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戴楚洲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以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聚居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等地。近年来,这些市(州)政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受资金、技术、人才和交通等因素制约,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在新世纪新阶段,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政策,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形成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文化,民族风情非常浓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张家界阳戏、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年、三棒鼓、酉水船工号子、辰河高腔、花灯戏、目连戏、傩戏、挑花、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民歌、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服饰、盘瓠传说、苗画、苗族蜡染技艺、踏虎凿花、彩扎、苗族四月八、苗医药、靖州苗族歌鼟、侗族芦笙音乐、侗戏、侗锦织造技艺、辰溪县茶山号子、龙舞、赛龙舟等。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溪州铜柱、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马田鼓楼、龙兴寺、里耶古城遗址、老司城遗址、高庙遗址、高椅村古建筑群、洪江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凤凰古城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贺龙故居、沈从文故居等。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有凤凰县、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泸溪县浦市镇、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和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等。

   (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有永定区罗水乡(项目名称:土家族茅古斯)、永定区王家坪镇(诗社)、桑植县瑞塔铺镇(土家族花灯戏)、慈利县龙潭河镇(板板龙灯)、永顺县大坝乡(毛古斯舞)、永顺县砂坝镇(土家族山歌)、保靖县葫芦镇(苗族鼓舞)、龙山县农车乡(土家族摆手舞)、龙山县靛房镇(土家族打溜子)、龙山县兴隆街乡(三棒鼓)、龙山县苗儿滩镇(土家织锦)、古丈县默戎镇(苗族鼓舞)、吉首市丹青乡(苗族山歌)、吉首市寨阳乡(苗鼓)、吉首市社塘坡乡(苗鼓)、吉首市双塘镇(阳戏)、凤凰县柳薄乡(苗族银饰锻制)、凤凰县山江镇(花鼓)、泸溪县合水镇(踏虎凿花)、花垣县(苗绣、织锦)、麻阳苗族自治县(绘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苗族歌鼟)、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芦笙)、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侗族芦笙)会同县沙溪乡(唢呐)、溆浦县低庄镇(辰河戏)、中方县铜湾镇(霸王鞭)等。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09年,湖南省民委对全省40个村寨授予了“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湖南武陵山民族地区被湖南省民委确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联系点为: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花垣县边城镇隘门村、凤凰县山江镇冬就村、凤凰县落潮井乡沟良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冲首村、桑植县利福塔乡苦竹寨村和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张家界市民族演艺业一枝独秀,涌现《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烟雨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西朗卡普》等一批全国高端的演艺节目。张家界市演艺业作为新型创意文化产业融入旅游,盘活了旅游市场,服务了当地经济,增加了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如今在张家界,“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经成为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张家界市演艺业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到目前止,全市共有演艺剧场11个,座位1.2万个,演艺节目8台。张家界市旅游演艺产品除剧院类、实景类、景区综艺类之外,两年一届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更是让张家界十整体知名度得到提升。2008年,魅力湘西旅游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评出35家“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第一批名录,张家界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名列其中;2012年初,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的民族舞蹈《追爱》节目成功登台央视春晚。2012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湖南省送演节目《追爱》,对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及《追爱》节目组表示祝贺。《追爱》取材于湖南民间,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武陵山脉瑶族小伙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钟情的女孩楼下,用歌谣和舞蹈表达爱情追求。节目形式新颖,具有丰富的民族韵味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李长春观看《追爱》演出以后,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对节目进行提炼,并在央视龙年春晚上成功演出。李长春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衷心祝愿你们神歌远扬、魅力四射。”2012年5月,从湖南省文化厅获悉,经过逐层推荐、专家评审和媒体公示,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张家界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脱颖而出,入选全省文化企业30强。

    据统计,2010年,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在张家界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张家界市支柱产业。2011年,张家界市旅游演艺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接待观众200万人,慕“戏”而来重游张家界市的“回头客”占游客总数的30.5%。张家界市民族文化演艺产业已经融入旅游,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张家界市旅游的“另一道风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演艺业生成的基石。张家界市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还有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正是凭借其世界独有的264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张家界市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城市宜人、山水迷人、文化诱人、市民感人”的美好形象,为演艺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其次,不断创新的文化产品是演艺业成功的关键。张家界市演艺节目呈现四大鲜明特色:

    一是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为了不断推出和更新原生态节目,一批创作人员常年从事民间采风工作,如《张家界·魅力湘西》中欢快的“土家族摆手舞”、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女儿会”、深情的“桑植民歌”等优秀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二是雅俗共赏,贴近游客。既有给人以高雅艺术享受的民族歌舞,又有原生态的民风表演,如“土家哭嫁”、“苗家呷酒”等,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室内外相结合,强化旅游体验。室内部分以文艺晚会的形式诠释民族文化内涵,室外部分通过篝火晚会的形式,表演土家硬气功以及湘西的上刀山、下火海、走铁犁等,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湘西文化。

    四是名家担纲,发挥“名人效应”。比如《武陵魂·梯玛神歌》实景演出就有“两岸三地”的专家参与创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聘请谭盾做音乐总监。“第二次来张家界,就是为了看戏!”张家界市旅游局抽样调查显示:慕“戏”而来的“回头客”高达30.5%。

    再次,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是演艺业壮大的引擎。这种模式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文化投资商+专业剧团模式,其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剧院与专业剧团实现了双赢。第二阶段是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模式,三位一体,各司其职,文化投资商负责经营管理,专业剧团负责节目生产,旅行社负责宣传。第三阶段是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名人的运作模式,它的出现使张家界演艺节目水准出现质的飞跃,逐渐向品牌化迈进。最后,科学管理方法是演艺业发展的保障——省、市成立专门机构,拟定《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实行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引进外地演艺团体来张家界投资兴业;做好协调工作,针对营业性演出场所存在的竞相削价问题,引导他们组建演艺行业协会,使演艺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硬件设施改造,抓好演出节目等软件的提质升级。张家界市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本土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健全行业协会、打造演艺品牌等方面入手,力争将张家界市建设成为“中国演艺之都”。张家界市演艺业也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规划滞后,产品过多;同质竞争制约行业健康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等。湘西自治州出台优惠政策,形成一批文化产业聚居区。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若干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化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湘西自治州已有吉首乾州文化园、吉首德夯文化园、凤凰县文化园、永顺县芙蓉镇文化园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聚集园区。龙山县打造秦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品牌,保靖、永顺、花垣等县剧团成功举办旅游文艺晚会演出。泸溪县发展辰河高腔、踏虎凿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天下凤凰篝火堂“寻梦凤凰”民俗歌舞晚会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创收200多万元。

    2011年,怀化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45亿元,比上年度同比增长29%。目前,怀化市已形成娱乐、演出、音像、印刷、图书、文物、网络等九大文化产业门类,拥有文化经营单位3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业,新闻出版工作再夺桂冠。市本级文化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图书馆顺利开馆,全市免费开放的6家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达189.8万人次。推进雪峰书市、家电城音像超市和银河电脑城三大出版物市场整合;推进金鹰文化大厦、昌顺广场、老街坊古玩市场和河西印刷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此外,历史题材电影《通道转兵》被评为全国建党90周年28部重点作品之一。

    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措施

    2003年,国家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明确我国文化产业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文化活动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根据文化活动特点分为九大类,依据产业链分为24个中类。[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的11个重点行业为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

    2011年,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打造7大产业:1、创意设计业,发展以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原生态文化为特点,并与当代社会内容需求和创意形式有机结合的设计产业;2、现代传媒业,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达为特征,打造2至3个影视基地,建设1至2个科技印刷工业园;3、文化旅游业,依托旅游平台,展示展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4、演艺培训业,张家界、凤凰、洪江等旅游景区景点,打造富有国际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演艺项目;5、休闲娱乐业,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6、文博会展业,支持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7、工艺美术业,支持具有民族激进文化特色的设计产品。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推进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一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编制湖南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总体规划。二要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把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业优势。三要搭建湖南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确定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民族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园区、聚集区或者基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是个重大问题,虽然各级政府民委不是文化工作主管部门,也不从事文化产业推动工作,但是可从民族工作角度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和民族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建设张家界老院子文化产业园区和桑植县老观潭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吉首市“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项目得到湖南省文化产业办高度重视,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2012年7月,“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进入湖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名录,已被列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1号工程。“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文峰山境内,项目建设占地6.19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5.2亿元。依托吉首市整合文化资源,建设集会展中心、演艺中心、湘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博物馆、旅游产品加工园、文化遗产产业一条街于一体,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会展中心、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武陵山区旅游商品博览中心、武陵山区民族文化影视拍摄中心。投资10亿元,建设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保护特色民居,修建博物馆等。

    (二)大力发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族文化演艺业,加快形成一批民族文化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艺主体多元化。培育演艺中心,推进湘西州民族歌舞团改制,组建演艺集团,在凤凰县、吉首市办好民族演艺节目。为加强凤凰古城保护与开发,已被列入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建设周期3年,于2012年开工。一座总投资为55亿元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将崛起于沱江上游。共分为民族文化部落、山水实景演出、生态休闲庄园、休闲度假山庄、福田村等5个部分。建成之日,“烟雨凤凰”将成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也将成为凤凰古城有机组成部分。组建企业化管理的怀化市演艺联盟,完成以影视艺术、大型演艺为主的怀化市影剧中心建设。

    (三)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景区景点,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吉首至德夯民族文化峡谷,保护古村落文化,展示桥文化。2012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矮寨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于启动,成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启动实施的第一个重点项目。吉首市以“矮寨奇观景区”为核心,打造具有“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特色的“文化大峡谷”。矮寨奇观景区由峒河、矮寨、德夯、小龙洞四部分组成,拥有一级景点18个,并已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称号。这些景点处于一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峡谷之中。矮寨特大悬索桥高悬峡谷之上,古老的苗寨在峡谷中如彩线串珠,色彩斑斓的民族盛装在溪水边时隐时现。在德夯峡谷演出《湘西风雅颂》,展示湘西世居民族浪漫爱情和传奇故事。投资60亿元,建设矮寨奇观景区幸福度假区项目。科学开发“乾州古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乾州文庙、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九福堂、观音阁和城隍庙的修缮,对76栋有保护价值的古代民居实施挂牌保护。2012年,“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迎来“新生”。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洪江古商城,致力于保护洪江古商城,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整合旅游、传媒、产业等各方面资源,形成集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媒体传播于一体的“黄金组合”,修缮古商城,挖掘古城文化,营销洪江古商城。

    (四)精心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保护和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组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展示中心和营销市场。加强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洪江古商城、通道侗族古建筑群、会同高椅古村、新化梅山武术、龙山里耶秦简、傩戏、土家摆手舞、慈利板板龙灯、苗族“四月八”、张家界阳戏和桑植民歌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造芙蓉镇景点圈,整合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和老司城等景点。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湘鄂渝黔土家地区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老司城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且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是极为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一定要保护管理好、规划建设好。要严格控制保护范围,明确相关部门保护责任。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司城遗址抢救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城墙遗址以现状保护为主,确保遗址安全。建设通道侗文化旅游基地,以芋头侗寨、皇都侗文化村、坪坦风雨桥群为核心做好保护性开发。

    (五)扶持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实施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少数民族节会产业,尝试民族文化实景演出。积极扶持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文化节、芷江和平文化节、通道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大戊梁歌会、沅陵全国龙舟赛、张家界·魅力湘西、宝峰湖·梯玛神歌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大型山水实景及精品演出,建设旅游演艺基地。建设“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完善和平文化产业园、妈祖文化产业园、抗战文化产业园和台商产业园等基础建设。建设“张家界特色画院”,新建砂石画、玻璃画制作基地。“桑植故事”合作开发项目签约仪式于2011年在桑植县举行。“桑植故事”项目旨在彰显浓郁的民族风情,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宜居兴业地产作品,实现与老观潭文化产业园项目对接与互补。“桑植故事”项目位于桑植县澧源镇何家坪区域,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占地500亩。

    (六)加强民族博物馆、民族美术馆、民族图书馆、民族群艺馆、民族文化宫和民族剧院等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族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10亿元,建设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张家界市民族文化中心”,分为四大功能区。其中,民族文化宫是张家界市民委直属事业单位,内设民族展览馆、民族图书馆等。民族剧院表演民间歌曲、传统器乐,民俗表演土家婚俗、白族仗鼓舞和苗族鼓舞。民族服饰设计生产基地设计导游员、饭店服务员等一百多种款式土家服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摆手堂和民居等土家建筑。金凤凰经济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好凤凰县山江镇苗族文化公园的三大实体:山江苗族博物馆、“边边场山庄”、苗族祭祀文化区。

    (七)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工艺品,传承民间绝技织绵、挑花、绣花、印染、雕刻、编织和制陶等。资助民族工艺品传承人,提速民族工艺品资产化,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精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重点支持蜡染、制银、织锦、刺绣、根雕、石雕、民间剪纸、西朗卡普、傩戏面具等民族工艺品的发展。“湘西坊”锦绣乾城旅游商品街在吉首市集乾州古城旅游观光、旅游商品加工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休闲娱乐“四位一体”,是一个民间工艺人才培养基地、旅游商品展销基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基地。“湘西坊”已获评为“湖南省旅游商品示范点”。“湘西坊”共有100余商户进驻,不少商户是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乾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湘西坊”文化旅游创业园,展示展销湘西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湘西土特产品。

    (八)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旅游城镇和街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推进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开发,改造建设中心城市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城镇民族文化艺术馆,支持建设民族文化影视中心。重点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湘西州里耶古城保护条例》,指导里耶镇政府依法实施古镇、古村、古迹、古址“四古”保护工程。到2012年5月,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古城保护与建设,形成“一带、一址、一村、十二景点”格局,使该镇成为一颗闪亮的文物保护明珠。“一带”指打造沿酉水河历史风貌景观带。以古城池、古墓群为重点,彰显历史景点与历史特色,控制沿河的生态环境;加大完整保护和修复整治力度,把酉水河古城段建成生态、文化和景观走廊风光带。“一址”即最核心景点———里耶战国秦简古城遗址,发掘出3.7万枚秦国简牍的一号古井,涵盖古城遗址公园等若干反映秦简历史的点、线、片建设项目。“一村”即长春村落,整个村落建筑依山水而建,不同群组再现了姿态各异的空间形象和聚落景观,该村285栋乡土民居建筑,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历史风格保存较完整、土家民族文化习俗传承较好。“十二景点”是战国、西汉、东汉三座城池和与三处古城池时代相对应的数以千计的古墓群,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母亲墓地、明清古街区建筑群、绿园民俗广场、万寿宫、里耶秦简博物馆等。
责任编辑
标签风土民俗    
0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戴楚洲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以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聚居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等地。近年来,这些市(州)政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受资金、技术、人才和交通等因素制约,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在新世纪新阶段,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实施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税收政策,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形成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文化,民族风情非常浓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张家界阳戏、桑植民歌、白族仗鼓舞、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年、三棒鼓、酉水船工号子、辰河高腔、花灯戏、目连戏、傩戏、挑花、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古歌、苗族民歌、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服饰、盘瓠传说、苗画、苗族蜡染技艺、踏虎凿花、彩扎、苗族四月八、苗医药、靖州苗族歌鼟、侗族芦笙音乐、侗戏、侗锦织造技艺、辰溪县茶山号子、龙舞、赛龙舟等。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溪州铜柱、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马田鼓楼、龙兴寺、里耶古城遗址、老司城遗址、高庙遗址、高椅村古建筑群、洪江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凤凰古城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贺龙故居、沈从文故居等。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有凤凰县、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泸溪县浦市镇、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和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等。

   (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湖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有永定区罗水乡(项目名称:土家族茅古斯)、永定区王家坪镇(诗社)、桑植县瑞塔铺镇(土家族花灯戏)、慈利县龙潭河镇(板板龙灯)、永顺县大坝乡(毛古斯舞)、永顺县砂坝镇(土家族山歌)、保靖县葫芦镇(苗族鼓舞)、龙山县农车乡(土家族摆手舞)、龙山县靛房镇(土家族打溜子)、龙山县兴隆街乡(三棒鼓)、龙山县苗儿滩镇(土家织锦)、古丈县默戎镇(苗族鼓舞)、吉首市丹青乡(苗族山歌)、吉首市寨阳乡(苗鼓)、吉首市社塘坡乡(苗鼓)、吉首市双塘镇(阳戏)、凤凰县柳薄乡(苗族银饰锻制)、凤凰县山江镇(花鼓)、泸溪县合水镇(踏虎凿花)、花垣县(苗绣、织锦)、麻阳苗族自治县(绘画)、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苗族歌鼟)、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芦笙)、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侗族芦笙)会同县沙溪乡(唢呐)、溆浦县低庄镇(辰河戏)、中方县铜湾镇(霸王鞭)等。

   (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09年,湖南省民委对全省40个村寨授予了“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湖南武陵山民族地区被湖南省民委确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联系点为: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花垣县边城镇隘门村、凤凰县山江镇冬就村、凤凰县落潮井乡沟良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冲首村、桑植县利福塔乡苦竹寨村和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张家界市民族演艺业一枝独秀,涌现《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烟雨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西朗卡普》等一批全国高端的演艺节目。张家界市演艺业作为新型创意文化产业融入旅游,盘活了旅游市场,服务了当地经济,增加了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如今在张家界,“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经成为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张家界市演艺业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到目前止,全市共有演艺剧场11个,座位1.2万个,演艺节目8台。张家界市旅游演艺产品除剧院类、实景类、景区综艺类之外,两年一届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更是让张家界十整体知名度得到提升。2008年,魅力湘西旅游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评出35家“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第一批名录,张家界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名列其中;2012年初,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的民族舞蹈《追爱》节目成功登台央视春晚。2012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湖南省送演节目《追爱》,对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及《追爱》节目组表示祝贺。《追爱》取材于湖南民间,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武陵山脉瑶族小伙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钟情的女孩楼下,用歌谣和舞蹈表达爱情追求。节目形式新颖,具有丰富的民族韵味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李长春观看《追爱》演出以后,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对节目进行提炼,并在央视龙年春晚上成功演出。李长春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衷心祝愿你们神歌远扬、魅力四射。”2012年5月,从湖南省文化厅获悉,经过逐层推荐、专家评审和媒体公示,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张家界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脱颖而出,入选全省文化企业30强。

    据统计,2010年,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文化产业在张家界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张家界市支柱产业。2011年,张家界市旅游演艺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接待观众200万人,慕“戏”而来重游张家界市的“回头客”占游客总数的30.5%。张家界市民族文化演艺产业已经融入旅游,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张家界市旅游的“另一道风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演艺业生成的基石。张家界市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还有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正是凭借其世界独有的264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张家界市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让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城市宜人、山水迷人、文化诱人、市民感人”的美好形象,为演艺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其次,不断创新的文化产品是演艺业成功的关键。张家界市演艺节目呈现四大鲜明特色:

    一是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为了不断推出和更新原生态节目,一批创作人员常年从事民间采风工作,如《张家界·魅力湘西》中欢快的“土家族摆手舞”、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女儿会”、深情的“桑植民歌”等优秀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二是雅俗共赏,贴近游客。既有给人以高雅艺术享受的民族歌舞,又有原生态的民风表演,如“土家哭嫁”、“苗家呷酒”等,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室内外相结合,强化旅游体验。室内部分以文艺晚会的形式诠释民族文化内涵,室外部分通过篝火晚会的形式,表演土家硬气功以及湘西的上刀山、下火海、走铁犁等,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湘西文化。

    四是名家担纲,发挥“名人效应”。比如《武陵魂·梯玛神歌》实景演出就有“两岸三地”的专家参与创作。《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聘请谭盾做音乐总监。“第二次来张家界,就是为了看戏!”张家界市旅游局抽样调查显示:慕“戏”而来的“回头客”高达30.5%。

    再次,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是演艺业壮大的引擎。这种模式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民间文化投资商+专业剧团模式,其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剧院与专业剧团实现了双赢。第二阶段是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模式,三位一体,各司其职,文化投资商负责经营管理,专业剧团负责节目生产,旅行社负责宣传。第三阶段是民间投资商+专业剧团+旅行社+名人的运作模式,它的出现使张家界演艺节目水准出现质的飞跃,逐渐向品牌化迈进。最后,科学管理方法是演艺业发展的保障——省、市成立专门机构,拟定《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实行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引进外地演艺团体来张家界投资兴业;做好协调工作,针对营业性演出场所存在的竞相削价问题,引导他们组建演艺行业协会,使演艺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硬件设施改造,抓好演出节目等软件的提质升级。张家界市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本土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健全行业协会、打造演艺品牌等方面入手,力争将张家界市建设成为“中国演艺之都”。张家界市演艺业也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规划滞后,产品过多;同质竞争制约行业健康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等。湘西自治州出台优惠政策,形成一批文化产业聚居区。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若干文化产业园,打造文化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湘西自治州已有吉首乾州文化园、吉首德夯文化园、凤凰县文化园、永顺县芙蓉镇文化园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聚集园区。龙山县打造秦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品牌,保靖、永顺、花垣等县剧团成功举办旅游文艺晚会演出。泸溪县发展辰河高腔、踏虎凿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天下凤凰篝火堂“寻梦凤凰”民俗歌舞晚会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创收200多万元。

    2011年,怀化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45亿元,比上年度同比增长29%。目前,怀化市已形成娱乐、演出、音像、印刷、图书、文物、网络等九大文化产业门类,拥有文化经营单位3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业,新闻出版工作再夺桂冠。市本级文化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图书馆顺利开馆,全市免费开放的6家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达189.8万人次。推进雪峰书市、家电城音像超市和银河电脑城三大出版物市场整合;推进金鹰文化大厦、昌顺广场、老街坊古玩市场和河西印刷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此外,历史题材电影《通道转兵》被评为全国建党90周年28部重点作品之一。

    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措施

    2003年,国家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4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明确我国文化产业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文化活动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根据文化活动特点分为九大类,依据产业链分为24个中类。[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的11个重点行业为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

    2011年,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打造7大产业:1、创意设计业,发展以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原生态文化为特点,并与当代社会内容需求和创意形式有机结合的设计产业;2、现代传媒业,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达为特征,打造2至3个影视基地,建设1至2个科技印刷工业园;3、文化旅游业,依托旅游平台,展示展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4、演艺培训业,张家界、凤凰、洪江等旅游景区景点,打造富有国际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演艺项目;5、休闲娱乐业,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6、文博会展业,支持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7、工艺美术业,支持具有民族激进文化特色的设计产品。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十分广阔。推进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一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编制湖南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总体规划。二要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把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业优势。三要搭建湖南武陵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确定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民族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产业园区、聚集区或者基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是个重大问题,虽然各级政府民委不是文化工作主管部门,也不从事文化产业推动工作,但是可从民族工作角度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议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和民族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加强对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建设张家界老院子文化产业园区和桑植县老观潭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吉首市“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项目得到湖南省文化产业办高度重视,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2012年7月,“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进入湖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名录,已被列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产业1号工程。“武陵山民族文化产业园”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文峰山境内,项目建设占地6.19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5.2亿元。依托吉首市整合文化资源,建设集会展中心、演艺中心、湘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博物馆、旅游产品加工园、文化遗产产业一条街于一体,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武陵山区民族文化会展中心、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武陵山区旅游商品博览中心、武陵山区民族文化影视拍摄中心。投资10亿元,建设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保护特色民居,修建博物馆等。

    (二)大力发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族文化演艺业,加快形成一批民族文化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艺主体多元化。培育演艺中心,推进湘西州民族歌舞团改制,组建演艺集团,在凤凰县、吉首市办好民族演艺节目。为加强凤凰古城保护与开发,已被列入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建设周期3年,于2012年开工。一座总投资为55亿元的“烟雨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城”将崛起于沱江上游。共分为民族文化部落、山水实景演出、生态休闲庄园、休闲度假山庄、福田村等5个部分。建成之日,“烟雨凤凰”将成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也将成为凤凰古城有机组成部分。组建企业化管理的怀化市演艺联盟,完成以影视艺术、大型演艺为主的怀化市影剧中心建设。

    (三)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景区景点,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吉首至德夯民族文化峡谷,保护古村落文化,展示桥文化。2012年3月,总投资20亿元的矮寨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于启动,成为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启动实施的第一个重点项目。吉首市以“矮寨奇观景区”为核心,打造具有“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特色的“文化大峡谷”。矮寨奇观景区由峒河、矮寨、德夯、小龙洞四部分组成,拥有一级景点18个,并已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称号。这些景点处于一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峡谷之中。矮寨特大悬索桥高悬峡谷之上,古老的苗寨在峡谷中如彩线串珠,色彩斑斓的民族盛装在溪水边时隐时现。在德夯峡谷演出《湘西风雅颂》,展示湘西世居民族浪漫爱情和传奇故事。投资60亿元,建设矮寨奇观景区幸福度假区项目。科学开发“乾州古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乾州文庙、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九福堂、观音阁和城隍庙的修缮,对76栋有保护价值的古代民居实施挂牌保护。2012年,“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迎来“新生”。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洪江古商城,致力于保护洪江古商城,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整合旅游、传媒、产业等各方面资源,形成集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媒体传播于一体的“黄金组合”,修缮古商城,挖掘古城文化,营销洪江古商城。

    (四)精心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保护和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组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展示中心和营销市场。加强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洪江古商城、通道侗族古建筑群、会同高椅古村、新化梅山武术、龙山里耶秦简、傩戏、土家摆手舞、慈利板板龙灯、苗族“四月八”、张家界阳戏和桑植民歌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造芙蓉镇景点圈,整合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和老司城等景点。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湘鄂渝黔土家地区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老司城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且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是极为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一定要保护管理好、规划建设好。要严格控制保护范围,明确相关部门保护责任。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老司城遗址抢救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城墙遗址以现状保护为主,确保遗址安全。建设通道侗文化旅游基地,以芋头侗寨、皇都侗文化村、坪坦风雨桥群为核心做好保护性开发。

    (五)扶持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实施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少数民族节会产业,尝试民族文化实景演出。积极扶持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文化节、芷江和平文化节、通道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大戊梁歌会、沅陵全国龙舟赛、张家界·魅力湘西、宝峰湖·梯玛神歌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大型山水实景及精品演出,建设旅游演艺基地。建设“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完善和平文化产业园、妈祖文化产业园、抗战文化产业园和台商产业园等基础建设。建设“张家界特色画院”,新建砂石画、玻璃画制作基地。“桑植故事”合作开发项目签约仪式于2011年在桑植县举行。“桑植故事”项目旨在彰显浓郁的民族风情,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宜居兴业地产作品,实现与老观潭文化产业园项目对接与互补。“桑植故事”项目位于桑植县澧源镇何家坪区域,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占地500亩。

    (六)加强民族博物馆、民族美术馆、民族图书馆、民族群艺馆、民族文化宫和民族剧院等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族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10亿元,建设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表》的“张家界市民族文化中心”,分为四大功能区。其中,民族文化宫是张家界市民委直属事业单位,内设民族展览馆、民族图书馆等。民族剧院表演民间歌曲、传统器乐,民俗表演土家婚俗、白族仗鼓舞和苗族鼓舞。民族服饰设计生产基地设计导游员、饭店服务员等一百多种款式土家服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摆手堂和民居等土家建筑。金凤凰经济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好凤凰县山江镇苗族文化公园的三大实体:山江苗族博物馆、“边边场山庄”、苗族祭祀文化区。

    (七)抢救濒临失传的民族工艺品,传承民间绝技织绵、挑花、绣花、印染、雕刻、编织和制陶等。资助民族工艺品传承人,提速民族工艺品资产化,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精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重点支持蜡染、制银、织锦、刺绣、根雕、石雕、民间剪纸、西朗卡普、傩戏面具等民族工艺品的发展。“湘西坊”锦绣乾城旅游商品街在吉首市集乾州古城旅游观光、旅游商品加工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休闲娱乐“四位一体”,是一个民间工艺人才培养基地、旅游商品展销基地、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基地。“湘西坊”已获评为“湖南省旅游商品示范点”。“湘西坊”共有100余商户进驻,不少商户是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乾州古城保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湘西坊”文化旅游创业园,展示展销湘西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湘西土特产品。

    (八)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旅游城镇和街区,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推进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开发,改造建设中心城市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城镇民族文化艺术馆,支持建设民族文化影视中心。重点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湘西州里耶古城保护条例》,指导里耶镇政府依法实施古镇、古村、古迹、古址“四古”保护工程。到2012年5月,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古城保护与建设,形成“一带、一址、一村、十二景点”格局,使该镇成为一颗闪亮的文物保护明珠。“一带”指打造沿酉水河历史风貌景观带。以古城池、古墓群为重点,彰显历史景点与历史特色,控制沿河的生态环境;加大完整保护和修复整治力度,把酉水河古城段建成生态、文化和景观走廊风光带。“一址”即最核心景点———里耶战国秦简古城遗址,发掘出3.7万枚秦国简牍的一号古井,涵盖古城遗址公园等若干反映秦简历史的点、线、片建设项目。“一村”即长春村落,整个村落建筑依山水而建,不同群组再现了姿态各异的空间形象和聚落景观,该村285栋乡土民居建筑,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历史风格保存较完整、土家民族文化习俗传承较好。“十二景点”是战国、西汉、东汉三座城池和与三处古城池时代相对应的数以千计的古墓群,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母亲墓地、明清古街区建筑群、绿园民俗广场、万寿宫、里耶秦简博物馆等。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