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湖北省来凤县地名拾趣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李明

分析地名的由来和命名的状况,考察其演变沿革,这不仅有助于帮助人们规范地使用地名,而且可以探究一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信息,同时可以为研究民族文化者提高素材,因此,是一项有趣味且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不揣浅陋,对来凤县地名的由来和命名方式进行初步的研究,以就教于专家。

       总的来说,来凤县地名丰富多彩,如果加以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有一定规律,归纳起来,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方式大体有这么一些。

       一、以突出地理特征而命名地名

       江河湖海,山峰岭梁,坪坝坡坎,洞穴盆地等等,都是地表的地貌而呈现出来的突出地理特征。来凤地处山区,虽然没有江湖海等地理特征,但是,其他许多地理特征表现比较明显,因此,来凤不少地名就体现了某地的突出地理特征。这些地名基本格式如下:××河、××溪、××沟、××滩、××塘;××山、××岭、××梁、××坳、××湾、××堡;××坪、××坝、××台、××坡、××坎;××峡、××坨、××槽、××洞等。

       例如:酉水河、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等;冷水溪、纺车溪、觅鸭溪等;范家沟、梨园沟、洗洞沟等;金沙滩、鸡笼滩(后改名为金龙滩)、纳吉滩等;杉木塘、皂角塘、鱼塘等;大尖山、白岩山、贵帽山等;桐麻岭、马鬃岭、构皮岭等;高尖梁、马道梁、穿洞梁等;兴隆坳、茶树坳、梅子坳等;阳禾湾、肖家湾、漆树湾等;土堡、望水堡、蔡家堡、精神堡、荆竹堡等;火炼坪、施南坪、枫木坪等;东流坝、王家坝、二虎坝等;五台、泡木台、胡家台等;茶园坡、麦子坡、观城坡、老虎坡等;高石坎、黄龙坎、新屋坎等;新峡、麂子峡、龙嘴峡等;木瓜坨、芦茅坨、施家坨等;三凼槽、周家槽、慈竹槽等;黔江洞、谢家洞、老虎洞、瞎鱼洞等。

       二、以方位词命名地名

       方位,即方向位置。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等为中间方位。此外,上、中、下,前、后、左右等也为方位词。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什么方位,都是与当事者(某个人或者某类人)所处位置或者以一定的参照物为基准相对而言的。明确方位,对于确定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来凤县以方位词命名的地名,主要有:

       1、以“东”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东流司、东流坝、东岭坳、东山坪、东门湾、东田瓜、东溪沟等。
       2、以“南”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南河、南河坳上等。
       3、以“西”字开头命名的地名:西和平路、西洞沟、西环路等。
       4、以“北”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北门街、老北门、新北门等。
       5、以“中”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中华山、中间院子、中坝垄、中坝、中间屋、中咀、中岭、中茶园、中堡、中寨、中槽等。
       6、以“上、下”字开头命名的地名:这种命名地名的方式,大多是对某一相对较大的地名,以某地理标志为界(或者虽然无明显地理标志为界,但是大家长期呼叫而最终约定俗成),分别叫成“上×”、“上×××”和“下×”、“下×××”。例如,上坝、下坝;上范家沟、下范家沟等。
       ①以“上”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上石门、上葩坪、上搬车、上马池界、上干坝、上大湾、上文家山、上台坡、上阳河坝、上黄柏园、上鱼塘等。
       ②以“下”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下阳河坝、下斑竹园、下磨坡、下坝、下寨、下茅坡、下高洞等。

       7、以“后”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后坝、后坪、后塘沟、后山、后山顶、后坡、后槽等。

       三、以植物名称命名地名

       来凤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小气候环境多样,土地肥沃,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并形成与气候相适应多种植被类型,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高山随着海拔递增则分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1999年县林业局开展清查确认,发现高、低等植物有109科,706种。其中乔木51科,106属,237种;灌木40科、128种;木质10科、藤本20种,草本321种。

       (一)经济林有17科、25属、91种。传统经济林主要是油桐、油茶、倍子,其次有柑桔、桑、棕、杨梅、核桃、板栗、桃、李、梨、柚等。近年来,在发展经济林中,选择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名、优、特、新品种。主要树种:茶叶、板栗、油桐、杜仲、黄柏、厚朴、柑桔、柚子。基本形成沿酉水河一线以桔、柚、桃为主,来大线以板栗、楠竹、桑蚕为主,来咸线以杨梅、板栗为主,来智线以油桐、油茶为主“一水三线”经济林布局。

       (二)用材林有44科、84属、146种。原来主要是马尾松、香杉、毛竹等。后陆续引进水杉、柳杉、油松、华山松、广东马尾松、湿地松、雪松、池杉、云杉、美国白杨、意大利白杨、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全县竹林面积2280.7公顷,其中毛竹面积854公顷。此外,有斑竹、水竹、白竹、慈竹、荆竹等。近年在发展中,一般选择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树种,主要有楸、杉、柏、香椿、桤木。

       (三)防护林,一般选择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树种。主要有枫杨、柏杨、臭椿、茶、樟木、刺槐、楠竹、慈竹、香椿、马尾松、杉木、柳杉、柏木。

       (四)薪炭林,选择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适应性强树种。主要树种:麻栎、栓皮栎、山毛榉、桷栎、小叶栎等。

       (五)特用林,主要为庆凤山风景林中各类杂木。全县森林覆盖率47.79%。从当年起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到200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52.05%。正因为植被类型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用植物名称来命名的地名也就比较多。

       1、以木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

       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地上部分为多年生,分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 (6~10米)等四级。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和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来凤县以木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枫香坪、枫香坝、枫香坳、枫香堡;楠木园、楠木坨、楠木坪、楠木垭;樱桃堡;白果坨、白果树、白果园、白果坪、白果湾、白果溪;桐子林、桐子园、桐子堡、桐子磅、桐木湾;青冈林、青冈岭、青冈桥、青冈堡;泡桐坪、泡木坪、泡桐湾、泡桐坪;杉木岭、杉木塘、杉木湾、杉树湾、杉木桥、杉木溪;檀木湾;桂花树;蜡树坳、白蜡园、白蜡湾、蜡山;大柏地、柏坡;桐麻坪、桐麻岭、桐麻堡;板栗坪、板栗河、板栗湾;棕树坪;桑木坪、桑树坪;梓木梁上、梓木沟、梓木坪;马柳光;梨园沟、梨子沟、梨子坪、梨子坡、梨子树、梨树坡;茶园、茶园坡、茶园沟、茶园坝、茶树坳;枫木坪、枫木山;狮栗坪、狮栗树、狮栗坡;柑子坪;猴栗堡、猴栗坳、猴栗塘;黄柏园;构树田、构皮湾、构皮岭;麻栗堡、麻栗湾、麻栗堡、麻栗坳;茶林坡、油茶铺;核桃堡、核桃湾、核桃沟;杨柳池;漆树湾;倍子林;桃树湾、桃树坳、桃子湾、桃子坪;椿木坪、椿木湾;山柿子;梅子垭、梅子树、梅子坳;柏杨坪;木瓜坨;桦槁林;枣木垭;枇杷树、木姜岭;马桑田;皂角塘;红花岭;黄杨沟。

       2、以禾(草)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

       禾本科分为620多属,至少10000多种。中国有190余属约1200多种。地球陆地大约有20%覆盖着草。禾本科包括多种俗称作“某某草”的植物 ,但是必须指出,不是所有的草都是禾本植物。同样,并不是所有禾本科植物都是低矮的“草”,就如竹子,也可以高达十数米,连片成林。本科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粮食作物。

       草本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例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
来凤县以禾(草)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斑竹园;慈竹沟;荆竹园;孝竹坪;冷竹堡;白竹园;苦竹沟;箭竹坝;通草坪;芭蕉坪;天蒜坪;艾蒿坪;阳禾湾;芦茅坨;烟滩坪;油菜田;麦子坡;苦草坪;韭菜园;芋头湾;黄连坪;青菜坪;冬瓜坝;蕨山。

       四、以动物名称命名地名

       来凤县气候温暖湿润,溪河纵横交错,森林密布,有利于野生动物生长繁殖,动物种类繁多。据1999年林业部门调查,全县有野生动物资源130种,其中兽纲36种,鸟纲30种,两栖纲11种,爬行纲11种,昆虫纲及其它42种。因此,来凤县许多地名用动物名称来命名。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地名,有的地名与动物有直接关系,有的地名则是运用比喻或者象形来命名,这就意味着有的动物(如:龙、凤等)不一定在来凤县生长繁殖过。

       1、与“牛”字有关的地名:牛儿坪、牛场坪、牛栏坪、杀牛沟、牛场、牛场沟、牛栏口、牛栏沟、牛路沟等。 
       2、与“马”字有关的地名:马路井、马鹿井、马鞍山、马鬃岭、马道梁、马道子、马鹿湾等。
       3、与“羊”字有关的地名:白羊坡、山羊井、山羊溪等。
       4、与“猪”字有关的地名:猪圈门、猪圈孔沟、野猪池、野猪凼等。
       5、与“龙”字有关的地名:龙王口、龙嘴、龙潭坝、龙洞、龙洞河、二龙山、龙洞湾、垭龙湾、龙潭坪、龙潭溪、接龙桥等。
       6、与“凤”字有关的地名:来凤县、翔凤山、庆凤山、翔凤镇、凤形、龙凤坝等。
       7、与“老虎”有关的地名:老虎洞、老虎坡、夜虎沟、茶时到虎、坐路虎等。
       8、与“狮子”有关的地名:狮子坨、狮子坪、狮子梁、狮子堡狮子桥、狮子颈等。
       9、与“猫”有关的地名:猫儿滩、猫儿寨、猫猫洞、野猫洞、猫儿溪、猫儿头、猫猫尖、猫猫沟等。
       10、与“鱼”有关的地名:红鱼泉、河鲤湾、鲤鱼壕、鲤鱼塘、瞎鱼洞、鱼栏溪、鱼泉洞、鱼塘坪、鱼塘坨、鱼鳞堡等。
       11、地名中有动物名称的地名:老鹰、老鸦窝、鹞子岩、觅鸭溪、猴子洞、鸡公洞、鸡笼滩、天鹅堡、蛇岭沟、犀牛塘、蛤蟆湾、蚌壳湾、岩蜂窝、蚂蟥口、燕巴虎、豹子沟、螺蛳塘等。

       五、以姓氏名称名称命名地名

       据有关部门调查,来凤土家族大姓为覃、田、向、冉、白、彭等,苗族大姓为张、吴、杨、廖、石、龙等。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后,大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从外地迁于来凤定居,因此,来凤姓氏日趋多元。为了交往方便,来凤许多地名以姓氏来命名,其基本格式为:姓氏名+家+所居地的地理形态名称,或者:姓氏名+家。当然,随着历史演变和人事变换,有的原来以姓氏来命名的地名,已经徒有其名而无原有姓氏者;有的原来以姓氏来命名的地名,已经被新的名称所取代。笔者对来凤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简要列举如下。

       1、以“余”姓命名的地名:余家沟、余家界、余家院子等。 
       2、以“邱”姓命名的地名:邱家巷、邱家沟、邱家坳、邱家堡、邱家院子等。
       3、以“马”姓命名的地名:马家巷、马家园、马家沟、马家坝、马家坡、马家湾等。
       4、以“文”姓命名的地名:文家坝、文家山。
       5、以“盛”姓命名的地名:盛家堡。
       6、以“苏”姓命名的地名:苏家湾、苏家沟、苏家坡、苏家坪、苏家堡、苏家溪等。
       7、以“李”姓命名的地名:李家堡、李家、李家庄屋、李家沟、李家坡、李家坡上、李家坪、李家湾、李家院子等。
       8、以“刘”姓命名的地名:刘家坪、刘家、刘家坳、刘家沟、刘家院子、刘家屋场、刘家寨等。
       9、以“冯”姓命名的地名:冯家堡、冯家坪、冯家坡、冯家院等。
       10、以“周”姓命名的地名:周家坪、周家店、周家坡、周家坳、周家湾、周家槽等。
       11、以“蔡”姓命名的地名:蔡家堡、蔡家坝、蔡家沟、蔡家湾等。
       12、以“林”姓命名的地名:林家堡、林家坪、林家沟、林家坝、林家院子、林家湾等。
       13、以“王”姓命名的地名:王家院子、王家、王家冲、王家坡、王家坳、王家湾、王家界、王家坝、王家店、王家河、王家磅等。
       14、以“谢”姓命名的地名:谢家坝、谢家洞、谢家坳、谢家坝等。
       15、以“安”姓命名的地名:安家坳、安家坪、安家堡等。
       16、以“肖”姓命名的地名:肖家坡、肖家坝、肖家湾、肖家院子等。
       17、以“高”姓命名的地名:高家堡、高家山、高家湾等。
       18、以“郑”姓命名的地名:郑家坡、郑家头、郑家湾等。
       19、以“方”姓命名的地名:方家沟。
       20、以“米”姓命名的地名:米家坡。
       21、以“张”姓命名的地名:张家坡、张家、张家台、张家坝、张家坳、张家湾、张家界、张家桥、张家岩、张家梁、张家洞、张家堡上、张家磅上、张家院子等。
       22、以“姚”姓命名的地名:姚家坡、姚家湾、姚家界、姚家岩、姚家坳上、姚家院子等。
       23、以“谭”姓命名的地名:谭家坡、谭家湾、谭家界、谭家沟、谭家堡、谭家人、谭家院、谭家院子等。
       24、以“杨”姓命名的地名:杨家湾杨家、杨家沟、杨家坳、杨家坳上、杨家堡、杨家畈、杨家院子等。
       25、以“徐”姓命名的地名:徐家店子、徐家、徐家沟、徐家坡等。
       26、以“何”姓命名的地名:何家坡、何家庙、何家坳、何家湾、何家院子等。
       27、以“尚”姓命名的地名:尚家洞、尚家沟等。
       28、以“金”姓命名的地名:金家院子、金家坡、金家坳等。
       29、以“朱”姓命名的地名:朱家院子、朱家厂、朱家坡、朱家坳、朱家台、朱家寨等。
       30、以“彭”姓命名的地名:彭家寨、彭家界、彭家坡、彭家坳、彭家院子、彭家垭口、彭家窝坨等。
       31、以“罗”姓命名的地名:罗松坡、罗家、罗家土、罗家坟、罗家界、罗家沟、罗家寨、罗家湾、罗家堡、罗家院子、罗家垭口、罗家坳等。
       32、以“聂”姓命名的地名:聂家巷子、聂家湾等。
       33、以“鲁”姓命名的地名:鲁家坳、鲁家凉桥等。
       34、以“喻”姓命名的地名:喻家沟、喻家堡等。
       35、以“柳”姓命名的地名:柳家坡等。
       36、以“覃”姓命名的地名:覃家坝、覃家坨、覃家湾等。
       37、以“赵”姓命名的地名:赵楼坡、赵家田、赵家坡、赵家祠、赵家湾、赵狮坨等。
       38、以“龙”姓命名的地名:龙家界、龙家、龙家山、龙家坪、龙家沟、龙家坡、龙家湾、龙家桥、龙家院子、龙家垭口、龙家岩等。
       39、以“石”姓命名的地名:石家湾、石家坝、石家湾、石家院子等。
       40、以“宋”姓命名的地名:宋家梁、宋家岩、宋家湾、宋家坡、宋家坳等。
       41、以“向”姓命名的地名:向家寨、向家沟、向家院子、向家湾等。
       42、以“陈”姓命名的地名:陈家坨、陈家坡、陈家院子、陈家湾、陈家梁、陈家堡、陈木园等。
       43、以“兰”姓命名的地名:兰家湾。
       44、以“傅”姓命名的地名:傅家坳。
       45、以“吴”姓命名的地名:吴家垭口、吴家、吴家坡、吴家院子、吴家湾、吴家界、吴家沟、吴家坨、吴家寨等。
       46、以“卜”姓命名的地名:卜家院子。
       47、以“梁”姓命名的地名:梁家湾、梁家、梁家坡、梁家湾等。
       48、以“息”姓命名的地名:息家湾。
       49、以“甘”姓命名的地名:甘家沟、甘家湾等。
       50、以“侯”姓命名的地名:侯家沟。
       51、以“满”姓命名的地名:满家湾。
       52、以“黄”姓命名的地名:黄家梁、黄家坝、黄家坡、黄家湾、黄家沟、黄家院子等。
       53、以“蒋”姓命名的地名:蒋家湾、蒋家坪、蒋家坡、蒋家湾、蒋家沟等。
       54、以“史”姓命名的地名:史家脚下。
       55、以“袁”姓命名的地名:袁家院子、袁家沟等。
       56、以“贾”姓命名的地名:贾家湾、贾家坡等。
       57、以“车”姓命名的地名:车家坝、车家湾、车家坨等。
       58、以“毛”姓命名的地名:毛店子、毛家坡。
       59、以“尹” 姓命名的地名:尹家坡、尹家湾。
       60、以“邓”姓命名的地名:邓家坝、邓家堡、邓家院子等。
       61、以“汤”姓命名的地名:汤家坝、汤家坡等。
       62、以“曾”姓命名的地名:曾家坡、曾家湾、曾家坳、曾家凉桥等。
       63、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沈家沟、沈家湾等。
       64、以“符”姓命名的地名:符家坳。
       65、以“鄢”姓命名的地名:鄢家坡、鄢家坝。
       66、以“田”姓命名的地名:田家坝、田家沟、田家坡、田家坡上、田家湾、田家寨、田家堡、田家院、田家院子等。 
       67、以“修”姓命名的地名:修家。
       68、以“胡”姓命名的地名:胡家堡、胡家、胡家坝、胡家台、胡家沟等。
       69、以“范”姓命名的地名:范家沟。
       70、以“伍”姓命名的地名:伍家湾、伍家、伍家坡、伍家湾、伍家沟等。
       71、以“姜” 姓命名的地名:姜家沟、姜家、姜家坡、姜家坳、姜家垄等。 
       72、以“龚” 姓命名的地名:龚家院子、龚家坝。
       73、以“颜” 姓命名的地名:颜郭湾。 
       74、以“黑” 姓命名的地名:黑家坝。
       75、以“洪” 姓命名的地名:洪家湾、洪家坡、洪家湾、洪家沟、洪家院子等。
       76、以“费” 姓命名的地名:费家。
       77、以“项” 姓命名的地名:项家湾。
       78、以“潘” 姓命名的地名:潘家、潘家湾、潘家院子等。
       79、以“郭” 姓命名的地名:郭家寨、郭家湾。
       80、以“舒” 姓命名的地名:舒家台。
       81、以“孙” 姓命名的地名:孙家头。
       82、以“钟” 姓命名的地名:钟家院子。
       83、以“唐” 姓命名的地名:唐家坳、唐家坡、唐家沟等。
       84、以“祁” 姓命名的地名:祁家坡。
       85、以“冉” 姓命名的地名:冉家坡、冉家坪、冉家界、冉家沟、冉家寨等。
       86、以“佘” 姓命名的地名:佘家坡。
       87、以“鞠” 姓命名的地名:鞠家沟。
       88、以“包” 姓命名的地名:包家坪。
       89、以“叶” 姓命名的地名:叶家槽。
       90、以“段” 姓命名的地名:段家院子、段家梁。
       91、以“黎” 姓命名的地名:黎家湾、黎家坡、黎家坝、黎家界等。
       92、以“何” 姓命名的地名:何家湾、何家庙、何家坡、何家院子、何家坳等。
       93、以“薛” 姓命名的地名:薛家桥。
       94、以“卢” 姓命名的地名:卢家坳。
       95、以“汪” 姓命名的地名:汪家沟、汪家梁。
       96、以“夏” 姓命名的地名:夏家沟。
       97、以“银” 姓命名的地名:银家坡、银家沟。
       98、以“熊” 姓命名的地名:熊家湾。
       99、以“金” 姓命名的地名:金家坳、金家坡、金家院子等。
       100、以“雷” 姓命名的地名:雷家堡。
       101、以“欧” 姓命名的地名:欧家湾。
       102、以“滕” 姓命名的地名:滕家堡、滕家坡。
       103、以“康” 姓命名的地名:康家沟、康家梁上。
       104、以“万” 姓命名的地名:万家堡、万家坪、万家坡、万家塘等。
       105、以“贵” 姓命名的地名:贵家岩口。
       106、以“戴” 姓命名的地名:戴家院子、戴家湾、戴家溪、戴家坡等。
       107、以“廖” 姓命名的地名:廖家坝、廖家沟、廖家坡等。
       108、以“江” 姓命名的地名:江家坝。
       109、以“严” 姓命名的地名:严家坨。
       110、以“柏” 姓命名的地名:柏家湾。
       111、以“布” 姓命名的地名:布家坡。
       112、以“陶” 姓命名的地名:陶家院子、陶家坝。
       113、以“娄” 姓命名的地名:娄公坪。
       114、以“明” 姓命名的地名:明家寨、明家沟。
       115、以“董” 姓命名的地名:董家堡。
       116、以“白” 姓命名的地名:白家溪。
       117、以“易” 姓命名的地名:易家府、易家沟。
       118、以“巫” 姓命名的地名:巫家田。
       119、以“吕” 姓命名的地名:吕家沟。
       120、以“曹” 姓命名的地名:曹家洞坎、曹家坪上、曹阳寨等。
        121、以“梅” 姓命名的地名:梅家沟。
        122、以“敖” 姓命名的地名:敖家坡。

       七、以劳动生产活动名称而命名地名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劳动与生产有联系,同时也有区别。劳动是生产的基础,是生产的要素之一;生产是劳动的高级形态。既然劳动与生产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可见劳动与生产对人类来讲的极端重要性。在命名地名时,人们很自然地用劳动与生产活动的名称,也就不足为怪。

       来凤县以劳动与生产活动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打秋坪,牛路沟,石灰坳,大店子,瓦厂,磺厂,油坊坳,油茶铺,染铺,带子铺,铁炉湾,碾子边,旧屋基,牛车坪,广沟,扯厂溪,窑厂上,石铧沟,玉光坪,朱家厂,烂纸塘,谷红堡,滔乐沟,桶子。

       八、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地名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阶段。正是随着人们使用工具的不断进步,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来凤地名的命名方面,来凤的先人们以自己或者说大家都熟悉的劳动工具、用品来命名地名,以便在社会交往中称呼而逐步约定俗成,这不失为一种“就地取材”的智慧。

       来凤县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车大坪、纺车溪、纺车溪水库、车腿;车坝、木车坝;鼓架山;五把刀、皮刀田、沙刀湾、磨刀溪、磨刀湾;飞机场等。

       九、以食品果蔬名称命名地名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深刻揭示了粮食对于人们生存和粮食对于国家稳定、巩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既然粮食(当然包括一切可以食用的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来凤先人们用人人熟悉的食品果蔬名称来命名一些地名,当然也就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来凤以食品果蔬名称来命名的地名,主要有:米店、瓦儿糕(后更名为瓦尔高)、麦子坡、菜园子、天蒜坪、油菜田、韭菜园、芋头湾、青菜坪、芹菜田、板栗坪、板栗河、板栗湾、梨园沟、梨子沟、梨子坪、梨子坡、梨子树、梨树坡、柑子坪、核桃堡、核桃湾、核桃沟、桃树湾、桃树坳、桃子湾、桃子坪等。

       十、以数字或者数量词命名地名 

       数字,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产物,它反映了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规定性。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记数的方法,在兽皮、兽骨、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中国古代是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数码)。如今,世界各国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为标准数字。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同时,它也表示数目的符号。如阿拉伯数字、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它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中国的苏州。现在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而仍然可见)。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词;表示顺序的数词叫序数词。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九、二十、百、千、万、百万、千万、亿、兆等。

       量词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通常情况下,数词和量词联合使用,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数量词。

        关于“半”,它有如下义项:1.二分之一。2.犹言中,中间。3.不完全。4.表示很少。笔者在此用第1个义项。“半”既然有二分之一的意思(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话,也就是0.5),那么,它也理所当然是数字。

       来凤的先人们在称呼或者命名一些地名时,也与数字或数量词搭配,细细品味,确实别有风味。

       1、以“半”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半边城、半沟河、半边山、半山、半坡、半沟、半坡阳、半河厂等、。
       2、以“一”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一碗水、一把伞。
       3、以“二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二龙山、二虎坝、二台坪、二坪、二台子等。
       4、以“三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三眼洞、三交界、三光坪(三官坪)、三斗种、三天湾、三牛塘、三台坡、三尖山、三凼槽、三坝、三坝田、三角坡、三角庄、三角桩、三岔河、三房沟、三脚岩、三堡岭、三堡田、三道林、三道岭、三寨坪等。
       5、以“四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四斗种、四鸡沟、四合水、四大丘、四方石、四方岩、四台坪等。
       6、以“五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五马水、五台山、五石坡、五道水、五谷庙、五里牌、五把刀、五家湾、五洞等。
       7、以“六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六正。
       8、以“七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七丘田、七根树、七眼洞。
       9、以“八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八股庙、八河溪、八斗种。
       10、以“九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九龙盘、九股湾、九窝蜂洞。
       11、以“十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十家坡、十八管。
       12、以“百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百家庄、百兴木、百步顶、百福司。
       13、以“万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万马槽、万仙台、万家塘、万家坪、万家坡、万家堡。

       十一、以颜色名称而命名地名

       间万物都有各自的颜色,红绿青蓝紫,世界才丰富。为了反映多姿多彩的世界,来凤的先人们也将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地名搭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择要将来凤以颜色名称而命名的地名列举如下:红水泉、红口、红石板、红沙田、红花岭、红鱼泉、红泥堡、红岩坨、红岩河、红岩洞、红岩湾、红岩溪、红岩塘、红岩寨等。白水泉、白竹园、白沙井、白岩、白岩山、白洋坡等。绿塘、绿水等。蓝河(又名老虎洞河)。青山。黑山、黑山岭、黑岩坪、黑洞塘、黑溪沟等。黄泥塘、黄泥堡、黄泥池、黄土坝、黄龙坎、黄羊沟等。

       十二、以“高低矮、大小、新旧老”等形容词命名地名

       高低矮、大小、新旧老等,就词性来讲,它们都是表示事物位置、形态和程度的形容词,一般用它们来修饰或者限定特定的客观事物,以力求从某个方面更加准确地反映、表达和描述客观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凤县许多地名用高低矮、大小、新旧老来命名,反映了呼叫人、命名者对这些有关地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1、以“高”命名的地名:高洞河、高桥、高笕、高洞溪、高洞湾、高山湾、高石坎、高岩梯等。
       2、以“低”命名的地名:低沟河。
       3、以“矮”命名的地名:矮龙坝、矮坡。
       4、以“大”命名的地名:大河坝、大店子、大沟、大麻园寨、大山、大门坡、大土坡等130多个。
       5、以“小”命名的地名:小河坪、小龙沟、小梅庄、小红口、小西洞等40多个。
       6、以“新”命名的地名:新寨坡、新峡、新街、新寨、新龙坡、新寨坪等30多个。
       7、以“旧”命名的地名:旧司、旧屋基。
       8、以“老”命名的地名:老寨、老峡、老司界、老屋、老屋沟、老寨坪等40多个。

       十三、以土家族语言命名地名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语言为土家语和汉语。

       正因为来凤是土家族重要的集居地之一,而且又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因此,来凤许多地名是土家先民以土家语命名的,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众所周知,某地的地名,它都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含着特定的历史信息,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就会让人不明所以而产生误解,甚至会造成“名不正则事难成”的后果。来凤这些土家语地名尽管是用汉字来书写、用汉语来称呼,我们在书写、称呼这些地名时,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来书写、称呼这些地名,这么做,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传递历史信息、保存历史遗产的应尽职责。

       来凤县以土家族语言命名地名,主要有:糯洞、米施洞、革勒车、葩坪、烈西坪、马池界、讨火车、冉巴沟、踏沙溪、碧泥湖、车洞湖、禾塔坪、马石垛、都司界、海司寨、腊壁司、烂车河、锁洞、米沙界、锡塔、宋笼界、磨壁槽、扯巴洞、米谷坡、马驰寨、西北车、锁泥湖、马拉河、上搬车、落衣湾、米汤坪、沙子车、托大湖、社里坝、米塔坝、西东车、塌坝湖、城车坝、力士哈、虎头落、捏车坪、舍米湖、茶岔溪。

       十四、以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命名地名

       人类在创造和追求物质财富以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追求精神财富以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在人类诞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精神风俗的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也随之产生。信仰宗教一般地需要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堂、庙、庵、阁、寺”等就是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祭祀祖先的场所。既然宗教信仰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那么,来凤的先人们也分别根据自己的民族特性和信仰喜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堂、庙、庵、阁、寺”而命名的来凤地名,就是来凤先人们不同宗教信仰的见证。

       来凤县以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命名地名,主要有:白虎堂、舍米湖摆手堂、八股庙、五谷庙、龙王庙、天王庙、何家庙、地门庙、兴隆庵、观音阁、仙佛寺。

       十五、与土司制度有关的地名

       自宋朝以来,来凤县就实行“土司制度”,因此来凤县有许多地名与土司制度有关。例如,百福司、安抚司、漫水、落印潭、老司城、东流司、腊壁司、旧司、新街、土城坡。

       十六、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名

       自从人类有了军队,就开始有军事活动的产生。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军事往往分为战略以及战术,前者包括治理军队等事,也是比较详细的总纲,而后边则与具体的战争有关。军事是与战争、军队、军人有关事务的总称。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来凤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但是并非世外桃源,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来凤各民族群众为了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曾经爆发各种形式的起义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剿匪斗争中,来凤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地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和自身的翻身解放。 

       来凤境内的有关军事和斗争活动情况,也深深地烙印在来凤的有关地名之中。例如,将军岩、卡子上、滴水关、望守堡、谢家营、点兵坝、智勇关、麂子峡、黄柏园、板沙界、老鸦关、官渡口、胡家沟、向家寨、鱼塘、马鬃岭、五里牌、新拱桥、陡坎寺、冉家坡、河东。

       十六、借用外地地名而命名地名 
 
       借用外地地名来命名本地地名,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是地名命名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这种命名方式,它反映了一地与外地人员的交往、地理的渊源、情感的凝结等方面的状况。来凤的地理位置虽然比较偏僻,但是总是在不断地敞开山门,日益加强与外地的交往与合作,特别是在世界“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和地球将逐步变为“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也许来凤将借用更多的外地地名来命名本地地名。例如,常德街、广东坪、广东店、四川坳、黔江洞、辰州湾、武汉大道、江岸路、武昌路。

       通过上述联系来凤地名命名情况的初步分析表明,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方式或者规律,笔者以为主要有:以突出地理特征而命名、以方位词命名、以植物名称命名、以动物名称命名、以姓氏名称命名、以劳动生产活动名称命名、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以食品果蔬名称命名、以数字或者数量词命名、以颜色名称命名、以形容词命名、以土家语命名、以土司制度命名、以宗教场所名称命名、以军事活动名称命名、借用外地地名命名等16种。

        由于受笔者水平所限,挂一漏万,错误难免,有的地名分类不一定准确,有的地名介绍前后重复,有的地名没有弄清由来,凡此种种,有待专家指正。因此,《来凤县地名拾趣》实为不深不透研究之结果,也许是漏洞百出的一家之言,仅供有兴趣者参考。抛砖引玉,有待来者! (作者单位湖北省来凤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工委)

    参考资料:
    1、《来凤县志·乾隆版》
    2、《来凤县志·同治版》
    3、《来凤县志·1990年版》
    4、《来凤年鉴(2000~2007年合卷)》
    5、《来凤年鉴(2008~2009年合卷)》
    6、《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来凤县组织史资料(第一卷)》
    7、《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来凤县组织史资料(1987~2003年合卷)》
    8、1983年版《来凤土家族自治县地名志》


责任编辑
标签族称族源    
0

湖北省来凤县地名拾趣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李明

分析地名的由来和命名的状况,考察其演变沿革,这不仅有助于帮助人们规范地使用地名,而且可以探究一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信息,同时可以为研究民族文化者提高素材,因此,是一项有趣味且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不揣浅陋,对来凤县地名的由来和命名方式进行初步的研究,以就教于专家。

       总的来说,来凤县地名丰富多彩,如果加以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有一定规律,归纳起来,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方式大体有这么一些。

       一、以突出地理特征而命名地名

       江河湖海,山峰岭梁,坪坝坡坎,洞穴盆地等等,都是地表的地貌而呈现出来的突出地理特征。来凤地处山区,虽然没有江湖海等地理特征,但是,其他许多地理特征表现比较明显,因此,来凤不少地名就体现了某地的突出地理特征。这些地名基本格式如下:××河、××溪、××沟、××滩、××塘;××山、××岭、××梁、××坳、××湾、××堡;××坪、××坝、××台、××坡、××坎;××峡、××坨、××槽、××洞等。

       例如:酉水河、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等;冷水溪、纺车溪、觅鸭溪等;范家沟、梨园沟、洗洞沟等;金沙滩、鸡笼滩(后改名为金龙滩)、纳吉滩等;杉木塘、皂角塘、鱼塘等;大尖山、白岩山、贵帽山等;桐麻岭、马鬃岭、构皮岭等;高尖梁、马道梁、穿洞梁等;兴隆坳、茶树坳、梅子坳等;阳禾湾、肖家湾、漆树湾等;土堡、望水堡、蔡家堡、精神堡、荆竹堡等;火炼坪、施南坪、枫木坪等;东流坝、王家坝、二虎坝等;五台、泡木台、胡家台等;茶园坡、麦子坡、观城坡、老虎坡等;高石坎、黄龙坎、新屋坎等;新峡、麂子峡、龙嘴峡等;木瓜坨、芦茅坨、施家坨等;三凼槽、周家槽、慈竹槽等;黔江洞、谢家洞、老虎洞、瞎鱼洞等。

       二、以方位词命名地名

       方位,即方向位置。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等为中间方位。此外,上、中、下,前、后、左右等也为方位词。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什么方位,都是与当事者(某个人或者某类人)所处位置或者以一定的参照物为基准相对而言的。明确方位,对于确定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来凤县以方位词命名的地名,主要有:

       1、以“东”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东流司、东流坝、东岭坳、东山坪、东门湾、东田瓜、东溪沟等。
       2、以“南”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南河、南河坳上等。
       3、以“西”字开头命名的地名:西和平路、西洞沟、西环路等。
       4、以“北”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北门街、老北门、新北门等。
       5、以“中”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中华山、中间院子、中坝垄、中坝、中间屋、中咀、中岭、中茶园、中堡、中寨、中槽等。
       6、以“上、下”字开头命名的地名:这种命名地名的方式,大多是对某一相对较大的地名,以某地理标志为界(或者虽然无明显地理标志为界,但是大家长期呼叫而最终约定俗成),分别叫成“上×”、“上×××”和“下×”、“下×××”。例如,上坝、下坝;上范家沟、下范家沟等。
       ①以“上”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上石门、上葩坪、上搬车、上马池界、上干坝、上大湾、上文家山、上台坡、上阳河坝、上黄柏园、上鱼塘等。
       ②以“下”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下阳河坝、下斑竹园、下磨坡、下坝、下寨、下茅坡、下高洞等。

       7、以“后”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后坝、后坪、后塘沟、后山、后山顶、后坡、后槽等。

       三、以植物名称命名地名

       来凤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小气候环境多样,土地肥沃,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并形成与气候相适应多种植被类型,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高山随着海拔递增则分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1999年县林业局开展清查确认,发现高、低等植物有109科,706种。其中乔木51科,106属,237种;灌木40科、128种;木质10科、藤本20种,草本321种。

       (一)经济林有17科、25属、91种。传统经济林主要是油桐、油茶、倍子,其次有柑桔、桑、棕、杨梅、核桃、板栗、桃、李、梨、柚等。近年来,在发展经济林中,选择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名、优、特、新品种。主要树种:茶叶、板栗、油桐、杜仲、黄柏、厚朴、柑桔、柚子。基本形成沿酉水河一线以桔、柚、桃为主,来大线以板栗、楠竹、桑蚕为主,来咸线以杨梅、板栗为主,来智线以油桐、油茶为主“一水三线”经济林布局。

       (二)用材林有44科、84属、146种。原来主要是马尾松、香杉、毛竹等。后陆续引进水杉、柳杉、油松、华山松、广东马尾松、湿地松、雪松、池杉、云杉、美国白杨、意大利白杨、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等。全县竹林面积2280.7公顷,其中毛竹面积854公顷。此外,有斑竹、水竹、白竹、慈竹、荆竹等。近年在发展中,一般选择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树种,主要有楸、杉、柏、香椿、桤木。

       (三)防护林,一般选择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树种。主要有枫杨、柏杨、臭椿、茶、樟木、刺槐、楠竹、慈竹、香椿、马尾松、杉木、柳杉、柏木。

       (四)薪炭林,选择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适应性强树种。主要树种:麻栎、栓皮栎、山毛榉、桷栎、小叶栎等。

       (五)特用林,主要为庆凤山风景林中各类杂木。全县森林覆盖率47.79%。从当年起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到200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52.05%。正因为植被类型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用植物名称来命名的地名也就比较多。

       1、以木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

       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地上部分为多年生,分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 (6~10米)等四级。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和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来凤县以木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枫香坪、枫香坝、枫香坳、枫香堡;楠木园、楠木坨、楠木坪、楠木垭;樱桃堡;白果坨、白果树、白果园、白果坪、白果湾、白果溪;桐子林、桐子园、桐子堡、桐子磅、桐木湾;青冈林、青冈岭、青冈桥、青冈堡;泡桐坪、泡木坪、泡桐湾、泡桐坪;杉木岭、杉木塘、杉木湾、杉树湾、杉木桥、杉木溪;檀木湾;桂花树;蜡树坳、白蜡园、白蜡湾、蜡山;大柏地、柏坡;桐麻坪、桐麻岭、桐麻堡;板栗坪、板栗河、板栗湾;棕树坪;桑木坪、桑树坪;梓木梁上、梓木沟、梓木坪;马柳光;梨园沟、梨子沟、梨子坪、梨子坡、梨子树、梨树坡;茶园、茶园坡、茶园沟、茶园坝、茶树坳;枫木坪、枫木山;狮栗坪、狮栗树、狮栗坡;柑子坪;猴栗堡、猴栗坳、猴栗塘;黄柏园;构树田、构皮湾、构皮岭;麻栗堡、麻栗湾、麻栗堡、麻栗坳;茶林坡、油茶铺;核桃堡、核桃湾、核桃沟;杨柳池;漆树湾;倍子林;桃树湾、桃树坳、桃子湾、桃子坪;椿木坪、椿木湾;山柿子;梅子垭、梅子树、梅子坳;柏杨坪;木瓜坨;桦槁林;枣木垭;枇杷树、木姜岭;马桑田;皂角塘;红花岭;黄杨沟。

       2、以禾(草)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

       禾本科分为620多属,至少10000多种。中国有190余属约1200多种。地球陆地大约有20%覆盖着草。禾本科包括多种俗称作“某某草”的植物 ,但是必须指出,不是所有的草都是禾本植物。同样,并不是所有禾本科植物都是低矮的“草”,就如竹子,也可以高达十数米,连片成林。本科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粮食作物。

       草本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例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
来凤县以禾(草)本植物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斑竹园;慈竹沟;荆竹园;孝竹坪;冷竹堡;白竹园;苦竹沟;箭竹坝;通草坪;芭蕉坪;天蒜坪;艾蒿坪;阳禾湾;芦茅坨;烟滩坪;油菜田;麦子坡;苦草坪;韭菜园;芋头湾;黄连坪;青菜坪;冬瓜坝;蕨山。

       四、以动物名称命名地名

       来凤县气候温暖湿润,溪河纵横交错,森林密布,有利于野生动物生长繁殖,动物种类繁多。据1999年林业部门调查,全县有野生动物资源130种,其中兽纲36种,鸟纲30种,两栖纲11种,爬行纲11种,昆虫纲及其它42种。因此,来凤县许多地名用动物名称来命名。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地名,有的地名与动物有直接关系,有的地名则是运用比喻或者象形来命名,这就意味着有的动物(如:龙、凤等)不一定在来凤县生长繁殖过。

       1、与“牛”字有关的地名:牛儿坪、牛场坪、牛栏坪、杀牛沟、牛场、牛场沟、牛栏口、牛栏沟、牛路沟等。 
       2、与“马”字有关的地名:马路井、马鹿井、马鞍山、马鬃岭、马道梁、马道子、马鹿湾等。
       3、与“羊”字有关的地名:白羊坡、山羊井、山羊溪等。
       4、与“猪”字有关的地名:猪圈门、猪圈孔沟、野猪池、野猪凼等。
       5、与“龙”字有关的地名:龙王口、龙嘴、龙潭坝、龙洞、龙洞河、二龙山、龙洞湾、垭龙湾、龙潭坪、龙潭溪、接龙桥等。
       6、与“凤”字有关的地名:来凤县、翔凤山、庆凤山、翔凤镇、凤形、龙凤坝等。
       7、与“老虎”有关的地名:老虎洞、老虎坡、夜虎沟、茶时到虎、坐路虎等。
       8、与“狮子”有关的地名:狮子坨、狮子坪、狮子梁、狮子堡狮子桥、狮子颈等。
       9、与“猫”有关的地名:猫儿滩、猫儿寨、猫猫洞、野猫洞、猫儿溪、猫儿头、猫猫尖、猫猫沟等。
       10、与“鱼”有关的地名:红鱼泉、河鲤湾、鲤鱼壕、鲤鱼塘、瞎鱼洞、鱼栏溪、鱼泉洞、鱼塘坪、鱼塘坨、鱼鳞堡等。
       11、地名中有动物名称的地名:老鹰、老鸦窝、鹞子岩、觅鸭溪、猴子洞、鸡公洞、鸡笼滩、天鹅堡、蛇岭沟、犀牛塘、蛤蟆湾、蚌壳湾、岩蜂窝、蚂蟥口、燕巴虎、豹子沟、螺蛳塘等。

       五、以姓氏名称名称命名地名

       据有关部门调查,来凤土家族大姓为覃、田、向、冉、白、彭等,苗族大姓为张、吴、杨、廖、石、龙等。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后,大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从外地迁于来凤定居,因此,来凤姓氏日趋多元。为了交往方便,来凤许多地名以姓氏来命名,其基本格式为:姓氏名+家+所居地的地理形态名称,或者:姓氏名+家。当然,随着历史演变和人事变换,有的原来以姓氏来命名的地名,已经徒有其名而无原有姓氏者;有的原来以姓氏来命名的地名,已经被新的名称所取代。笔者对来凤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简要列举如下。

       1、以“余”姓命名的地名:余家沟、余家界、余家院子等。 
       2、以“邱”姓命名的地名:邱家巷、邱家沟、邱家坳、邱家堡、邱家院子等。
       3、以“马”姓命名的地名:马家巷、马家园、马家沟、马家坝、马家坡、马家湾等。
       4、以“文”姓命名的地名:文家坝、文家山。
       5、以“盛”姓命名的地名:盛家堡。
       6、以“苏”姓命名的地名:苏家湾、苏家沟、苏家坡、苏家坪、苏家堡、苏家溪等。
       7、以“李”姓命名的地名:李家堡、李家、李家庄屋、李家沟、李家坡、李家坡上、李家坪、李家湾、李家院子等。
       8、以“刘”姓命名的地名:刘家坪、刘家、刘家坳、刘家沟、刘家院子、刘家屋场、刘家寨等。
       9、以“冯”姓命名的地名:冯家堡、冯家坪、冯家坡、冯家院等。
       10、以“周”姓命名的地名:周家坪、周家店、周家坡、周家坳、周家湾、周家槽等。
       11、以“蔡”姓命名的地名:蔡家堡、蔡家坝、蔡家沟、蔡家湾等。
       12、以“林”姓命名的地名:林家堡、林家坪、林家沟、林家坝、林家院子、林家湾等。
       13、以“王”姓命名的地名:王家院子、王家、王家冲、王家坡、王家坳、王家湾、王家界、王家坝、王家店、王家河、王家磅等。
       14、以“谢”姓命名的地名:谢家坝、谢家洞、谢家坳、谢家坝等。
       15、以“安”姓命名的地名:安家坳、安家坪、安家堡等。
       16、以“肖”姓命名的地名:肖家坡、肖家坝、肖家湾、肖家院子等。
       17、以“高”姓命名的地名:高家堡、高家山、高家湾等。
       18、以“郑”姓命名的地名:郑家坡、郑家头、郑家湾等。
       19、以“方”姓命名的地名:方家沟。
       20、以“米”姓命名的地名:米家坡。
       21、以“张”姓命名的地名:张家坡、张家、张家台、张家坝、张家坳、张家湾、张家界、张家桥、张家岩、张家梁、张家洞、张家堡上、张家磅上、张家院子等。
       22、以“姚”姓命名的地名:姚家坡、姚家湾、姚家界、姚家岩、姚家坳上、姚家院子等。
       23、以“谭”姓命名的地名:谭家坡、谭家湾、谭家界、谭家沟、谭家堡、谭家人、谭家院、谭家院子等。
       24、以“杨”姓命名的地名:杨家湾杨家、杨家沟、杨家坳、杨家坳上、杨家堡、杨家畈、杨家院子等。
       25、以“徐”姓命名的地名:徐家店子、徐家、徐家沟、徐家坡等。
       26、以“何”姓命名的地名:何家坡、何家庙、何家坳、何家湾、何家院子等。
       27、以“尚”姓命名的地名:尚家洞、尚家沟等。
       28、以“金”姓命名的地名:金家院子、金家坡、金家坳等。
       29、以“朱”姓命名的地名:朱家院子、朱家厂、朱家坡、朱家坳、朱家台、朱家寨等。
       30、以“彭”姓命名的地名:彭家寨、彭家界、彭家坡、彭家坳、彭家院子、彭家垭口、彭家窝坨等。
       31、以“罗”姓命名的地名:罗松坡、罗家、罗家土、罗家坟、罗家界、罗家沟、罗家寨、罗家湾、罗家堡、罗家院子、罗家垭口、罗家坳等。
       32、以“聂”姓命名的地名:聂家巷子、聂家湾等。
       33、以“鲁”姓命名的地名:鲁家坳、鲁家凉桥等。
       34、以“喻”姓命名的地名:喻家沟、喻家堡等。
       35、以“柳”姓命名的地名:柳家坡等。
       36、以“覃”姓命名的地名:覃家坝、覃家坨、覃家湾等。
       37、以“赵”姓命名的地名:赵楼坡、赵家田、赵家坡、赵家祠、赵家湾、赵狮坨等。
       38、以“龙”姓命名的地名:龙家界、龙家、龙家山、龙家坪、龙家沟、龙家坡、龙家湾、龙家桥、龙家院子、龙家垭口、龙家岩等。
       39、以“石”姓命名的地名:石家湾、石家坝、石家湾、石家院子等。
       40、以“宋”姓命名的地名:宋家梁、宋家岩、宋家湾、宋家坡、宋家坳等。
       41、以“向”姓命名的地名:向家寨、向家沟、向家院子、向家湾等。
       42、以“陈”姓命名的地名:陈家坨、陈家坡、陈家院子、陈家湾、陈家梁、陈家堡、陈木园等。
       43、以“兰”姓命名的地名:兰家湾。
       44、以“傅”姓命名的地名:傅家坳。
       45、以“吴”姓命名的地名:吴家垭口、吴家、吴家坡、吴家院子、吴家湾、吴家界、吴家沟、吴家坨、吴家寨等。
       46、以“卜”姓命名的地名:卜家院子。
       47、以“梁”姓命名的地名:梁家湾、梁家、梁家坡、梁家湾等。
       48、以“息”姓命名的地名:息家湾。
       49、以“甘”姓命名的地名:甘家沟、甘家湾等。
       50、以“侯”姓命名的地名:侯家沟。
       51、以“满”姓命名的地名:满家湾。
       52、以“黄”姓命名的地名:黄家梁、黄家坝、黄家坡、黄家湾、黄家沟、黄家院子等。
       53、以“蒋”姓命名的地名:蒋家湾、蒋家坪、蒋家坡、蒋家湾、蒋家沟等。
       54、以“史”姓命名的地名:史家脚下。
       55、以“袁”姓命名的地名:袁家院子、袁家沟等。
       56、以“贾”姓命名的地名:贾家湾、贾家坡等。
       57、以“车”姓命名的地名:车家坝、车家湾、车家坨等。
       58、以“毛”姓命名的地名:毛店子、毛家坡。
       59、以“尹” 姓命名的地名:尹家坡、尹家湾。
       60、以“邓”姓命名的地名:邓家坝、邓家堡、邓家院子等。
       61、以“汤”姓命名的地名:汤家坝、汤家坡等。
       62、以“曾”姓命名的地名:曾家坡、曾家湾、曾家坳、曾家凉桥等。
       63、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沈家沟、沈家湾等。
       64、以“符”姓命名的地名:符家坳。
       65、以“鄢”姓命名的地名:鄢家坡、鄢家坝。
       66、以“田”姓命名的地名:田家坝、田家沟、田家坡、田家坡上、田家湾、田家寨、田家堡、田家院、田家院子等。 
       67、以“修”姓命名的地名:修家。
       68、以“胡”姓命名的地名:胡家堡、胡家、胡家坝、胡家台、胡家沟等。
       69、以“范”姓命名的地名:范家沟。
       70、以“伍”姓命名的地名:伍家湾、伍家、伍家坡、伍家湾、伍家沟等。
       71、以“姜” 姓命名的地名:姜家沟、姜家、姜家坡、姜家坳、姜家垄等。 
       72、以“龚” 姓命名的地名:龚家院子、龚家坝。
       73、以“颜” 姓命名的地名:颜郭湾。 
       74、以“黑” 姓命名的地名:黑家坝。
       75、以“洪” 姓命名的地名:洪家湾、洪家坡、洪家湾、洪家沟、洪家院子等。
       76、以“费” 姓命名的地名:费家。
       77、以“项” 姓命名的地名:项家湾。
       78、以“潘” 姓命名的地名:潘家、潘家湾、潘家院子等。
       79、以“郭” 姓命名的地名:郭家寨、郭家湾。
       80、以“舒” 姓命名的地名:舒家台。
       81、以“孙” 姓命名的地名:孙家头。
       82、以“钟” 姓命名的地名:钟家院子。
       83、以“唐” 姓命名的地名:唐家坳、唐家坡、唐家沟等。
       84、以“祁” 姓命名的地名:祁家坡。
       85、以“冉” 姓命名的地名:冉家坡、冉家坪、冉家界、冉家沟、冉家寨等。
       86、以“佘” 姓命名的地名:佘家坡。
       87、以“鞠” 姓命名的地名:鞠家沟。
       88、以“包” 姓命名的地名:包家坪。
       89、以“叶” 姓命名的地名:叶家槽。
       90、以“段” 姓命名的地名:段家院子、段家梁。
       91、以“黎” 姓命名的地名:黎家湾、黎家坡、黎家坝、黎家界等。
       92、以“何” 姓命名的地名:何家湾、何家庙、何家坡、何家院子、何家坳等。
       93、以“薛” 姓命名的地名:薛家桥。
       94、以“卢” 姓命名的地名:卢家坳。
       95、以“汪” 姓命名的地名:汪家沟、汪家梁。
       96、以“夏” 姓命名的地名:夏家沟。
       97、以“银” 姓命名的地名:银家坡、银家沟。
       98、以“熊” 姓命名的地名:熊家湾。
       99、以“金” 姓命名的地名:金家坳、金家坡、金家院子等。
       100、以“雷” 姓命名的地名:雷家堡。
       101、以“欧” 姓命名的地名:欧家湾。
       102、以“滕” 姓命名的地名:滕家堡、滕家坡。
       103、以“康” 姓命名的地名:康家沟、康家梁上。
       104、以“万” 姓命名的地名:万家堡、万家坪、万家坡、万家塘等。
       105、以“贵” 姓命名的地名:贵家岩口。
       106、以“戴” 姓命名的地名:戴家院子、戴家湾、戴家溪、戴家坡等。
       107、以“廖” 姓命名的地名:廖家坝、廖家沟、廖家坡等。
       108、以“江” 姓命名的地名:江家坝。
       109、以“严” 姓命名的地名:严家坨。
       110、以“柏” 姓命名的地名:柏家湾。
       111、以“布” 姓命名的地名:布家坡。
       112、以“陶” 姓命名的地名:陶家院子、陶家坝。
       113、以“娄” 姓命名的地名:娄公坪。
       114、以“明” 姓命名的地名:明家寨、明家沟。
       115、以“董” 姓命名的地名:董家堡。
       116、以“白” 姓命名的地名:白家溪。
       117、以“易” 姓命名的地名:易家府、易家沟。
       118、以“巫” 姓命名的地名:巫家田。
       119、以“吕” 姓命名的地名:吕家沟。
       120、以“曹” 姓命名的地名:曹家洞坎、曹家坪上、曹阳寨等。
        121、以“梅” 姓命名的地名:梅家沟。
        122、以“敖” 姓命名的地名:敖家坡。

       七、以劳动生产活动名称而命名地名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劳动与生产有联系,同时也有区别。劳动是生产的基础,是生产的要素之一;生产是劳动的高级形态。既然劳动与生产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可见劳动与生产对人类来讲的极端重要性。在命名地名时,人们很自然地用劳动与生产活动的名称,也就不足为怪。

       来凤县以劳动与生产活动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打秋坪,牛路沟,石灰坳,大店子,瓦厂,磺厂,油坊坳,油茶铺,染铺,带子铺,铁炉湾,碾子边,旧屋基,牛车坪,广沟,扯厂溪,窑厂上,石铧沟,玉光坪,朱家厂,烂纸塘,谷红堡,滔乐沟,桶子。

       八、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地名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阶段。正是随着人们使用工具的不断进步,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来凤地名的命名方面,来凤的先人们以自己或者说大家都熟悉的劳动工具、用品来命名地名,以便在社会交往中称呼而逐步约定俗成,这不失为一种“就地取材”的智慧。

       来凤县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的地名,主要有:车大坪、纺车溪、纺车溪水库、车腿;车坝、木车坝;鼓架山;五把刀、皮刀田、沙刀湾、磨刀溪、磨刀湾;飞机场等。

       九、以食品果蔬名称命名地名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深刻揭示了粮食对于人们生存和粮食对于国家稳定、巩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既然粮食(当然包括一切可以食用的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来凤先人们用人人熟悉的食品果蔬名称来命名一些地名,当然也就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来凤以食品果蔬名称来命名的地名,主要有:米店、瓦儿糕(后更名为瓦尔高)、麦子坡、菜园子、天蒜坪、油菜田、韭菜园、芋头湾、青菜坪、芹菜田、板栗坪、板栗河、板栗湾、梨园沟、梨子沟、梨子坪、梨子坡、梨子树、梨树坡、柑子坪、核桃堡、核桃湾、核桃沟、桃树湾、桃树坳、桃子湾、桃子坪等。

       十、以数字或者数量词命名地名 

       数字,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产物,它反映了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规定性。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记数的方法,在兽皮、兽骨、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中国古代是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数码)。如今,世界各国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为标准数字。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同时,它也表示数目的符号。如阿拉伯数字、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它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中国的苏州。现在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而仍然可见)。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词;表示顺序的数词叫序数词。数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九、二十、百、千、万、百万、千万、亿、兆等。

       量词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通常情况下,数词和量词联合使用,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数量词。

        关于“半”,它有如下义项:1.二分之一。2.犹言中,中间。3.不完全。4.表示很少。笔者在此用第1个义项。“半”既然有二分之一的意思(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话,也就是0.5),那么,它也理所当然是数字。

       来凤的先人们在称呼或者命名一些地名时,也与数字或数量词搭配,细细品味,确实别有风味。

       1、以“半”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半边城、半沟河、半边山、半山、半坡、半沟、半坡阳、半河厂等、。
       2、以“一”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一碗水、一把伞。
       3、以“二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二龙山、二虎坝、二台坪、二坪、二台子等。
       4、以“三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三眼洞、三交界、三光坪(三官坪)、三斗种、三天湾、三牛塘、三台坡、三尖山、三凼槽、三坝、三坝田、三角坡、三角庄、三角桩、三岔河、三房沟、三脚岩、三堡岭、三堡田、三道林、三道岭、三寨坪等。
       5、以“四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四斗种、四鸡沟、四合水、四大丘、四方石、四方岩、四台坪等。
       6、以“五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五马水、五台山、五石坡、五道水、五谷庙、五里牌、五把刀、五家湾、五洞等。
       7、以“六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六正。
       8、以“七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七丘田、七根树、七眼洞。
       9、以“八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八股庙、八河溪、八斗种。
       10、以“九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九龙盘、九股湾、九窝蜂洞。
       11、以“十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十家坡、十八管。
       12、以“百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百家庄、百兴木、百步顶、百福司。
       13、以“万 ”字开头命名的地名:万马槽、万仙台、万家塘、万家坪、万家坡、万家堡。

       十一、以颜色名称而命名地名

       间万物都有各自的颜色,红绿青蓝紫,世界才丰富。为了反映多姿多彩的世界,来凤的先人们也将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地名搭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择要将来凤以颜色名称而命名的地名列举如下:红水泉、红口、红石板、红沙田、红花岭、红鱼泉、红泥堡、红岩坨、红岩河、红岩洞、红岩湾、红岩溪、红岩塘、红岩寨等。白水泉、白竹园、白沙井、白岩、白岩山、白洋坡等。绿塘、绿水等。蓝河(又名老虎洞河)。青山。黑山、黑山岭、黑岩坪、黑洞塘、黑溪沟等。黄泥塘、黄泥堡、黄泥池、黄土坝、黄龙坎、黄羊沟等。

       十二、以“高低矮、大小、新旧老”等形容词命名地名

       高低矮、大小、新旧老等,就词性来讲,它们都是表示事物位置、形态和程度的形容词,一般用它们来修饰或者限定特定的客观事物,以力求从某个方面更加准确地反映、表达和描述客观事物的突出特征。来凤县许多地名用高低矮、大小、新旧老来命名,反映了呼叫人、命名者对这些有关地方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1、以“高”命名的地名:高洞河、高桥、高笕、高洞溪、高洞湾、高山湾、高石坎、高岩梯等。
       2、以“低”命名的地名:低沟河。
       3、以“矮”命名的地名:矮龙坝、矮坡。
       4、以“大”命名的地名:大河坝、大店子、大沟、大麻园寨、大山、大门坡、大土坡等130多个。
       5、以“小”命名的地名:小河坪、小龙沟、小梅庄、小红口、小西洞等40多个。
       6、以“新”命名的地名:新寨坡、新峡、新街、新寨、新龙坡、新寨坪等30多个。
       7、以“旧”命名的地名:旧司、旧屋基。
       8、以“老”命名的地名:老寨、老峡、老司界、老屋、老屋沟、老寨坪等40多个。

       十三、以土家族语言命名地名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语言为土家语和汉语。

       正因为来凤是土家族重要的集居地之一,而且又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因此,来凤许多地名是土家先民以土家语命名的,其中大部分沿用至今。众所周知,某地的地名,它都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含着特定的历史信息,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就会让人不明所以而产生误解,甚至会造成“名不正则事难成”的后果。来凤这些土家语地名尽管是用汉字来书写、用汉语来称呼,我们在书写、称呼这些地名时,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来书写、称呼这些地名,这么做,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传递历史信息、保存历史遗产的应尽职责。

       来凤县以土家族语言命名地名,主要有:糯洞、米施洞、革勒车、葩坪、烈西坪、马池界、讨火车、冉巴沟、踏沙溪、碧泥湖、车洞湖、禾塔坪、马石垛、都司界、海司寨、腊壁司、烂车河、锁洞、米沙界、锡塔、宋笼界、磨壁槽、扯巴洞、米谷坡、马驰寨、西北车、锁泥湖、马拉河、上搬车、落衣湾、米汤坪、沙子车、托大湖、社里坝、米塔坝、西东车、塌坝湖、城车坝、力士哈、虎头落、捏车坪、舍米湖、茶岔溪。

       十四、以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命名地名

       人类在创造和追求物质财富以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追求精神财富以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在人类诞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精神风俗的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也随之产生。信仰宗教一般地需要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堂、庙、庵、阁、寺”等就是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祭祀祖先的场所。既然宗教信仰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那么,来凤的先人们也分别根据自己的民族特性和信仰喜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堂、庙、庵、阁、寺”而命名的来凤地名,就是来凤先人们不同宗教信仰的见证。

       来凤县以宗教活动场所名称命名地名,主要有:白虎堂、舍米湖摆手堂、八股庙、五谷庙、龙王庙、天王庙、何家庙、地门庙、兴隆庵、观音阁、仙佛寺。

       十五、与土司制度有关的地名

       自宋朝以来,来凤县就实行“土司制度”,因此来凤县有许多地名与土司制度有关。例如,百福司、安抚司、漫水、落印潭、老司城、东流司、腊壁司、旧司、新街、土城坡。

       十六、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名

       自从人类有了军队,就开始有军事活动的产生。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军事往往分为战略以及战术,前者包括治理军队等事,也是比较详细的总纲,而后边则与具体的战争有关。军事是与战争、军队、军人有关事务的总称。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来凤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但是并非世外桃源,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献记载表明,来凤各民族群众为了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曾经爆发各种形式的起义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剿匪斗争中,来凤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地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和自身的翻身解放。 

       来凤境内的有关军事和斗争活动情况,也深深地烙印在来凤的有关地名之中。例如,将军岩、卡子上、滴水关、望守堡、谢家营、点兵坝、智勇关、麂子峡、黄柏园、板沙界、老鸦关、官渡口、胡家沟、向家寨、鱼塘、马鬃岭、五里牌、新拱桥、陡坎寺、冉家坡、河东。

       十六、借用外地地名而命名地名 
 
       借用外地地名来命名本地地名,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是地名命名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这种命名方式,它反映了一地与外地人员的交往、地理的渊源、情感的凝结等方面的状况。来凤的地理位置虽然比较偏僻,但是总是在不断地敞开山门,日益加强与外地的交往与合作,特别是在世界“全球一体化”不断发展和地球将逐步变为“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也许来凤将借用更多的外地地名来命名本地地名。例如,常德街、广东坪、广东店、四川坳、黔江洞、辰州湾、武汉大道、江岸路、武昌路。

       通过上述联系来凤地名命名情况的初步分析表明,来凤县地名命名的方式或者规律,笔者以为主要有:以突出地理特征而命名、以方位词命名、以植物名称命名、以动物名称命名、以姓氏名称命名、以劳动生产活动名称命名、以工具用品名称命名、以食品果蔬名称命名、以数字或者数量词命名、以颜色名称命名、以形容词命名、以土家语命名、以土司制度命名、以宗教场所名称命名、以军事活动名称命名、借用外地地名命名等16种。

        由于受笔者水平所限,挂一漏万,错误难免,有的地名分类不一定准确,有的地名介绍前后重复,有的地名没有弄清由来,凡此种种,有待专家指正。因此,《来凤县地名拾趣》实为不深不透研究之结果,也许是漏洞百出的一家之言,仅供有兴趣者参考。抛砖引玉,有待来者! (作者单位湖北省来凤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工委)

    参考资料:
    1、《来凤县志·乾隆版》
    2、《来凤县志·同治版》
    3、《来凤县志·1990年版》
    4、《来凤年鉴(2000~2007年合卷)》
    5、《来凤年鉴(2008~2009年合卷)》
    6、《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来凤县组织史资料(第一卷)》
    7、《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来凤县组织史资料(1987~2003年合卷)》
    8、1983年版《来凤土家族自治县地名志》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