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宣汉历史上的土司——土巡检司

时间:2020-03-20 15:29:00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刘兴国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宣汉位于川、鄂、陕、渝四省交界的大巴山腹地。这里是古代巴人的主要活动区域,现在是四川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宣汉土家族人的存在,打破了历史地理学界一些人“古代巴人活动在江北,现代土家族聚居在江南”的观点。但由于这里没有土司统治的历史记载,宣汉土家族被定位在“散、杂居”的位置。

    土家族来源于秦灭巴国后,定居在川、鄂、湘、黔接壤地区的古代巴人。民族史学界认为,不是所有的巴人后裔都是土家族人。宋元以后“土司制度实施的客观条件,是土家族形成的温床”。认定土家族的地域原则是“历史上土司及土司卫所统治地区”。而宣汉在历史上正是土司统治过的地区。

    早在1963年——1964年间,当年考证土家族为中国单一少数民族的专家,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受国家民委之托查检民族史料时,就在明代部分的卡片上指出:“达州东有渠江,中有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并注明:“称土者,当是非汉,此处土人非巴即獠”。同时,他还指出:土巡检司是土司制度的一部分,并将土巡检司列为明代土司的专项。潘光旦的这批民族资料卡片已编成《中国民族史料汇编·明史之部》,2007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潘光旦先生所引证的是《二十五史》中的《明史·卷四三·地理志》其原文是:
    
    达州元治通川县。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省通川县入焉。正德九年复升为州。西有石城山,东有渠江、通川江之下流西南入渠县界,合于巴江,中有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又西有铁山关,东北有深溪关,东南距府八百里。领县二:东乡……成化元年置,通川江在城东;太平……正德十年析东乡县地置。东北有万顷池,渠江、通川江出焉。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达州之东有土司(土副巡检司);二是土司具体在南昌滩;三是南昌滩在达州东渠江、通川江中。这三个方面都说明当时土司管辖的地域是现在宣汉的前、中、后三河流域。

    巡检司为明沿宋制,是诸镇监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兼征税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记。镇寨凡杖罪以上并解本县余听决遣。明代不设其稽察诸务,则有府、州、县、卫所设巡捕官及巡检司(见《渊鉴类函》卷二一七镇戎关市官)。《明史》记载,夔州府共设十个巡检司,只有宣汉地方为“土”巡检司,相邻的明通(现城口)巡检司则不是“土官”。土巡检司在其辖区内,就是一个半独立的“政权”。

    土司制度是宋元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制度。就土家地区而言,“土司”也不是一般的土官,而是“土家”人所担任的“土官”。巡检司是流官,而“土巡检司”是由“土人”世袭的,《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七品,皆无岁禄。其子弟、族属、妻女若壻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土巡检司级别虽低,所管一如土司,仍然是土司制度的组成部分。

    南昌滩位于今宣汉东乡镇西曾家山下东林河。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为通州司马时留有“南昌滩”诗。宋《太平寰宇记》云:“巴渠江,在石鼓县南四十步,流入通州界,江中有南昌滩”。明《蜀中名胜记》、清《四川通志》、民国及1994年《宣汉县志》对此均有记载。石鼓县从后魏至宋代在今宣汉境内长达650多年,其它地方均无石鼓县之名。

    宣汉前、中、后三河交汇后现称州河,古时称巴渠江、通川江,古今典籍、民国及1994年县志均有记载。巴渠江与巴河交汇后称宕渠江,现称渠江,古称潜水。有人误认为南昌滩在渠县渠江中,是因为把渠县南阳滩当成了南昌滩。南阳滩是因为岸边有祀诸葛亮的庙。诸葛亮号“南阳卧龙”。《巴蜀名胜楹联大全》渠县条下注明:南阳寺在城东25公里渠江西岸。初建于唐,祀诸葛亮。其楹联有句:“门外浅滩头,许多舟子渔翁,黄昏夜伴西岩宿”。写的即是南阳滩。

    关于达州东有“土副巡检司”,《四川通志》、《四川郡县志》也有记载,但宣汉地方土司为何人何族以及明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东乡县后,“土巡检司”是否继续存在及其下落史无明文。但从彭水冉隆衡所撰《冉应祥入石鼓镇考》和宣汉档案馆所藏《宣汉冉氏族谱》所述来看,宣汉土司应是酉阳冉土司的分支之一。

    从元朝统一四川(1279年)开始,宣汉地方(含今万源、城口)就没有了县级政极。元末红巾军起义,明玉珍占据了四川,立国为“大夏”。朱元墇建立明朝,派兵征大夏,洪武四年,酉阳冉土司于夔州白帝城迎明军入川,被封为酉阳知州,协助明军占领四川。酉阳土司共十子,各分支于万州,湖北咸丰、恩施,贵州婺川、黔州等地,其中冉如鹤分支彭水,以千户衔、盐课长官在郁山石鞺建土司衙门,称“石鞺土司”。

    洪武七年(1374年),冉如鹤四子冉应祥晋见明军入川统帅,被任命为土官而带土兵到石鼓旧县地方镇守(冉氏族谱称“石鼓镇守”)。见于《明史》的“土副巡检司”,应该就是这个冉氏土司及其后代。

    冉氏土司(巡检司)在宣汉(石鼓)传五代四任。冉应祥之后,其子冉希柱继任。希柱之子冉伊早父而亡,其孙冉诗经袭土司职。冉诗经子冉文再袭父之职,冉文之子冉铎为最后一任土司。《民国宣汉县志》记载:“成代二祀改石鼓镇为东乡县”。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冉氏土司已在宣汉地方统治达九十年之久。明朝政府复置东乡县后,土巡检司是否继续由“土官”世袭或改流官,明史及冉氏族谱没有明确记载。土司制度由明入清,雍正“改土归流”,才完全取消了土司。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特写    
0

宣汉历史上的土司——土巡检司

时间:2020-03-20 15:29:00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刘兴国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宣汉位于川、鄂、陕、渝四省交界的大巴山腹地。这里是古代巴人的主要活动区域,现在是四川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宣汉土家族人的存在,打破了历史地理学界一些人“古代巴人活动在江北,现代土家族聚居在江南”的观点。但由于这里没有土司统治的历史记载,宣汉土家族被定位在“散、杂居”的位置。

    土家族来源于秦灭巴国后,定居在川、鄂、湘、黔接壤地区的古代巴人。民族史学界认为,不是所有的巴人后裔都是土家族人。宋元以后“土司制度实施的客观条件,是土家族形成的温床”。认定土家族的地域原则是“历史上土司及土司卫所统治地区”。而宣汉在历史上正是土司统治过的地区。

    早在1963年——1964年间,当年考证土家族为中国单一少数民族的专家,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受国家民委之托查检民族史料时,就在明代部分的卡片上指出:“达州东有渠江,中有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并注明:“称土者,当是非汉,此处土人非巴即獠”。同时,他还指出:土巡检司是土司制度的一部分,并将土巡检司列为明代土司的专项。潘光旦的这批民族资料卡片已编成《中国民族史料汇编·明史之部》,2007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潘光旦先生所引证的是《二十五史》中的《明史·卷四三·地理志》其原文是:
    
    达州元治通川县。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省通川县入焉。正德九年复升为州。西有石城山,东有渠江、通川江之下流西南入渠县界,合于巴江,中有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又西有铁山关,东北有深溪关,东南距府八百里。领县二:东乡……成化元年置,通川江在城东;太平……正德十年析东乡县地置。东北有万顷池,渠江、通川江出焉。

    《明史》中的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达州之东有土司(土副巡检司);二是土司具体在南昌滩;三是南昌滩在达州东渠江、通川江中。这三个方面都说明当时土司管辖的地域是现在宣汉的前、中、后三河流域。

    巡检司为明沿宋制,是诸镇监官。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之事,兼征税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记。镇寨凡杖罪以上并解本县余听决遣。明代不设其稽察诸务,则有府、州、县、卫所设巡捕官及巡检司(见《渊鉴类函》卷二一七镇戎关市官)。《明史》记载,夔州府共设十个巡检司,只有宣汉地方为“土”巡检司,相邻的明通(现城口)巡检司则不是“土官”。土巡检司在其辖区内,就是一个半独立的“政权”。

    土司制度是宋元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制度。就土家地区而言,“土司”也不是一般的土官,而是“土家”人所担任的“土官”。巡检司是流官,而“土巡检司”是由“土人”世袭的,《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七品,皆无岁禄。其子弟、族属、妻女若壻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土巡检司级别虽低,所管一如土司,仍然是土司制度的组成部分。

    南昌滩位于今宣汉东乡镇西曾家山下东林河。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为通州司马时留有“南昌滩”诗。宋《太平寰宇记》云:“巴渠江,在石鼓县南四十步,流入通州界,江中有南昌滩”。明《蜀中名胜记》、清《四川通志》、民国及1994年《宣汉县志》对此均有记载。石鼓县从后魏至宋代在今宣汉境内长达650多年,其它地方均无石鼓县之名。

    宣汉前、中、后三河交汇后现称州河,古时称巴渠江、通川江,古今典籍、民国及1994年县志均有记载。巴渠江与巴河交汇后称宕渠江,现称渠江,古称潜水。有人误认为南昌滩在渠县渠江中,是因为把渠县南阳滩当成了南昌滩。南阳滩是因为岸边有祀诸葛亮的庙。诸葛亮号“南阳卧龙”。《巴蜀名胜楹联大全》渠县条下注明:南阳寺在城东25公里渠江西岸。初建于唐,祀诸葛亮。其楹联有句:“门外浅滩头,许多舟子渔翁,黄昏夜伴西岩宿”。写的即是南阳滩。

    关于达州东有“土副巡检司”,《四川通志》、《四川郡县志》也有记载,但宣汉地方土司为何人何族以及明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东乡县后,“土巡检司”是否继续存在及其下落史无明文。但从彭水冉隆衡所撰《冉应祥入石鼓镇考》和宣汉档案馆所藏《宣汉冉氏族谱》所述来看,宣汉土司应是酉阳冉土司的分支之一。

    从元朝统一四川(1279年)开始,宣汉地方(含今万源、城口)就没有了县级政极。元末红巾军起义,明玉珍占据了四川,立国为“大夏”。朱元墇建立明朝,派兵征大夏,洪武四年,酉阳冉土司于夔州白帝城迎明军入川,被封为酉阳知州,协助明军占领四川。酉阳土司共十子,各分支于万州,湖北咸丰、恩施,贵州婺川、黔州等地,其中冉如鹤分支彭水,以千户衔、盐课长官在郁山石鞺建土司衙门,称“石鞺土司”。

    洪武七年(1374年),冉如鹤四子冉应祥晋见明军入川统帅,被任命为土官而带土兵到石鼓旧县地方镇守(冉氏族谱称“石鼓镇守”)。见于《明史》的“土副巡检司”,应该就是这个冉氏土司及其后代。

    冉氏土司(巡检司)在宣汉(石鼓)传五代四任。冉应祥之后,其子冉希柱继任。希柱之子冉伊早父而亡,其孙冉诗经袭土司职。冉诗经子冉文再袭父之职,冉文之子冉铎为最后一任土司。《民国宣汉县志》记载:“成代二祀改石鼓镇为东乡县”。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冉氏土司已在宣汉地方统治达九十年之久。明朝政府复置东乡县后,土巡检司是否继续由“土官”世袭或改流官,明史及冉氏族谱没有明确记载。土司制度由明入清,雍正“改土归流”,才完全取消了土司。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