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八大举措促进民族文化活动开展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信息来源:重庆市民宗委网站

    近年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基本形成“八大抓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各民族群众的拥护。

    一是抓政策扶持,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县委、县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文化活动开展,2011年、2012年共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开展民族文体活动,各乡镇也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力度。同时,县领导定期深入群众文化活动现场指导解决各种难题,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宽松环境。

    二是抓阵地建设,构建民族文化活动展示平台。狠抓民族文化阵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县城玉音广场、良玉广场、滨河公园等地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32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广场;241个行政村(社区)建全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达480户,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和场所。

    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民族文化人才基础。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考核评比机制,放宽行政审批,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参加各类赛事,群众文化队伍得到加强,全县乡村文艺队伍增至115支,文化微企发展增至30余家,逐步成为城乡节庆演出和宣传方针政策的中间力量。

    四是抓活动开展,营造群众民族文化氛围。鼓励群众和民间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已成常态模式,每年有近30支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和娱乐健身队伍聚集滨河公园和玉带河公园等地开展活动。同时,县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花鸟协会、篮球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也频繁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全县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抓文化传承,加强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将土家啰儿调和摆手舞等民族元素注入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啰儿调演唱活动和土家摆手舞大赛,涌现出了刘永斌、黄代书、胡德先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传承人,创作了一批群众文化新作广为演出,为众多文化爱好者搭建了展示身手的平台。同时,狮舞、玩牛、舞龙、土家斗锣、腰鼓、板凳龙等民俗文化活动也常年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更加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承。

    六是抓品牌打造,扩大民族文化活动影响力。立足民族文化资源,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现已形成县城以“玉带河之夜”、乡镇以西沱“云梯大舞台”、黄水“林海演艺”、王场“桃花大堰之夜”、龙沙“乡村大舞台”等在全县颇有影响力的群文活动品牌。各乡镇也按“一乡一品”的思路,倾力打造和宣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乡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七是抓市场规范,促进民族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注重规范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的建立,在良玉广场为群众文艺演出队伍制作舞台幕布,协调原在良玉广场演出的7支队伍轮流演出,在县城七星桥和机关幼儿园前广场设置LED演出舞台屏幕,并严格控制演出时间点和演出音量,有效解决了演出混乱、噪音扰民等问题。

    八是抓文艺创作,助推民族文化品牌建设。鼓励文艺创作,制定《文艺创作奖励办法》,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助推原创水平长足进步。摄影作品《马背上的的摇篮》、《晨曦》、《农民工》、歌曲《茶山绿了》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殊荣。舞蹈《摆呀摆》荣获全国魅力校园庆“六一”文艺晚会舞蹈金奖。编辑出版的《龙沙文艺》(季刊)、《石柱民歌集》等系列文化丛书,《方斗山的枪声》、《八德谣》等长篇小说,拍摄的电影《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市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责任编辑
标签土家各地    
0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八大举措促进民族文化活动开展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信息来源:重庆市民宗委网站

    近年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基本形成“八大抓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各民族群众的拥护。

    一是抓政策扶持,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县委、县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文化活动开展,2011年、2012年共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开展民族文体活动,各乡镇也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力度。同时,县领导定期深入群众文化活动现场指导解决各种难题,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宽松环境。

    二是抓阵地建设,构建民族文化活动展示平台。狠抓民族文化阵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县城玉音广场、良玉广场、滨河公园等地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32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以及群众文化活动广场;241个行政村(社区)建全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达480户,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和场所。

    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民族文化人才基础。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考核评比机制,放宽行政审批,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参加各类赛事,群众文化队伍得到加强,全县乡村文艺队伍增至115支,文化微企发展增至30余家,逐步成为城乡节庆演出和宣传方针政策的中间力量。

    四是抓活动开展,营造群众民族文化氛围。鼓励群众和民间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已成常态模式,每年有近30支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和娱乐健身队伍聚集滨河公园和玉带河公园等地开展活动。同时,县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花鸟协会、篮球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等也频繁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进一步满足了全县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抓文化传承,加强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将土家啰儿调和摆手舞等民族元素注入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啰儿调演唱活动和土家摆手舞大赛,涌现出了刘永斌、黄代书、胡德先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传承人,创作了一批群众文化新作广为演出,为众多文化爱好者搭建了展示身手的平台。同时,狮舞、玩牛、舞龙、土家斗锣、腰鼓、板凳龙等民俗文化活动也常年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更加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承。

    六是抓品牌打造,扩大民族文化活动影响力。立足民族文化资源,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现已形成县城以“玉带河之夜”、乡镇以西沱“云梯大舞台”、黄水“林海演艺”、王场“桃花大堰之夜”、龙沙“乡村大舞台”等在全县颇有影响力的群文活动品牌。各乡镇也按“一乡一品”的思路,倾力打造和宣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城乡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七是抓市场规范,促进民族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注重规范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的建立,在良玉广场为群众文艺演出队伍制作舞台幕布,协调原在良玉广场演出的7支队伍轮流演出,在县城七星桥和机关幼儿园前广场设置LED演出舞台屏幕,并严格控制演出时间点和演出音量,有效解决了演出混乱、噪音扰民等问题。

    八是抓文艺创作,助推民族文化品牌建设。鼓励文艺创作,制定《文艺创作奖励办法》,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助推原创水平长足进步。摄影作品《马背上的的摇篮》、《晨曦》、《农民工》、歌曲《茶山绿了》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殊荣。舞蹈《摆呀摆》荣获全国魅力校园庆“六一”文艺晚会舞蹈金奖。编辑出版的《龙沙文艺》(季刊)、《石柱民歌集》等系列文化丛书,《方斗山的枪声》、《八德谣》等长篇小说,拍摄的电影《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市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