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潘洪厚老师留守孩子们的好“家长”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恩施新闻网作者:杨亚玲 陈东平 罗福东

潘洪厚,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人民教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不平凡的事例谱写了一首坚守责任的赞歌:他17岁开始从教,至今已经35年了;19年如一日地背学生上下学;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学生们垫付学费。

9月6日,记者在咸丰县活龙坪乡采访他时,他还像个孩子一样腼腆,一直低头用眼镜布来回地擦着眼镜,用细小的声音说:“其实这些事情我觉得没什么好报道的,就是身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而已!”


19年如一日,他用脊背搭起学生们过河的“桥”

 35年前,年仅17岁的潘洪厚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因为时代和家庭原因,一辈子也没受过几天教育的父亲一直坚持让潘洪厚当老师,并找了很多亲戚来劝说潘洪厚。经不起家人的“轮番轰炸”,原本根本不想从教的潘洪厚只得承诺“先试试”,从此,便在咸丰县活龙坪乡野茶村小学任教。

 刚开学不久潘洪厚就发现,通往学校的4条路中有3条路都经过村里一条不知名的河。那时候交通不便,而且村里又没钱修桥。潘洪厚任教的班级共有30来个学生,每天都差不多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得蹚河上下学。

 河里水浅的时候还好,一遇到下大雨涨水的时候,河里的水深至大人的半腰,个子本来就不高的小孩子们根本没法过河。寒冷的冬天,如果河里的水没有干涸的话,本来就冻得缩手缩脚的孩子们还不得不卷起裤腿、咬紧牙关,三步并作两步地跳过河。“我来背他们过河吧!”看着小脚丫冻得发紫的孩子们,潘洪厚心里冒出这样一个“冲动”的想法。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潘洪厚就提前来到孩子们上学必经的三个路口,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河。这个路口的孩子们背完之后,他又赶紧跑到另外两个路口。有一年春天赶上河里涨大水了,潘洪厚在过河去对岸背学生们的时候,脚底一滑差点被大水冲走。岸上的孩子们都吓呆了,所幸的是潘洪厚抓住了岸边一棵被刮倒的小树才逃过一劫。

 上学放学,春夏秋冬,他几乎没有间断过,潘洪厚的脊背就成了孩子们过河的“桥”。这一背,就是5年。然后,他被调到东湘溪村任教5年。之后又被调回到野茶村,他又接着背村里的孩子上下学,一背又是7年。后来潘洪厚又被调往其他地方任教。2001年,他再次回到野茶村小学,又背出了一个7年。就这样,前前后后19个春夏秋冬,潘洪厚当了19年的“桥”。

“我欠潘老师的学费到现在都还没还”

 从野茶小学的旧址出来,遇到一位牵着小孩的妇女。看到潘老师,妇女有些不自在地喊了一声“潘老师”。身边的孩子看到陌生人赶紧躲在了妈妈的后面,看样子大概有五六岁了。

 后来在和这位妇女聊天时才知道,她姓李,今年快30岁了,就是这个村的人。之所以刚刚看到潘老师会有些不自在,是因为她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没钱念书,潘洪厚为她垫付了3年的学费,共100多元。因为家庭条件一直不好,嫁人之后家庭也不宽裕,所以到现在自己当年读小学时欠潘洪厚的钱一直没能还上。而当时还是一名民办教师的潘洪厚,每个月的工资还不足100块钱。

 记得有一年,一个名叫周凤林的女生转到了他的班上。但没过几天周凤林就没来上课了,后来断断续续地又来了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潘洪厚打听到,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孩子的继父不想让孩子上学了,而且觉得“女孩子书读多了也没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潘洪厚前前后后不下10次找周凤林的继父谈话,还主动愿意先帮他们垫付学费,并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条件宽裕了就什么时候还钱,实在没钱就算了。后来,在潘洪厚的帮助下,周凤林终于回到了课堂,并在潘洪厚的辅导下考上了该乡的重点初中。

 直到现在,周凤林每次回家都不忘去看望潘洪厚,和他聊天。逢年过节还经常给潘洪厚老师打电话。

 自从教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潘洪厚一直都在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垫学费。好多人都是自己工作了或者外出打工挣钱了才回来将当年欠潘洪厚的学费还上。“那时候读书学费也不高,上万元应该是有的,但是具体数字以及到底哪些学生还过自己的钱,我都记不清了。”当记者问及前前后后到底拿出了多少钱资助学生的时候,潘洪厚回想了好久也没算出来到底有多少钱。

潘老师就是留守孩子们的“家长”

 实行拆点并校后,野茶小学就被撤销了,潘洪厚也被调到了乡里的中心小学任教。

 新学期又开学了,一群群孩子在活龙坪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嬉戏打闹着,校园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潘洪厚骑着摩托车进了校园,孩子们听到熟悉的“突突”声转过身来,甜甜地叫了一声“潘老师好”。潘洪厚一一对孩子们点头微笑。真实生活中,潘洪厚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留守儿童们的家长。

 班里有个叫田欢的小姑娘,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所以一直以来都寄宿在学校。有一天晚上,潘洪厚在查寝的时候发现田欢躺在床上,一直捂着胸口,嘴里还不停地喊疼,脸色都变青了。潘洪厚二话不说,背上孩子就赶紧往医院跑。医生检查后才知道,原来孩子心脏不好,还好送来得及时。

 由于孩子的家长远在广东,而且回来还得找厂里请假,赶回来最快也得三天。于是,潘洪厚就当上了临时护工:课一结束就赶紧带上熬的稀饭赶往医院照顾田欢。因为田欢的病情不是很稳定,潘洪厚又在医院陪了她两个通宵。

 因为自己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所以潘洪厚对那些留守儿童的心情感同身受,他经常在班上发动学生们多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平日里,他自己也对留守儿童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给予额外的关爱。

 就在上个学期,潘洪厚发现李芙蓉在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这个女孩一直以来性格都比较外向,怎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呢?课后,潘洪厚就找这个孩子聊聊天。没想到,当潘洪厚刚问她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时,李芙蓉哇的一声就哭了。从孩子时断时续地讲述中潘洪厚终于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原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爷爷年迈多病,自己和妹妹又都还小,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奶奶一个人身上。而且妹妹刚上学前班,年纪小,个子又小,芙蓉总是担心妹妹被班上的同学欺负。

 潘洪厚迅速联系了这个孩子的父母,跟他们讲述了孩子的状况,并希望他们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孩子的父母听了潘洪厚的方法,定期打电话到潘洪厚的手机上,只要不是上课时间,潘洪厚都会让孩子接电话,让他们多聊聊天。就这样持续了两个来月,李芙蓉天真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我们不在你身边,潘老师就是你的家长!”这是班里十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挂电话之前经常跟自己孩子说的话。

 坚守岗位35年,顾不上家也顾不了孩子,照顾年迈父亲的责任也一直是任劳任怨的妻子在帮他承担。“你后悔吗?”记者问潘洪厚。他沉默了几秒钟之后说道:“愧对家里人是肯定的,但我不后悔,也不抱怨,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我就必须承担这份责任!”

 原标题:潘洪厚:坚守乡村讲台35年 曾19年每天往来三个路口背学生过河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特写    
0

潘洪厚老师留守孩子们的好“家长”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恩施新闻网

作者:杨亚玲 陈东平 罗福东

潘洪厚,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人民教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不平凡的事例谱写了一首坚守责任的赞歌:他17岁开始从教,至今已经35年了;19年如一日地背学生上下学;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学生们垫付学费。

9月6日,记者在咸丰县活龙坪乡采访他时,他还像个孩子一样腼腆,一直低头用眼镜布来回地擦着眼镜,用细小的声音说:“其实这些事情我觉得没什么好报道的,就是身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而已!”


19年如一日,他用脊背搭起学生们过河的“桥”

 35年前,年仅17岁的潘洪厚高中毕业,在家待业。因为时代和家庭原因,一辈子也没受过几天教育的父亲一直坚持让潘洪厚当老师,并找了很多亲戚来劝说潘洪厚。经不起家人的“轮番轰炸”,原本根本不想从教的潘洪厚只得承诺“先试试”,从此,便在咸丰县活龙坪乡野茶村小学任教。

 刚开学不久潘洪厚就发现,通往学校的4条路中有3条路都经过村里一条不知名的河。那时候交通不便,而且村里又没钱修桥。潘洪厚任教的班级共有30来个学生,每天都差不多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得蹚河上下学。

 河里水浅的时候还好,一遇到下大雨涨水的时候,河里的水深至大人的半腰,个子本来就不高的小孩子们根本没法过河。寒冷的冬天,如果河里的水没有干涸的话,本来就冻得缩手缩脚的孩子们还不得不卷起裤腿、咬紧牙关,三步并作两步地跳过河。“我来背他们过河吧!”看着小脚丫冻得发紫的孩子们,潘洪厚心里冒出这样一个“冲动”的想法。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潘洪厚就提前来到孩子们上学必经的三个路口,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背过河。这个路口的孩子们背完之后,他又赶紧跑到另外两个路口。有一年春天赶上河里涨大水了,潘洪厚在过河去对岸背学生们的时候,脚底一滑差点被大水冲走。岸上的孩子们都吓呆了,所幸的是潘洪厚抓住了岸边一棵被刮倒的小树才逃过一劫。

 上学放学,春夏秋冬,他几乎没有间断过,潘洪厚的脊背就成了孩子们过河的“桥”。这一背,就是5年。然后,他被调到东湘溪村任教5年。之后又被调回到野茶村,他又接着背村里的孩子上下学,一背又是7年。后来潘洪厚又被调往其他地方任教。2001年,他再次回到野茶村小学,又背出了一个7年。就这样,前前后后19个春夏秋冬,潘洪厚当了19年的“桥”。

“我欠潘老师的学费到现在都还没还”

 从野茶小学的旧址出来,遇到一位牵着小孩的妇女。看到潘老师,妇女有些不自在地喊了一声“潘老师”。身边的孩子看到陌生人赶紧躲在了妈妈的后面,看样子大概有五六岁了。

 后来在和这位妇女聊天时才知道,她姓李,今年快30岁了,就是这个村的人。之所以刚刚看到潘老师会有些不自在,是因为她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没钱念书,潘洪厚为她垫付了3年的学费,共100多元。因为家庭条件一直不好,嫁人之后家庭也不宽裕,所以到现在自己当年读小学时欠潘洪厚的钱一直没能还上。而当时还是一名民办教师的潘洪厚,每个月的工资还不足100块钱。

 记得有一年,一个名叫周凤林的女生转到了他的班上。但没过几天周凤林就没来上课了,后来断断续续地又来了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潘洪厚打听到,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孩子的继父不想让孩子上学了,而且觉得“女孩子书读多了也没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潘洪厚前前后后不下10次找周凤林的继父谈话,还主动愿意先帮他们垫付学费,并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条件宽裕了就什么时候还钱,实在没钱就算了。后来,在潘洪厚的帮助下,周凤林终于回到了课堂,并在潘洪厚的辅导下考上了该乡的重点初中。

 直到现在,周凤林每次回家都不忘去看望潘洪厚,和他聊天。逢年过节还经常给潘洪厚老师打电话。

 自从教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潘洪厚一直都在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垫学费。好多人都是自己工作了或者外出打工挣钱了才回来将当年欠潘洪厚的学费还上。“那时候读书学费也不高,上万元应该是有的,但是具体数字以及到底哪些学生还过自己的钱,我都记不清了。”当记者问及前前后后到底拿出了多少钱资助学生的时候,潘洪厚回想了好久也没算出来到底有多少钱。

潘老师就是留守孩子们的“家长”

 实行拆点并校后,野茶小学就被撤销了,潘洪厚也被调到了乡里的中心小学任教。

 新学期又开学了,一群群孩子在活龙坪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嬉戏打闹着,校园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潘洪厚骑着摩托车进了校园,孩子们听到熟悉的“突突”声转过身来,甜甜地叫了一声“潘老师好”。潘洪厚一一对孩子们点头微笑。真实生活中,潘洪厚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留守儿童们的家长。

 班里有个叫田欢的小姑娘,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所以一直以来都寄宿在学校。有一天晚上,潘洪厚在查寝的时候发现田欢躺在床上,一直捂着胸口,嘴里还不停地喊疼,脸色都变青了。潘洪厚二话不说,背上孩子就赶紧往医院跑。医生检查后才知道,原来孩子心脏不好,还好送来得及时。

 由于孩子的家长远在广东,而且回来还得找厂里请假,赶回来最快也得三天。于是,潘洪厚就当上了临时护工:课一结束就赶紧带上熬的稀饭赶往医院照顾田欢。因为田欢的病情不是很稳定,潘洪厚又在医院陪了她两个通宵。

 因为自己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所以潘洪厚对那些留守儿童的心情感同身受,他经常在班上发动学生们多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平日里,他自己也对留守儿童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给予额外的关爱。

 就在上个学期,潘洪厚发现李芙蓉在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这个女孩一直以来性格都比较外向,怎么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呢?课后,潘洪厚就找这个孩子聊聊天。没想到,当潘洪厚刚问她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时,李芙蓉哇的一声就哭了。从孩子时断时续地讲述中潘洪厚终于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原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爷爷年迈多病,自己和妹妹又都还小,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奶奶一个人身上。而且妹妹刚上学前班,年纪小,个子又小,芙蓉总是担心妹妹被班上的同学欺负。

 潘洪厚迅速联系了这个孩子的父母,跟他们讲述了孩子的状况,并希望他们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孩子的父母听了潘洪厚的方法,定期打电话到潘洪厚的手机上,只要不是上课时间,潘洪厚都会让孩子接电话,让他们多聊聊天。就这样持续了两个来月,李芙蓉天真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我们不在你身边,潘老师就是你的家长!”这是班里十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挂电话之前经常跟自己孩子说的话。

 坚守岗位35年,顾不上家也顾不了孩子,照顾年迈父亲的责任也一直是任劳任怨的妻子在帮他承担。“你后悔吗?”记者问潘洪厚。他沉默了几秒钟之后说道:“愧对家里人是肯定的,但我不后悔,也不抱怨,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我就必须承担这份责任!”

 原标题:潘洪厚:坚守乡村讲台35年 曾19年每天往来三个路口背学生过河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