙),五世孔求(玄孙),六世孔箕,七世孔穿,八世孔谦,九世孔鲋,十世孔忠,十一世孔武……如此开枝散叶下来,至明初洪武年间,第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希学奏请礼部,赐孔氏家族10字10个派行:“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希、言”,孔氏家支传承首次有派行为据了。明崇祯二年(1629年),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请礼部,又钦定“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0字10个派行。清同治二年(1863年),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礼部,又钦定“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字10个派行。民国八年(1919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奏请北洋政府,又立20字20个派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根据《孔子世家谱》记载,从孔子始,孔子家族已传承了2500余年,已传承至第八十三代“念”字辈,收录全世界200余万孔子后裔,将依据之后25个派行排下去,瓜瓞连绵,成为大中华土地上的名门旺族。

如果说,《孔子世家谱》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中的大树,干壮又根深;那么,《覃氏族谱》就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枝叶,枝密又叶茂。余何出此言?以张家界覃氏瓜瓞世系图为例,自唐行军总管覃汝先公以降,覃襄尧→覃协舜→覃缵禹→覃汤池→覃修文→覃武备……覃垕→覃友仁,然后覃添顺、覃添佑→覃彦璞……世系瓜瓞,现在已传到第五十九世“昌”字辈了。张家界覃氏修谱,如《孔子世家谱》一样,也公定了统一派行:“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肇荣昌;定邦勋名在,承先盛绩扬;万传敦本序,佑启自联芳;忠厚贤谟显,诗书宜训详;攀桂才高举,培兰庭满香;崇儒昭谦让,造育多熹康;逢缘创京史,锡位振三纲;为孝垂能守,居临循五常;支源流泽久,百代若同堂。”张家界覃氏哪里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潭坪一修谱,民国二年(1912年)三潭坪续修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界覃氏三修谱(1994年),张家界覃氏四修谱(2009年),凡174年,公定100个统一派行,就知道未来我们的子孙瓜瓞世系图了。

近读《左传》,得悉前贤“三不朽”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注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张家界汝先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在会长覃遵奇宗贤的主持下,在覃章艳、覃章志、覃明清、覃四照、覃长钦、覃大钰、覃云等宗贤的鼎力工作下,济困助学扶危,编修《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正是干着“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好事。他们让我这个身在帝都的特别顾问深信,《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吏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也!何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作者系中国民族博物馆非遗部主任)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土家论坛    
0

中华覃氏哪里来?张家界覃氏何处去?

时间:2022-01-27 21:51:0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覃代伦

——《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出版导言

微信图片_20220127220546.jpg

作者近照

地球人都知道,世界哲学与宗教史上有三个非常著名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自从人类文明在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小小星球上诞生以来,这三个终极命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小如草芥的分子我,一个自号“湘西雅客”的老家伙!

一、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从宗贤覃章艳和覃遵奇联合主编的《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我知道我原来姓“覃”啊!从文化基因学的角度考证,最早记载我这个“覃”姓的历史文献是《春秋命历序》,汉代无名氏的谶纬类著作。在那部奇书中,记载了一个受命于天、相承于地的“皇覃氏”,那可是一个古老的上古大氏族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著名的有巢氏、燧人氏并存齐名也!夏禹时代,一个名为“伯益”的先人带领覃怀人治水,据传说到了历史地理中所载的“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了纪念伯益,覃怀人把“会稽”还作为覃氏的堂号。之后,“皇覃氏”这个大氏族部落发展到周穆王姬满时代(约公元前1026年—约前922年),号称“有竺氏之裔”,被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分封到覃地,遂以“覃”为姓也。所以“覃怀氏”是覃氏主流的根,“皇覃氏”是覃氏主流的源,“伯益”是中华覃氏的人文初祖,“覃儿健”则是第一个以“覃”作为姓氏的人。

我知道我姓“覃”,“西早覃”的“覃”,这还要归功于我的爷爷覃德令公。我爷爷生于1918年,是民国时代的私塾先生,他对国学的痴迷与认知,让我这个长子长孙至今难望其项背。记得很小的时候,我随爷爷在山界上薅包谷草时,他老人家就给我背《诗经·国风·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为此,他给我的父亲起名“覃永辉”,笔名“覃葛”,就是典出《诗经·国风》。爷爷覃德令公是1994年《覃氏族谱·光裕堂》三修谱的主要修谱者之一,父亲覃永辉又是2009年四修谱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祖孙三代坐在吊脚楼前的天踏里,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讲白话。爷爷说他的祖师爷孔子前50世祖是华胥氏,前49世祖是伏羲(配女娲),前48世祖是少典,前47世祖是黄帝(姬轩辕)……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卷四十七云:“孔子生鲁昌平乡耶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在爷爷覃德令先生的耳提面命下,小小年纪的我就把孔圣人的前50世祖逮得明明白白了。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现有覃姓人口130余万,在全国姓氏三百个大姓之中,排名第129位!覃氏人口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次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武陵山区里土家族四大姓“彭、田、向、覃”,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优秀成员!

二、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

明代理学家吕坤认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因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成为千余年来的蒙学三经典。其中成于北宋初年的《百家姓》,原收集到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复姓60个,如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治、宗政、濮阳……宋初版《百家姓》中有“谭、贡、劳”而没有“覃”,这是为什么呢?“覃”又是从哪里来呢?

正史、方志和族谱,号称史学琼林之三杰也。中华民族共同体由56个民族、6000多个姓氏组成,作为土家族众多姓氏中的一个姓氏“覃”,在正史的记载中,属于不入主流的蛮夷或少数族裔,从考古学上看,殷商时代青铜器铭文“覃父癸”之“覃”,是殷商时代的主酒之官,他还不能入当时公、侯、伯、子、男的主流社会。故在北宋时代的《百家姓》编纂者眼里,不值得一记。此外,大约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刘向的史官,他写作的《世本》详录了从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祖居地。这本《世本》奇书,被南朝范晔先生采录入《后汉书》中,其中《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武落钟离山,乃巴人的祖灵圣地之一。相传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土家远祖五大姓氏,都出于武落钟离山。那时五姓兄弟和睦,无尊无长,相约掷剑于黑红二穴,浮船于夷水,能中、能浮者,奉以为“君”。巴氏之子“务相”掷剑独中,乘船独浮,于是五姓共立务相为“廪君”,是为“廪君蛮”也。其中之“瞫氏”,在字形与语音演变过程中,音读与字形和“覃”、“潭”、“谭”相近,疑为后世之“覃氏”也。在《后汉书》这样的正史中,“瞫氏”作为西南诸蛮夷之一蛮夷也,自然会列入正史鄙视链之中。西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溇中蛮酋覃儿健起义;西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蛮酋覃戎又起义,更将正史鄙视链向下一代又一代延伸。在覃氏家支树上,唐时有“五溪蛮”覃行璋霸蛮,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西狩,夔中汝先公率驿卒千余迎帝驾幸蜀,被封施州行军总管兼左仆射光䘵大夫,据考当为张家界覃氏之先祖也。之后覃襄尧、覃协舜、覃缵禹、覃汤池、覃修文、覃武备、覃伯圭先后袭职。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马希范和彭士愁率众土酋盟誓于溪州铜柱,武安军同节度副史、摄溪州司马、上柱国覃彦胜、覃彦仙、覃彦富铭记其柱上。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茅岗土司覃垕王联合十八峒蛮举义旗,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凌迟处死。明洪武六年,覃添顺招抚酉州诸土司归顺大明王朝。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茅岗司主覃纯一上章纳土,世袭千总,五品职衔,永远承继,与国同休。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排名,覃氏人口在2020年“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比2010年排名第129位上升了37位,覃氏家支树上,目前已是枝繁叶茂了。宋初版《百家姓》所录504个大姓氏,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主干;未录入的5000余个小姓氏,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枝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干,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枝叶,只有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三、我到哪里去?我到哪里去?我到哪里去?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道统。《礼记·大学》云:“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最高境界与终极追求。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天下是也!正如孟子所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齐鲁大地上的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生生不息的息壤!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中考据,《孔子世家谱》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早、最全、最逻辑清晰线条的旺族家谱了。从孔子前50世祖华胥氏算起,以孔子为核心起点(公元前551—前479年),为孔子世家谱之太宗也。自孔子以降,二世孔鲤(子),三世孔伋(孙),四世孔白(曾孙),五世孔求(玄孙),六世孔箕,七世孔穿,八世孔谦,九世孔鲋,十世孔忠,十一世孔武……如此开枝散叶下来,至明初洪武年间,第五十五代衍圣公孔希学奏请礼部,赐孔氏家族10字10个派行:“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希、言”,孔氏家支传承首次有派行为据了。明崇祯二年(1629年),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请礼部,又钦定“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0字10个派行。清同治二年(1863年),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礼部,又钦定“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字10个派行。民国八年(1919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奏请北洋政府,又立20字20个派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根据《孔子世家谱》记载,从孔子始,孔子家族已传承了2500余年,已传承至第八十三代“念”字辈,收录全世界200余万孔子后裔,将依据之后25个派行排下去,瓜瓞连绵,成为大中华土地上的名门旺族。

如果说,《孔子世家谱》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中的大树,干壮又根深;那么,《覃氏族谱》就是中华民族家支文化的枝叶,枝密又叶茂。余何出此言?以张家界覃氏瓜瓞世系图为例,自唐行军总管覃汝先公以降,覃襄尧→覃协舜→覃缵禹→覃汤池→覃修文→覃武备……覃垕→覃友仁,然后覃添顺、覃添佑→覃彦璞……世系瓜瓞,现在已传到第五十九世“昌”字辈了。张家界覃氏修谱,如《孔子世家谱》一样,也公定了统一派行:“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肇荣昌;定邦勋名在,承先盛绩扬;万传敦本序,佑启自联芳;忠厚贤谟显,诗书宜训详;攀桂才高举,培兰庭满香;崇儒昭谦让,造育多熹康;逢缘创京史,锡位振三纲;为孝垂能守,居临循五常;支源流泽久,百代若同堂。”张家界覃氏哪里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潭坪一修谱,民国二年(1912年)三潭坪续修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界覃氏三修谱(1994年),张家界覃氏四修谱(2009年),凡174年,公定100个统一派行,就知道未来我们的子孙瓜瓞世系图了。

近读《左传》,得悉前贤“三不朽”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注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张家界汝先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在会长覃遵奇宗贤的主持下,在覃章艳、覃章志、覃明清、覃四照、覃长钦、覃大钰、覃云等宗贤的鼎力工作下,济困助学扶危,编修《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正是干着“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好事。他们让我这个身在帝都的特别顾问深信,《中华覃氏志·张家界卷》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吏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也!何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作者系中国民族博物馆非遗部主任)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