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彭祖秀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国家级)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彭祖秀,女,土家族,现年70岁,系湘西州古丈县断龙山组长报吾列村民。

    彭祖秀从小师承外婆、母亲等前辈哭嫁歌艺人,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熟记于心。14岁时常随母亲帮人哭嫁;18岁时,她利用自己的天资聪慧,综合了前辈演唱的各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她的哭嫁歌唱词情真意切,不扭捏作态,把骨肉之情、孝敬双新、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作为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于教寓理,文学性很强。在演唱过程中,全部采用原始的土家语演唱风格,几十年来,为邻户邻村邻乡邻县的出嫁女帮唱和主唱了300多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哭嫁歌手艺人。

    彭祖秀演唱的哭嫁强调16字诀:“以哭为歌、以歌言情、以情催声、以声感人”。注重语言的天然质朴、品语入诗,常用生活中的细小情节、抒发情感,由此及彼,语多重迭,调多反复,强调情感效果。歌词句式自由灵活、长短不一,利用拖词或紧句来完成唱腔,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演唱中经常巧妙运用比兴、比拟、联想、夸张、排比、反复和谐双关等多种修辞语法以着力增强哭嫁歌的感染力。对于一个一字不识的张村农妇来说实属不易。这种统一和谐的艺术形象使之淋淳尽致的得到充分展现。整个哭嫁歌,大多即兴演唱,但结构严谨完整,段落清晰,意思表达通俗易懂、往往给人声泪俱下的感人场面。

    彭祖秀在哭嫁歌的道路上风风雨雨几十年,先后传习、授徒280多人,2006年被州人民政府公示为土家哭嫁歌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被邀参加了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受到省内各新闻媒体的格外关注,为几次前来造访的吉首大学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哭嫁歌最原始的口头资料,2007年特邀参加了黄永玉组织的湘西文化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一路走来哭嫁歌”发言,应专家学者的要求,在大会上演唱了哭嫁歌中“母女对哭”片断,与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盛况,社会反响良好。

    目前,彭祖秀老艺人仍致力于土家哭嫁歌的传习工作,利用早晚时间步行十多里山路从报吾列村到田家洞村的土家哭嫁歌传习所授艺,把光和热洒在民族民间文化厚重的这块土地上。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特写    
0

彭祖秀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国家级)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彭祖秀,女,土家族,现年70岁,系湘西州古丈县断龙山组长报吾列村民。

    彭祖秀从小师承外婆、母亲等前辈哭嫁歌艺人,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熟记于心。14岁时常随母亲帮人哭嫁;18岁时,她利用自己的天资聪慧,综合了前辈演唱的各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她的哭嫁歌唱词情真意切,不扭捏作态,把骨肉之情、孝敬双新、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作为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于教寓理,文学性很强。在演唱过程中,全部采用原始的土家语演唱风格,几十年来,为邻户邻村邻乡邻县的出嫁女帮唱和主唱了300多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哭嫁歌手艺人。

    彭祖秀演唱的哭嫁强调16字诀:“以哭为歌、以歌言情、以情催声、以声感人”。注重语言的天然质朴、品语入诗,常用生活中的细小情节、抒发情感,由此及彼,语多重迭,调多反复,强调情感效果。歌词句式自由灵活、长短不一,利用拖词或紧句来完成唱腔,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演唱中经常巧妙运用比兴、比拟、联想、夸张、排比、反复和谐双关等多种修辞语法以着力增强哭嫁歌的感染力。对于一个一字不识的张村农妇来说实属不易。这种统一和谐的艺术形象使之淋淳尽致的得到充分展现。整个哭嫁歌,大多即兴演唱,但结构严谨完整,段落清晰,意思表达通俗易懂、往往给人声泪俱下的感人场面。

    彭祖秀在哭嫁歌的道路上风风雨雨几十年,先后传习、授徒280多人,2006年被州人民政府公示为土家哭嫁歌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被邀参加了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受到省内各新闻媒体的格外关注,为几次前来造访的吉首大学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哭嫁歌最原始的口头资料,2007年特邀参加了黄永玉组织的湘西文化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一路走来哭嫁歌”发言,应专家学者的要求,在大会上演唱了哭嫁歌中“母女对哭”片断,与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盛况,社会反响良好。

    目前,彭祖秀老艺人仍致力于土家哭嫁歌的传习工作,利用早晚时间步行十多里山路从报吾列村到田家洞村的土家哭嫁歌传习所授艺,把光和热洒在民族民间文化厚重的这块土地上。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