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土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克相

——来自于“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的报告
(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李克相)
邮编  565300
 
【内容摘要】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土家文化。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不断地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和实践。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双重挤压下,土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和创新土家传统文化的建议。
【主题词】土家族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报告
 
    土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河67万人民的宝贵财富。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河自治县致力于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着不懈创新和生动实践,从而为沿河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基本情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武陵山区腹地的乌江中下游,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总人口66.8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66.2%(土家族人口43.2万人,占64.9%)。
    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土家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生动、具体、全面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我们研究、记录和传承土家文化的“活化石”。
    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不断地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和实践。沿河先后获得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称号;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正在申报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土家族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高腔山歌、阳戏、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了28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命名了一批土家山歌、打镏子、土家阳戏等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公布和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00处、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基地3处。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情况
    (一)挖掘整理强基础。收集和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土家传统文化,掌握全县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存在状态、保护和传承情况等,是开展保护与传承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挖掘发现土家民歌2000余首,收集整理土家山歌200首;对土家族高腔山歌进行重点保护对象选择,制作山歌光碟《大雨落来细雨飘》《这山望去那山高》,编辑山歌书籍2套;发展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0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名。通过普查,建立和完善了革命遗址、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旅游资源等档案、资料库。
    一是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和了解。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旅游资源普查、第一次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掌握全县文化资源情况,发现22个乡镇(街道)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72处,登记文物点180处(新发现156处、复查16处、消失8处),录入文物点172处(古遗址10处、古墓葬51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古建筑47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2处、其他类3处)。建立起全面、详细的本级普查档案及资料库,及时公布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一批如黑水温银洲、黑獭田海云、板场王波传承土家山歌、民歌的农民歌手,了解到沙子镇“阳戏”,南部乡镇傩堂戏、傩戏面具雕刻技艺、金钱杆、花灯戏、狮子灯等传统剧目分布情况,同时发现这些剧目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断代的严峻问题。如土家族婚俗、哭嫁、祭祀土王、过赶年、吃新节等习俗、傩堂戏、土家族传统舞蹈《肉莲花》《摆手舞》《茅谷斯舞》《金钱杆》《龙凤花烛制作工艺》《乌江船工号子》《土家族阳戏》等,都还未列入保护项目或处于濒危状态的情况。通过普查和调研,为我县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供了立法选课和参考,为制定文化旅游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是对全县重点文物及传统村落进行命名保护和修缮。通过第一次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摸清了革命文物和遗址分布情况,并通过命名进行保护和修缮。2011年,县委公布100处革命遗址和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年,贵州省文物局批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加固抢险修缮和白蚁防治方案,及时进行了修缮;对淇滩古镇文物古建筑搬迁和淇滩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进行了复建,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岵瞻亭和古建筑白塔进行了成功搬迁复建。2016年将后坪乡茶园村等4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获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县规划建设局正在进行规划,并将与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一起,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建设。
    三是收集家规家训等传统道德文化。为积极利用传统家规家训遗存承载的忠诚做人、干净做事、担当有为之要义,助推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组建工作组深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8个传统村落,找寻和收集传统村落里世代传承的家教格言,分享好家风、传颂好家训,以便在家庭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科学教子,展现家庭文明新风尚,促进全县廉政文化建设。
    四是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县级“两馆一场”为主的重点设施建设,采取权属置换的方式,将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原宣传文化中心划拨给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投入100万元对照明系统、供水系统、清洁卫生系统、隔热系统、室内外进行装修,使“两馆”达到了国家标准。以乌江投融资公司为平台融资2.3亿元,在县城区黄金山进行“两馆一场”建设。累计投资630多万元建成思渠、沙子、新景等21个乡镇建设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这些文化站均设有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文体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厅,配备免费开放设施,能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生活服务。在板场镇、沙子街道挂牌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山歌传习培训基地”,常年开展土家山歌学唱、传习与培训。在全县半数以上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投入100万元新建思渠镇塘堡村、夹石镇踩金村、甘溪镇沙田村、板场镇板场村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改扩建黑水镇龙堡村、土地坳镇竹花村、新景镇新仲村和淇滩镇淇滩村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先后投资2500万元(其中农家书屋投资1808万元)建成农家书屋429个、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12个、乡镇农民体育工程9个、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3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5个。在农家书屋里存图书1894种,1987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35种,书架2个。投入42.9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齐全县429个村级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较好条件。
    (二)普及展演建队伍。近年来,以政府引导、部门和乡镇组织、群众参与的形式,通过群众文化表演、文化节目展演和在高端媒体展示等多种渠道,开展了土家文化进广场、进乡镇、进社区、进课堂、进校园、进媒体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家文化普及,扩大土家文化影响力,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土壤。
    一是开展群众文化展演活动。以文化团队为主、群众自由组合表演为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唱歌、跳舞、体育健身等社区文娱活动成为人们每天的必修课程和生活内容。供电局“土家健身舞”、老年大学队、红星桥社区老年乐器队和文艺舞等社区或单位系统成立的10多个文艺团体除组织本团群众每天自娱自乐外,还积极参加单位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黄土文娱表演队、板场花灯和文艺队、官舟花灯队、沙子“啄杯”艺术团等近10个城郊和乡村集镇社区文艺团体先后成立,活跃在广大农村(其基本情况见表1)。
沿河城乡主要社区主要文化活动团体情况
表1

团体
名称
社区文化类型
团体组成
开展活动情况
供电局“土家健身舞”
县城单位
 
由单位青年文体爱好者组成代表:李进英、张建芳,成员比较年轻,充满活力
多次参加县内大型活动和节庆文艺比赛活动。2006年在电力杯“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07年迎自治县成立20周年”国土杯“摆手舞大赛中获三等奖;同年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城区“金穗杯”健身秧歌大赛中获组织奖;2008年获“水利杯”城区妇女广播体操大赛一等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老年大学队
县城社区,
2005年成立。全队30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2岁。
 
 
多次参加国内外传统体育比赛,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表彰。
田坝社区队
县城社区
杨再英、邹玉珍等16人
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花花桥社区队
县城社区
代表黄建荣、肖维芳16人平均年龄55岁
曾获省、地一二等奖。2009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柔力球演出获金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江东协会队
 
县城河东社区
2006年组建
下设舞蹈队、合唱队。有126名妇女组成金钱杆队,最大71岁。
 
多次参加县有关部门和和平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在“激情乌江”广场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红星桥社区老年乐器队和文艺舞蹈队
 
 
县城社区
 
社区先后投资9000余元创建,2001年成立,平均年龄40岁。
多次参加县有关部门和和平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激情乌江”广场文艺比赛二、三等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小品《一块西瓜皮》、《咱们的老百姓》、《土家风情大蒲扇》、《乌江放排》、《乌江山峡好风光》等文艺节目在每次的文艺汇演中都获好评。其中《咱们的老百姓》获得县委反腐倡廉廉政文化汇演的优胜奖。
丁字口社区队
县城社区
由干部、教师、医生、计生退休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组成。最大年龄60岁,最小40岁。
曾于2007年参加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在“唱红歌·感党恩》广场文艺演出中为马关辉伴舞,多次参加县内各次文艺表演,2008年获全县廉政文艺活动比赛三等奖、最佳组织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燎原社区队
村寨社区
2007年成立,平均年龄45岁。
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太极功夫扇队
县城社区
融舞蹈与武术为一体。
曾在2005年城区文艺比赛中获第一名,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丁字口打“陀螺”老年队
县城社区
男女60人,最大年龄87岁,最小4岁。
经常在红军渡广场、乌江广场活动。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六名队员分别获六个等次奖。
乌江土家艺术团
县城社区
2009年成立成员70多人,以县城老年文艺爱好者为主,具备“吹啦弹唱”人才。
经常在乌江广场表演,参加“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
官舟花灯队
集镇社区
中青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经常在官舟文化广场表演和镇里组织的如“沿河山羊节”等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中演出,参加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
板场仁爱和映山红等3个文艺表演队
集镇社区
集镇中老年男女花灯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100多人。
 
参加板场文化进基层表演、到沿河进行专场广场文艺表演50多场次,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次。
淇滩歌舞队
集镇
集镇中老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参加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在节庆表演。
中界金钱杆队
集镇
集镇中青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
沙子“啄杯”艺术团
集镇
村寨
由南庄村中老年男女组成。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文化进社区时,到县城“敬老院”等单位演出慰问;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沙子南庄老年队
集镇村寨
由南庄村中老年妇女组成,最高87岁。
经常参加南庄乡村旅游活动表演。
黄土文娱表演队
集镇村寨
集镇中青年文娱爱好者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到沿河进行专场广场文艺表演;为中国民协领导表演。
洪渡“薅草锣鼓”队
集镇
集镇中青年15人。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
红星桥“龙舟”队
县城社区
红星桥社区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1985年以来,每年端午组织和参加龙舟竞赛。
花花桥“龙舟”队
县城社区
花花桥社区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联桥“龙舟”队
村寨
联桥村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燎原社区“龙舟”队
村寨
燎原村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70%的行政村建有民族艺术团队。这些团队大多数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相对固定的表演人员。他们除进行节日庆祝、文艺表演、参加竞赛、接待新闻媒体采访等活动外,还为企业开张、社区宣传和在其他喜庆如祝寿、结婚、开门、建房等场合表演。表演的节目多为土家传统性的、群众性的、居民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和体育节目。如板场和官舟镇社区队主要以表演花灯为主,兼以舞蹈唱歌和健身体育;老年大学队的“老年健身球”是表演时的保留节目,县城花花桥社区队等主要以打金钱杆,平时在广场以跳舞、打“陀螺”等娱乐健身。
    2009年以来,开展大众参与的“唱山歌”活动,每月举办一场“唱山歌·话惠民·感党恩”广场文艺演出,由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轮流承办,每场演出都吸引了来自沿河当地或重庆市彭水、龚滩等地的观众成千上万人。广场文化表演和文艺演出活动的开展,不仅传扬了土家传统文化,而且转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改变俗风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成时尚。通过举办系列推介活动,土家歌手迅速成长起来,黄旭、王海、王波为主体的土家歌手有10多人(见表2),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土家山歌演唱队伍,在获“土家最佳歌手”称号的人员中,土地坳田茂荣年龄80多岁,最小为沿河民族小学的学生10岁左右。
沿河土家名歌手简介
表2

姓名
性别
简介
获奖情况
 
 
黄  旭
 
 
 
 
 
中国土家族高腔山歌的代表歌手,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铜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扎实的功底,细腻的表演,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贵州卫视等高端媒体舞台,歌唱视频多次在全国播出,引起良好反响,在市内外以及贵州省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土家族高腔山歌演唱的代表性,对传承、和保护及更好地宣传沿河、推介沿河、展示沿河独特的民歌艺术风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优秀歌手,获得过中国西部花儿(民歌)邀请赛一等奖、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全省总决赛原生态类 “银瀑奖”,凭借高亢独特的嗓音,在新加坡唱响了《这山没得那山高》,首次将土家山歌推向了国际舞台。
 
王  海
 
 
 
从小未进行任何形式的音乐培训,凭借自己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和后期努力,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大学期间,连续三年荣获校园十佳歌手第一名,参加工作后活跃在省市县舞台,宣传推介沿河土家文化。
荣获2013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流行组第一名、全省总决赛单项赛优秀奖;荣获2013央视星光大道10月周赛冠军、月赛亚军。
 
 
 
王  波  
 
 
 
 
 
 
自2005年以来,参加过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央视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栏目录播、“黔江·铜仁民族文化走进重庆”展演推介活动、“为祖国喝彩”央视连线直播大型文艺演出、“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二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央视《欢乐中国行·铜仁之旅》录制、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活动周展演、“第四届中国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 、央视《中国文艺—贵州行》录播、央视“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现场录制等赛事和展演活动。
 
 
 
 
土家高腔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过“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地区选拔赛一等奖。
 
 
 
 
 
 
 
 
 
 
 
 
 
 
 
 
 
 
 
 
 
 
 
 
 
 
 
 
 
 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贵州省沿河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保护、申报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编、导、演等工作。执笔主撰《沿河土家族民歌》申报文本,获国务院公示命名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0年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参加贵州省首届“激情乌江”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组个人优秀奖;2007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远动会在表演项目综合类比赛中获“二等奖”、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别获全省总决赛优秀奖;2008年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选拔赛原生态组合“三等奖”;2009年参加沿河合唱比赛获“优秀指挥奖”、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全省总决赛获优秀奖、铜仁赛区一等奖2011年组合参加第四届全国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参加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金奖”、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舞蹈表演类别“三等奖”和“个人道德风尚奖”、沿河主办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获“十佳指挥奖”、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大赛获“金奖”;2012年组合参加贵州省“群星奖”选拔赛获“一等奖”、沿河土家山歌合唱大赛获“优秀指挥奖”、被评为沿河优秀文化宣传工作者称号;2013年组合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铜仁选拔赛获原生态舞蹈类别一等奖”、“二等奖”、“铜仁最具潜力歌手奖”和“十佳歌手奖”。
 
 
 
 
 
 
张琼珍 
 
张美艳 
 
任淑芳 
 
田丽娜 
 
 
 
 
 
 
 
 
先后组建“土蛮子”组合、“山歌山妹”组合,自2008年以来,先后参加过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还先后参加“第三届中国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节暨2010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文艺演出、“黔江·铜仁民族文化走进重庆”展演、“红色黔东·桃源铜仁”大型文艺演出、央视《中国文艺—贵州行》录制、央视“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赴山东济南参加民歌展演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复赛等赛事和展演活动。
 
 
 
 
 
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全省总决赛原生态类 “铜鼓奖”。 2013年组合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荣获十佳歌手奖。在央视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表现不俗,冲进决赛。2010年, 张琼珍、张美艳、任淑芳参与“山歌山妹”组合担任女声主唱。
 
 
张  
 
玲  
 
 
 
 
 
2002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土家族文化的传播工作,曾多次代表沿河参加省、市各种文艺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
2008年,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沿河赛区美声唱法一等奖,参与“土蛮子”组合获铜仁赛区原声态类二等奖;2012年3月任沿河自治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局策划室主任,多次参与县内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编排、演出及舞台监督等工作,多次在县内合唱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指挥奖。
 
 
 
 
 
安荣  
 
 
 
 
 
 
 
 
 
 
铜仁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县文化馆综合室主任。2003年以来,多次参加县内外、省内外各种演出、交流、比赛活动。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土家歌曲;20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栏目“中国文艺·贵州行”录制土家歌曲《花花轿子》、《这山没得那山高》、《望牛山歌》;参加央视“唱支山歌给党听”建党91周年大型专题片录制;参加第二届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节并获金奖;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常饮长江水”录制;2013年10月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众文化展演”。先后在小戏小品、曲艺节目《合作医疗保健康》《我们的民族风情街》《开心李子王》《村长风波》《今天通车》《说廉政话惠民》《打倒土豪分田地》等中担任主要角色,获得观众点赞和喜爱。
 
 
 
 
 
 
先后组合参加3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其中两届获“多彩贵州”铜仁选拔赛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并参加贵州省复赛。参加2012“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舞蹈《摆手舞》获铜仁赛区原生态类别二等奖,并进入全省复赛。

      二是开展文化主题宣传与教育。组织开展文化主题宣传与教育活动,是沿河自治县普及保护与传承文化知识、营造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在辖区文物保护单位坚持不懈地开展《文物保护法》《关于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执行消防安全和人员准入的公告》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县文物管理局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县内文物特别是洪渡镇四方石古墓葬的情况;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在县城红军广场、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各个社区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讲,开展文物法规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展板,公布展示全县历史文化资源。
    以“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让土家传统道德、礼仪等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登场亮相”。通过开展“国学下基层·道德大讲堂”活动,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对联、书法、绘画、礼仪、节庆等知识,传扬土家人的道德风尚。在中界镇孙家、沙子街道南庄等新农村建设村寨里的建筑墙体上,将家规家训家风、家庭诚信、村规民约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打扮”,成为乡村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以“康宁节庆”和“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宣传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扬。每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文明办、文体广新旅游局、文化馆、文学艺术界等部门组建“三下乡”迎新春送欢乐拜新年的文艺演出队伍,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以土家族山歌独唱、合唱、土家族舞蹈、民间武术、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围绕精准扶贫、文明乡风等主题编排上百个节目,同时书赠新春对联上万幅;以活动搭载文化,将民族文化根植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将土家传统文化味道融入每年新春佳节里。每年春节,广大群众以舞龙、舞狮、彩船、车车灯、民间吹打、腰鼓、摆手舞等土家族传统民俗节目, 在县城街道、广场为城乡父老乡亲们献上文化“大餐”。
    2005年以来,坚持举办自治县成立庆祝活动和七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上,除有一台充满土家民俗风情的大型文艺晚会外,还举办武陵山区(黔渝湘鄂四省市)土家山歌展演、土家山歌研讨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沿河创作基地挂牌仪式暨乌江地域散文研讨会、“激情的跳跃——乌江江面艺术滑水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土家文化研究活动。通过举办多届“乌江之声”“多彩土家·魅力沿河”等主题山歌大赛、“激情乌江”社区群众文化展演、“千人山歌大联唱”活动、“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艺术节暨土家山歌展演赛”“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中国武陵山片区土家山歌邀请赛以及“中国武陵山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等文化活动,使土家山歌为主的文化品牌得以宣传。
    三是开展土家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程,让土家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4+2”特色教育工程,通过从县城区学校向各乡镇、村级学校推广,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全县所有学校课间操必跳摆手舞,将土家族高腔山歌音乐专碟在校园播放,音乐课必唱土家山歌;将土家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雕花刺绣、雕刻剪纸等融入课堂,编辑出版土家山歌书籍十余种进中小学校,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耳渲目染。
    沿河民族中学以打造一支民乐队和课堂教学、弘扬土家文化、促进多元发展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以民族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不同形式,将土家民族文化进行普及和传承。
    沿河民族小学每周召开主题班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都给学生讲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理念。
    继和平镇二完小举行“开笔礼”仪式后,在全县各小学全面推开,将“开笔礼”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生活的第一课;和平镇三完小以民族文化活动进校园为抓手,编写校本教材《土家魂》进行土家文化教育。沿河四中举办第二届“全彩课堂杯”优秀传统文化现场作文大赛。职中把茶艺和传统礼仪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必修课程。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民族歌舞、绘画、书法比赛、建文化墙、办校刊、广播、网站、办墙报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山歌、体育运动等引入教学活动中,邀请专家亲临课堂指导绘画、剪纸、书法等,将土家文化融入校园或课堂。
    2016年县直相关部门相继组织举办的“舞动青春•快乐沿河”4+2特色教育暨第二届中小学生土家族舞蹈大赛,“祖国好•家乡美”第三届中小学生土家族舞蹈大赛等活动,可说是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成效的缩影,也是对学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的集中检阅。
    (三)交流推介树品牌。文化交流和推介是我县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品牌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以充分挖掘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着力点,以深度融合和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为目标,通过黄旭、王海、王波等土家歌手频繁走上高端舞台,展示土家山歌等方式,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故乡行”活动、“天下贵州人”北京系列活动、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节目录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演系列活动和全国山歌王争霸赛西部赛区(贵阳)决赛等,将土家山歌推向国际舞台。一批优秀歌手作为土家山乡的文化使者,所演唱的土家山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高端媒体播出,土家民歌、民间艺术、土家服饰和饮食文化多次上央视参加 “民歌中国”“欢乐中国行”“乡土”栏目录制,土家民族文化品牌在“青歌赛”“星光大道”“上海世博会”等平台上展演和交流。充分借助网站和微信、博客以及手机广播等传媒平台,大力宣传和推介沿河地方文化资源,提升了沿河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组团来沿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史及民俗风情的考察调研,宣传沿河红色文化。邀请中央、省及部分知名媒体“走沿河看发展”,并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当代贵州》等多家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美国《侨报》以《世界上唯一能把黑叶猴唤出来的人》为题刊发报道,大大提升了沿河的对外形象。通过贵州民族大学来沿课题调研,将涉及传统村落的保护、碑刻文化以及乌江航道等资料的整理,为组建一个“沿河·中国乌江文化研究院”作准备。通过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专家到沿举行“贵州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沿河—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暨书画笔会”,搭建起书画交流与鉴赏平台, 打造和宣传沿河乌江文化品牌。通过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我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授予沿河第四中学和沿河民族小学“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把沿河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成果凭借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介。之外,还召开中国土家山歌研讨会3次,举行大型土家族高腔山歌展演交流赛4次,2011年,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先后到纪念馆摄制节目,体验生活、采风,大力宣传土家文化。甘溪傩面具雕刻传承人杨云霞多出外出交流学习,其作品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专家的关注,并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和录制节目;蛮王酒厂通过把土家文化元素融入到“蛮王”苦荞酒的包装中,让文化与酒随行,传播到四面八方。
    申报土家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是做好保护和弘扬工作、树立文化品牌(见表3)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沿河自治县以保护优秀文化项目为宗旨,以打造响亮文化品牌为核心,加强文化遗产和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土家高腔山歌、阳戏、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沿河土家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沿河土家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功申报“中国土家山歌之乡”;2011年沿河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民歌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歌手王海走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演唱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获周冠军,“土家山歌”成为沿河一张响亮的文化品牌,正在进行第一批20个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申报命名工作。
沿河自治县部分传统文化品牌推介情况
表3

时间
代表
平台
文化项目
结果
 
 
 
 
 
 
 
 
 
 
2008年
 
张琼诊等“土蛮子”组合
CCTV青年歌手贵州省选拔赛
《姐妹哭嫁歌》
全省总决赛,获得“铜鼓奖”
沿河“山哥山妹”组合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姐妹哭嫁歌》
进入团体决赛第二轮、个人单项决赛
温银州、王波等人
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
13首沿河土家山歌
3次向全国观众展播
黄旭、王波等
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
《望牛歌》《栽秧歌》《乌江船工号子》《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土家山歌
在高端媒体录制播出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展演。
田丽娜、杨龙飞等
央视《民歌博物馆》
《太阳出来照北岩》和《望牛歌》
永久收藏
曾庆芳
“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大赛
《土家服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两个二等奖
一个三等奖
杜胜芬
“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大赛
《土家刺绣》
洪渡镇土家族“陈家班子”
全市民间文艺汇演
“打镏子”
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
2009年
县文化旅游局
 
沿河土家高腔山歌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
张琼珍等
贵州省文艺比赛
《哭嫁歌》
铜鼓奖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2011年
黄旭
贵州省文艺比赛
摆手舞
优秀奖
县委宣传部
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山歌)”
 
同年
5月
县文艺代表队
江苏常州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展演
鼓舞乐《开山围猎》
原生态类“银瀑奖”、“山花奖”鼓舞乐类金奖
 
 
同年
9月
 
县文艺代表队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
《茅古斯》舞蹈
获三等奖、
县文化艺术联合会
沿河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同年
县委宣传部
文化部
土家族山歌
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山歌)”
2013年
以来
王海、
黄旭
央视《星光大道》
 
王海获得了周冠军,黄旭被评为优秀歌手
2014年
8月
黄旭
铜仁市组团赴新加坡演出
土家民歌
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
冉茂福、陈顺
 
 
首届铜仁市政府文艺奖
散文诗
获文学类散文奖
黄旭、
张琼珍
 
 
土家民歌
获民歌山歌类奖
崔德黔、
石强
获音乐类奖

    (四)引导护航强保障。一是注重法制护航。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明确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有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和继承等规定,要求自治机关要收集、整理、研究、出版民族文化书籍,培养民族文艺人才,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鼓励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革命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将于2016年10月1日颁布施行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行政方面转换成从法律方面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为土家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传统民风民俗、土家特色美食、工艺品制作技艺、传统建造技术、民间传说、土家族方言、谚语、传统医术、体育项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
责任编辑
标签中医养生    
0

土家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克相

——来自于“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的报告
(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李克相)
邮编  565300
 
【内容摘要】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土家文化。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不断地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和实践。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双重挤压下,土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和创新土家传统文化的建议。
【主题词】土家族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报告
 
    土家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河67万人民的宝贵财富。进入新世纪以来,沿河自治县致力于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而进行着不懈创新和生动实践,从而为沿河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基本情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武陵山区腹地的乌江中下游,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总人口66.8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66.2%(土家族人口43.2万人,占64.9%)。
    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土家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生动、具体、全面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我们研究、记录和传承土家文化的“活化石”。
    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不断地继承和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和实践。沿河先后获得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称号;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正在申报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土家族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高腔山歌、阳戏、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了28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命名了一批土家山歌、打镏子、土家阳戏等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公布和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00处、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基地3处。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情况
    (一)挖掘整理强基础。收集和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土家传统文化,掌握全县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存在状态、保护和传承情况等,是开展保护与传承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挖掘发现土家民歌2000余首,收集整理土家山歌200首;对土家族高腔山歌进行重点保护对象选择,制作山歌光碟《大雨落来细雨飘》《这山望去那山高》,编辑山歌书籍2套;发展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0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名。通过普查,建立和完善了革命遗址、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旅游资源等档案、资料库。
    一是对全县文物进行普查和了解。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旅游资源普查、第一次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掌握全县文化资源情况,发现22个乡镇(街道)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72处,登记文物点180处(新发现156处、复查16处、消失8处),录入文物点172处(古遗址10处、古墓葬51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古建筑47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2处、其他类3处)。建立起全面、详细的本级普查档案及资料库,及时公布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一批如黑水温银洲、黑獭田海云、板场王波传承土家山歌、民歌的农民歌手,了解到沙子镇“阳戏”,南部乡镇傩堂戏、傩戏面具雕刻技艺、金钱杆、花灯戏、狮子灯等传统剧目分布情况,同时发现这些剧目面临传承人青黄不接、断代的严峻问题。如土家族婚俗、哭嫁、祭祀土王、过赶年、吃新节等习俗、傩堂戏、土家族传统舞蹈《肉莲花》《摆手舞》《茅谷斯舞》《金钱杆》《龙凤花烛制作工艺》《乌江船工号子》《土家族阳戏》等,都还未列入保护项目或处于濒危状态的情况。通过普查和调研,为我县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提供了立法选课和参考,为制定文化旅游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是对全县重点文物及传统村落进行命名保护和修缮。通过第一次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摸清了革命文物和遗址分布情况,并通过命名进行保护和修缮。2011年,县委公布100处革命遗址和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年,贵州省文物局批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加固抢险修缮和白蚁防治方案,及时进行了修缮;对淇滩古镇文物古建筑搬迁和淇滩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进行了复建,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岵瞻亭和古建筑白塔进行了成功搬迁复建。2016年将后坪乡茶园村等4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获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县规划建设局正在进行规划,并将与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一起,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建设。
    三是收集家规家训等传统道德文化。为积极利用传统家规家训遗存承载的忠诚做人、干净做事、担当有为之要义,助推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组建工作组深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8个传统村落,找寻和收集传统村落里世代传承的家教格言,分享好家风、传颂好家训,以便在家庭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科学教子,展现家庭文明新风尚,促进全县廉政文化建设。
    四是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县级“两馆一场”为主的重点设施建设,采取权属置换的方式,将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原宣传文化中心划拨给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投入100万元对照明系统、供水系统、清洁卫生系统、隔热系统、室内外进行装修,使“两馆”达到了国家标准。以乌江投融资公司为平台融资2.3亿元,在县城区黄金山进行“两馆一场”建设。累计投资630多万元建成思渠、沙子、新景等21个乡镇建设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这些文化站均设有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文体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厅,配备免费开放设施,能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生活服务。在板场镇、沙子街道挂牌成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山歌传习培训基地”,常年开展土家山歌学唱、传习与培训。在全县半数以上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投入100万元新建思渠镇塘堡村、夹石镇踩金村、甘溪镇沙田村、板场镇板场村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改扩建黑水镇龙堡村、土地坳镇竹花村、新景镇新仲村和淇滩镇淇滩村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先后投资2500万元(其中农家书屋投资1808万元)建成农家书屋429个、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12个、乡镇农民体育工程9个、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3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5个。在农家书屋里存图书1894种,1987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35种,书架2个。投入42.9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齐全县429个村级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较好条件。
    (二)普及展演建队伍。近年来,以政府引导、部门和乡镇组织、群众参与的形式,通过群众文化表演、文化节目展演和在高端媒体展示等多种渠道,开展了土家文化进广场、进乡镇、进社区、进课堂、进校园、进媒体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家文化普及,扩大土家文化影响力,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土壤。
    一是开展群众文化展演活动。以文化团队为主、群众自由组合表演为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组建起来,唱歌、跳舞、体育健身等社区文娱活动成为人们每天的必修课程和生活内容。供电局“土家健身舞”、老年大学队、红星桥社区老年乐器队和文艺舞等社区或单位系统成立的10多个文艺团体除组织本团群众每天自娱自乐外,还积极参加单位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黄土文娱表演队、板场花灯和文艺队、官舟花灯队、沙子“啄杯”艺术团等近10个城郊和乡村集镇社区文艺团体先后成立,活跃在广大农村(其基本情况见表1)。
沿河城乡主要社区主要文化活动团体情况
表1

团体
名称
社区文化类型
团体组成
开展活动情况
供电局“土家健身舞”
县城单位
 
由单位青年文体爱好者组成代表:李进英、张建芳,成员比较年轻,充满活力
多次参加县内大型活动和节庆文艺比赛活动。2006年在电力杯“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07年迎自治县成立20周年”国土杯“摆手舞大赛中获三等奖;同年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城区“金穗杯”健身秧歌大赛中获组织奖;2008年获“水利杯”城区妇女广播体操大赛一等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老年大学队
县城社区,
2005年成立。全队30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2岁。
 
 
多次参加国内外传统体育比赛,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表彰。
田坝社区队
县城社区
杨再英、邹玉珍等16人
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花花桥社区队
县城社区
代表黄建荣、肖维芳16人平均年龄55岁
曾获省、地一二等奖。2009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柔力球演出获金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江东协会队
 
县城河东社区
2006年组建
下设舞蹈队、合唱队。有126名妇女组成金钱杆队,最大71岁。
 
多次参加县有关部门和和平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在“激情乌江”广场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红星桥社区老年乐器队和文艺舞蹈队
 
 
县城社区
 
社区先后投资9000余元创建,2001年成立,平均年龄40岁。
多次参加县有关部门和和平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激情乌江”广场文艺比赛二、三等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小品《一块西瓜皮》、《咱们的老百姓》、《土家风情大蒲扇》、《乌江放排》、《乌江山峡好风光》等文艺节目在每次的文艺汇演中都获好评。其中《咱们的老百姓》获得县委反腐倡廉廉政文化汇演的优胜奖。
丁字口社区队
县城社区
由干部、教师、医生、计生退休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组成。最大年龄60岁,最小40岁。
曾于2007年参加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在“唱红歌·感党恩》广场文艺演出中为马关辉伴舞,多次参加县内各次文艺表演,2008年获全县廉政文艺活动比赛三等奖、最佳组织奖,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燎原社区队
村寨社区
2007年成立,平均年龄45岁。
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太极功夫扇队
县城社区
融舞蹈与武术为一体。
曾在2005年城区文艺比赛中获第一名,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丁字口打“陀螺”老年队
县城社区
男女60人,最大年龄87岁,最小4岁。
经常在红军渡广场、乌江广场活动。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六名队员分别获六个等次奖。
乌江土家艺术团
县城社区
2009年成立成员70多人,以县城老年文艺爱好者为主,具备“吹啦弹唱”人才。
经常在乌江广场表演,参加“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
官舟花灯队
集镇社区
中青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经常在官舟文化广场表演和镇里组织的如“沿河山羊节”等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中演出,参加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
板场仁爱和映山红等3个文艺表演队
集镇社区
集镇中老年男女花灯爱好者和文艺爱好者100多人。
 
参加板场文化进基层表演、到沿河进行专场广场文艺表演50多场次,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次。
淇滩歌舞队
集镇
集镇中老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参加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片、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在节庆表演。
中界金钱杆队
集镇
集镇中青年男女文娱爱好者。
电视剧《雄关漫道》拍摄。
沙子“啄杯”艺术团
集镇
村寨
由南庄村中老年男女组成。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文化进社区时,到县城“敬老院”等单位演出慰问;在建党90周年群众传统体育比赛中获名次。
沙子南庄老年队
集镇村寨
由南庄村中老年妇女组成,最高87岁。
经常参加南庄乡村旅游活动表演。
黄土文娱表演队
集镇村寨
集镇中青年文娱爱好者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到沿河进行专场广场文艺表演;为中国民协领导表演。
洪渡“薅草锣鼓”队
集镇
集镇中青年15人。
参加文化广场表演和“唱山歌、话惠民“文艺演出。
红星桥“龙舟”队
县城社区
红星桥社区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1985年以来,每年端午组织和参加龙舟竞赛。
花花桥“龙舟”队
县城社区
花花桥社区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联桥“龙舟”队
村寨
联桥村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燎原社区“龙舟”队
村寨
燎原村划龙舟中青年爱好者
每年端午参加沿河县城龙舟竞赛。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70%的行政村建有民族艺术团队。这些团队大多数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相对固定的表演人员。他们除进行节日庆祝、文艺表演、参加竞赛、接待新闻媒体采访等活动外,还为企业开张、社区宣传和在其他喜庆如祝寿、结婚、开门、建房等场合表演。表演的节目多为土家传统性的、群众性的、居民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和体育节目。如板场和官舟镇社区队主要以表演花灯为主,兼以舞蹈唱歌和健身体育;老年大学队的“老年健身球”是表演时的保留节目,县城花花桥社区队等主要以打金钱杆,平时在广场以跳舞、打“陀螺”等娱乐健身。
    2009年以来,开展大众参与的“唱山歌”活动,每月举办一场“唱山歌·话惠民·感党恩”广场文艺演出,由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轮流承办,每场演出都吸引了来自沿河当地或重庆市彭水、龚滩等地的观众成千上万人。广场文化表演和文艺演出活动的开展,不仅传扬了土家传统文化,而且转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改变俗风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成时尚。通过举办系列推介活动,土家歌手迅速成长起来,黄旭、王海、王波为主体的土家歌手有10多人(见表2),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土家山歌演唱队伍,在获“土家最佳歌手”称号的人员中,土地坳田茂荣年龄80多岁,最小为沿河民族小学的学生10岁左右。
沿河土家名歌手简介
表2

姓名
性别
简介
获奖情况
 
 
黄  旭
 
 
 
 
 
中国土家族高腔山歌的代表歌手,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铜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扎实的功底,细腻的表演,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贵州卫视等高端媒体舞台,歌唱视频多次在全国播出,引起良好反响,在市内外以及贵州省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土家族高腔山歌演唱的代表性,对传承、和保护及更好地宣传沿河、推介沿河、展示沿河独特的民歌艺术风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优秀歌手,获得过中国西部花儿(民歌)邀请赛一等奖、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全省总决赛原生态类 “银瀑奖”,凭借高亢独特的嗓音,在新加坡唱响了《这山没得那山高》,首次将土家山歌推向了国际舞台。
 
王  海
 
 
 
从小未进行任何形式的音乐培训,凭借自己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和后期努力,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大学期间,连续三年荣获校园十佳歌手第一名,参加工作后活跃在省市县舞台,宣传推介沿河土家文化。
荣获2013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流行组第一名、全省总决赛单项赛优秀奖;荣获2013央视星光大道10月周赛冠军、月赛亚军。
 
 
 
王  波  
 
 
 
 
 
 
自2005年以来,参加过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央视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栏目录播、“黔江·铜仁民族文化走进重庆”展演推介活动、“为祖国喝彩”央视连线直播大型文艺演出、“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二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央视《欢乐中国行·铜仁之旅》录制、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活动周展演、“第四届中国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 、央视《中国文艺—贵州行》录播、央视“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现场录制等赛事和展演活动。
 
 
 
 
土家高腔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得过“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地区选拔赛一等奖。
 
 
 
 
 
 
 
 
 
 
 
 
 
 
 
 
 
 
 
 
 
 
 
 
 
 
 
 
 
 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贵州省沿河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保护、申报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编、导、演等工作。执笔主撰《沿河土家族民歌》申报文本,获国务院公示命名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010年获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参加贵州省首届“激情乌江”青年歌手大赛获美声组个人优秀奖;2007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远动会在表演项目综合类比赛中获“二等奖”、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别获全省总决赛优秀奖;2008年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选拔赛原生态组合“三等奖”;2009年参加沿河合唱比赛获“优秀指挥奖”、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全省总决赛获优秀奖、铜仁赛区一等奖2011年组合参加第四届全国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获“全国优秀节目一等奖”、参加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金奖”、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舞蹈表演类别“三等奖”和“个人道德风尚奖”、沿河主办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获“十佳指挥奖”、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大赛获“金奖”;2012年组合参加贵州省“群星奖”选拔赛获“一等奖”、沿河土家山歌合唱大赛获“优秀指挥奖”、被评为沿河优秀文化宣传工作者称号;2013年组合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铜仁选拔赛获原生态舞蹈类别一等奖”、“二等奖”、“铜仁最具潜力歌手奖”和“十佳歌手奖”。
 
 
 
 
 
 
张琼珍 
 
张美艳 
 
任淑芳 
 
田丽娜 
 
 
 
 
 
 
 
 
先后组建“土蛮子”组合、“山歌山妹”组合,自2008年以来,先后参加过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还先后参加“第三届中国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节暨2010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文艺演出、“黔江·铜仁民族文化走进重庆”展演、“红色黔东·桃源铜仁”大型文艺演出、央视《中国文艺—贵州行》录制、央视“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赴山东济南参加民歌展演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复赛等赛事和展演活动。
 
 
 
 
 
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全省总决赛原生态类 “铜鼓奖”。 2013年组合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铜仁赛区荣获十佳歌手奖。在央视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表现不俗,冲进决赛。2010年, 张琼珍、张美艳、任淑芳参与“山歌山妹”组合担任女声主唱。
 
 
张  
 
玲  
 
 
 
 
 
2002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土家族文化的传播工作,曾多次代表沿河参加省、市各种文艺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
2008年,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沿河赛区美声唱法一等奖,参与“土蛮子”组合获铜仁赛区原声态类二等奖;2012年3月任沿河自治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局策划室主任,多次参与县内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编排、演出及舞台监督等工作,多次在县内合唱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指挥奖。
 
 
 
 
 
安荣  
 
 
 
 
 
 
 
 
 
 
铜仁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县文化馆综合室主任。2003年以来,多次参加县内外、省内外各种演出、交流、比赛活动。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土家歌曲;20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栏目“中国文艺·贵州行”录制土家歌曲《花花轿子》、《这山没得那山高》、《望牛山歌》;参加央视“唱支山歌给党听”建党91周年大型专题片录制;参加第二届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节并获金奖;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常饮长江水”录制;2013年10月赴山东省济南市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群众文化展演”。先后在小戏小品、曲艺节目《合作医疗保健康》《我们的民族风情街》《开心李子王》《村长风波》《今天通车》《说廉政话惠民》《打倒土豪分田地》等中担任主要角色,获得观众点赞和喜爱。
 
 
 
 
 
 
先后组合参加3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其中两届获“多彩贵州”铜仁选拔赛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并参加贵州省复赛。参加2012“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舞蹈《摆手舞》获铜仁赛区原生态类别二等奖,并进入全省复赛。

      二是开展文化主题宣传与教育。组织开展文化主题宣传与教育活动,是沿河自治县普及保护与传承文化知识、营造文化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在辖区文物保护单位坚持不懈地开展《文物保护法》《关于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执行消防安全和人员准入的公告》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县文物管理局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县内文物特别是洪渡镇四方石古墓葬的情况;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在县城红军广场、乌江广场、民族文化广场、各个社区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讲,开展文物法规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展板,公布展示全县历史文化资源。
    以“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让土家传统道德、礼仪等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登场亮相”。通过开展“国学下基层·道德大讲堂”活动,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对联、书法、绘画、礼仪、节庆等知识,传扬土家人的道德风尚。在中界镇孙家、沙子街道南庄等新农村建设村寨里的建筑墙体上,将家规家训家风、家庭诚信、村规民约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打扮”,成为乡村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以“康宁节庆”和“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宣传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扬。每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县文明办、文体广新旅游局、文化馆、文学艺术界等部门组建“三下乡”迎新春送欢乐拜新年的文艺演出队伍,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以土家族山歌独唱、合唱、土家族舞蹈、民间武术、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围绕精准扶贫、文明乡风等主题编排上百个节目,同时书赠新春对联上万幅;以活动搭载文化,将民族文化根植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将土家传统文化味道融入每年新春佳节里。每年春节,广大群众以舞龙、舞狮、彩船、车车灯、民间吹打、腰鼓、摆手舞等土家族传统民俗节目, 在县城街道、广场为城乡父老乡亲们献上文化“大餐”。
    2005年以来,坚持举办自治县成立庆祝活动和七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上,除有一台充满土家民俗风情的大型文艺晚会外,还举办武陵山区(黔渝湘鄂四省市)土家山歌展演、土家山歌研讨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沿河创作基地挂牌仪式暨乌江地域散文研讨会、“激情的跳跃——乌江江面艺术滑水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土家文化研究活动。通过举办多届“乌江之声”“多彩土家·魅力沿河”等主题山歌大赛、“激情乌江”社区群众文化展演、“千人山歌大联唱”活动、“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艺术节暨土家山歌展演赛”“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中国武陵山片区土家山歌邀请赛以及“中国武陵山文化旅游发展论坛”等文化活动,使土家山歌为主的文化品牌得以宣传。
    三是开展土家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程,让土家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4+2”特色教育工程,通过从县城区学校向各乡镇、村级学校推广,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全县所有学校课间操必跳摆手舞,将土家族高腔山歌音乐专碟在校园播放,音乐课必唱土家山歌;将土家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雕花刺绣、雕刻剪纸等融入课堂,编辑出版土家山歌书籍十余种进中小学校,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耳渲目染。
    沿河民族中学以打造一支民乐队和课堂教学、弘扬土家文化、促进多元发展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以民族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不同形式,将土家民族文化进行普及和传承。
    沿河民族小学每周召开主题班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都给学生讲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理念。
    继和平镇二完小举行“开笔礼”仪式后,在全县各小学全面推开,将“开笔礼”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生活的第一课;和平镇三完小以民族文化活动进校园为抓手,编写校本教材《土家魂》进行土家文化教育。沿河四中举办第二届“全彩课堂杯”优秀传统文化现场作文大赛。职中把茶艺和传统礼仪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必修课程。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民族歌舞、绘画、书法比赛、建文化墙、办校刊、广播、网站、办墙报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山歌、体育运动等引入教学活动中,邀请专家亲临课堂指导绘画、剪纸、书法等,将土家文化融入校园或课堂。
    2016年县直相关部门相继组织举办的“舞动青春•快乐沿河”4+2特色教育暨第二届中小学生土家族舞蹈大赛,“祖国好•家乡美”第三届中小学生土家族舞蹈大赛等活动,可说是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成效的缩影,也是对学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的集中检阅。
    (三)交流推介树品牌。文化交流和推介是我县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品牌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以充分挖掘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着力点,以深度融合和展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为目标,通过黄旭、王海、王波等土家歌手频繁走上高端舞台,展示土家山歌等方式,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争奇斗艳·少数民族冠军歌手故乡行”活动、“天下贵州人”北京系列活动、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节目录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演系列活动和全国山歌王争霸赛西部赛区(贵阳)决赛等,将土家山歌推向国际舞台。一批优秀歌手作为土家山乡的文化使者,所演唱的土家山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等高端媒体播出,土家民歌、民间艺术、土家服饰和饮食文化多次上央视参加 “民歌中国”“欢乐中国行”“乡土”栏目录制,土家民族文化品牌在“青歌赛”“星光大道”“上海世博会”等平台上展演和交流。充分借助网站和微信、博客以及手机广播等传媒平台,大力宣传和推介沿河地方文化资源,提升了沿河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组团来沿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史及民俗风情的考察调研,宣传沿河红色文化。邀请中央、省及部分知名媒体“走沿河看发展”,并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当代贵州》等多家媒体推出了一系列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美国《侨报》以《世界上唯一能把黑叶猴唤出来的人》为题刊发报道,大大提升了沿河的对外形象。通过贵州民族大学来沿课题调研,将涉及传统村落的保护、碑刻文化以及乌江航道等资料的整理,为组建一个“沿河·中国乌江文化研究院”作准备。通过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专家到沿举行“贵州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沿河—中华传统文化讲座暨书画笔会”,搭建起书画交流与鉴赏平台, 打造和宣传沿河乌江文化品牌。通过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我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授予沿河第四中学和沿河民族小学“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把沿河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成果凭借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介。之外,还召开中国土家山歌研讨会3次,举行大型土家族高腔山歌展演交流赛4次,2011年,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省摄影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先后到纪念馆摄制节目,体验生活、采风,大力宣传土家文化。甘溪傩面具雕刻传承人杨云霞多出外出交流学习,其作品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专家的关注,并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和录制节目;蛮王酒厂通过把土家文化元素融入到“蛮王”苦荞酒的包装中,让文化与酒随行,传播到四面八方。
    申报土家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是做好保护和弘扬工作、树立文化品牌(见表3)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沿河自治县以保护优秀文化项目为宗旨,以打造响亮文化品牌为核心,加强文化遗产和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土家高腔山歌、阳戏、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沿河土家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沿河土家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功申报“中国土家山歌之乡”;2011年沿河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民歌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歌手王海走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演唱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获周冠军,“土家山歌”成为沿河一张响亮的文化品牌,正在进行第一批20个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申报命名工作。
沿河自治县部分传统文化品牌推介情况
表3

时间
代表
平台
文化项目
结果
 
 
 
 
 
 
 
 
 
 
2008年
 
张琼诊等“土蛮子”组合
CCTV青年歌手贵州省选拔赛
《姐妹哭嫁歌》
全省总决赛,获得“铜鼓奖”
沿河“山哥山妹”组合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姐妹哭嫁歌》
进入团体决赛第二轮、个人单项决赛
温银州、王波等人
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
13首沿河土家山歌
3次向全国观众展播
黄旭、王波等
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
《望牛歌》《栽秧歌》《乌江船工号子》《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土家山歌
在高端媒体录制播出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展演。
田丽娜、杨龙飞等
央视《民歌博物馆》
《太阳出来照北岩》和《望牛歌》
永久收藏
曾庆芳
“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大赛
《土家服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两个二等奖
一个三等奖
杜胜芬
“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大赛
《土家刺绣》
洪渡镇土家族“陈家班子”
全市民间文艺汇演
“打镏子”
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
2009年
县文化旅游局
 
沿河土家高腔山歌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
张琼珍等
贵州省文艺比赛
《哭嫁歌》
铜鼓奖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2011年
黄旭
贵州省文艺比赛
摆手舞
优秀奖
县委宣传部
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山歌)”
 
同年
5月
县文艺代表队
江苏常州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展演
鼓舞乐《开山围猎》
原生态类“银瀑奖”、“山花奖”鼓舞乐类金奖
 
 
同年
9月
 
县文艺代表队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
《茅古斯》舞蹈
获三等奖、
县文化艺术联合会
沿河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同年
县委宣传部
文化部
土家族山歌
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山歌)”
2013年
以来
王海、
黄旭
央视《星光大道》
 
王海获得了周冠军,黄旭被评为优秀歌手
2014年
8月
黄旭
铜仁市组团赴新加坡演出
土家民歌
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
冉茂福、陈顺
 
 
首届铜仁市政府文艺奖
散文诗
获文学类散文奖
黄旭、
张琼珍
 
 
土家民歌
获民歌山歌类奖
崔德黔、
石强
获音乐类奖

    (四)引导护航强保障。一是注重法制护航。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明确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有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和继承等规定,要求自治机关要收集、整理、研究、出版民族文化书籍,培养民族文艺人才,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鼓励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革命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将于2016年10月1日颁布施行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从行政方面转换成从法律方面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为土家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传统民风民俗、土家特色美食、工艺品制作技艺、传统建造技术、民间传说、土家族方言、谚语、传统医术、体育项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