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传播土家族文化
传承土家族文明
传递土家族信息

胡礼忠诗歌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超越

时间:2020-03-20 15:28:59来源:土家族文化网作者:
                              作者:李春艳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

    造成当下文坛影响、让文学蔚然成风的“红土作家群”成为一道炫目风景,他们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地域特征,书写中张扬着人性、哲思与智性;实践着现实与历史传统、人性自由与土家自然宗教、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对接和融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事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 鄂西的红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土家人强健的体魄和坚毅果敢的灵魂。土家诗人胡礼忠是地地道道的红土乡人,在这片以其土壤命名的土地上,他思想的犁铧翻动着的不仅是理想的蓝图,作着哲学与艺术的孜孜不倦的探求。胡礼忠的诗歌风格大气磅礴,笔力雄劲或柔蔓让诗艺、诗意、诗技更是酣畅自如。欣赏他的诗歌,你可沿着文字铺陈的字句中感到内蕴的气质和结构突丌张力里找到诗人的民族根性、酒性、神性,及对文化的包容与接纳中的书写创造时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不断实现着他对诗歌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超越。

    一,诗歌中哲学思辨的历史观

    “清江 十年潭变滩/清江 十年滩变潭……你的四季 是思乡的游子/弯弯曲曲遥吟的歌胆……跌进你伟昂的涛声/灿烂的阳光里/放逐我一生痴情”解读清江峡谷中的清江放排,艰难险隘的曲折路途正如土家先民的历史一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透过他诗歌文字背后对历史哲学的把握与运用是他从历史哲学层面做出的深度挖掘。巴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有人类历史的开端,在漫长的生存、生活繁衍进程中,山河文化及族源文化逐渐形成了土家汉子顽强坚毅的性格特点和果敢豪放的民族精神。“历史 供目光/烘干成 岁月里的传说/书香的气息 和童谣/碾过苍茫的群山……这些祈祷 和意象/是山里不灭的火种”。而清江一江碧泓之水最终“长剑击三峡/饮马长江……”。清江成为诗人连接久远及连接乡愁的生命脐带。

    胡礼忠43岁才开始创作诗歌,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历史文化积淀也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人游走在时间的甬道,由始至终,都以一个赤子般热烈淳朴的心去感受岁月留下的道道擦痕。面对着先人生命归结之谜悬棺群,他坚定“头顶红霞飘逸 / 在林涛翻滚的地方/我相信鹰 在吟唱粗狂豪放的挽歌……我想 巴人的生前/是否没有完成 登高望远的欲望/才有了 把灵魂的巢/寄托给登高望远的历史/才有了 把灵魂盘踞为鹰的构想”…… ”。 在凭吊唐崖土司时,他感叹“你在这里 / 每走一步/都会撩响回音壁/每触摸一次/你就会拾起/关于山鹰翎羽的传说”、“我的脚步 在这里攀爬/怎么越得过/这时空的篱笆……一串一串/串着历史的骨头/去点燃 思维的磷火……”。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诘问及对旷远人性、生存生活的精神及哲学思辨。出身与位处;血统与土地,考古证明清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原始人类居住地,这里有生与死的规则与保障和秩序,有他普世而流传的精神,悬棺试图寻找远古而完整的族人生到死的完成生命各阶段职能时,尊崇和服从自然力而结成不同形式联盟、在自身困惑和族群忧虑、利益又祈求和寻求魔咒控制自然力,而悬棺存在的谜底是否昭示精神图腾,这是诗人时空观中的理性与智性解读。英国著名学者莱蒙 (Lemon.M.C) 认为思辨哲学是对历史过程和意义的追问,在胡诗之外,他对我们土家族的历史做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在变化发展的今天,他更是用简练的语词展现出了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哲学思辨史观。

    读他的诗,强烈的时间意识让人心生敬仰,时光恍若一道明镜,照得见过往、现实与未来。在《巴地荡千觞》诗集中有一首诗写苗寨的:苗家的寨门敞着/里面的日子 是上架的盆景/我看见 守候了几天花期的人们/和白云一样悠远了……也许时光就是这样携带着一些事物向前发展,却把另一些事物无情的抛诸脑后,只有诗人和史学家,还虔诚笃定的思考那些过往并试图留下些什么。领悟祖先世世代代的生存之艰难,探究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上下求索的坚持与执着,这成为土家诗人胡礼忠诗歌创造的精神源动力。进行着对土家神迷文化碎片的拚接与解码。

    二,观照现实的人文关怀

    受托尔斯泰和杰克·伦敦等作家的“蛊惑”,很多人向往西部,向往荒野,向往流浪……而其实质是渴望自由。在胡礼忠的诗歌世界里,也有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由之地:"让我们 在春雨后的早晨等待/土地上放飞的风筝/系着那粒粒种子的头颅/和我们对话(《我心中的清江》),李花乱落 梦醒后/疑思满地雪花/鸟语 流成溪水/溪水快乐成清脆的笛声(《三月 我春风中的诗吟》),还有“我的土镇 其实是山是水/是土地是木质/乡愁和亲情围成/是我心中 最美丽的城堡(《冬天 我心中的土镇》)”……也许多是故乡的风情万种,让远行的游子魂牵梦绕,在这个自由之地,他又把对故乡的零散记忆重新拼装修饰,最终构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生态艺术之地。


    自然风貌在这里承载了尽可能多的人文情愫,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在普通人眼里,花是花、叶是叶,在特定的时候,花不是花、叶不是叶,但最后,我们在胡的诗歌里,看见花还是花、叶还是叶;不同的是,花不仅仅是花、叶也不仅仅是叶。2003年五月溃堤水灾夺去了12个孩子生命,
"母亲的子宮 在阳光下/痛苦的被剥离/18颗流星/12只飞向暧棚的雏鸟/南方 再也找不回迷路的孩子……醒来/孩子们的哀求挥之不去/声声呼唤鞭苔我的灵魂/我无言 哀伤巨痛/我用灵魂的刑具拷问诗歌…….(五月十二颗星星)人文关怀属西方泊来源自人本主义思潮,突出以人为本位体现对人本身尊重关注的世界观,它指向更多人的精神普世价值、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在诗人的篇什中读到他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情感及生命关怀,指向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弥补现实观照的不足。"三月植树 我们在土地上缝补/风沙停了 沙漠渌了/还要三月的绣娘吗……我在心中呐喊 环保的生命啊/鸟儿尽情在绿荫中歌唱 唱歌/我们 以后的人们在绿荫覆盖中/安详睡觉(三月植树)。对于现世的人们生态环境恶化、物质生活悬殊、精神生活的遭遇、人类中心主义的恶梦,成为现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桎梏,现实观照是对普世个体精神生活疾苦、创伤的事先救治和提前关怀,使人们减轻精神压力或避免巨大精神创伤。土家族的自然宗教情怀及多神崇拜影响下的普世价值观,正好是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延展与补充。我认为诗人就应该体现价值哲学的真正意义生态环境、人文生态,人幸福、正义、崇高的价值观追求。他在冬思诗中写道:"朔风如刀 斩断九天的喉管/流苍凉的血/鹰是天空中的石头/是谁 践踏我洁白的头颅……"读胡礼忠诗歌,你会感到诗集中那种穿越时空笔调和现实而感伤色彩下的在场充分扬溢着观照现实及人文关怀的精神。


    沦陷在清江的浪花里,在红土地的梦里成眠,苞谷酒不醉人自醉,故乡是一幅不断更新的山水卷;愁总在盎然的季节里灿烂如烟,可是缘由思乡不总是愁眉苦脸,就像黑夜不总是黑暗可怕的,它也给予人寻找光明的眼睛。故乡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胡礼忠的故乡情节尤甚,而在其浓郁的乡土情中又是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最终实现着一种洒脱而自由的精神超越。


    三,情感超越与艺术超越


    感情是人们永远无法割舍的眷念,亲情、友情、爱情、乡情那是人类单纯情感的最直观的体现,与人的个体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然而人世间却有一些人、一些情感,超越了个体利益与欲望的局限,达到了极大的情感超越。


    诸如,悲悯情感。悲悯不是同情,因为同情势必是在高处优越处俯望众生;悲悯,是感同深受,无论在场与否,内心情感的裂变是一致的
。“我看见 他爹娘的心和他/真像个滚动的皮球/被责任的推诿者们/向这个未成年人 向这个/不会分辨的活哑巴/一脚一脚的踢去/踢得 绝望 呻吟……”(《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诸如,对生命的敬畏。人的寿夭在乎天地人,然而普天下的生命应该是同一样质地的。胡礼忠诗歌里的生命,是他顶礼膜拜的图腾。生命的哀伤,生命的灿烂,生命的顽强,生命的悲壮,生命的无奈与凄凉,生命的渺小与伟大,还有死的意味……在他的诗歌世界,风中的蓝天,还撒着雪籽,在地上,像一只只休舔的银狐。诗人站在土家域地梭布垭奥陶纪石林时
“是沧海桑田的沉思/是日月精华的灌溉/该长的都长了/历史在未发出新芽……”。


    诸如,正义之心。他说,
“无论我的诗歌/有多么坚强的语言/诗句的跳跃/追不上 子弹的速度/神圣的诗歌啊/绝不能向邪恶低头/我要用诗歌 坦荡的胸怀/申张正义/去抨击 阳光下的枪声”(《阳光下的枪声》)。


    西方有位诗人说过,真正的诗人具有将思想化为意象的能力。一件艺术品若要保持其隽永的生命力,就必须经历时间与世情的磨砺。李泽厚先生认为艺术作品永恒生命的奥秘在于“超越情欲形象和感知形式的人生意味”, 而这种意味可以“从麻木中唤醒人们去感受和领悟人生和命运”。在胡礼忠目前出版的两部诗歌集《清江流歌》和《巴地荡千觞》中阳光和鹰的意象尤为突出。如:
“……卷曲的悲壮/ 我想到了鹰 就明白了/鹰 峡谷 以及 清江里阳光的翅展/和峡谷旷远的箫声……”。他从鹰的视角出发理解了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曲折悲壮,也看到历史的包罗万象和巨大的距离感、空间感、时间感。如:看到鹰飞 就看到/阳光的翅展,阳光与鹰的意象总给人以阳光、希望和蓬勃的生命质感,怪不得他的诗意张扬到“我想 我就在这里垒窝后/然后 放飞我/苍凉而壮美的诗行”的创作境界。诗歌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能够体现诗人的个性风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其平易晓畅中有恢宏豪放和耿耿浩然之气,同时又与儿女柔情并存,以其简练朴拙、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严肃思考。胡礼忠的诗歌特质、书写精神,在被诗歌边缘化的今天,让诗歌创作找到坚守、结合、担当与创新,他不愧成为杰出的本民族诗人。


     当下,二元文明的紧张对抗,人们在物欲洪流的冲击下,尘世正日渐远离坚实的土地和人性的善良纯真,当物欲充斥了人们空虚的灵魂,诗歌成为启蒙最后的圣战骑士,即使真正诗人们有点堂吉诃德式的凄壮悲凉,但诗歌始终固执地信仰着人世间的真善美。让正直而尚义的诗人还在独自持守着希望的土地与苍凉广袤的天空!(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
标签人物特写    
0

胡礼忠诗歌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超越

时间:2020-03-20 15:28:59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作者:

                              作者:李春艳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

    造成当下文坛影响、让文学蔚然成风的“红土作家群”成为一道炫目风景,他们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地域特征,书写中张扬着人性、哲思与智性;实践着现实与历史传统、人性自由与土家自然宗教、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对接和融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性,并与当事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 鄂西的红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土家人强健的体魄和坚毅果敢的灵魂。土家诗人胡礼忠是地地道道的红土乡人,在这片以其土壤命名的土地上,他思想的犁铧翻动着的不仅是理想的蓝图,作着哲学与艺术的孜孜不倦的探求。胡礼忠的诗歌风格大气磅礴,笔力雄劲或柔蔓让诗艺、诗意、诗技更是酣畅自如。欣赏他的诗歌,你可沿着文字铺陈的字句中感到内蕴的气质和结构突丌张力里找到诗人的民族根性、酒性、神性,及对文化的包容与接纳中的书写创造时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不断实现着他对诗歌的哲学思辨与艺术超越。

    一,诗歌中哲学思辨的历史观

    “清江 十年潭变滩/清江 十年滩变潭……你的四季 是思乡的游子/弯弯曲曲遥吟的歌胆……跌进你伟昂的涛声/灿烂的阳光里/放逐我一生痴情”解读清江峡谷中的清江放排,艰难险隘的曲折路途正如土家先民的历史一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透过他诗歌文字背后对历史哲学的把握与运用是他从历史哲学层面做出的深度挖掘。巴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有人类历史的开端,在漫长的生存、生活繁衍进程中,山河文化及族源文化逐渐形成了土家汉子顽强坚毅的性格特点和果敢豪放的民族精神。“历史 供目光/烘干成 岁月里的传说/书香的气息 和童谣/碾过苍茫的群山……这些祈祷 和意象/是山里不灭的火种”。而清江一江碧泓之水最终“长剑击三峡/饮马长江……”。清江成为诗人连接久远及连接乡愁的生命脐带。

    胡礼忠43岁才开始创作诗歌,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历史文化积淀也在字里行间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人游走在时间的甬道,由始至终,都以一个赤子般热烈淳朴的心去感受岁月留下的道道擦痕。面对着先人生命归结之谜悬棺群,他坚定“头顶红霞飘逸 / 在林涛翻滚的地方/我相信鹰 在吟唱粗狂豪放的挽歌……我想 巴人的生前/是否没有完成 登高望远的欲望/才有了 把灵魂的巢/寄托给登高望远的历史/才有了 把灵魂盘踞为鹰的构想”…… ”。 在凭吊唐崖土司时,他感叹“你在这里 / 每走一步/都会撩响回音壁/每触摸一次/你就会拾起/关于山鹰翎羽的传说”、“我的脚步 在这里攀爬/怎么越得过/这时空的篱笆……一串一串/串着历史的骨头/去点燃 思维的磷火……”。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诘问及对旷远人性、生存生活的精神及哲学思辨。出身与位处;血统与土地,考古证明清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原始人类居住地,这里有生与死的规则与保障和秩序,有他普世而流传的精神,悬棺试图寻找远古而完整的族人生到死的完成生命各阶段职能时,尊崇和服从自然力而结成不同形式联盟、在自身困惑和族群忧虑、利益又祈求和寻求魔咒控制自然力,而悬棺存在的谜底是否昭示精神图腾,这是诗人时空观中的理性与智性解读。英国著名学者莱蒙 (Lemon.M.C) 认为思辨哲学是对历史过程和意义的追问,在胡诗之外,他对我们土家族的历史做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在变化发展的今天,他更是用简练的语词展现出了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哲学思辨史观。

    读他的诗,强烈的时间意识让人心生敬仰,时光恍若一道明镜,照得见过往、现实与未来。在《巴地荡千觞》诗集中有一首诗写苗寨的:苗家的寨门敞着/里面的日子 是上架的盆景/我看见 守候了几天花期的人们/和白云一样悠远了……也许时光就是这样携带着一些事物向前发展,却把另一些事物无情的抛诸脑后,只有诗人和史学家,还虔诚笃定的思考那些过往并试图留下些什么。领悟祖先世世代代的生存之艰难,探究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上下求索的坚持与执着,这成为土家诗人胡礼忠诗歌创造的精神源动力。进行着对土家神迷文化碎片的拚接与解码。

    二,观照现实的人文关怀

    受托尔斯泰和杰克·伦敦等作家的“蛊惑”,很多人向往西部,向往荒野,向往流浪……而其实质是渴望自由。在胡礼忠的诗歌世界里,也有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由之地:"让我们 在春雨后的早晨等待/土地上放飞的风筝/系着那粒粒种子的头颅/和我们对话(《我心中的清江》),李花乱落 梦醒后/疑思满地雪花/鸟语 流成溪水/溪水快乐成清脆的笛声(《三月 我春风中的诗吟》),还有“我的土镇 其实是山是水/是土地是木质/乡愁和亲情围成/是我心中 最美丽的城堡(《冬天 我心中的土镇》)”……也许多是故乡的风情万种,让远行的游子魂牵梦绕,在这个自由之地,他又把对故乡的零散记忆重新拼装修饰,最终构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生态艺术之地。


    自然风貌在这里承载了尽可能多的人文情愫,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在普通人眼里,花是花、叶是叶,在特定的时候,花不是花、叶不是叶,但最后,我们在胡的诗歌里,看见花还是花、叶还是叶;不同的是,花不仅仅是花、叶也不仅仅是叶。2003年五月溃堤水灾夺去了12个孩子生命,
"母亲的子宮 在阳光下/痛苦的被剥离/18颗流星/12只飞向暧棚的雏鸟/南方 再也找不回迷路的孩子……醒来/孩子们的哀求挥之不去/声声呼唤鞭苔我的灵魂/我无言 哀伤巨痛/我用灵魂的刑具拷问诗歌…….(五月十二颗星星)人文关怀属西方泊来源自人本主义思潮,突出以人为本位体现对人本身尊重关注的世界观,它指向更多人的精神普世价值、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在诗人的篇什中读到他对人性、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心灵、人的精神情感及生命关怀,指向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弥补现实观照的不足。"三月植树 我们在土地上缝补/风沙停了 沙漠渌了/还要三月的绣娘吗……我在心中呐喊 环保的生命啊/鸟儿尽情在绿荫中歌唱 唱歌/我们 以后的人们在绿荫覆盖中/安详睡觉(三月植树)。对于现世的人们生态环境恶化、物质生活悬殊、精神生活的遭遇、人类中心主义的恶梦,成为现世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桎梏,现实观照是对普世个体精神生活疾苦、创伤的事先救治和提前关怀,使人们减轻精神压力或避免巨大精神创伤。土家族的自然宗教情怀及多神崇拜影响下的普世价值观,正好是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延展与补充。我认为诗人就应该体现价值哲学的真正意义生态环境、人文生态,人幸福、正义、崇高的价值观追求。他在冬思诗中写道:"朔风如刀 斩断九天的喉管/流苍凉的血/鹰是天空中的石头/是谁 践踏我洁白的头颅……"读胡礼忠诗歌,你会感到诗集中那种穿越时空笔调和现实而感伤色彩下的在场充分扬溢着观照现实及人文关怀的精神。


    沦陷在清江的浪花里,在红土地的梦里成眠,苞谷酒不醉人自醉,故乡是一幅不断更新的山水卷;愁总在盎然的季节里灿烂如烟,可是缘由思乡不总是愁眉苦脸,就像黑夜不总是黑暗可怕的,它也给予人寻找光明的眼睛。故乡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胡礼忠的故乡情节尤甚,而在其浓郁的乡土情中又是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最终实现着一种洒脱而自由的精神超越。


    三,情感超越与艺术超越


    感情是人们永远无法割舍的眷念,亲情、友情、爱情、乡情那是人类单纯情感的最直观的体现,与人的个体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然而人世间却有一些人、一些情感,超越了个体利益与欲望的局限,达到了极大的情感超越。


    诸如,悲悯情感。悲悯不是同情,因为同情势必是在高处优越处俯望众生;悲悯,是感同深受,无论在场与否,内心情感的裂变是一致的
。“我看见 他爹娘的心和他/真像个滚动的皮球/被责任的推诿者们/向这个未成年人 向这个/不会分辨的活哑巴/一脚一脚的踢去/踢得 绝望 呻吟……”(《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诸如,对生命的敬畏。人的寿夭在乎天地人,然而普天下的生命应该是同一样质地的。胡礼忠诗歌里的生命,是他顶礼膜拜的图腾。生命的哀伤,生命的灿烂,生命的顽强,生命的悲壮,生命的无奈与凄凉,生命的渺小与伟大,还有死的意味……在他的诗歌世界,风中的蓝天,还撒着雪籽,在地上,像一只只休舔的银狐。诗人站在土家域地梭布垭奥陶纪石林时
“是沧海桑田的沉思/是日月精华的灌溉/该长的都长了/历史在未发出新芽……”。


    诸如,正义之心。他说,
“无论我的诗歌/有多么坚强的语言/诗句的跳跃/追不上 子弹的速度/神圣的诗歌啊/绝不能向邪恶低头/我要用诗歌 坦荡的胸怀/申张正义/去抨击 阳光下的枪声”(《阳光下的枪声》)。


    西方有位诗人说过,真正的诗人具有将思想化为意象的能力。一件艺术品若要保持其隽永的生命力,就必须经历时间与世情的磨砺。李泽厚先生认为艺术作品永恒生命的奥秘在于“超越情欲形象和感知形式的人生意味”, 而这种意味可以“从麻木中唤醒人们去感受和领悟人生和命运”。在胡礼忠目前出版的两部诗歌集《清江流歌》和《巴地荡千觞》中阳光和鹰的意象尤为突出。如:
“……卷曲的悲壮/ 我想到了鹰 就明白了/鹰 峡谷 以及 清江里阳光的翅展/和峡谷旷远的箫声……”。他从鹰的视角出发理解了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曲折悲壮,也看到历史的包罗万象和巨大的距离感、空间感、时间感。如:看到鹰飞 就看到/阳光的翅展,阳光与鹰的意象总给人以阳光、希望和蓬勃的生命质感,怪不得他的诗意张扬到“我想 我就在这里垒窝后/然后 放飞我/苍凉而壮美的诗行”的创作境界。诗歌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能够体现诗人的个性风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其平易晓畅中有恢宏豪放和耿耿浩然之气,同时又与儿女柔情并存,以其简练朴拙、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严肃思考。胡礼忠的诗歌特质、书写精神,在被诗歌边缘化的今天,让诗歌创作找到坚守、结合、担当与创新,他不愧成为杰出的本民族诗人。


     当下,二元文明的紧张对抗,人们在物欲洪流的冲击下,尘世正日渐远离坚实的土地和人性的善良纯真,当物欲充斥了人们空虚的灵魂,诗歌成为启蒙最后的圣战骑士,即使真正诗人们有点堂吉诃德式的凄壮悲凉,但诗歌始终固执地信仰着人世间的真善美。让正直而尚义的诗人还在独自持守着希望的土地与苍凉广袤的天空!(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
版权所有: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如意里3号楼1单元151室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邮箱:649158369@qq.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京ICP备13015328号-2 鄂ICP备08100481号-2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北京瑞武陵峰文化发展中心