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土家“刀王”向前和的三棒鼓人生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金玲 周美娇/文 彭晨茜/图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初次见到向前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向前和响应“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广场,为学校师生表演三棒鼓。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戴着一顶土家帽,穿着特色土家服装,脸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正在谦逊地为在场师生解疑答惑。

    民间曲艺“三棒鼓”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表演者即兴编唱,鼓锣伴奏,耍棒飞刀,集艺术性、娱乐性、惊险性于一体。向前和正是这项民间曲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独创的“一心四用”、三个部位、蒙着眼睛等抛刀法使他成为我州三棒鼓代表性民间技艺传承人。

    艺从幼起,辗转人生

    向前和是来凤县人,今年54岁。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父亲就离他而去,母亲一人独自抚养5个子女,家境贫寒。自幼深知家境艰难的他,8岁那年看见乡邻艺人在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时表演抛刀后能挣些红包,便萌生了通过表演挣钱补贴家用的念头。于是自那时起,他便跟着老艺人一起学习抛刀。悟性极高的他学习起来极为顺手,10岁开始登台表演,先后去往咸丰县、鹤峰县进行闹新年表演,14岁去往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和秀山县等地表演,15岁后开始经常参加红白喜事表演活动及政策法规宣传表演。
学成之后的他,乡邻们每有红白喜事便请他去表演,结束后主人就会赠些烟,这些赠送的香烟便可以换钱。自此,他便靠着这双手和这份技艺赚钱读书,为母亲减轻家庭负担。

    “我读书是从10岁读到26岁,10岁那年读的一年级。”向前和说,“1989年我从来凤成人中专毕业,没有分配,高考没考上,期间,我也在来凤二中代过英语课。”求学道路上的艰辛,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颠沛流离。他做过生意,去广州打过工。为了生活,他辗转全国各地,但从来没有放弃对三棒鼓的热爱和学习。

    独创技法,慧眼识珠

    2003年,巴东旅游局在全州范围内搜集会土家族民间艺术表演的人才,向前和被招聘到巴东神农溪艺术团从事表演,从此,他的抛刀绝技有了一个固定展示的平台。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景区的抛刀表演被来神农溪旅游的湖南卫视《谁是英雄》的编导看到了,他的精湛表演,给节目编导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来到了湖南电视台《童心撞地球》、《谁是英雄》等栏目,登上了更大更高的平台。此后,通过湖南电视台平台的展示,向前和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近10年的时间,他走遍了鄂、湘、渝、黔边区县乡,结识了上千个村寨近500名民间老艺人。

    短短几年间,山东卫视《中华达人》、江苏卫视《非常不一般》,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湖北卫视《中华英雄汇》、CCTV3《回声嘹亮》《我爱满堂彩》《阳光大道》等20多个卫视的名牌栏目,都出现过他精彩的表演,各地演艺公司也纷纷邀请他演出。2013年,他还登上了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这些舞台去得多了,名气也就大了。

    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潜心钻研,创作出了“一心四用”、三个部位、蒙着眼睛等抛刀法,在传统的12种抛刀花样上创新了8种,用杀猪尖刀、砍柴弯刀、菜刀、双合刀、斧头等锋利刀具进行抛丢套路表演,并能抛耍出20种花样。他能表演22种飞刀绝技,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动作有“美女梳头”、“雪花盖顶”等,中部动作有“太公钓鱼”、“幺妹簸米”等,下部动作有“古树盘根”、“跑马射箭”等。“‘跑马射箭’难度极高,”向前和说,“尖刀成抛物线扔出一丈多远,然后立马飞身出去抓住尖刀,过程极其惊险,所以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眼疾,还要手快。”

    成功的背后总是会有辛勤的付出。“怎么可能不受伤!”当被问到练习这项高难度且危险的技艺是否受过伤时,向前和笑着说道,“你看我的手,这条长线是当初缝了好几针才好的。”长年累月和训练,早已让向前和的身体饱受沧桑,也锻炼出了他坚韧乐观的性格和心态。

    执着坚守,传承责任

    随着“三棒鼓”表演知名度的提高,这门民族民间艺术也逐步开始走向市场。

    2004年,由来凤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组织民间艺人搜集、整理了三棒鼓演唱词精华近20万字,《三棒鼓演唱集锦》出版发行1000余册。

    三棒鼓这门民族民间艺术有了文字的传承,让向前和看到了三棒鼓发展的美好前景,立下决心要将抛刀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土家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逐渐被外界了解和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艺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受关注了,那么我作为三棒鼓的学习创新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向前和说。 

    如今的他,受聘在华龙城大酒店工作,闲暇之余收徒教学,“徒弟有一些,也都20多岁,很年轻。”说到徒弟,向前和在舒心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传承人不够出色,也不多,我这项一人独演的绝活,恐怕是无人能学会了。”说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向前和现在家庭幸福美满。因为工作原因,虽夫妻分居两地,但也时常见面,女儿远嫁外地,儿子工作顺利。对于子女未能继承衣钵,他也表示理解,“他们都不太喜欢这种表演形式,也就随他们了。”

    “我个人对于传承,其实一直想办个传承基地,但是至今仍未能落实,这其中有诸多因素,还是一大遗憾啊!”向前和补充道,“当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不会停止我行走的脚步,也不会放弃我的追求。”

    54岁的向前和,仍旧行走在自己的“三棒鼓”路上,尽自己所能,做好传承工作,秉承坚毅态度,为后世留下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特写    
0

土家“刀王”向前和的三棒鼓人生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金玲 周美娇/文 彭晨茜/图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初次见到向前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向前和响应“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广场,为学校师生表演三棒鼓。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戴着一顶土家帽,穿着特色土家服装,脸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正在谦逊地为在场师生解疑答惑。

    民间曲艺“三棒鼓”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表演者即兴编唱,鼓锣伴奏,耍棒飞刀,集艺术性、娱乐性、惊险性于一体。向前和正是这项民间曲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独创的“一心四用”、三个部位、蒙着眼睛等抛刀法使他成为我州三棒鼓代表性民间技艺传承人。

    艺从幼起,辗转人生

    向前和是来凤县人,今年54岁。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父亲就离他而去,母亲一人独自抚养5个子女,家境贫寒。自幼深知家境艰难的他,8岁那年看见乡邻艺人在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时表演抛刀后能挣些红包,便萌生了通过表演挣钱补贴家用的念头。于是自那时起,他便跟着老艺人一起学习抛刀。悟性极高的他学习起来极为顺手,10岁开始登台表演,先后去往咸丰县、鹤峰县进行闹新年表演,14岁去往湖南龙山县、重庆酉阳县和秀山县等地表演,15岁后开始经常参加红白喜事表演活动及政策法规宣传表演。
学成之后的他,乡邻们每有红白喜事便请他去表演,结束后主人就会赠些烟,这些赠送的香烟便可以换钱。自此,他便靠着这双手和这份技艺赚钱读书,为母亲减轻家庭负担。

    “我读书是从10岁读到26岁,10岁那年读的一年级。”向前和说,“1989年我从来凤成人中专毕业,没有分配,高考没考上,期间,我也在来凤二中代过英语课。”求学道路上的艰辛,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颠沛流离。他做过生意,去广州打过工。为了生活,他辗转全国各地,但从来没有放弃对三棒鼓的热爱和学习。

    独创技法,慧眼识珠

    2003年,巴东旅游局在全州范围内搜集会土家族民间艺术表演的人才,向前和被招聘到巴东神农溪艺术团从事表演,从此,他的抛刀绝技有了一个固定展示的平台。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景区的抛刀表演被来神农溪旅游的湖南卫视《谁是英雄》的编导看到了,他的精湛表演,给节目编导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来到了湖南电视台《童心撞地球》、《谁是英雄》等栏目,登上了更大更高的平台。此后,通过湖南电视台平台的展示,向前和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近10年的时间,他走遍了鄂、湘、渝、黔边区县乡,结识了上千个村寨近500名民间老艺人。

    短短几年间,山东卫视《中华达人》、江苏卫视《非常不一般》,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湖北卫视《中华英雄汇》、CCTV3《回声嘹亮》《我爱满堂彩》《阳光大道》等20多个卫视的名牌栏目,都出现过他精彩的表演,各地演艺公司也纷纷邀请他演出。2013年,他还登上了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这些舞台去得多了,名气也就大了。

    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潜心钻研,创作出了“一心四用”、三个部位、蒙着眼睛等抛刀法,在传统的12种抛刀花样上创新了8种,用杀猪尖刀、砍柴弯刀、菜刀、双合刀、斧头等锋利刀具进行抛丢套路表演,并能抛耍出20种花样。他能表演22种飞刀绝技,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动作有“美女梳头”、“雪花盖顶”等,中部动作有“太公钓鱼”、“幺妹簸米”等,下部动作有“古树盘根”、“跑马射箭”等。“‘跑马射箭’难度极高,”向前和说,“尖刀成抛物线扔出一丈多远,然后立马飞身出去抓住尖刀,过程极其惊险,所以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眼疾,还要手快。”

    成功的背后总是会有辛勤的付出。“怎么可能不受伤!”当被问到练习这项高难度且危险的技艺是否受过伤时,向前和笑着说道,“你看我的手,这条长线是当初缝了好几针才好的。”长年累月和训练,早已让向前和的身体饱受沧桑,也锻炼出了他坚韧乐观的性格和心态。

    执着坚守,传承责任

    随着“三棒鼓”表演知名度的提高,这门民族民间艺术也逐步开始走向市场。

    2004年,由来凤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组织民间艺人搜集、整理了三棒鼓演唱词精华近20万字,《三棒鼓演唱集锦》出版发行1000余册。

    三棒鼓这门民族民间艺术有了文字的传承,让向前和看到了三棒鼓发展的美好前景,立下决心要将抛刀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土家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逐渐被外界了解和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艺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受关注了,那么我作为三棒鼓的学习创新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向前和说。 

    如今的他,受聘在华龙城大酒店工作,闲暇之余收徒教学,“徒弟有一些,也都20多岁,很年轻。”说到徒弟,向前和在舒心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传承人不够出色,也不多,我这项一人独演的绝活,恐怕是无人能学会了。”说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向前和现在家庭幸福美满。因为工作原因,虽夫妻分居两地,但也时常见面,女儿远嫁外地,儿子工作顺利。对于子女未能继承衣钵,他也表示理解,“他们都不太喜欢这种表演形式,也就随他们了。”

    “我个人对于传承,其实一直想办个传承基地,但是至今仍未能落实,这其中有诸多因素,还是一大遗憾啊!”向前和补充道,“当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不会停止我行走的脚步,也不会放弃我的追求。”

    54岁的向前和,仍旧行走在自己的“三棒鼓”路上,尽自己所能,做好传承工作,秉承坚毅态度,为后世留下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