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湘西州红色旅游与文化发展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李琳筠

   摘  要: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湘西州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中的优势还不够明显。本文就红色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作一尝试性探讨,谋求红色旅游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湘西州 红色旅游 文化 发展

       一、引言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与文化水乳交融。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的精神,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以及历史文献和文艺作品,也包括以意识精神存在人们信念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红色资源近年来成为随红色旅游兴起而挖掘出来的一种专项特色资源。不可否定,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越来越成为旅游开发者们关注的课题。

       文化可谓旅游的最直接动机,也是旅游交流的最终目的之一,所以文化性是旅游的本来属性。红色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湘西州境内红色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文化、土家族、苗族为主的风情文化、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开发湘西州旅游品牌,把文化和红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打造湘西旅游特色不失一条可行之策。

       二、地方文化对红色旅游的促进

       (一)地方文化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必不可少的原素。湘西州处于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会地,原生态和民族文化,使湘西州成为旅游胜地而看好,目前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遗址考古公园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点地区,有国家级名录项目24个,2011年初,国家批准《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还有保存完好的特色民族村寨、古村落、古城镇和古街区,密集的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构成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态。

       此外,宗教、巫傩文化,构成神秘湘西旅游的一个重点。还有巴楚远古文明,军事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酉水文化等等。作为衬托红色旅游资源的土匪文化,亦不能勿视,如古丈县断龙山土匪旧址,张平碉堡,游客通过参观,耳闻目染,佐证解放军解放古丈之坚巨。如果精心开发、打造、提高品位,突出重点,合理结合到红色旅游中,既避免说教,又达到游客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接受和认可。

       (二)红色旅游资源

       湘西州先后经历过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含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锋火岁月,其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湘西和建设湘西中,湘西子弟抗日和抗美援朝,留下的红色资源犹显弥足珍贵。据不完统计,全州共有革命遗址70个,其他遗址6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然而,这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可供开发和已开发利用的仅41处。究其源由一是存在资源整合不力,一些资料没有客观的反映红色史,有些记载与历史事实不符。二是没有全面的开展红色资源专题普查,红色史料肤浅不完整。三是保护建设上,各地各自为政,缺少统筹和规划,少数地方在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展示红色历史真相不客观,说教成分多,文学艺术加工拙劣,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见,游客游览如同嚼蜡。

       (三)利用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1、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神秘湘西”旅游主题总揽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精髓,要形成“湘西”品牌的神秘特色和核心价值,在于统一规划布局,多渠道经营,全方位拓展。一是纵向整合,开发同类景点资源,合理组合旅游线路,避免游客分流。二要横向联合,把尚缺乏观光接待的能力与条件的景点资源整合,在资源开发格局中形成旅游产品的多元组合,推出精品,推出七县一市文化旅游整体风貌的大牌,甚至再做大。

       2、建设特色文化资源。选择具有当地特色性的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如龙山里耶古城遗址、永顺老司城、古丈红石林坐龙峡等地区,作为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全面开发的增长点。

       (四)发掘文化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

       红色旅游的实质是要让游客在参与中得到学习,景区在游客游览中实现经济效益。故此,红色旅游建设就要围绕红色旅游的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特性,注重趣味性的开展建设。根据学习性,建成红色大观园,让游客“游中学、学中游”。围绕故事性,开展红色故事会,以小见大,做到故事形象化、生动化。根据参与性,设计出体验式互动活动。

       加强地方文化发掘,红色资源普查,从中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吸引游客的游览趣味。如古丈红石林景区巨人园风景点所在地坐苦坝村,是一个红军村,村中曾经一百多人参加过红军。村民反应,每到当年村民出走参加红军的七、八月间,巨人园石林就显得特别红。如果经过艺术整理加工,让游客通过看石林,结合导游员的讲解,以及图书或图片对比,定能产生好奇,达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效果。

       三、红色旅游对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

       发展红色旅游,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美德、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在,对于繁荣文化旅游经济潜力不容置疑。

       (一)红色旅游是文化开发的有效载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不论是文化研究,还是保护,最终是还原,旅游是直接的反馈载体之一,因为单纯的研究及保护性开发,形成不了市场,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音乐、歌舞、戏曲等多种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将红色资源注入旅游活动中,民族地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红色旅游主题也得到落实。

       (二)红色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形式

       文化旅游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能够突破地域和双向扩散,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借助游客的传递而相互影响。红色旅游也一样,能够导致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种有效形式。

       湘西旅游品牌的打造,着重是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域文化打造,也少不了红色资源。红色旅游与各种文化形式如建筑、遗址遗物、宗教、饮食,乡风民俗,甚至影视、音乐等文化结合,丰富了旅游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红色旅游的可观、可看、可读、可思,彰显了地域文化价值底蕴所在。

       四、红色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整合
 
       如上所述,红色旅游与文化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立足于实际,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设置多种各样的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丰富游览内容,便能达到拓宽游览路线,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强游客的吸引力,实现经济共盈。

     (一)让红色资源“红火”

       1、尊重专家学者的建议,特别是掌握第一手资源的本土专家学者的意见。虽然有些红色资源纳入了保护范围,但相当部分的红色旧址及战场遗址鲜为人知。随着老红军的逝去,红色口碑资源也将殆尽。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项目,必然要摸清证实,不人云亦云胡说八道,本土专家学者拥有资料较多。同时,红军家属和二线的亲闻者所述与历史文献可对照性强。其次是突出展示,尊重遗留下来的红色碑、文、口传文学等资源,不能因为这因为那而人为攥改和毁坏,让游客尽可能见物思索,透过时空回味红色硝烟。另外,红色旧址、遗址、烈士坟茔,经过了许多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已然损坏,应加大保护力度。

       2、资源展示。相当部分红色资源所在位置交通不便,也不集中,游客难以实地游览观赏,应当考虑建设红色资源展示平台。红色旅游少不了展馆展厅陈列展览,更少不了文学创作和艺术彰显,离不开表演,通过文艺演出诠释。游客通过展览馆对实物、图片、文献的看,演员、音乐歌舞艺术表演的观,导游、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让红色历史互动起来。这样,游客感受到红色人民有血有肉的爱恨情愁,不觉中接受和认可湘西土地上曾经的红色历史。

       3、宣传。结合重大革命纪念活动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制作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充实完善红色内涵,抓好红色旅游宣传促销。

       旅游是爱凑热闹的娱乐消费,旅游宣传应当把握住名气、名声、名望作为宣传目的。湘西红色旅游,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性争对性和长效性的加大红色资源和产品的宣传,不能打烂仗,投入多,得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一是成立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红色历史研究常态化。二是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公正客观的宣传推介红色历史和旅游产品。三是利用政策推手,让红色历史进课堂,进机关社区,进家庭。四是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艺术化提炼,量多面全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提升宣传主题。

       (二)红色资源“联横合纵”

       红色旅游是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在旅游中的综合创新体现,一样围绕旅游线路扩大旅游消费为经济目的服务的旅游产品。自2004年国家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湘西州的红色旅游还处于摸索性建设阶段。2005年3月23日国家公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中,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入选全国30个红色旅游线路。但是,湘西州的红色旅游建设有待统筹安排,红色旅游在政策、监管上,编制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等事项时,不能让红色旅游处于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立境地。全州必须从大局着手,打破县与县之间,地域之间的束缚,深掘精打,而不是重复和雷同。

       红色旅游不是单一存在,不是单调呆板和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离不开山水人文其它资源的搭配。湘西州的红色旅游要大胆的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实施区域合作。一是实施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二是与生态旅游联合。以古丈县为例,栖凤湖、红石林、高望界森林公园等生态景点中,曾留下过红色革命事迹,只要发掘,巧妙安置,就能为丰富景区旅游服务。三是与古文化景点的联合。譬如与里耶考古遗址公园、凤凰古城、泸溪屈望村等景点的联合。四是与民族风情的联合,一定要突出与土家族、苗族地域传统文化的联合。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衣、食、住、行问题入手,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渠道,完善吃、喝、玩、乐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1、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升级。以古丈茶文化旅游为例,在注重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未尚不可以考虑结合县域民俗节庆、艺术活动,合理开发富有地方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百货中百客,丰富旅游内容。再进一步辐射到附近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整合,如生态旅游、栖凤湖垂钓旅游的整合,提高文化旅游的层次和水平,扩大旅游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2、自然型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开发。再优异的自然资源,都是以游客以体验的方式来消费,随着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文化元素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高更多的旅游享受。以古丈县红石林景区为例,开发初期,文化元素投入非常少,游客进园游览半个小时出园,除了门票,什么消费也用不上,基本的零卖和就餐都不俱备,还出现过游客让小贩宰劫。随着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文化内涵得到逐步丰富和完善,植入当地竹木建筑、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饮食、特别是土家族传统歌舞表演、承办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从单一的游览自然景观,到逐步将古朴的土家族文化等多元素文化锲入,形成一个以红色石林特色鲜明的景区文化形象,旅游区的看点充盈人气,吸引游客目的加强。

       3、人才投入。没有过硬的领导者,务实的管理者,规划决策付诸实施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想搞好红色旅游,说得到而难实现。

      (四)民众参与

       旅游管理工作,相当程度上需依赖当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损害当地群众切身利益,制造不和谐因素,旅游开发及发展会因此受到阻碍。处理好这些,一要从旅游规划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强调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得到他们的支持。二要尊重当地居民,撷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了解旅游规划和发展的进行情况。三是一起制定管理计划,让当地老百姓有组织有纪律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管理,避免旅游经营利益被企业独占,造成富了旅游公司苦了当地百姓,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疲于“灭火”受累。(
作者单位湘西州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论坛    
0

湘西州红色旅游与文化发展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琳筠

   摘  要: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湘西州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中的优势还不够明显。本文就红色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作一尝试性探讨,谋求红色旅游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湘西州 红色旅游 文化 发展

       一、引言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与文化水乳交融。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的精神,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以及历史文献和文艺作品,也包括以意识精神存在人们信念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红色资源近年来成为随红色旅游兴起而挖掘出来的一种专项特色资源。不可否定,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越来越成为旅游开发者们关注的课题。

       文化可谓旅游的最直接动机,也是旅游交流的最终目的之一,所以文化性是旅游的本来属性。红色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湘西州境内红色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文化、土家族、苗族为主的风情文化、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开发湘西州旅游品牌,把文化和红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打造湘西旅游特色不失一条可行之策。

       二、地方文化对红色旅游的促进

       (一)地方文化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必不可少的原素。湘西州处于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会地,原生态和民族文化,使湘西州成为旅游胜地而看好,目前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遗址考古公园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点地区,有国家级名录项目24个,2011年初,国家批准《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还有保存完好的特色民族村寨、古村落、古城镇和古街区,密集的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构成得天独厚的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态。

       此外,宗教、巫傩文化,构成神秘湘西旅游的一个重点。还有巴楚远古文明,军事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酉水文化等等。作为衬托红色旅游资源的土匪文化,亦不能勿视,如古丈县断龙山土匪旧址,张平碉堡,游客通过参观,耳闻目染,佐证解放军解放古丈之坚巨。如果精心开发、打造、提高品位,突出重点,合理结合到红色旅游中,既避免说教,又达到游客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接受和认可。

       (二)红色旅游资源

       湘西州先后经历过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含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锋火岁月,其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湘西和建设湘西中,湘西子弟抗日和抗美援朝,留下的红色资源犹显弥足珍贵。据不完统计,全州共有革命遗址70个,其他遗址6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然而,这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可供开发和已开发利用的仅41处。究其源由一是存在资源整合不力,一些资料没有客观的反映红色史,有些记载与历史事实不符。二是没有全面的开展红色资源专题普查,红色史料肤浅不完整。三是保护建设上,各地各自为政,缺少统筹和规划,少数地方在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展示红色历史真相不客观,说教成分多,文学艺术加工拙劣,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见,游客游览如同嚼蜡。

       (三)利用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1、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神秘湘西”旅游主题总揽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精髓,要形成“湘西”品牌的神秘特色和核心价值,在于统一规划布局,多渠道经营,全方位拓展。一是纵向整合,开发同类景点资源,合理组合旅游线路,避免游客分流。二要横向联合,把尚缺乏观光接待的能力与条件的景点资源整合,在资源开发格局中形成旅游产品的多元组合,推出精品,推出七县一市文化旅游整体风貌的大牌,甚至再做大。

       2、建设特色文化资源。选择具有当地特色性的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如龙山里耶古城遗址、永顺老司城、古丈红石林坐龙峡等地区,作为带动区域旅游资源全面开发的增长点。

       (四)发掘文化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

       红色旅游的实质是要让游客在参与中得到学习,景区在游客游览中实现经济效益。故此,红色旅游建设就要围绕红色旅游的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特性,注重趣味性的开展建设。根据学习性,建成红色大观园,让游客“游中学、学中游”。围绕故事性,开展红色故事会,以小见大,做到故事形象化、生动化。根据参与性,设计出体验式互动活动。

       加强地方文化发掘,红色资源普查,从中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吸引游客的游览趣味。如古丈红石林景区巨人园风景点所在地坐苦坝村,是一个红军村,村中曾经一百多人参加过红军。村民反应,每到当年村民出走参加红军的七、八月间,巨人园石林就显得特别红。如果经过艺术整理加工,让游客通过看石林,结合导游员的讲解,以及图书或图片对比,定能产生好奇,达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效果。

       三、红色旅游对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

       发展红色旅游,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美德、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在,对于繁荣文化旅游经济潜力不容置疑。

       (一)红色旅游是文化开发的有效载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不论是文化研究,还是保护,最终是还原,旅游是直接的反馈载体之一,因为单纯的研究及保护性开发,形成不了市场,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音乐、歌舞、戏曲等多种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将红色资源注入旅游活动中,民族地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红色旅游主题也得到落实。

       (二)红色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形式

       文化旅游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能够突破地域和双向扩散,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借助游客的传递而相互影响。红色旅游也一样,能够导致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种有效形式。

       湘西旅游品牌的打造,着重是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域文化打造,也少不了红色资源。红色旅游与各种文化形式如建筑、遗址遗物、宗教、饮食,乡风民俗,甚至影视、音乐等文化结合,丰富了旅游经济价值的同时,提升红色旅游的可观、可看、可读、可思,彰显了地域文化价值底蕴所在。

       四、红色旅游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整合
 
       如上所述,红色旅游与文化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立足于实际,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设置多种各样的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丰富游览内容,便能达到拓宽游览路线,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强游客的吸引力,实现经济共盈。

     (一)让红色资源“红火”

       1、尊重专家学者的建议,特别是掌握第一手资源的本土专家学者的意见。虽然有些红色资源纳入了保护范围,但相当部分的红色旧址及战场遗址鲜为人知。随着老红军的逝去,红色口碑资源也将殆尽。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项目,必然要摸清证实,不人云亦云胡说八道,本土专家学者拥有资料较多。同时,红军家属和二线的亲闻者所述与历史文献可对照性强。其次是突出展示,尊重遗留下来的红色碑、文、口传文学等资源,不能因为这因为那而人为攥改和毁坏,让游客尽可能见物思索,透过时空回味红色硝烟。另外,红色旧址、遗址、烈士坟茔,经过了许多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已然损坏,应加大保护力度。

       2、资源展示。相当部分红色资源所在位置交通不便,也不集中,游客难以实地游览观赏,应当考虑建设红色资源展示平台。红色旅游少不了展馆展厅陈列展览,更少不了文学创作和艺术彰显,离不开表演,通过文艺演出诠释。游客通过展览馆对实物、图片、文献的看,演员、音乐歌舞艺术表演的观,导游、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让红色历史互动起来。这样,游客感受到红色人民有血有肉的爱恨情愁,不觉中接受和认可湘西土地上曾经的红色历史。

       3、宣传。结合重大革命纪念活动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制作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充实完善红色内涵,抓好红色旅游宣传促销。

       旅游是爱凑热闹的娱乐消费,旅游宣传应当把握住名气、名声、名望作为宣传目的。湘西红色旅游,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性争对性和长效性的加大红色资源和产品的宣传,不能打烂仗,投入多,得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一是成立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红色历史研究常态化。二是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公正客观的宣传推介红色历史和旅游产品。三是利用政策推手,让红色历史进课堂,进机关社区,进家庭。四是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艺术化提炼,量多面全的基础上打造精品,提升宣传主题。

       (二)红色资源“联横合纵”

       红色旅游是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在旅游中的综合创新体现,一样围绕旅游线路扩大旅游消费为经济目的服务的旅游产品。自2004年国家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湘西州的红色旅游还处于摸索性建设阶段。2005年3月23日国家公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中,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入选全国30个红色旅游线路。但是,湘西州的红色旅游建设有待统筹安排,红色旅游在政策、监管上,编制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等事项时,不能让红色旅游处于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立境地。全州必须从大局着手,打破县与县之间,地域之间的束缚,深掘精打,而不是重复和雷同。

       红色旅游不是单一存在,不是单调呆板和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离不开山水人文其它资源的搭配。湘西州的红色旅游要大胆的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实施区域合作。一是实施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二是与生态旅游联合。以古丈县为例,栖凤湖、红石林、高望界森林公园等生态景点中,曾留下过红色革命事迹,只要发掘,巧妙安置,就能为丰富景区旅游服务。三是与古文化景点的联合。譬如与里耶考古遗址公园、凤凰古城、泸溪屈望村等景点的联合。四是与民族风情的联合,一定要突出与土家族、苗族地域传统文化的联合。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衣、食、住、行问题入手,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渠道,完善吃、喝、玩、乐配套设施建设。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1、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升级。以古丈茶文化旅游为例,在注重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未尚不可以考虑结合县域民俗节庆、艺术活动,合理开发富有地方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百货中百客,丰富旅游内容。再进一步辐射到附近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整合,如生态旅游、栖凤湖垂钓旅游的整合,提高文化旅游的层次和水平,扩大旅游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2、自然型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开发。再优异的自然资源,都是以游客以体验的方式来消费,随着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文化元素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高更多的旅游享受。以古丈县红石林景区为例,开发初期,文化元素投入非常少,游客进园游览半个小时出园,除了门票,什么消费也用不上,基本的零卖和就餐都不俱备,还出现过游客让小贩宰劫。随着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文化内涵得到逐步丰富和完善,植入当地竹木建筑、民间工艺品、地方特色饮食、特别是土家族传统歌舞表演、承办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从单一的游览自然景观,到逐步将古朴的土家族文化等多元素文化锲入,形成一个以红色石林特色鲜明的景区文化形象,旅游区的看点充盈人气,吸引游客目的加强。

       3、人才投入。没有过硬的领导者,务实的管理者,规划决策付诸实施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想搞好红色旅游,说得到而难实现。

      (四)民众参与

       旅游管理工作,相当程度上需依赖当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损害当地群众切身利益,制造不和谐因素,旅游开发及发展会因此受到阻碍。处理好这些,一要从旅游规划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强调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得到他们的支持。二要尊重当地居民,撷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了解旅游规划和发展的进行情况。三是一起制定管理计划,让当地老百姓有组织有纪律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管理,避免旅游经营利益被企业独占,造成富了旅游公司苦了当地百姓,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疲于“灭火”受累。(
作者单位湘西州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