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武陵深处,远去的土司

时间:2020-03-20 15:28:58来源:中国国家地理作者:胡彦鸿

QQ截图20210319091608.jpg

元明清时期,武陵山区与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一样,土司林立,在中国版图的核心腹地上形成了许多的“国中之国”。本文作者数度探访,追忆了武陵土司王朝往昔的辉煌,并对当代土司遗迹的境遇充满了忧思。

从宜昌到湘西,我们一行人前往老司城村,一路扬尘蔽天,黄尘之外却是满眼苍翠。

初知“武陵”,大抵始自陶渊明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从地图上看,武陵位于整个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带。可是,直至唐末,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期间,它都是 “鸟不飞度,兽不敢临”、“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者”的地理障碍。自元代土司制度兴起,它又成了中央王朝的化外之地,是土司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土知州、长官司等大小土司百十余家。其中,职衔最高的宣慰司(相当于三品),便有永顺、保靖、桑植、容美等 11家——这些大土司,多与现在的土家族有关。

我们听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将在那里组织一场大规模的考古挖掘,“老司城遗址,很可能要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和摄影师希望看到发掘前的“原生”状态,所以草草准备,即匆匆上路了。

老司城:繁华散尽空寂寞

漫长而颠簸的土路尽头,一弯清溪潺潺,烟尘顿消。阳光下,青罗带般的灵溪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温柔地将对岸的小山村揽在怀里。

据《永顺县志》记载,老司城始建于公元1135年。而今,它就在眼前,就是那个“对岸的小山村”,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麻岔乡灵溪镇。村名老司城几年前和周边上河村等地合并,统称司城村了。谁能想到,它曾是“五溪之巨镇,漠漠之边城”,管辖20个州县,范围包括酉水、沅水流域及鄂西、川东、黔东的一部分呢!

彭氏土司王朝最早的都城并不在这儿,而在20公里外的王村。后来,因为中央王朝的强势,土司将治所迁到了武陵的更深处,进一步远离了朝廷的势力范围。当地人都说,老司城是块风水宝地,山环水绕,似“万马归槽”守护着草料盆,又像万片金莲围合着花蕊。总之就是易守难攻,能够契合“偏安一隅”的要求。

踏上鹅卵石铺就的 “官道”,老司城遗址的中心就在这一带了。灵溪边的客店老板、原上河村支书老向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他领着我们去看“子孙永享”牌坊,那是明朝为表彰彭翼南领兵抗倭的功绩而立的。牌坊对面一片禾粟青青的小山坡,正是明代彭氏土司的墓葬地——紫金山。

紫金山有30多座墓葬,其中8座已经被盗,门洞大开。《土司王朝》一书作者向盛福受访时有这样一段回忆:1968年11月的一个晚上,紫金山彭宗舜墓被盗了。第二天清晨,他和老司城村干部、书记、治安主任共四人来到被盗现场,“只见墓门口外土有斗大的孔,从孔内冒出一股雪白的浓雾,冲至四五丈高的空中,然后才慢慢散开……中孔石门被撬开,铁锁扭坏,鲜红如故的内棺外椁前回头上的左边用金粉书写着 ‘彭宗舜将军灵柩’,后回头已被损坏,两边各种花草、飞鸟、兽类等图案的花砖,精致无比……”

在他的书里,关于老司城,还有更多激动人心的描述,如“金碧辉煌的金銮殿”,“高大雄伟的午门”,“镶有夜明珠的照壁”。只可惜,以我们走访的见识,只见满眼芳草萋萋,难以想象往昔辉煌。倒是其南部,土司时期宗教建筑最好的遗存祖师殿,别致的建筑结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古老的马房口渡口上船,75岁的老船工竹篙一点,舟行水上,只见灵溪水色碧青,两岸密林葱茏,草地青幽,不时有藤萝飘垂的黑色巨崖掠过。1726年,永顺土司最终瓦解,雍正皇帝下诏准予彭氏回到祖籍江西吉安老家立产安居,末代土司彭肇槐携家眷离别故乡老司城,行至灵溪河,长跪河边,泪似飞雨,所见也是这般风景吧!

三华里的水路后就到了祖师殿。踏入正殿,就像紫金山那墓室的感觉一样,空空荡荡。守殿人向盛德萧然独坐在阴影中。寒暄得知,祖师殿是昔日土司祭祀的场所,始建于后晋,重建于明,这里是正殿,后面还有皇经台、玉皇阁。向盛德独自守殿已有20余年,“文革”中,正殿曾被破坏,80年代重新修葺,所幸其中几根楠木柱子“还是故物”。

祖师殿顺势修筑在山坡上,里头仿佛就是一座土家吊脚楼。一层层攀爬陡峭的楼梯,终于进入最高处的玉皇阁了。阁中墙上供着玉皇大帝,阳光从屋隙射进来,正好打在神龛上,让这里成了阴暗清凉的殿内最辉煌的一角。

游走老司城,直觉“皇城”已经返回到它的出发点:一个山多地少,封闭贫瘠,无法养活太多人口的普通山村——与1941年地理学家吴壮达先生考察时相比,可能没有大的改变。那时,吴先生曾撰文指出:一种自然形势,只具备军事上的意义,而缺乏足够的经济条件,是无法长久持续的。除非灵溪下游的牛路河经人工改造可以通航,或者周围有自然宝藏,否则老司城的繁荣不会重现。

但是,这两年,老司城已经有了“繁荣”的迹象。伴随考古勘察,遗址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老司城遗址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说它是“日前所揭示出来的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土司城遗址,是微观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案例,也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

2011年6月9日,永顺老司城遗址又成功入选了“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唐崖:土司后裔守陵园

陈兆南留着短短的花白胡须,头戴泛灰的尖尖草帽,拄着根细细长长的竹杖,活脱脱就是从宋代山水画中走出来的人物。这位年届80的老翁已经当了30年的咸丰县城唐崖土司城管理员,谈起历史来如数家珍。

唐崖土司城,全称为唐崖长官司皇城。长官司级别较低,大约与“六品”相当,但是这座皇城的规模却超过了永顺老司城,占地约29万平方米!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后来在龚荫的《中国土司制度》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个长官司是从宣慰司降级来的——有趣的是,对此,当地人都缄口不言。

老陈告诉我,唐崖的“镇城之宝”当属皇帝御赐授书的“荆南雄镇”石牌坊。有证可查:明天启年间,覃鼎率兵先后奉命征讨重庆地区的樊龙、樊虎、奢崇明、奢社辉,胜利而归。于是,明熹宗朱由校颁布皇令两道:敕建平西将军“帅府”,兴建功德牌坊一座,并授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8个大字以示嘉奖。覃鼎因此成了唐崖土司的一代天骄。

老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至今不想“退休”。原来,他和这里的覃姓土司还沾着点亲——祖上是土司招来的驸马,到他已是第19代了。他说,山上还有座土王墓,由土司王的嫡系传人老覃守着,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上山去了。

土王墓在山后一片黑压压的针叶林深处,老覃闻声迎出门来。老覃名叫覃国安,是末代土司的第23代传人,家里还珍藏着覃氏土司家谱。

改土归流时,永顺彭氏多回迁江西,因此在永顺,彭姓变得鲜见了。唐崖略不同,有记载覃氏大规模迁往贵州,但还有部分留了下来。比如覃国安。他看守的这座墓正是唐崖的骄傲——覃鼎及其原配夫人的合葬墓。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时常去墓地周围看护并确认一切完好。如有游客来,便客串一下导游。

覃鼎夫妇合葬墓建在地面上,看上去就像一座精致的石砌小行宫。屋檐、筒瓦、墓室顶上精致的雕花及可以开合的石门,石雕的麒麟小兽,无不彰示着墓主人显赫的地位。

王村:千年古渡成追忆

王村镇早就因为电影《芙蓉镇》的外景地而闻名,但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不知,彭氏土司最早的皇城、“夏宫”以及好多土司文物,比如镌刻着历史的溪州铜柱,俱在这里。

十几年后的这个清晨,又逢集日,码头上却不复有鱼鹰,也不复有挤挤挨挨的船只,颇有些寥落。老人告诉我,猛洞河到王村的水上航班早已取消,修通公路后,大多数人都乘车来了。

从码头往上,沿老街走不远,就是王村的民俗风光馆,著名的溪州铜柱就在这里。史载铜柱高一丈二尺,入地六尺,由五千斤铜铸成。只见空旷的屋内,一束黄色顶光从铜柱顶上直射下来,精纯光润的铜柱散发出淡金的幽光,八面刻字,仍清晰可辨。公元939年,土司王彭士愁率溪州诸蛮万余人征战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派大军镇压,史称溪州之战。翌年,彭军战败,彭士愁与楚议和结盟,铸五千斤铜柱为证,铜柱镌刻溪州之战的经过及双方盟约条款。彭士愁“虽败犹荣”,仍为溪州刺史,取得合法地位。

细看铜柱,发现上端的铜顶缺了一角,好像人为锯过。为何?

原来,溪州铜柱几百年来一直竖立在酉水之畔距王村十几公里的会溪坪荒野中。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69年,因修筑凤滩电站,铜柱位处淹没区,遂迁到王村,仍然立于户外:酉水边的山崖上。

关于铜柱,古溪州一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所用的铜是多次锻炼过的 “九火铜”,再炼一火即可变成黄金。

出馆,走过五里长的老街,记忆中街道尽头那片宁静的村落和田野,现在已变成一座繁荣的新镇,宽阔的街面上车如流水,人群熙攘,旅馆和饭馆的妹子们在街上热情揽客。

离开王村回程的路上,在猛洞河车站,惊见车站大窗外,罗依溪河床裸露在烈日下。这才明白,不只是从这儿到王村的渡船航班取消,连那如梦的一河水都已消失了。酉水河上梯级电站的开发和现代交通的发展,迅速地改变了王村的面貌。

复建:现代仿古何时了

武陵深处的土司民间传说奇多,但遗存难言激动人心。据载,桑植土司向国栋曾与容美土司田舜年仇杀多年,永顺、散毛土司合兵攻容美,连营万众,后为容美所败,所以,田舜年作“捷音者叙”载其事于境内晴田洞石壁之上,至今尚存。我们前去瞻仰,已觉字迹模糊不清。

说到容美,雍正皇帝曾感叹:“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那里的田氏土司,甚至繁衍出一个诗人群体,清初顾彩的散文《容美记游》更是给人遐想。孔尚任看了《容美纪游》之后,还写下了一句非常动情的话: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

现在去容美,能看见的只有崖壁、村庄、静静的河水、袅袅的云雾。

但我觉得,比没有古迹还要可怕的事情是:武陵深处,土司皇城的复建热潮正在悄然兴起。恩施动手最早。记得好多年前就到过“恩施土司城”,远望觉得气势恢宏,近看才能瞥见遗憾。

这次到王村从瀑布下面拍到的彭氏土司“夏宫”,其实已经是复建的建筑。但好歹是原址、(尽量)原状复建的,只是尺度小了些。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王村正在大兴土木,一座土司新城的复建计划也摆上了桌面。转天再到容美,我们也听说:即将复建一座土司城!

有张家界武陵源,有凤凰古城,有常德、酉阳在争夺桃花源……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也是如火如荼。相较之下,老司城、唐崖、容美……这一带名气还不大,如今是不是要集中力量打“土司牌”了?

离开老司城时,已是黄昏,山川变改,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始终在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的仪俗中宛转流传。

责任编辑
标签遗产文物    
0

武陵深处,远去的土司

时间:2020-03-20 15:28:58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胡彦鸿

QQ截图20210319091608.jpg

元明清时期,武陵山区与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一样,土司林立,在中国版图的核心腹地上形成了许多的“国中之国”。本文作者数度探访,追忆了武陵土司王朝往昔的辉煌,并对当代土司遗迹的境遇充满了忧思。

从宜昌到湘西,我们一行人前往老司城村,一路扬尘蔽天,黄尘之外却是满眼苍翠。

初知“武陵”,大抵始自陶渊明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从地图上看,武陵位于整个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带。可是,直至唐末,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期间,它都是 “鸟不飞度,兽不敢临”、“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者”的地理障碍。自元代土司制度兴起,它又成了中央王朝的化外之地,是土司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土知州、长官司等大小土司百十余家。其中,职衔最高的宣慰司(相当于三品),便有永顺、保靖、桑植、容美等 11家——这些大土司,多与现在的土家族有关。

我们听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将在那里组织一场大规模的考古挖掘,“老司城遗址,很可能要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和摄影师希望看到发掘前的“原生”状态,所以草草准备,即匆匆上路了。

老司城:繁华散尽空寂寞

漫长而颠簸的土路尽头,一弯清溪潺潺,烟尘顿消。阳光下,青罗带般的灵溪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温柔地将对岸的小山村揽在怀里。

据《永顺县志》记载,老司城始建于公元1135年。而今,它就在眼前,就是那个“对岸的小山村”,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麻岔乡灵溪镇。村名老司城几年前和周边上河村等地合并,统称司城村了。谁能想到,它曾是“五溪之巨镇,漠漠之边城”,管辖20个州县,范围包括酉水、沅水流域及鄂西、川东、黔东的一部分呢!

彭氏土司王朝最早的都城并不在这儿,而在20公里外的王村。后来,因为中央王朝的强势,土司将治所迁到了武陵的更深处,进一步远离了朝廷的势力范围。当地人都说,老司城是块风水宝地,山环水绕,似“万马归槽”守护着草料盆,又像万片金莲围合着花蕊。总之就是易守难攻,能够契合“偏安一隅”的要求。

踏上鹅卵石铺就的 “官道”,老司城遗址的中心就在这一带了。灵溪边的客店老板、原上河村支书老向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他领着我们去看“子孙永享”牌坊,那是明朝为表彰彭翼南领兵抗倭的功绩而立的。牌坊对面一片禾粟青青的小山坡,正是明代彭氏土司的墓葬地——紫金山。

紫金山有30多座墓葬,其中8座已经被盗,门洞大开。《土司王朝》一书作者向盛福受访时有这样一段回忆:1968年11月的一个晚上,紫金山彭宗舜墓被盗了。第二天清晨,他和老司城村干部、书记、治安主任共四人来到被盗现场,“只见墓门口外土有斗大的孔,从孔内冒出一股雪白的浓雾,冲至四五丈高的空中,然后才慢慢散开……中孔石门被撬开,铁锁扭坏,鲜红如故的内棺外椁前回头上的左边用金粉书写着 ‘彭宗舜将军灵柩’,后回头已被损坏,两边各种花草、飞鸟、兽类等图案的花砖,精致无比……”

在他的书里,关于老司城,还有更多激动人心的描述,如“金碧辉煌的金銮殿”,“高大雄伟的午门”,“镶有夜明珠的照壁”。只可惜,以我们走访的见识,只见满眼芳草萋萋,难以想象往昔辉煌。倒是其南部,土司时期宗教建筑最好的遗存祖师殿,别致的建筑结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古老的马房口渡口上船,75岁的老船工竹篙一点,舟行水上,只见灵溪水色碧青,两岸密林葱茏,草地青幽,不时有藤萝飘垂的黑色巨崖掠过。1726年,永顺土司最终瓦解,雍正皇帝下诏准予彭氏回到祖籍江西吉安老家立产安居,末代土司彭肇槐携家眷离别故乡老司城,行至灵溪河,长跪河边,泪似飞雨,所见也是这般风景吧!

三华里的水路后就到了祖师殿。踏入正殿,就像紫金山那墓室的感觉一样,空空荡荡。守殿人向盛德萧然独坐在阴影中。寒暄得知,祖师殿是昔日土司祭祀的场所,始建于后晋,重建于明,这里是正殿,后面还有皇经台、玉皇阁。向盛德独自守殿已有20余年,“文革”中,正殿曾被破坏,80年代重新修葺,所幸其中几根楠木柱子“还是故物”。

祖师殿顺势修筑在山坡上,里头仿佛就是一座土家吊脚楼。一层层攀爬陡峭的楼梯,终于进入最高处的玉皇阁了。阁中墙上供着玉皇大帝,阳光从屋隙射进来,正好打在神龛上,让这里成了阴暗清凉的殿内最辉煌的一角。

游走老司城,直觉“皇城”已经返回到它的出发点:一个山多地少,封闭贫瘠,无法养活太多人口的普通山村——与1941年地理学家吴壮达先生考察时相比,可能没有大的改变。那时,吴先生曾撰文指出:一种自然形势,只具备军事上的意义,而缺乏足够的经济条件,是无法长久持续的。除非灵溪下游的牛路河经人工改造可以通航,或者周围有自然宝藏,否则老司城的繁荣不会重现。

但是,这两年,老司城已经有了“繁荣”的迹象。伴随考古勘察,遗址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老司城遗址时,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说它是“日前所揭示出来的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土司城遗址,是微观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案例,也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

2011年6月9日,永顺老司城遗址又成功入选了“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唐崖:土司后裔守陵园

陈兆南留着短短的花白胡须,头戴泛灰的尖尖草帽,拄着根细细长长的竹杖,活脱脱就是从宋代山水画中走出来的人物。这位年届80的老翁已经当了30年的咸丰县城唐崖土司城管理员,谈起历史来如数家珍。

唐崖土司城,全称为唐崖长官司皇城。长官司级别较低,大约与“六品”相当,但是这座皇城的规模却超过了永顺老司城,占地约29万平方米!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后来在龚荫的《中国土司制度》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个长官司是从宣慰司降级来的——有趣的是,对此,当地人都缄口不言。

老陈告诉我,唐崖的“镇城之宝”当属皇帝御赐授书的“荆南雄镇”石牌坊。有证可查:明天启年间,覃鼎率兵先后奉命征讨重庆地区的樊龙、樊虎、奢崇明、奢社辉,胜利而归。于是,明熹宗朱由校颁布皇令两道:敕建平西将军“帅府”,兴建功德牌坊一座,并授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8个大字以示嘉奖。覃鼎因此成了唐崖土司的一代天骄。

老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至今不想“退休”。原来,他和这里的覃姓土司还沾着点亲——祖上是土司招来的驸马,到他已是第19代了。他说,山上还有座土王墓,由土司王的嫡系传人老覃守着,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上山去了。

土王墓在山后一片黑压压的针叶林深处,老覃闻声迎出门来。老覃名叫覃国安,是末代土司的第23代传人,家里还珍藏着覃氏土司家谱。

改土归流时,永顺彭氏多回迁江西,因此在永顺,彭姓变得鲜见了。唐崖略不同,有记载覃氏大规模迁往贵州,但还有部分留了下来。比如覃国安。他看守的这座墓正是唐崖的骄傲——覃鼎及其原配夫人的合葬墓。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时常去墓地周围看护并确认一切完好。如有游客来,便客串一下导游。

覃鼎夫妇合葬墓建在地面上,看上去就像一座精致的石砌小行宫。屋檐、筒瓦、墓室顶上精致的雕花及可以开合的石门,石雕的麒麟小兽,无不彰示着墓主人显赫的地位。

王村:千年古渡成追忆

王村镇早就因为电影《芙蓉镇》的外景地而闻名,但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不知,彭氏土司最早的皇城、“夏宫”以及好多土司文物,比如镌刻着历史的溪州铜柱,俱在这里。

十几年后的这个清晨,又逢集日,码头上却不复有鱼鹰,也不复有挤挤挨挨的船只,颇有些寥落。老人告诉我,猛洞河到王村的水上航班早已取消,修通公路后,大多数人都乘车来了。

从码头往上,沿老街走不远,就是王村的民俗风光馆,著名的溪州铜柱就在这里。史载铜柱高一丈二尺,入地六尺,由五千斤铜铸成。只见空旷的屋内,一束黄色顶光从铜柱顶上直射下来,精纯光润的铜柱散发出淡金的幽光,八面刻字,仍清晰可辨。公元939年,土司王彭士愁率溪州诸蛮万余人征战辰、澧二州,楚王马希范派大军镇压,史称溪州之战。翌年,彭军战败,彭士愁与楚议和结盟,铸五千斤铜柱为证,铜柱镌刻溪州之战的经过及双方盟约条款。彭士愁“虽败犹荣”,仍为溪州刺史,取得合法地位。

细看铜柱,发现上端的铜顶缺了一角,好像人为锯过。为何?

原来,溪州铜柱几百年来一直竖立在酉水之畔距王村十几公里的会溪坪荒野中。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69年,因修筑凤滩电站,铜柱位处淹没区,遂迁到王村,仍然立于户外:酉水边的山崖上。

关于铜柱,古溪州一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所用的铜是多次锻炼过的 “九火铜”,再炼一火即可变成黄金。

出馆,走过五里长的老街,记忆中街道尽头那片宁静的村落和田野,现在已变成一座繁荣的新镇,宽阔的街面上车如流水,人群熙攘,旅馆和饭馆的妹子们在街上热情揽客。

离开王村回程的路上,在猛洞河车站,惊见车站大窗外,罗依溪河床裸露在烈日下。这才明白,不只是从这儿到王村的渡船航班取消,连那如梦的一河水都已消失了。酉水河上梯级电站的开发和现代交通的发展,迅速地改变了王村的面貌。

复建:现代仿古何时了

武陵深处的土司民间传说奇多,但遗存难言激动人心。据载,桑植土司向国栋曾与容美土司田舜年仇杀多年,永顺、散毛土司合兵攻容美,连营万众,后为容美所败,所以,田舜年作“捷音者叙”载其事于境内晴田洞石壁之上,至今尚存。我们前去瞻仰,已觉字迹模糊不清。

说到容美,雍正皇帝曾感叹:“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那里的田氏土司,甚至繁衍出一个诗人群体,清初顾彩的散文《容美记游》更是给人遐想。孔尚任看了《容美纪游》之后,还写下了一句非常动情的话: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

现在去容美,能看见的只有崖壁、村庄、静静的河水、袅袅的云雾。

但我觉得,比没有古迹还要可怕的事情是:武陵深处,土司皇城的复建热潮正在悄然兴起。恩施动手最早。记得好多年前就到过“恩施土司城”,远望觉得气势恢宏,近看才能瞥见遗憾。

这次到王村从瀑布下面拍到的彭氏土司“夏宫”,其实已经是复建的建筑。但好歹是原址、(尽量)原状复建的,只是尺度小了些。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王村正在大兴土木,一座土司新城的复建计划也摆上了桌面。转天再到容美,我们也听说:即将复建一座土司城!

有张家界武陵源,有凤凰古城,有常德、酉阳在争夺桃花源……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也是如火如荼。相较之下,老司城、唐崖、容美……这一带名气还不大,如今是不是要集中力量打“土司牌”了?

离开老司城时,已是黄昏,山川变改,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始终在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的仪俗中宛转流传。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