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忧伤的雪花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冉从茂

1959年的正月初一清晨,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冉庄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天气奇迹般地寒冷。爷爷冉正夔躺在稻草夹着破絮的床上,枯瘦如柴,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墓穴中传来,一声比一声低。

       爷爷拽住奶奶赵心志的手,不住地哀求:“心志,我饿,心志,给我一碗粥。”奶奶哭得撕心裂肺,叫十岁的大伯,八岁的二伯,六岁的三姑,五岁的四伯,四岁的五姑,三岁的六姑,两岁的七姑这一窝窝儿女齐齐跪下,奶奶悲痛欲绝地对爷爷哭诉道:“正夔,不是我不给你粥喝,茶罐里就一捧米,救得了你,救不了儿女们呀,你叫我怎么办啊!”爷爷老泪纵横,牙齿死劲咬着嘴唇,头耷向一边不再说话。

       奶奶以为爷爷平静地走了,抢天哭地号啕起来。伯父们、姑姑们也跟着大哭起来。整个冉庄天空里的雪花也跟着哭泣起来,一闪一烁的,落在茅草屋檐上即刻化着冰凉的泪水流淌下来。
  
       爷爷不说话的时候,父亲正蜷缩在他身旁,仅仅只有一岁。父亲被满屋子的哭声惊醒过来,啼哭着要喂奶奶。奶奶哭得更悲了,抱起父亲说:“儿啊,你爹都去了,以后谁来奶你啊。”父亲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往奶奶胸前蹭奶。渐渐地,伯父们、姑姑们也哭不出声音来了,他们不约而同转动着枯涩的眼睛,目光定在了床角下那个漆黑的陶土罐上。他们知道,那个漆黑的陶土罐里面还有一捧米。于是,他们的喉咙不约而同蠕动起来。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奶奶非常清楚,孩子们一天一夜没有喝水粥了,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奶奶把爷爷的眼睛抹了一抹,爷爷的张大的眼睛合成了一道灰黑的缝。奶奶脱下身上唯一的一件破夹袄给爷爷盖上脸,便转身到厨屋里生火烧水去了。奶奶不停地哭,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冉正夔呀,你去了我怎么办啊。”那天的火苗悉悉索索的,特别肯燃,屋外的雪花也是淅淅娑娑的,特别叫人绝望。偌大的鼎罐里盛着满满一罐清水,在一片悉悉索索的火苗声中沸腾起来。奶奶反身回来抓米,伯父们、姑姑们又不约而同望着奶奶抓米。他们全神贯注,以致于多年以后,他们中幸存下来的人还能清晰地记得,奶奶仅仅用了右手的三个指头,捏了一撮米。

       伯父们、姑姑们不约而同跟着奶奶走进厨屋,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奶奶用颤抖的左手揭开漆黑的鼎盖,右手三个指头捏着的一撮米颤抖着,一颗一颗掉进水里。在那一撮米一颗一颗往水里掉的过程中,伯父们、姑姑们不约而同地咽着口水,于是整个厨屋里响起了一片地动山摇的咕噜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里屋突然传来低低的幽灵一样的声音:“心志,我饿,心志,死不下去啊。”奶奶吓得浑身直打颤,冷汗夺身而出,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爷爷没有喝到水粥,死而复活,正是天理难容的征兆啊!大伯抖抖索索走进里屋,发现爷爷从破夹袄底下露出一只半睁半闭的眼睛。大伯喊:“娘,爹醒了。”奶奶又号啕大哭起来,抓住爷爷柴棍似的手说:“正夔,你还有什么放不下啊?”爷爷喉咙里干涩地蠕动着,没有伯父们、姑妈们那种地动山摇的咕噜声,却有一丝微弱的清晰的声音:“心志,我还是饿,给我喝一碗粥,喝了我才安心瞑目。”
  
       奶奶招呼大伯赶紧往火苗上添柴,鼎罐如开足马力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隆声。奶奶左手端一个土碗,右手抓一个木勺,不停地在鼎罐里和。大概差不多火候的时后,奶奶仓促地舀一勺水粥盛在碗里,心急火燎地给爷爷端去。奶奶跨过通往里屋的门槛的时候,清晰地听见爷爷幽怨地说:“心志,我死也不能做饿鬼啊!”可是,当奶奶刚走到爷爷床边的时候,爷爷突然不说话了,半闭的眼睛突然睁大睁圆,而且放出一道喜悦的光芒来。奶奶端着水粥的手不住打颤,慢慢闭上眼睛,两行泪水一直往下流,流进她悲苦绝望的心窝里。
  
       爷爷死的时候,是1959年正月初一的晌午。漫天的大雪突然停止了,天气也奇迹般温润起来。尽管满山遍野还是一片白茫茫,但茅草屋屋檐上的积雪的确开始融化了,滴答滴答地流下来。奶奶痛哭了一阵,表情渺茫地望着伯父们、姑姑们说:“哭没有用了,都去喝粥吧,喝了去喊人把你们的爹埋了。”

       伯父们、姑姑们早已饥肠辘辘,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厨屋的木槽前,奶奶则提着鼎罐按顺序在每个木碗里舀一勺水粥,年龄大的盛得多一点,年龄小的盛得少一点。那个年代穷人用不起土碗,孩子多又容易打碎,便用一截大梨木凿出一些像碗一样的木洞,配套凿出木勺子,不仅坚实,还不漏汤。穷人家有几个孩子,就凿几个洞,几个木勺子。

       爷爷一共凿了十个洞,十个木勺子。爷爷准备生十个孩子,但只有六个木碗、六个木勺子派上了用场,因为爷爷死的时候,父亲的木碗还没有派上用场,还在奶奶怀中蹭奶吃。那天,伯父们、姑姑们喝得特别香,把水粥喝出一片稀里哗啦,像猪吃食。他们已然忘记了,刚刚死了爹。
  
       喝完水粥,伯父们、姑姑们反复舐了一回木碗,又不约而同将目光定在了漆黑的鼎罐上。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语重心长地说:“别指望喝粥了,明天还不知怎么过哩!喝完了赶快去叫你们大伯、二伯,还有三伯来我们家帮忙,把你们爹拖去埋了。”
  
       伯父们、姑姑们喝了水粥后,气力逐渐上来,赶紧找他们的叔伯去。路其实并不遥远,他们叔伯家分住在二十米远的一个小坡上,一样的小茅屋,一样的贫穷。伯父们、姑姑们走进他们大伯家,说:“咱爹饿死了,咱娘叫你们帮忙埋呢。”大伯家应声说:“知道了,可饿得走不动啊。”伯父们、姑姑们走进他们二伯家说:“咱爹饿死了,咱娘叫你们帮忙埋呢。”他们二伯家也如是回答:“知道了,我们饿得没力气啊!”伯父们、姑姑们悻悻地走向他们三伯家。门大大敞开,屋里静得可怕。伯父们、姑姑们一连喊了几遍:“三伯!三伯!”没有人应答。他们走进屋里,看见一家五口人拥在一张破床上,每个人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身体还有一些温热,却怎么也喊不醒了。
  
       伯父们、姑姑们徒劳地走了一遭,回来告诉奶奶:“大伯一家和二伯一家饿得起不了床,三伯一家全饿死了。”

       奶奶绝望地说:“你们兄弟姐妹齐心合力,拖也要把你们爹拖到对门山上去,找点谷草盖好,多盖些泥巴。”

       那天晌午,天气奇迹般地晴朗,太阳出来明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生疼生疼。奶奶把一床破被单双折拢来,两边角上各拴一条草索,再把爷爷的尸体拖放在上面,叫伯父们、姑姑们齐上阵,生拉活扯将爷爷的尸体拖到了对门山上,刨一堆泥巴草草地埋了。
       可是,爷爷下葬后,冉庄的天空又飞起了令人忧伤的雪花,一夜之间整个村子又被冰雪冻住了,几乎什么声响也没有,偶尔传来低低的哀哭声,说不清是人的哭声还是暴风雪的怒号声。过了那个冬天,才有人站出来证实,确实是人的号哭声。奶奶哭天无路,硬性规定伯父门、姑姑们每天只喝一次水粥,喝完上床睡觉,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准说话,要死气沉沉地睡,什么都不能想,一直睡到下一天该喝水粥的时候,才准睁开眼睛。

       伯父们、姑姑们很听话,喝完水粥上床睡觉,而且也能沉沉地睡着。可父亲却不行,太小,只有一岁,一天总要醒过来两次要奶奶,像只喂不饱的小狗。奶奶装着没有听见,继续睡她的觉,父亲实在饿得慌了,大声啼哭,奶奶心一铁,继续睡她的觉。父亲哭不出声音来,也就迷迷糊糊闭上眼睛睡着了。父亲不是睡着了,而是多次饿死过去又奇迹般地饿醒过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奶奶只好把干瘪的奶头放进父亲嘴里,其实奶奶饿得一滴奶水也没有。

       靠那个漆黑的茶罐里的一捧米,还有成天的睡觉,奶奶拖着一窝孤儿寡女,奇迹般地撑到了1959年的正月十二。那天,茶罐见底,准确地说,一粒米也没有了。
  
       那天下午,该喝水粥的时候,伯父们、姑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准时醒来,晃荡着身子走进厨屋,只见奶奶疲软地倚靠在鼎罐边,两眼枯瘦,茫然无神,陷入大而深的眼眶里,没有泪水,非常痛苦,却又非常平静。伯父们、姑姑们习惯性地坐到了木碗前,奶奶什么话也没有,往每个木碗里舀了一勺白开水。没有谁表示不满,大家揪心地饿,默默地喝水。喝完水,奶奶命令伯父们、姑姑们上床睡觉,十岁的大伯似懂非懂地对奶奶说:“娘,您要保重啊。”奶奶微微动了一下嘴皮,只说出一个字:“嗯!”

       因为没有喝水粥,伯父们、姑姑们抱成一堆,身子还是不听使唤,接连不断地抖,抖得谁也睡不着。他们的肠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吼叫。据伯父们、姑姑们形容,那肠子简直就是往紧处缠,绞到最紧的时候,像被刀割断了一样疼痛。奇怪的是,伯父们、姑姑们最终还是睡着了,而且奇迹般地睡到了1959年的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奶奶靠在厨屋的鼎罐旁,听见父亲微弱的啼哭声后,第一个醒过来。奶奶醒来的时候,火坑里的柴禾还冒着一屡青烟,整个身子直往下沉,怎么挪也挪不动。
  
       奶奶往里屋下意识呼喊,连呼几次没有喊出声。奶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突然悲呛起来,一个一个地喊着伯父们、姑姑们的名字,没有一个人回应。奶奶拼尽全力,硬是从厨屋爬到了里屋,一个一个地摇,一个一个地摸,结果只有大伯、三伯、六姑、七姑,

       还有襁褓中的父亲,身子是热的。其他的,身子透凉,脸色乌青,永远睡着了!
  
       在长达三天三夜的睡眠时间里,大伯和三伯做了一个长长的奇迹般地相同的梦:大伯拉着三伯的手从家里走出去,整个冉庄飘着令人忧伤的雪花,大地一片银白,无边无际的旷野静得可怕。大伯拉着三伯的手漫无目的地往野外走,三伯不停地对大伯说:“哥,我饿。”大伯不停地安慰:“快了,再往前找找,就能找到东西了!”大伯最终拉着三伯的手走进一块宽阔的土里。大伯说:“去年生产队在土里种了萝卜,收了大半仓萝卜,几百号人连续吃五天都没有吃完,打蔫的全喂猪了,这个季节,土里可能还有没有拔干净的萝卜哩。”大伯和三伯开始找萝卜,他们用手拔开厚厚的雪层,认真仔细地翻找。突然,三伯指着远处一个白晃晃的东西,兴奋地喊道:“萝卜!萝卜!大萝卜!”三伯朝着大萝卜的方向跑去,快要接近了,不知从何处突然窜出一只瘦骨嶙峋的野狗来,一嘴叼起大萝卜跑了。三伯急得大哭,向野狗追去,边追边骂:“快放下,挨刀的!”大伯看了一会儿,急忙阻止三伯:“弟弟,别追了,别追了,那不是萝卜,那是人的脑壳。”三伯“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大伯和三伯从噩梦中醒过来,没有看见二伯、四伯和五姑的身影,却看见奶奶在漆黑的鼎罐里煮肉汤,屋里飘散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大伯问奶奶:“二伯、四伯、五姑到哪里去了?”奶奶木然地说:“我睡着了,没有注意,怕是都被豺狼叼去了。”大伯又问:“为什么豺狼只叼他们呢?”奶奶木然地呵斥大伯:“我说被豺狼叼去了,就是被豺狼叼去了,以后谁也不许问了!”
       那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襁褓中的父亲荣幸喝到了肉汤。他们问奶奶:“娘,从哪里弄来的肉?”奶奶说:“在坡上捡的死兔子,雪太大,太冷,野兔一窝一窝冻死了,横七竖八摆在坡上,没人捡。”伯父们、姑姑们信以为真,也就不再问。众所周知,1959年的冉庄,连一只鸟的影子都没有,哪会有一窝一窝的野兔呢?
  
       从那天开始,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父亲喝起了肉汤,喝完后照样上床睡觉。大伯当时已经十岁,以致多年以后还能记起肉汤的香味,还能记起他们蹲坐在木槽前悉悉索索喝肉汤的情形,也清晰地记得奶奶从来不喝肉汤。有一次,大伯问奶奶:“娘,您为什么不喝肉汤呢?”奶奶说:“我不喜欢吃肉。”奶奶喜欢吃雪,她常常盛一碗雪“唰唰”地吃,一边吃雪一边抹眼泪。就这样,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父亲,把肉汤喝到了1959年的正月二十八。打那天起,冰冻了将近三个月的冉庄才终于融化了。

       春天的阳光终于露出了可人的笑脸。奶奶的茅草屋檐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群灰不溜湫的麻雀。种种迹象表明,那个令人悲呛而又难忘的前所未有的严冬,将一去不复返,春天说来就来了。
  
       奶奶72岁那年,在一个夕阳缓坠的下午,拉着孙儿苦根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奶奶说:“那是一个死神般的冬天,那个冬天噩梦般地难熬。等熬过了那个冬天,一切都好起来了,春天的花草树木逐渐发芽了,长叶了,荒芜的田野里的荠菜、灰灰菜、马齿苋又复苏了……有了充饥的东西,一切都渐次好起来了。”

       奶奶松开发髻,任由满头银发在风中飘摇。奶奶说:“孙儿啊,奶奶老了,你给奶奶梳一次头吧。”苦根仰着稚嫩的脸蛋问:“奶奶,您老了要去哪里呢?”奶奶说:“奶奶老了就去找你爷爷。”苦根又问:“爷爷在哪里呀?”奶奶忽然呜呜咽咽地哭,说:“你爷爷呀,他在远方讨饭吃哩。”

       苦根一边给奶奶梳头,一边询问她一生忧伤的故事。奶奶像孩童一样,乐乐呵呵,喋喋不休地讲呀,讲呀,讲她做童养媳的经历,讲伯父门、姑姑们死里逃生的岁月,讲苦根的父亲饿死了又活过来的奇迹,讲他如何机智勇敢,在越南战场上东拼西突,带着枪伤回家娶媳妇……

    苦根幼稚地问奶奶:“二伯、四伯、五姑在哪里?”奶奶的脸立刻变得像乌云一样炭黑。苦根问:“他们是不是被你割碎了,喂我爸爸了?”奶奶神情黯然,对着暖融融的夕阳,慢慢闭上枯瘦的双眼,很久才说:“苦根,那是奶奶的1959年,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啊……” 


    (冉从茂,男,土家族,1977年出生,凤冈人。2011年毕业于遵义师院中文系,现供职于凤冈县环境保护局。热爱文学写作。《真爱无敌》载2005年第一期《演讲与口才》并被《小美文》、《军事文摘》等多种杂志转载;《茶与女人》载2010年第四期《当代教育》;《小说三题》载2011年第一期《凤冈文艺》;短篇小说《像风一样的日子》载2011第三期《黔北作家》,短篇小说《朱老拱的酒席》发2012《遵义文艺》第2期。)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文苑    
0

忧伤的雪花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冉从茂

1959年的正月初一清晨,我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冉庄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天气奇迹般地寒冷。爷爷冉正夔躺在稻草夹着破絮的床上,枯瘦如柴,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墓穴中传来,一声比一声低。

       爷爷拽住奶奶赵心志的手,不住地哀求:“心志,我饿,心志,给我一碗粥。”奶奶哭得撕心裂肺,叫十岁的大伯,八岁的二伯,六岁的三姑,五岁的四伯,四岁的五姑,三岁的六姑,两岁的七姑这一窝窝儿女齐齐跪下,奶奶悲痛欲绝地对爷爷哭诉道:“正夔,不是我不给你粥喝,茶罐里就一捧米,救得了你,救不了儿女们呀,你叫我怎么办啊!”爷爷老泪纵横,牙齿死劲咬着嘴唇,头耷向一边不再说话。

       奶奶以为爷爷平静地走了,抢天哭地号啕起来。伯父们、姑姑们也跟着大哭起来。整个冉庄天空里的雪花也跟着哭泣起来,一闪一烁的,落在茅草屋檐上即刻化着冰凉的泪水流淌下来。
  
       爷爷不说话的时候,父亲正蜷缩在他身旁,仅仅只有一岁。父亲被满屋子的哭声惊醒过来,啼哭着要喂奶奶。奶奶哭得更悲了,抱起父亲说:“儿啊,你爹都去了,以后谁来奶你啊。”父亲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往奶奶胸前蹭奶。渐渐地,伯父们、姑姑们也哭不出声音来了,他们不约而同转动着枯涩的眼睛,目光定在了床角下那个漆黑的陶土罐上。他们知道,那个漆黑的陶土罐里面还有一捧米。于是,他们的喉咙不约而同蠕动起来。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奶奶非常清楚,孩子们一天一夜没有喝水粥了,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奶奶把爷爷的眼睛抹了一抹,爷爷的张大的眼睛合成了一道灰黑的缝。奶奶脱下身上唯一的一件破夹袄给爷爷盖上脸,便转身到厨屋里生火烧水去了。奶奶不停地哭,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冉正夔呀,你去了我怎么办啊。”那天的火苗悉悉索索的,特别肯燃,屋外的雪花也是淅淅娑娑的,特别叫人绝望。偌大的鼎罐里盛着满满一罐清水,在一片悉悉索索的火苗声中沸腾起来。奶奶反身回来抓米,伯父们、姑姑们又不约而同望着奶奶抓米。他们全神贯注,以致于多年以后,他们中幸存下来的人还能清晰地记得,奶奶仅仅用了右手的三个指头,捏了一撮米。

       伯父们、姑姑们不约而同跟着奶奶走进厨屋,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奶奶用颤抖的左手揭开漆黑的鼎盖,右手三个指头捏着的一撮米颤抖着,一颗一颗掉进水里。在那一撮米一颗一颗往水里掉的过程中,伯父们、姑姑们不约而同地咽着口水,于是整个厨屋里响起了一片地动山摇的咕噜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里屋突然传来低低的幽灵一样的声音:“心志,我饿,心志,死不下去啊。”奶奶吓得浑身直打颤,冷汗夺身而出,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爷爷没有喝到水粥,死而复活,正是天理难容的征兆啊!大伯抖抖索索走进里屋,发现爷爷从破夹袄底下露出一只半睁半闭的眼睛。大伯喊:“娘,爹醒了。”奶奶又号啕大哭起来,抓住爷爷柴棍似的手说:“正夔,你还有什么放不下啊?”爷爷喉咙里干涩地蠕动着,没有伯父们、姑妈们那种地动山摇的咕噜声,却有一丝微弱的清晰的声音:“心志,我还是饿,给我喝一碗粥,喝了我才安心瞑目。”
  
       奶奶招呼大伯赶紧往火苗上添柴,鼎罐如开足马力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隆声。奶奶左手端一个土碗,右手抓一个木勺,不停地在鼎罐里和。大概差不多火候的时后,奶奶仓促地舀一勺水粥盛在碗里,心急火燎地给爷爷端去。奶奶跨过通往里屋的门槛的时候,清晰地听见爷爷幽怨地说:“心志,我死也不能做饿鬼啊!”可是,当奶奶刚走到爷爷床边的时候,爷爷突然不说话了,半闭的眼睛突然睁大睁圆,而且放出一道喜悦的光芒来。奶奶端着水粥的手不住打颤,慢慢闭上眼睛,两行泪水一直往下流,流进她悲苦绝望的心窝里。
  
       爷爷死的时候,是1959年正月初一的晌午。漫天的大雪突然停止了,天气也奇迹般温润起来。尽管满山遍野还是一片白茫茫,但茅草屋屋檐上的积雪的确开始融化了,滴答滴答地流下来。奶奶痛哭了一阵,表情渺茫地望着伯父们、姑姑们说:“哭没有用了,都去喝粥吧,喝了去喊人把你们的爹埋了。”

       伯父们、姑姑们早已饥肠辘辘,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厨屋的木槽前,奶奶则提着鼎罐按顺序在每个木碗里舀一勺水粥,年龄大的盛得多一点,年龄小的盛得少一点。那个年代穷人用不起土碗,孩子多又容易打碎,便用一截大梨木凿出一些像碗一样的木洞,配套凿出木勺子,不仅坚实,还不漏汤。穷人家有几个孩子,就凿几个洞,几个木勺子。

       爷爷一共凿了十个洞,十个木勺子。爷爷准备生十个孩子,但只有六个木碗、六个木勺子派上了用场,因为爷爷死的时候,父亲的木碗还没有派上用场,还在奶奶怀中蹭奶吃。那天,伯父们、姑姑们喝得特别香,把水粥喝出一片稀里哗啦,像猪吃食。他们已然忘记了,刚刚死了爹。
  
       喝完水粥,伯父们、姑姑们反复舐了一回木碗,又不约而同将目光定在了漆黑的鼎罐上。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语重心长地说:“别指望喝粥了,明天还不知怎么过哩!喝完了赶快去叫你们大伯、二伯,还有三伯来我们家帮忙,把你们爹拖去埋了。”
  
       伯父们、姑姑们喝了水粥后,气力逐渐上来,赶紧找他们的叔伯去。路其实并不遥远,他们叔伯家分住在二十米远的一个小坡上,一样的小茅屋,一样的贫穷。伯父们、姑姑们走进他们大伯家,说:“咱爹饿死了,咱娘叫你们帮忙埋呢。”大伯家应声说:“知道了,可饿得走不动啊。”伯父们、姑姑们走进他们二伯家说:“咱爹饿死了,咱娘叫你们帮忙埋呢。”他们二伯家也如是回答:“知道了,我们饿得没力气啊!”伯父们、姑姑们悻悻地走向他们三伯家。门大大敞开,屋里静得可怕。伯父们、姑姑们一连喊了几遍:“三伯!三伯!”没有人应答。他们走进屋里,看见一家五口人拥在一张破床上,每个人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身体还有一些温热,却怎么也喊不醒了。
  
       伯父们、姑姑们徒劳地走了一遭,回来告诉奶奶:“大伯一家和二伯一家饿得起不了床,三伯一家全饿死了。”

       奶奶绝望地说:“你们兄弟姐妹齐心合力,拖也要把你们爹拖到对门山上去,找点谷草盖好,多盖些泥巴。”

       那天晌午,天气奇迹般地晴朗,太阳出来明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生疼生疼。奶奶把一床破被单双折拢来,两边角上各拴一条草索,再把爷爷的尸体拖放在上面,叫伯父们、姑姑们齐上阵,生拉活扯将爷爷的尸体拖到了对门山上,刨一堆泥巴草草地埋了。
       可是,爷爷下葬后,冉庄的天空又飞起了令人忧伤的雪花,一夜之间整个村子又被冰雪冻住了,几乎什么声响也没有,偶尔传来低低的哀哭声,说不清是人的哭声还是暴风雪的怒号声。过了那个冬天,才有人站出来证实,确实是人的号哭声。奶奶哭天无路,硬性规定伯父门、姑姑们每天只喝一次水粥,喝完上床睡觉,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准说话,要死气沉沉地睡,什么都不能想,一直睡到下一天该喝水粥的时候,才准睁开眼睛。

       伯父们、姑姑们很听话,喝完水粥上床睡觉,而且也能沉沉地睡着。可父亲却不行,太小,只有一岁,一天总要醒过来两次要奶奶,像只喂不饱的小狗。奶奶装着没有听见,继续睡她的觉,父亲实在饿得慌了,大声啼哭,奶奶心一铁,继续睡她的觉。父亲哭不出声音来,也就迷迷糊糊闭上眼睛睡着了。父亲不是睡着了,而是多次饿死过去又奇迹般地饿醒过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奶奶只好把干瘪的奶头放进父亲嘴里,其实奶奶饿得一滴奶水也没有。

       靠那个漆黑的茶罐里的一捧米,还有成天的睡觉,奶奶拖着一窝孤儿寡女,奇迹般地撑到了1959年的正月十二。那天,茶罐见底,准确地说,一粒米也没有了。
  
       那天下午,该喝水粥的时候,伯父们、姑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准时醒来,晃荡着身子走进厨屋,只见奶奶疲软地倚靠在鼎罐边,两眼枯瘦,茫然无神,陷入大而深的眼眶里,没有泪水,非常痛苦,却又非常平静。伯父们、姑姑们习惯性地坐到了木碗前,奶奶什么话也没有,往每个木碗里舀了一勺白开水。没有谁表示不满,大家揪心地饿,默默地喝水。喝完水,奶奶命令伯父们、姑姑们上床睡觉,十岁的大伯似懂非懂地对奶奶说:“娘,您要保重啊。”奶奶微微动了一下嘴皮,只说出一个字:“嗯!”

       因为没有喝水粥,伯父们、姑姑们抱成一堆,身子还是不听使唤,接连不断地抖,抖得谁也睡不着。他们的肠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吼叫。据伯父们、姑姑们形容,那肠子简直就是往紧处缠,绞到最紧的时候,像被刀割断了一样疼痛。奇怪的是,伯父们、姑姑们最终还是睡着了,而且奇迹般地睡到了1959年的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奶奶靠在厨屋的鼎罐旁,听见父亲微弱的啼哭声后,第一个醒过来。奶奶醒来的时候,火坑里的柴禾还冒着一屡青烟,整个身子直往下沉,怎么挪也挪不动。
  
       奶奶往里屋下意识呼喊,连呼几次没有喊出声。奶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突然悲呛起来,一个一个地喊着伯父们、姑姑们的名字,没有一个人回应。奶奶拼尽全力,硬是从厨屋爬到了里屋,一个一个地摇,一个一个地摸,结果只有大伯、三伯、六姑、七姑,

       还有襁褓中的父亲,身子是热的。其他的,身子透凉,脸色乌青,永远睡着了!
  
       在长达三天三夜的睡眠时间里,大伯和三伯做了一个长长的奇迹般地相同的梦:大伯拉着三伯的手从家里走出去,整个冉庄飘着令人忧伤的雪花,大地一片银白,无边无际的旷野静得可怕。大伯拉着三伯的手漫无目的地往野外走,三伯不停地对大伯说:“哥,我饿。”大伯不停地安慰:“快了,再往前找找,就能找到东西了!”大伯最终拉着三伯的手走进一块宽阔的土里。大伯说:“去年生产队在土里种了萝卜,收了大半仓萝卜,几百号人连续吃五天都没有吃完,打蔫的全喂猪了,这个季节,土里可能还有没有拔干净的萝卜哩。”大伯和三伯开始找萝卜,他们用手拔开厚厚的雪层,认真仔细地翻找。突然,三伯指着远处一个白晃晃的东西,兴奋地喊道:“萝卜!萝卜!大萝卜!”三伯朝着大萝卜的方向跑去,快要接近了,不知从何处突然窜出一只瘦骨嶙峋的野狗来,一嘴叼起大萝卜跑了。三伯急得大哭,向野狗追去,边追边骂:“快放下,挨刀的!”大伯看了一会儿,急忙阻止三伯:“弟弟,别追了,别追了,那不是萝卜,那是人的脑壳。”三伯“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大伯和三伯从噩梦中醒过来,没有看见二伯、四伯和五姑的身影,却看见奶奶在漆黑的鼎罐里煮肉汤,屋里飘散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大伯问奶奶:“二伯、四伯、五姑到哪里去了?”奶奶木然地说:“我睡着了,没有注意,怕是都被豺狼叼去了。”大伯又问:“为什么豺狼只叼他们呢?”奶奶木然地呵斥大伯:“我说被豺狼叼去了,就是被豺狼叼去了,以后谁也不许问了!”
       那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襁褓中的父亲荣幸喝到了肉汤。他们问奶奶:“娘,从哪里弄来的肉?”奶奶说:“在坡上捡的死兔子,雪太大,太冷,野兔一窝一窝冻死了,横七竖八摆在坡上,没人捡。”伯父们、姑姑们信以为真,也就不再问。众所周知,1959年的冉庄,连一只鸟的影子都没有,哪会有一窝一窝的野兔呢?
  
       从那天开始,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父亲喝起了肉汤,喝完后照样上床睡觉。大伯当时已经十岁,以致多年以后还能记起肉汤的香味,还能记起他们蹲坐在木槽前悉悉索索喝肉汤的情形,也清晰地记得奶奶从来不喝肉汤。有一次,大伯问奶奶:“娘,您为什么不喝肉汤呢?”奶奶说:“我不喜欢吃肉。”奶奶喜欢吃雪,她常常盛一碗雪“唰唰”地吃,一边吃雪一边抹眼泪。就这样,幸存下来的伯父们、姑姑们,还有父亲,把肉汤喝到了1959年的正月二十八。打那天起,冰冻了将近三个月的冉庄才终于融化了。

       春天的阳光终于露出了可人的笑脸。奶奶的茅草屋檐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群灰不溜湫的麻雀。种种迹象表明,那个令人悲呛而又难忘的前所未有的严冬,将一去不复返,春天说来就来了。
  
       奶奶72岁那年,在一个夕阳缓坠的下午,拉着孙儿苦根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奶奶说:“那是一个死神般的冬天,那个冬天噩梦般地难熬。等熬过了那个冬天,一切都好起来了,春天的花草树木逐渐发芽了,长叶了,荒芜的田野里的荠菜、灰灰菜、马齿苋又复苏了……有了充饥的东西,一切都渐次好起来了。”

       奶奶松开发髻,任由满头银发在风中飘摇。奶奶说:“孙儿啊,奶奶老了,你给奶奶梳一次头吧。”苦根仰着稚嫩的脸蛋问:“奶奶,您老了要去哪里呢?”奶奶说:“奶奶老了就去找你爷爷。”苦根又问:“爷爷在哪里呀?”奶奶忽然呜呜咽咽地哭,说:“你爷爷呀,他在远方讨饭吃哩。”

       苦根一边给奶奶梳头,一边询问她一生忧伤的故事。奶奶像孩童一样,乐乐呵呵,喋喋不休地讲呀,讲呀,讲她做童养媳的经历,讲伯父门、姑姑们死里逃生的岁月,讲苦根的父亲饿死了又活过来的奇迹,讲他如何机智勇敢,在越南战场上东拼西突,带着枪伤回家娶媳妇……

    苦根幼稚地问奶奶:“二伯、四伯、五姑在哪里?”奶奶的脸立刻变得像乌云一样炭黑。苦根问:“他们是不是被你割碎了,喂我爸爸了?”奶奶神情黯然,对着暖融融的夕阳,慢慢闭上枯瘦的双眼,很久才说:“苦根,那是奶奶的1959年,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啊……” 


    (冉从茂,男,土家族,1977年出生,凤冈人。2011年毕业于遵义师院中文系,现供职于凤冈县环境保护局。热爱文学写作。《真爱无敌》载2005年第一期《演讲与口才》并被《小美文》、《军事文摘》等多种杂志转载;《茶与女人》载2010年第四期《当代教育》;《小说三题》载2011年第一期《凤冈文艺》;短篇小说《像风一样的日子》载2011第三期《黔北作家》,短篇小说《朱老拱的酒席》发2012《遵义文艺》第2期。)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